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产业核心技术创新日益加快 推动各环节降本增效

日前,挪威睿咨得能源公司发布最新报告称,中国已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氢国和氢气消费国,预计2024年底我国将安装约2.5千兆瓦的制氢用电解槽。

来源:证券日报
日前,挪威睿咨得能源公司发布最新报告称,中国已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氢国和氢气消费国,预计2024年底我国将安装约2.5千兆瓦的制氢用电解槽。
《证券日报》记者采访多家氢能代表企业了解到,随着政策密集发力和行业标准逐步完善,氢能储供、加氢机和燃料电池环节正迎来系统性变革:储氢瓶逐步升级,液氢、大功率燃料电池、大流率加氢技术正取得关键突破。
储运成本受关注
近年来,“新型储能”“氢能源”概念热度较高,在各类政策文件中被广泛提及。但事实上,氢能目前在技术、成本、商业模式上仍未显示出明显优势。
氢能规模化发展的关键在于氢气的生产和储运成本。据悉,仅储运环节就占到了氢气总成本的30%至40%。具体而言,目前国内氢能储运以成本相对较低的高压气态为主要形式。储氢瓶作为重要的储存容器,正逐步从I型、II型、III型向质量密度更高、成本更低的碳纤维IV型瓶迭代。
据未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未势能源”)董事长张天羽介绍,目前储氢瓶使用碳纤维复材层成型工艺,大多数是湿法缠绕工艺。
“我们正在尝试干法缠绕工艺,提前将碳纤维、树脂通过预浸工艺生产为预浸带,后将预浸带作为缠绕的原材料进行气瓶缠绕,实现更高的缠绕效率和更好的产品稳定性。”张天羽称,实现瓶口阀、气瓶阀座、塑料内胆的安全密封,已成为储氢瓶领域极其关键的技术。
记者观察到,在2024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暨展览会(FCVC 2024)上,未势能源展出了70MPa-23L IV型储氢瓶,以及瓶阀、减压阀、加氢口、单向阀等70MPa氢用阀门系列产品,在使用寿命、效率、稳定性及可靠性等方面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未势能源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随着压力的升高,储氢密度也逐步提升,将直接带动运输成本下降。
上海舜华新能源则带来了第三代加氢机。“第三代加氢机集成了35兆帕和70兆帕两种压力等级的加注模式,可同时满足商用车、乘用车需求。”上海舜华经理孙全波表示,相比前两代加氢机,新一代产品具备高压供氢加氢的自主核心技术,在外观造型、数据分析、加氢的速度以及安全可靠性方面,都进行了优化和升级。
多地加快部署
随着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各地氢能产业政策密集出台,我国燃料电池汽车市场需求正持续释放。2023年8月份,六部门联合发布《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作为国家层面首个氢能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指南,该文件被业内认为是我国氢能产业标准化的顶层操作手册。
得益于政策利好,我国氢燃料电池核心技术创新日益加快,自主产业体系趋于完善。各地不断围绕氢能产业加快部署,如广东、山东、河北、吉林等地提出探索在非化工园区建设制氢加氢一体化站等。
技术方面,国产质子交换膜、催化剂核心材料、大功率燃料电池系统等陆续实现自主化研发,部分技术指标具备一定优势,并具备批量化供应能力,均匀性、良品率等指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并实现了多车型、多场景装车应用,助力氢能重卡降本提效。
商用车终端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25吨燃料电池半挂牵引车、4.5吨物流专用车和31吨自卸汽车成为氢燃料电池汽车市场主流。如今,我国燃料电池汽车应用场景已从早期单一的公交领域向客运班车、城市物流、冷链运输、公务用车、共享出行等多场景拓展。
未势能源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已经掌握255kW大功率商用车燃料电池系统、160kW金属板电堆、第二代高性能膜电极等技术。同时,基于液氢在氢能大规模储存运输方面具备的优势和氢能商用车重载、长距离运输的需求,已配套长征、解放、开沃、宇通、东风、福田、大运等多款氢能重卡,投入钢铁运输、货运物流、客运交通等运营示范场景。
对此,德基先进制造与出行产业合伙人张帆认为,氢能储运成本较高、加氢站审批建设难,仍然是燃料电池汽车推广的难点。未来,相信通过“制、储、运、加”各供氢环节协调降本,使终端加氢费用降至每公斤30元以下后,燃料电池汽车的经济性和节能减碳潜力将得到进一步释放。

本文转载自中国网科技,只做主题效果测试使用,本文观点不代表氢头条立场。

(0)
xhbeijing的头像xhbeijing
上一篇 2024年6月11日 09:45
下一篇 2024年6月11日 09:52

相关推荐

  • 多地锚定产业链 氢能汽车发展“乘风起”

    在“双碳”(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机遇下,氢能汽车在实现净零排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研究表明,氢燃料电池汽车每使用1kg氢气替代汽柴油可减排10~15kg二氧化碳,同时可满足重载、低温环境启动等苛刻条件要求。 2022年以来,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正驶入发展的快车道。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超1000辆氢燃料电池汽车投入运营,来自…

    2022年12月31日
    28000
  • “氢能”产业链站在爆发前夜 深圳除了充电桩也需“加氢站”

    “我们要抓住这一次中国氢产业链已经初步建成的大好机会。”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干勇此前表示,在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指引下,健康有序地发展氢能产业。 氢能开发利用在全球取得迅速发展,中国氢能产业也迎来机遇。其中,深圳在氢能产业布局目前处于领先。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深圳已注册登记近800辆氢燃料电池汽车。 2023年2月,南方财经全媒体…

    2023年2月10日
    33500
  • 丰田:北京经开区年产5000~10000台商用车燃料电池电堆系统

    近日,位于经开区的丰田燃料电池研发与生产项目(以下简称“燃料电池项目”)已完成地下基坑支护、桩基等地基工程,将逐步转入结构施工阶段,为后续工程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该项目的建成将助推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在推进经开区氢能相关产业链发展的同时,助力北京成为具有影响力的国际氢能产业城市。 燃料电池项目作为丰田公司第一个海外燃料电池领域的研发机构、在北京市的第一个实体工…

    2023年1月9日
    33300
  • 德国加氢站爆炸事故引发站用压缩机技术路线之争

    6月25日,德国奥格斯堡物流区发生了一起加氢站爆炸事故并随后引起火灾。 该加氢站于大约于事发前一周前正式刚投入使用,由位于慕尼黑近郊的格雷茨里德的Tyczka Hydrogen公司设计并建造,这也是该公司的首座加氢站。 对于爆炸原因,相关报道指向站用压缩机。 据了解,该加氢站的压缩机采用的是Maximator Hydrogen压缩机,可以判断其使用的压缩机机…

    2024年7月25日 投融资
    24700
  • 加速镁基固态储氢产业化,氢枫(中国)与宝武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2024年1月12日,氢枫(中国)与宝武镁业镁基固态储氢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宝武镁业总部圆满举行。双方聚焦高密度、高安全性镁基固态储氢技术,围绕镁合金储氢性能优化、镁丸安全加工、镁合金材料回收以及镁基固态储氢应用等达成战略合作。

    2024年1月15日
    280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