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行业开启碳足迹评价

中国氢能联盟已牵头研制《碱性水电解制氢系统碳足迹评价方法及要求》,在业内人士看来,电解水制氢系统碳足迹评价工作,这是全球电解水制氢系统和氢能产业低碳化发展的第一步,填补了国际空白。

氢能行业开启碳足迹评价

《中国能源报》记者近日采访获悉,中国氢能联盟已牵头研制《碱性水电解制氢系统碳足迹评价方法及要求》,此举旨在准确界定碱性水电解制氢系统碳足迹的核算边界、排放源、核算方法与数据获取方法,从而有利于衡量和比较产品碳足迹水平,推动行业的低碳发展。

在业内人士看来,电解水制氢系统碳足迹评价工作,这是全球电解水制氢系统和氢能产业低碳化发展的第一步,填补了国际空白。

模型已初步搭建

有关专家认为,氢能碳足迹评价将引导行业低碳发展,通过量化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碳排放水平,挖掘高碳排放环节和降碳潜力,引导高碳排放生产工艺向绿色清洁工艺转变,从而进一步推动整个氢能产业可持续绿色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

“我们牵头研制完成4套碱性电解水制氢系统碳足迹评价,1套PEM电解水制氢系统评价,并搭建了电解水制氢系统碳足迹核算模型,形成了计算表和碳足迹评价报告,审核了1300+组共5000+条活动数据,活动数据覆盖面广,上至20吨,下至10克。”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总经理助理肖晨江介绍,“我们已启动第一批电解水制氢系统碳足迹评价工作。评价结果显示,品牌间差异明显,相同制氢能力、不同品牌的碳足迹差异较明显,行业内技术成熟度仍有提高空间。电解槽是碳足迹占比最大的部件,原材料的消耗则是最大的碳足迹来源。”

业内人士认为,氢能碳足迹评价结果揭示了系统中各个环节的碳排放情况,有助于识别和分析高碳排放的关键因素,从而促进相关技术的改进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尤其是在国际市场上,碳足迹已成为衡量产品环境绩效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评价,能够帮助企业了解产品在碳排放方面的表现,以便采取措施降低碳足迹,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肖晨江表示,开展电解水制氢系统碳足迹评价是电解水制氢系统和氢能产业低碳化发展的第一步,未来需通过完善评价体系和标准,持续开展评价工作,形成规范的评价流程和管理体系。

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能源与气候变化研究中心工程师向柳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电力碳足迹排放因子、电网平均排放因子分别是氢系统碳足迹、碳排放的关键,需要继续因地制宜构建电力碳足迹模型,增强排放因子的精准性,同时发布分省份电网平均排放因子,满足多样化需求下的碳足迹、碳排放核算与评价需求。

探索建立碳足迹因子库

将电解水制氢系统产品详细拆解,对产品所需的600多个部件从质量、材质、包装、运输方式、运输路径、能耗和废弃物等六个维度进行严格核验。对于一套碱性水电解制氢系统而言,电解槽是碳足迹占比最大的部件。

据了解,在碱性水电解制氢系统中,极板和绝缘片是碳足迹的最大来源。不同的碱性水电解制氢系统碳足迹的数据存在一定差异,除质量差异导致的结果差异外,一是极板加工的原材料、能源消耗差异;二是绝缘片的消耗、材质差异;三是贵金属消耗量的差异。因此,未来企业若想降低产品碳足迹,这三点将成为最主要的关注点。

氢辉能源董事长李辉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开展氢能装备产品的碳足迹评价,不仅使电解槽生产企业了解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助力制氢企业了解装备碳足迹在氢气碳足迹中的占比,还可以帮助企业了解供应链中的碳排放情况,以利于企业降低潜在的环境风险。

“进行碳足迹评价需要企业在数据收集、系统监测和评估工具开发等方面进行投入,这可能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李辉表示,PEM电解水制氢系统的碳足迹评价涉及多个环节和众多技术参数,需要企业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和专业知识,这对于一些小型氢能企业来说是一个挑战。目前,我们正积极与上下游企业设立碳足迹标签,建立PEM电解槽的碳足迹评价。”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核查核算更多的不同规格、不同参数的电解槽的碳足迹,积累更多的经验,逐步建立电解槽碳足迹因子库。”肖晨江说。

完善评价体系和标准

谈及氢能碳足迹评价体系建设,记者在采访中听到的普遍看法是:未来相关部门需要深入进行电解水制氢系统碳足迹核算标准与方法研究,探索建立更详细、更丰富的标准,建立更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完善白名单准入门槛。

此外,相关部门要拓展氢能产业碳足迹评价范围,进一步细化和精确氢气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的每个阶段的碳排放数据。“未来我们要建设电解水制氢系统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管理系统。”肖晨江认为,电解制氢系统碳足迹评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在多个方面进行不断的完善和优化。此外,还要持续建设和完善电解制氢系统各环节的碳排放数据库,包括原材料、生产过程、运输和废弃处理等,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业内人士建议,未来要深入分析氢能产业相关产品碳足迹的多样化情景,考虑不同地区和不同技术路径下的情景分析,因为不同地区的能源结构、技术水平、气候条件等因素都会影响氢能的碳足迹。另外,还可制定相应的政策激励机制,如税收优惠、补贴支持等,鼓励氢能企业研发和应用减少氢能碳足迹的技术和工艺。

除了产品碳足迹,也有专家建议,尽快制定氢能产品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标准和评价标准。向柳表示:“目前,碳足迹核算涉及到背景数据库不健全、数据获取要求较高、专业核算成本较高等问题,可优先推进从‘从摇篮到大门’的部分碳足迹核算,同步推进门槛相对低一点的氢能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健全氢能碳足迹等级划分、氢能产品低碳评价等标准规范,更好提升绿氢等低碳竞争力。”

本文转载自中国能源报,只做主题效果测试使用,本文观点不代表氢天下立场。

(0)
xhbeijing的头像xhbeijing
上一篇 2024年4月10日 09:19
下一篇 2024年4月11日

相关推荐

  • 氢动未来!FCVC 2023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暨展览会将于下周开幕

    来源:东方网 2023-06-28 11:28:55 分享 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China SAE)和国际氢能燃料电池协会(IHFCA)共同举办的2023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暨展览会(FCVC 2023)将于2023年7月5-7日在上海汽车会展中心召开。FCVC活动自2016年首次举办以来,致力于通过高端会议论坛、展览展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世界氢能…

    2023年6月28日 上市企业
    24700
  • Plug庆祝世界级燃料电池制造工厂完工

    Plug Power Inc.(纳斯达克:Plug)是全球绿色氢经济交钥匙氢解决方案的领先供应商,本周四欢迎客人来到Vista科技园,位于纽约州Slingerlands的新407,000平方英尺的燃料电池制造工厂,参加剪彩仪式。 Vista科技园设施将在未来五年内为纽约州首府地区创造1600多个新就业岗位,从而促进经济发展。Plug目前在纽约州有1472名员…

    前瞻报告 2023年2月8日
    23000
  • 内河氢动力集装箱船舶建造开工

    9月3日,全国首艘64TEU氢燃料动力集装箱船舶在浙江禾东造船厂正式开工,标志着嘉兴港区氢能船舶建造推进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据介绍,该艘内河氢燃料电池集装箱船舶船长64.5米,宽12.6米,排水量约2000吨,以氢气为主要能源驱动,可储氢550千克,续航里程约380公里,计划专线用于乍浦港到下沙港内河运输航线,开展运营示范和效益验证,设计单程航线距离120…

    2024年9月10日
    19800
  • 中国石化已向粤港澳大湾区供氢超900吨

    4月17日,记者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随着下游对燃料电池氢需求的逐步回暖,4月份,中国石化广州石化氢燃料电池供氢中心日充装量稳步提升,其中,4月6日单日充装出厂量达1.033吨,创2023年日充装出厂量新高。截至4月14日,广州石化已累计向粤港澳大湾区供应高纯氢911.9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氢能产业发展。 广州石化是中国石化在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一家大型炼化企业…

    2023年4月17日
    22000
  • 深度对话|明天氢能王磊:COP28带火“低碳氢”,氢能产业国际竞合再加速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日前达成的“历史性”协议,被广泛视为标志着化石燃料时代“终结的开始”。在大会《全球盘点》成果文件中,与会各方一致同意在2020年代结束前加大气候行动力度,总体目标是将全球升温控制在1.5°C,为此,各国能源转型力度也需要进一步加大,文件设定了到2030年前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量提高至目前三倍、全球平均能效同时倍增的宏大目标。

    2023年12月18日 上市企业
    253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