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氢能产业发展迎来重要窗口期

氢能产业正迎来重要窗口期,产业要紧紧把握住能源革命的重要机遇,形成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合力,加速氢能及燃料电池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基础,探索出一个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模式,为推进全球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作出应有贡献。

“在全球能源体系中,氢能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在日前召开的2023世界氢能技术大会开幕式上指出,碳中和愿景下,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共识,以脱碳加氢为代表的能源转型方向和技术变革路径更加明确。

万钢指出,氢能产业正迎来重要窗口期,产业要紧紧把握住能源革命的重要机遇,形成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合力,加速氢能及燃料电池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基础,探索出一个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模式,为推进全球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作出应有贡献。

绿氢成产业发展重点

2022年3月,我国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了氢能作为国家未来能源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系统部署了氢能在交通、建筑、工业等领域的重点任务和研发进度,并明确指出到2035年可再生能源制氢在终端能源消费中比重明显提高,形成氢能多元化应用生态。

“我国氢能产业发展迎来窗口期,这也是世界氢能产业的窗口期。当前,绿氢已经成为氢能产业发展重点。”在万钢看来,我国一直高度重视能源革命和低碳发展,绿氢产业有助于多领域深度脱碳,并加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目前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

“目前,氢能尤其是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备绿氢,已成为构建未来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的重要载体。欧美、日韩等主要国家和地区,都把绿氢作为未来产品发展战略,并且相继制定了最新的供应策略、应用以及降本路径,加速产业发展。”万钢称。

“氢能技术当前的核心环节是燃料电池和电解水制氢装备。需要注意的是,实现氢能装备的规模化发展,离不开上游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制绿氢以及下游应用市场的拓展。未来,我们将以绿氢制备的商业价值为源头推动力,以多元化、大规模商业化燃料电池示范应用为龙头,带动氢能全产业链商业化。”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表示,氢能是一个具备10万亿元级市场规模潜力的产业,已获得各地政府的重视。目前,氢能产业已走过“技术构建平台,场景定义产品”阶段,开始迎来“模式创造价值”的重要时机。

示范应用加速产业体系构建

万钢指出,示范应用项目有效推动了氢能产业体系构建。在示范应用的推动下,氢能在燃料电池汽车领域中的应用规模持续提升。截至2022年,全球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到6.7万辆,同比增长36%,氢能技术研发和产业整体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面对氢能产业蓬勃发展态势,我国主动谋划、积极作为。氢燃料电池汽车五大示范城市群、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1200多辆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示范运行,以及‘氢进万家’等一系列示范项目,推动了氢能在交通、建筑、储能等领域的综合应用,带动氢能制、储、输、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也推动了区域优化布局、跨区域联动和企业融通应用,为氢能产业体系的构建和技术验证奠定了试验基础。”万钢表示。

欧阳明高介绍,目前,我国氢能产业技术已实现部分突破,车用质子交换膜、电池系统集成取得重大突破,相关产业链已经建立;面向氢能重卡的大功率燃料电池系统成为氢能产品的高技术亮点,具备国际领先水平。但是,电堆水平和国外仍有差距,膜电极等基础材料技术成为下一步亟需攻克的瓶颈。

“从产业链角度看,目前我国氢能交通领域的示范应用已分布在客车、重卡、轮船、叉车等领域,未来,可突破更多场景限制,全方位、多场景进行氢能示范应用。”欧阳明高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氢能在交通、化工、热能等领域的应用还面临部分挑战。万钢指出,氢能产业在各领域的应用仍需解决技术难题,包括破解高效电解水制氢、长时间长距离大规模储能、长寿命电堆以及关键部件材料等技术,以进一步提升燃料电池发动机的功率密度、系统集成度以及寿命,为构建完备的产业生态奠定基础。

以协同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

面对氢能产业快速发展新机遇,与会专家强调,应进一步加强协同创新,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

万钢提出,要聚焦绿氢,加快完善顶层设计和供应体系构建。以系统化思维为统领,完善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的顶层设计和政策建设,为氢能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项目建设、管理提供基础,同时也为规模化应用做好准备,支撑产业高效快速发展。“未来,要加强跨界协同,突破关键技术制约,持续推动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协同,拓展氢燃料电池在道路、轨道交通、飞行系统、绿色化工、热电联产、备用电源、水上运输、深海潜器等多领域应用,推动氢能制储运输加注和燃料电池装备等全产业链跨领域协同发展。”

通过开放合作推动氢能产业国际化发展也尤为关键。万钢表示,应坚持创新驱动、标准引领的发展理念,进一步加强氢能及燃料电池领域的开放合作,依托国际组织交流、国际合作平台推动覆盖氢能与燃料电池全产业链的国际合作

贝克休斯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曹阳认为,氢能行业目前同时面临软性和硬性两方面挑战。“在软性挑战方面,氢能是一个跨行业、跨地区的综合性产业,需要各行各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在硬性挑战方面没有捷径可走,制氢与储运以及整个产业链的后端使用都有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依靠持续的技术创新,才能将整个链条打通。在此过程中,唯一正确的选择就是行业协作、协同发展。”

本文转载自中国能源报,只做主题效果测试使用,本文观点不代表氢天下立场。

(1)
xhbeijing的头像xhbeijing
上一篇 2023年5月29日 17:06
下一篇 2023年5月30日 16:32

相关推荐

  • 航天氢能以航天力量“氢”力打造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新典范

    作为首批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上海聚焦突破一批核心部件、推出一批高端产品、形成一批中国标准,打造产业规模最大、体制环境最优、整体竞争力最强的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集群。   紫竹高新区入驻企业航天氢能(上海)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航天氢能)顺应市场发展,紧跟国家大政方针,作为闵行区唯一参与燃料电池系统单位、上海市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项目的牵头单位之一,积极会同整车…

    上市企业 2023年8月4日
    11900
  • 博世预测: 到2030年, 全球1/5的中重型新卡车将搭载氢燃料电池系统

     氢燃料电池汽车网  当地时间7月13日,欧洲技术巨头博世(Bosch)在其官网发布 :“ 进入氢能时代,博世开始量产燃料电池电堆模块” 的文章。文章称,博世今天启动了一项重大的新举措,以加强其在快速发展的氢经济中的影响力,到2030年,博世将在氢相关技术上将取得50亿欧元的销售额。   …

    2023年7月14日
    22310
  • 2030年氢燃料电池无人机保有量有望达到3万架

    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无人机市场规模约为256亿美元,同比增长14%。在中国市场,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国无人机实名登记系统注册无人机数量共计83万架,比2020年底的57万架增加了44.9%。据2022年中国民航工作会议报告,2021年中国无人机企业已达1.27万家,累计飞行时间超千万小时。无人机市场已进入爆发期。 无人机最早应用于军事领域,可作…

    2023年2月9日
    34400
  • 龙蟠科技:业务已覆盖氢能制储运用,预计10月发布大标方电解槽

    从2017年开始,氢能产业的发展,吸引了至少200多家上市公司的布局,掀起了氢能热,氢能战略价值被发现。但如何从战略价值转化为商业价值?香橙会研究院发起一组氢能上市公司访谈,此为系列报道第一篇。 文/ 韩文峰 版式/吴昊国内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出货量前三强的上市公司龙蟠科技(603906.SH)布局氢能已有数年。龙蟠科技氢能业务负责人陈晓星近日接受香橙会研究院访…

    2023年6月2日
    15800
  • 成渝联合发布《氢能产业标准与专利融合发展白皮书》

    9月9日,由重庆市九龙坡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和成都市新都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同主办的第二届“新龙”质量创新暨质量强企强链强区成果发布会在成都举行。活动现场,主办方发布了《氢能产业标准与专利融合发展白皮书》,从产业角度给出细分领域研究重点、技术攻关方向、专利布局清单、标准布局清单和招商引智策略等一揽子解决方案。据悉,此次发布的《白皮书》开创了成渝乃至整个西南地区构建…

    2024年9月10日
    68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