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气相关的路线 | 部分氧化(Partial Oxidation)

原创 竹杖芒鞋 氢链20402025年08月18日 09:10四川

以天然气为原料生产合成气,根据所需要的合成气组分,有诸多路线,如蒸汽重整(SMR,Steam Methane Reforming)、部分氧化(Partial Oxidation),关于部分氧化(PO)又有很多细分路线,具体如下:

1.3.1 部分氧化(POX)

部分氧化是蒸汽重整的替代方案,通过向原料中加入氧气,在炉内燃烧产生所需的热量。这样,燃烧生成的蒸汽会在工艺流中冷凝,而不是像燃烧式重整那样以水蒸气形式随烟气排出。因此,部分氧化可以回收燃料的高位热值,而蒸汽重整只能回收低位热值。

部分氧化有三种形式:

  1. 非催化部分氧化(POX)
    • 代表技术:Texaco、Shell
    • 高温操作,确保甲烷完全转化并减少炭黑(烟灰)生成;仍会产生少量烟灰,需要专门的洗涤系统去除。
    • 产品气 H₂/CO ≈ 1.7–1.8。
    • 适用范围:天然气、重油、石油焦、煤、生物质气化。
  2. 自热重整(ATR)
    • 结合部分氧化和蒸汽重整,反应器内有燃烧区和固定催化剂床。
    • 降低最高温度,减少氧耗;缺点是产品气中甲烷和 CO₂ 含量可能比 POX 高。
    • 通过加蒸汽和特殊烧嘴可避免积炭。
  3. 催化部分氧化(CPO)
    • 反应在催化床上进行,无需燃烧器,停留时间可短至毫秒级。
    • 适合小型、分布式制氢或燃料电池系统,但放大难度大,氧耗比 ATR 高。

所有部分氧化过程均涉及强放热反应,可能伴随裂解、氧化脱氢等副反应,设计时需控制热平衡和副产物生成。

1.3.2 自热重整(ATR)

  • 由 SBA 和 BASF 在 1930 年代开发,后由 Topsoe 等优化,最初用于氨厂,后来用于大型气转液(GTL)装置。
  • 反应器由燃烧器、燃烧室和固定催化床组成,外壳为耐火内衬。
  • 原料:烃类 + 蒸汽 + 氧气(或空气)。可加入 CO₂ 调节气体组成。
  • 燃烧区通过湍流扩散火焰强化混合,火焰核心温度可超过 2000 ℃。
  • 典型氧碳摩尔比 0.5–0.6,火焰燃烧迅速,伴随部分积炭风险。
  • 催化剂常用 Ni 基镁铝尖晶石,耐高温、低压降。
  • 优点:氧耗低于 POX,适合大型甲醇、费托合成等装置。

1.3.3 催化部分氧化(CPO)

  • 无火焰,原料与氧气预混后进入催化床反应区。
  • 可用贵金属(如 Rh、Pt)催化,反应快且设备紧凑。
  • 理想反应 CH₄ + 0.5 O₂ → CO + 2 H₂,H₂/CO 比约 2,适合甲醇、费托,但低转化率时需循环未反应的甲烷,成本高。
  • 适合小规模、分布式制氢或燃料电池,但放大困难、氧耗高于 ATR。

1.3.4 空气吹入工艺与膜技术

  • 部分氧化优点:省去蒸汽重整的大型换热面。缺点:需昂贵的制氧装置(低温空分)。
  • 空气吹入虽可省制氧,但氮含量高,限制了可循环的合成工艺(除非氮本身是需要的,如氨合成)。
  • 膜技术(如 ITM 氧离子传导膜)可在 700–1100 ℃ 直接将空气中的氧分离到反应区,减少空压需求,但仍需大型换热器,且工业化难点是密封和材料寿命。

1.3.5 技术选择

  • 小规模(如分布式制氢、燃料电池):CPO、对流重整、空气吹入。
  • 中等规模(世界级甲醇厂):管式重整 + 二段氧气重整(次级重整)。
  • 大规模:ATR、POX 最经济,ATR 氧耗低、H₂/CO 可调,POX 产气中 CH₄ 和 CO₂ 含量低。
  • 氧膜技术可能在特定场景有潜力。

三大部分氧化工艺的区别

  1. 三大路线对比
    • POX:高温、可非催化,设备简单,氧耗高,H₂/CO 低,适合费托、甲醇、还原气。
    • ATR:部分氧化 + 蒸汽重整耦合,催化,温度低于 POX,氧耗低,可调 H₂/CO,比 POX 更适合大规模氢气/氨/甲醇。
    • CPO:紧凑、小型、毫秒级反应,适合分布式和燃料电池,但难放大、氧耗高。
  2. 空气 vs 氧气
    • 氧气:设备投资高(空分),但气体不被氮稀释,合成效率高。
    • 空气:省空分,但氮含量高,导致循环工艺(甲醇、费托)氮积累严重,适合氨或直接还原铁。
  3. 趋势与新技术
    • 大型装置趋向 ATR 或 POX,追求氧耗低、气体比值可控。
    • 小型装置或现场制氢会倾向 CPO 或空气吹入方案。
    • 氧离子膜(ITM)有潜力替代低温空分,降低制氧成本,但目前仍在示范阶段。

不同的合成气组分,可以生产不同的化工产品,如合成氨、甲醇、DME、生物汽柴油、SAF等等;

图片

本文转载自氢链2040,只做主题效果测试使用,本文观点不代表氢头条立场。

(0)
xhbeijing的头像xhbeijing
上一篇 2025年8月12日 11:16
下一篇 2025年8月18日 09:52

相关推荐

  • 多地对氢能车辆免高速通行费 让氢能车更好跑起来

    近日,又有两地氢能车上高速免通行费:吉林省8月13日发布通知,2024年9月1日0时至2026年8月31日24时,安装ETC套装设备的吉林省籍氢能车辆,在吉林省各高速公路收费站间点对点免费通行;8月15日,陕西省提出将对安装ETC的氢能车辆全额免除省内高速公路通行费。 今年以来,山东、四川、内蒙古鄂尔多斯等地也出台了类似的高速免费通行政策。相关地方为何针对氢…

    2024年9月10日
    20600
  • 徐锭明:中国有可能率先跨入氢能时代

    10月16日,国能网·2024第九届产业年会之氢能产业大会在北京盛大启幕。国务院原参事、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首任局长徐锭明发表《能源革命两大新课题储能与氢能》的主旨报告。徐锭明高屋建瓴,阐释了氢能的地位、作用以及发展路径。 2024氢能产业大会在北京成功举行 氢能是能源革命的第三大支柱 “氢能非常重要,2015年我写过一篇文章——《中国有可能率先跨入氢能时代…

    2024年10月22日
    22000
  • 未来可期,氢能发展跑出“加速度”

    图为在张家港朝阳综合加能站投入运营的中国石化苏州首座对外商用油氢电综合加能站。该站具备35Mpa加氢能力,日加氢量达500公斤,将有力支撑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应用。 据新华网 “氢能未来可能成为10万亿元的产业。”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日前在2023世界氢能技术大会上说,我国氢能能源技术发展已实现局部突破,呈现阶段性进步特征。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

    2023年5月30日
    24300
  • 绿氢、绿氨、绿色甲醇如何统一?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高能源安全保供能力,大力发展绿色氢能已经成为全球共识。根据国际氢能委员会《Hydrogen Scaling Up》报告,到2050年氢能将承担全球18%的能源终端需求,其中超过95%的氢需要通过低碳方式生产。欧盟完善了《可再生能源指令》中的绿色氢标准,区域整体低碳电力组合供电制氢也可被认定为绿色氢,并逐步放宽对绿色氢的认证限制。日本《低碳氢认证》、德国《TUV绿氢认证》、国际绿氢组织的绿色氢标准,将下游用氢环节中产生的碳排放也加入到碳核算范畴。

    2024年2月17日
    40100
  • 埃及 14 万吨绿氢项目供应商?中国能建国际与 718 所签署合作

    近日,中国能建国际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吕泽翔,总经理、党委副书记乔旭斌一行到访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八研究所,双方就加强海外氢能业务合作,共同开拓国际市场等进行深入交流,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七一八所所长、党委副书记李俊华,党委书记、副所长吕东方出席座谈会和签约仪式。 双方团队就水电解制氢技术、中亚及非洲氢能项目合作等事项进行了深入交流。李俊华与吕泽翔共同签署战略…

    2023年2月10日
    322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