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竹杖芒鞋 氢链20402025年08月18日 09:10四川
以天然气为原料生产合成气,根据所需要的合成气组分,有诸多路线,如蒸汽重整(SMR,Steam Methane Reforming)、部分氧化(Partial Oxidation),关于部分氧化(PO)又有很多细分路线,具体如下:
1.3.1 部分氧化(POX)
部分氧化是蒸汽重整的替代方案,通过向原料中加入氧气,在炉内燃烧产生所需的热量。这样,燃烧生成的蒸汽会在工艺流中冷凝,而不是像燃烧式重整那样以水蒸气形式随烟气排出。因此,部分氧化可以回收燃料的高位热值,而蒸汽重整只能回收低位热值。
部分氧化有三种形式:
- 非催化部分氧化(POX)
- 代表技术:Texaco、Shell
- 高温操作,确保甲烷完全转化并减少炭黑(烟灰)生成;仍会产生少量烟灰,需要专门的洗涤系统去除。
- 产品气 H₂/CO ≈ 1.7–1.8。
- 适用范围:天然气、重油、石油焦、煤、生物质气化。
- 自热重整(ATR)
- 结合部分氧化和蒸汽重整,反应器内有燃烧区和固定催化剂床。
- 降低最高温度,减少氧耗;缺点是产品气中甲烷和 CO₂ 含量可能比 POX 高。
- 通过加蒸汽和特殊烧嘴可避免积炭。
- 催化部分氧化(CPO)
- 反应在催化床上进行,无需燃烧器,停留时间可短至毫秒级。
- 适合小型、分布式制氢或燃料电池系统,但放大难度大,氧耗比 ATR 高。
所有部分氧化过程均涉及强放热反应,可能伴随裂解、氧化脱氢等副反应,设计时需控制热平衡和副产物生成。
1.3.2 自热重整(ATR)
- 由 SBA 和 BASF 在 1930 年代开发,后由 Topsoe 等优化,最初用于氨厂,后来用于大型气转液(GTL)装置。
- 反应器由燃烧器、燃烧室和固定催化床组成,外壳为耐火内衬。
- 原料:烃类 + 蒸汽 + 氧气(或空气)。可加入 CO₂ 调节气体组成。
- 燃烧区通过湍流扩散火焰强化混合,火焰核心温度可超过 2000 ℃。
- 典型氧碳摩尔比 0.5–0.6,火焰燃烧迅速,伴随部分积炭风险。
- 催化剂常用 Ni 基镁铝尖晶石,耐高温、低压降。
- 优点:氧耗低于 POX,适合大型甲醇、费托合成等装置。
1.3.3 催化部分氧化(CPO)
- 无火焰,原料与氧气预混后进入催化床反应区。
- 可用贵金属(如 Rh、Pt)催化,反应快且设备紧凑。
- 理想反应 CH₄ + 0.5 O₂ → CO + 2 H₂,H₂/CO 比约 2,适合甲醇、费托,但低转化率时需循环未反应的甲烷,成本高。
- 适合小规模、分布式制氢或燃料电池,但放大困难、氧耗高于 ATR。
1.3.4 空气吹入工艺与膜技术
- 部分氧化优点:省去蒸汽重整的大型换热面。缺点:需昂贵的制氧装置(低温空分)。
- 空气吹入虽可省制氧,但氮含量高,限制了可循环的合成工艺(除非氮本身是需要的,如氨合成)。
- 膜技术(如 ITM 氧离子传导膜)可在 700–1100 ℃ 直接将空气中的氧分离到反应区,减少空压需求,但仍需大型换热器,且工业化难点是密封和材料寿命。
1.3.5 技术选择
- 小规模(如分布式制氢、燃料电池):CPO、对流重整、空气吹入。
- 中等规模(世界级甲醇厂):管式重整 + 二段氧气重整(次级重整)。
- 大规模:ATR、POX 最经济,ATR 氧耗低、H₂/CO 可调,POX 产气中 CH₄ 和 CO₂ 含量低。
- 氧膜技术可能在特定场景有潜力。
三大部分氧化工艺的区别
- 三大路线对比
- POX:高温、可非催化,设备简单,氧耗高,H₂/CO 低,适合费托、甲醇、还原气。
- ATR:部分氧化 + 蒸汽重整耦合,催化,温度低于 POX,氧耗低,可调 H₂/CO,比 POX 更适合大规模氢气/氨/甲醇。
- CPO:紧凑、小型、毫秒级反应,适合分布式和燃料电池,但难放大、氧耗高。
- 空气 vs 氧气
- 氧气:设备投资高(空分),但气体不被氮稀释,合成效率高。
- 空气:省空分,但氮含量高,导致循环工艺(甲醇、费托)氮积累严重,适合氨或直接还原铁。
- 趋势与新技术
- 大型装置趋向 ATR 或 POX,追求氧耗低、气体比值可控。
- 小型装置或现场制氢会倾向 CPO 或空气吹入方案。
- 氧离子膜(ITM)有潜力替代低温空分,降低制氧成本,但目前仍在示范阶段。
不同的合成气组分,可以生产不同的化工产品,如合成氨、甲醇、DME、生物汽柴油、SAF等等;

本文转载自氢链2040,只做主题效果测试使用,本文观点不代表氢头条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