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可期,氢能发展跑出“加速度”

未来可期,氢能发展跑出“加速度”

图为在张家港朝阳综合加能站投入运营的中国石化苏州首座对外商用油氢电综合加能站。该站具备35Mpa加氢能力,日加氢量达500公斤,将有力支撑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应用。 据新华网

未来可期,氢能发展跑出“加速度”

“氢能未来可能成为10万亿元的产业。”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日前在2023世界氢能技术大会上说,我国氢能能源技术发展已实现局部突破,呈现阶段性进步特征。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正逐步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我国氢能产业在制、储、输、用等领域进展如何?氢能技术的发展还存在哪些短板?记者就此展开调研。

氢能产业呈现广阔发展前景

“我国氢能产业正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徐念沙说,石油化工、煤化工、氢冶炼和氢储能领域建设不断加速。一批氢能产业集群正在涌现,应用领域方兴未艾,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不断完善。

全国首座高速加氢站、首座港口加氢站先后建成,25座加氢站日供氢能力超过20吨,燃料电池车辆总推广数已超过1000辆……山东实施的“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进展迅速。示范工程的整体目标包括建设1条氢能高速、2个氢能港口、3个科普基地、4个氢能园区、5个氢能社区等。

位于南方珠三角腹地的广东佛山市南海区,已聚集氢能企业和机构超150家,涵盖氢能全产业链,投资规模超600亿元。

“示范应用项目推动着产业体系的构建。”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陈文淼说,通过“氢进万家”这样的示范工程,逐步扩大氢能的应用领域,增加氢的使用量,最终可降低成本。

面对氢能产业蓬勃发展的态势,我国通过五大示范城市群及“氢进万家”等一批示范项目,持续推动氢能在交通、建筑、储能等领域的综合应用,带动氢能制、储、输、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也推动了区域优化布局。

据业内专家介绍,我国车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集成已取得重大突破,相关产业链已经建立;面向重卡的大功率燃料电池系统成为氢能产品的高技术亮点;构建了较为完整的氢能和燃料电池技术链和产业链,燃料电池整车产品的竞争力也显著增强,商用车的氢耗、续驶里程等主要性能指标持续优化。

截至4月底,我国氢能燃料电池车累计推广量接近1.4万辆,其中商用车超过1.3万辆,商用车的推广规模全球领先,且实现了港口、矿山、环卫、城建、公交、城际物流等重型作业及远程大宗商品运输全场景的覆盖。

加氢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较快,目前全国已建成加氢站超过350座。中国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国辉展示了一张关于“西氢东送”全国氢能骨干网络的未来规划图。“我们构建了联通多地‘一横一纵三支’的北方氢能大管网,该规划还包括长三角、珠三角、川渝地区。”

未来中长距离储运需求较大

欧阳明高说,储运仍然是氢能全技术链的薄弱环节。

李国辉说,我国氢能资源主要分布在炼化企业集中、风光发电和天然气资源丰富的西北、东北、中西部等地区,消费市场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近期氢能储运主要服务短途运输,未来中长距离储运需求较大。

李国辉说,目前我国已建成的有一定规模的纯氢管道为3条。针对天然气掺氢长距离混输实践,仅有几家掺氢平台试验。

“到2050年,如果我们的氢能储运规模达到7000万吨,其中大概一半以上需要管道来输送,相当于目前天然气管道的规模,可能需要的管道里程在15万公里到20万公里之间。”李国辉预测。

“亟待加快氢气储运装备开发能力建设。”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研究员李翔说,我国核心氢气储运装备能力建设仍有欠缺,氢气储运装备材料、设计制造、安全状态监测与评价等方面均存在不少挑战。

在公众关注的燃料电池汽车技术方面,陈文淼说,目前燃料电池和氢能的使用成本仍然较高,相关动力装置仍存在买得贵、用得贵的实际情况。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进华认为,与全球领先水平相比,我国燃料电池汽车技术整体仍存不小差距,特别是在关键的核心零部件及材料器件方面,如碳纸、催化剂、碳纤维材料、加氢设备、相关管阀件等对外依存度较高。

跨界协同突破关键技术制约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已有30多个国家发布氢能相关战略,有的主要经济体把绿氢作为长期发展的战略,并制定相应政策。

李国辉说,氢能产业布局已遍布全国,30个省份将氢能写入了“十四五”发展规划,但市场、技术层面仍存需改进与完善的地方。

“要加强薄弱环节技术攻关,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张进华说,培育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复杂系统工程,其技术创新难度高、能源供应体系重塑挑战大,任务十分艰巨,需要多方高度协同、共同推进。

“未来需要发展更加先进的制氢技术。”国际氢能协会主席谢菲尔德说,目前绿氢还面临一系列挑战,成本也比较高,未来对于绿氢制备的流程和设备还需进一步优化。

“协同创新,共促发展。”徐念沙说,未来应加强各国之间在氢能领域的深度合作,进一步破解氢能产业技术和装备的短板弱项,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据新华社电

本文转载自新华社,只做主题效果测试使用,本文观点不代表氢天下立场。

(1)
xhbeijing的头像xhbeijing
上一篇 2023年5月30日
下一篇 2023年5月30日

相关推荐

  • 新能源企业大举“淘金”中东:这里“钱多人不傻”|深度

    作者 | 解夏编辑 | 杨亦“中东人递你一瓶矿泉水,这对于外国客人是很高的‘礼遇’了。”一位刚刚从沙特考察回国的制造业创业者这样向华夏能源网描述他在中东市场的考察细节。在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之前,很多中国企业家对它的印象大多集中在这几个关键词:沙漠、石油,土豪与奢华。在实地考察之后,大多数人开始转变视角。近两年来,随着中…

    2024年9月30日 前瞻报告
    21500
  • 氢能产业链发展现状及重点投资领域介绍

    全球变暖已对世界各国构成巨大挑战!现如今,全球平均气温相比人类大规模燃煤之前大约高1摄氏度。全球变暖对世界各国产生的影响已逐渐显现,如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的上升,极端气候环境变得更加剧烈且频繁,高温、火灾和干旱导致的粮食生产愈发困难等。气候专家预测,到本世纪末全球气温将比人类大规模燃煤之前高2-4摄氏度,届时全球的生产环境愈加艰难,将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全球政府…

    2024年8月5日 投融资
    18200
  • 万钢:要精心做好世界氢能技术大会各项筹备工作

    2023世界氢能技术大会召开在即,各项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大会将于2023年5月22-26日在佛山南海举办,本届大会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和国际氢能协会主办,中国能源汽车传播集团、国家能源投资集团等行业机构联合主办,大会以“氢能与双碳战略:从现在到未来”为主题,聚焦双碳战略下全球氢能领域的最新产品、技术及装备,以及氢能在交通、能源、化…

    投融资 2023年3月24日
    24600
  • 德国通过新版《国家氢能战略》 国内氢能装备企业有望迎来发展机遇

    近日,德国政府通过了新版《国家氢能战略》。该战略称,到2030年德国在氢能技术的领先地位将进一步提升,产品供应将覆盖从生产 到各类应用 的氢能技术全价值链。《国家氢能战略》预计,到2030年,德国约50%到70%的氢能需要进口,因此需进一步完善进口战略。中银证券认为,在欧盟逐步启动碳关税法案的背景下,德国大幅提升对氢气的进口需求,有望推动国内企业投资建造绿氢…

    上市企业 2023年8月3日
    35100
  •  跳过电动搞氢能 宝马欲借iX5 Hydrogen笃定氢能源未来?

    iX5 Hydrogen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氢燃料电池技术在乘用车中运用的可行性。众所周知,加氢比充电要快得多,和加油时间差不多,如果这项技术得到充分的论证和推广,那么将无疑再次掀起一波汽车产业革命。 一段时间以来,氢燃料电池技术一直处于尝试在乘用车上大规模应用的阶段。但到目前为止,各家汽车制造商似乎都没能彻底摸索出一条成熟的应用路径,将其实现批量化生产,即便…

    2023年3月5日
    210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