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氢能产业发展迎来重要窗口期

氢能产业正迎来重要窗口期,产业要紧紧把握住能源革命的重要机遇,形成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合力,加速氢能及燃料电池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基础,探索出一个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模式,为推进全球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作出应有贡献。

“在全球能源体系中,氢能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在日前召开的2023世界氢能技术大会开幕式上指出,碳中和愿景下,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共识,以脱碳加氢为代表的能源转型方向和技术变革路径更加明确。

万钢指出,氢能产业正迎来重要窗口期,产业要紧紧把握住能源革命的重要机遇,形成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合力,加速氢能及燃料电池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基础,探索出一个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模式,为推进全球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作出应有贡献。

绿氢成产业发展重点

2022年3月,我国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了氢能作为国家未来能源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系统部署了氢能在交通、建筑、工业等领域的重点任务和研发进度,并明确指出到2035年可再生能源制氢在终端能源消费中比重明显提高,形成氢能多元化应用生态。

“我国氢能产业发展迎来窗口期,这也是世界氢能产业的窗口期。当前,绿氢已经成为氢能产业发展重点。”在万钢看来,我国一直高度重视能源革命和低碳发展,绿氢产业有助于多领域深度脱碳,并加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目前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

“目前,氢能尤其是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备绿氢,已成为构建未来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的重要载体。欧美、日韩等主要国家和地区,都把绿氢作为未来产品发展战略,并且相继制定了最新的供应策略、应用以及降本路径,加速产业发展。”万钢称。

“氢能技术当前的核心环节是燃料电池和电解水制氢装备。需要注意的是,实现氢能装备的规模化发展,离不开上游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制绿氢以及下游应用市场的拓展。未来,我们将以绿氢制备的商业价值为源头推动力,以多元化、大规模商业化燃料电池示范应用为龙头,带动氢能全产业链商业化。”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表示,氢能是一个具备10万亿元级市场规模潜力的产业,已获得各地政府的重视。目前,氢能产业已走过“技术构建平台,场景定义产品”阶段,开始迎来“模式创造价值”的重要时机。

示范应用加速产业体系构建

万钢指出,示范应用项目有效推动了氢能产业体系构建。在示范应用的推动下,氢能在燃料电池汽车领域中的应用规模持续提升。截至2022年,全球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到6.7万辆,同比增长36%,氢能技术研发和产业整体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面对氢能产业蓬勃发展态势,我国主动谋划、积极作为。氢燃料电池汽车五大示范城市群、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1200多辆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示范运行,以及‘氢进万家’等一系列示范项目,推动了氢能在交通、建筑、储能等领域的综合应用,带动氢能制、储、输、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也推动了区域优化布局、跨区域联动和企业融通应用,为氢能产业体系的构建和技术验证奠定了试验基础。”万钢表示。

欧阳明高介绍,目前,我国氢能产业技术已实现部分突破,车用质子交换膜、电池系统集成取得重大突破,相关产业链已经建立;面向氢能重卡的大功率燃料电池系统成为氢能产品的高技术亮点,具备国际领先水平。但是,电堆水平和国外仍有差距,膜电极等基础材料技术成为下一步亟需攻克的瓶颈。

“从产业链角度看,目前我国氢能交通领域的示范应用已分布在客车、重卡、轮船、叉车等领域,未来,可突破更多场景限制,全方位、多场景进行氢能示范应用。”欧阳明高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氢能在交通、化工、热能等领域的应用还面临部分挑战。万钢指出,氢能产业在各领域的应用仍需解决技术难题,包括破解高效电解水制氢、长时间长距离大规模储能、长寿命电堆以及关键部件材料等技术,以进一步提升燃料电池发动机的功率密度、系统集成度以及寿命,为构建完备的产业生态奠定基础。

以协同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

面对氢能产业快速发展新机遇,与会专家强调,应进一步加强协同创新,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

万钢提出,要聚焦绿氢,加快完善顶层设计和供应体系构建。以系统化思维为统领,完善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的顶层设计和政策建设,为氢能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项目建设、管理提供基础,同时也为规模化应用做好准备,支撑产业高效快速发展。“未来,要加强跨界协同,突破关键技术制约,持续推动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协同,拓展氢燃料电池在道路、轨道交通、飞行系统、绿色化工、热电联产、备用电源、水上运输、深海潜器等多领域应用,推动氢能制储运输加注和燃料电池装备等全产业链跨领域协同发展。”

通过开放合作推动氢能产业国际化发展也尤为关键。万钢表示,应坚持创新驱动、标准引领的发展理念,进一步加强氢能及燃料电池领域的开放合作,依托国际组织交流、国际合作平台推动覆盖氢能与燃料电池全产业链的国际合作

贝克休斯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曹阳认为,氢能行业目前同时面临软性和硬性两方面挑战。“在软性挑战方面,氢能是一个跨行业、跨地区的综合性产业,需要各行各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在硬性挑战方面没有捷径可走,制氢与储运以及整个产业链的后端使用都有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依靠持续的技术创新,才能将整个链条打通。在此过程中,唯一正确的选择就是行业协作、协同发展。”

本文转载自中国能源报,只做主题效果测试使用,本文观点不代表氢天下立场。

(1)
xhbeijing的头像xhbeijing
上一篇 2023年5月29日 17:06
下一篇 2023年5月30日 16:32

相关推荐

  • 「致同咨询行业洞察」政策资本双擎驱动 氢燃料电池行业迎快速发展

    近年来,随着全球能源结构转型的加速,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形式,逐渐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关注的焦点。尽管动力电池汽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但氢燃料电池汽车凭借其独特的优势,依然备受瞩目。中国、英国、韩国、日本等多个国家纷纷加速推进氢能战略,日本更是跳过动力电池汽车,全力押注“氢燃料电池”。然而,受制于高昂的成本和研发投入,氢燃料电池行业乃至整个氢…

    2025年2月8日
    5000
  • 多地对氢能车辆免高速通行费 让氢能车更好跑起来

    近日,又有两地氢能车上高速免通行费:吉林省8月13日发布通知,2024年9月1日0时至2026年8月31日24时,安装ETC套装设备的吉林省籍氢能车辆,在吉林省各高速公路收费站间点对点免费通行;8月15日,陕西省提出将对安装ETC的氢能车辆全额免除省内高速公路通行费。 今年以来,山东、四川、内蒙古鄂尔多斯等地也出台了类似的高速免费通行政策。相关地方为何针对氢…

    2024年9月10日
    14500
  • 单价已在700万以下!华电潍坊氢储能项目公示制氢装备中标候选人

    山东华电潍坊氢储能示范项目水电解制氢系统设备中标候选人公示,分别为北京中电丰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中标价格为3430万元;山东奥氢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中标价格为3488万元。

    2023年12月27日
    24800
  • 蒂森克虏伯新纪元将为美企提供电解槽

    转自:中国改革报 本报讯 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会员单位蒂森克虏伯新纪元氯工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日前正式与美国OxChem公司签署合同,将为其位于德克萨斯州拉波特的大型氯碱工厂提供最新一代电解槽产品eBiTAC v7,以支持其对现有氯碱隔膜技术向离子膜技术的升级改造。 蒂森克虏伯新纪元首席执行官兼执行董事会主席Werner Ponikwar表示,Oxy…

    创业分享 2023年6月2日
    20000
  • 阳光氢能柔性制氢助力风光大基地建设

    本报讯 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会员单位阳光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日前携可再生能源柔性制氢系统亮相第十六届(2023)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大会暨展览会,与阳光电源科技有限公司光伏逆变器、储能系统等产品同台演绎能源大基地应用场景,擘画未来新型电力、绿色园区、零碳家庭的新世界。 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与绿氢协同发展是支撑“双碳”目标的可行路线。展会现场,…

    创业分享 2023年5月31日
    239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