氢能“独角兽”勇闯港交所

氢能“独角兽”勇闯港交所

继两年多前撤回在科创板上市的申请文件后,氢能“独角兽”上海重塑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塑能源”)又转战港交所。近日,据港交所官网披露,上海重塑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塑能源”)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中金公司为独家保荐人。

作为国内氢能源燃料电池系统龙头企业,重塑能源与一汽解放、东风汽车、丰田汽车等国内外知名车企建立了深入的合作。此外,重塑能源也并不缺资本关注,红杉资本、IDG资本、中石化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和企业均是其股东。

近年来,在能源转型和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氢能产业站上“风口”,成为资本市场炙手可热的“宠儿”。此次重塑能源勇闯港交所,能否成功?

从A股转战港股

资料显示,重塑能源是一家领先的氢能科技企业,专注于氢燃料电池系统、氢能装备及相关零部件的设计、开发、制造和销售,并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氢燃料电池工程开发服务。

早在2021年3月,重塑能源在科创板的IPO申请被上交所受理。根据彼时披露的招股说明书,重塑能源原计划公开发行股份不超过2166.54万股,募资20.17亿元。拟募投项目包括燃料电池电堆生产线建设项目、大功率燃料电池系统研发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同年8月,重塑能源在完成上交所的第二轮问询回复后,突然撤回了上市申请。

彼时《中国能源报》记者曾就突然撤回上市申请向重塑能源发去采访函,对方回复称:“公司结合当前的行业现状、市场环境以及未来发展等因素,出于长远规划的考虑,主动调整经营发展战略并最终做出本次撤回IPO申请的决定。”

时隔两年多,重塑能源于近日正式转战港交所。最新的招股说明书中显示,根据咨询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2022年已售重卡氢燃料电池系统的总输出功率计,重塑能源位居中国氢燃料电池系统市场第一;按截至2023年9月30日已售安装燃料电池系统的燃料电池汽车的累计行驶里程(约1.68亿公里)计,重塑能源位居中国氢燃料电池系统市场第一。

从拟募资用途上看,重塑能源本次融资将主要用于氢燃料电池系统、氢能装备的研发及扩产、海外市场业务拓展等。

估值已超百亿元

近年来,我国氢能产业发展迅猛,在资本市场颇受青睐,重塑能源亦不例外。根据招股说明书,自2015年成立以来,重塑能源已获多轮融资,合计融资金额近40亿元,其中不乏红杉资本、IDG资本等知名机构及中石化资本、一汽解放集团等产业资本加持,目前估值已超百亿。

根据披露,2017年7月,重塑能源完成Pre-A轮融资及A轮融资,募集资金约2.2亿元,主要由春阳资本及惠洋资本投资。2019年6月,重塑能源迎来B轮融资,募集金额3.33亿元,由挚信资本领投,君联资本、博华资本等机构也参与投资。同年8月,中石化资本以约4.92亿元投资入股,成为重塑能源第二大股东。

2020年9月,重塑能源改制为股份公司,同时迎来7.17亿元D轮融资,投资方包含郑州云杉、水木氢源、德载厚启成、惟明创投、凯辉基金、东方电气等。

2022年,重塑能源完成了E-1、E-2两轮融资,合计募集资金约21.7亿元。其中E-1轮融资金额16.98亿元,投资机构众多,包括国家制造业基金、宇通客车、中津创新、红杉瀚辰、温州浙民投、高瓴裕润等。E-2轮融资则由一汽解放投资4.8亿元,获得增资完成后约4.43%股份。以此计算,重塑能源E轮投后估值超100亿元,跻身“独角兽”行列。

目前,公司第一大股东为创始人林琦,持有公司14.55%股权,中石化资本则为公司第二大股东,也是最大的机构股东,持有重塑能源14.33%股权。

商业化难题待解

尽管众多“明星资本”加持,但由于氢能产业整体尚处于发展初期,产业链商业化难题待解。

招股说明书显示,重塑能源最大收入来源为销售氢燃料电池系统及零部件,分别占2021年、2022年及2023年9月30日止9个月总收入的98%、94.9%、及94.6%。其中,报告期内,该公司旗下配有燃料电池电堆的燃料电池系统销量分别为639台、790台及230台。

根据披露,2021 年、2022年及2023年前9个月,重塑能源实现收入分别为约5.24亿元、6.05亿元及 2.19亿元人民币;同期的毛利分别为0.618亿元、0.498亿元、0.347亿元,但同期的净亏损分别约为6.54 亿元、5.46亿元及4.60亿元人民币。与此同时,重塑能源经营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7.68亿元、-7.28亿元、-6.25亿元。

事实上,这并非重塑能源一家企业正面临的难题,目前其他氢能企业也多处于亏损状态。以“氢能第一股”亿华通为例,2023年业绩快报显示,亿华通2023年亏损2.26亿元,2020年—2022年,公司也分别亏损2252.36万元、1.62亿元、1.67亿元。于去年12月成功在港交所上市的国鸿氢能,也处于亏损状态。2020年—2022年,国鸿氢能分别亏损约2.15亿元、7.03亿元、2.73亿元。公司最新业绩报告显示,2023年亏损约4.04亿元。

可见,商业化问题是目前氢能企业普遍面临的难题,重塑能源此次勇闯港交所能否顺利?本报将持续关注。

氢能“独角兽”勇闯港交所

本文转载自中国能源报,只做主题效果测试使用,本文观点不代表氢天下立场。

(0)
xhbeijing的头像xhbeijing
上一篇 2024年4月10日
下一篇 2024年4月10日

相关推荐

  • 广汇能源与嘉兴申能诚创、上海重塑能源签署氢能项目的股权合作协议

    6月5日,广汇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与嘉兴申能诚创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上海重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签署了《股权合作协议》。各方将依托哈密地区丰富的风、光、热及工业副产氢等资源,重点围绕氢资源获取、氢能产业开发、新能源开发及配套装备制造方面开展全方位战略合作。   协议约定,各方合资成立新疆汇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有序推进绿电制氢及工业副产氢提纯;开展氢能…

    创业分享 2023年6月6日
    23200
  • 博世预测: 到2030年, 全球1/5的中重型新卡车将搭载氢燃料电池系统

     氢燃料电池汽车网  当地时间7月13日,欧洲技术巨头博世(Bosch)在其官网发布 :“ 进入氢能时代,博世开始量产燃料电池电堆模块” 的文章。文章称,博世今天启动了一项重大的新举措,以加强其在快速发展的氢经济中的影响力,到2030年,博世将在氢相关技术上将取得50亿欧元的销售额。   …

    2023年7月14日
    31710
  • 营收增长80%!利元亨2022年业绩亮眼 布局光伏氢能打造第二曲线

    4月27日晚间,国内领先的锂电设备供应商利元亨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财报显示,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2.04亿元,同比增长80.31%;实现净利润为2.90亿元,同比增长36.35%,拟每10股派现4元(含税)。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拓展海内外新能源锂电设备业务,培育智能仓储业务,整线解决方案供应能力增强,同时积极布局光伏、氢能等新业务,在业绩表现与战略…

    前瞻报告 2023年4月28日
    33000
  • 氢能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规模化应用可期

    氢能产业持续升温。日前,十三部门印发《交通运输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在老旧运营柴油货车淘汰更新、老旧机车淘汰更新、标准提升等方面作出规划,其中,氢能被多次提及。此外,今年以来多地出台政策支持氢能产业发展。

    前瞻报告 2024年6月11日
    19300
  • 49吨级氢能重型卡车交付投运

    7月18日,自贡首个氢能重装物流园在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锅炉”)开园。在开园仪式上,搭配东方锅炉自主生产的氢燃料电池系统的12辆氢能重卡交付四川东方物流有限公司。 此次交付投运的氢能重型卡车,是四川首次实现49吨级氢能重型卡车的示范应用。该批重卡采用东方锅炉研制的最新的110千瓦级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具有零碳排、高功率、高集成度、…

    2023年7月19日
    195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