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氢能直接投资金额达2400亿美元

“从融资数据来看,过去几年国内氢能相关的整体融资规模以及融资数量正以较快的增速增长,2022年的融资数量相较于2020年近乎翻了一倍,不仅很多上市公司积极布局,越来越多的创业公司也在切入氢能各个细分赛道,吸引投资人加大下注力度,行业投资热度处于高位。”华兴资本投资银行事业部董事钟迎春在近日召开的《全球能源结构转型下,万亿氢能赛道风起云涌》报告发布会上指出,我国氢能产业正处于强政策驱动的红利窗口期,产业链存在大量投资机遇。

  碳中和背景下,能源的清洁性愈发重要。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全球有33个国家将氢能纳入国家能源体系,氢能领域宣布建设大型氢能项目数量超过680个,直接投资金额高达2400亿美元,覆盖制氢、储加、用氢全产业链。业内认为,在政策加持下,2020年至2030年将是氢能产业发展的黄金十年,各国将累计投入超万亿美金。其中,欧盟发力氢能态度最为坚决,已公开氢能建设项目超300个,重点布局工业和交通领域的氢能应用。

  政策是产业发展的导向。“2022年以来,可以明显感受到各地氢能产业相关政策指引正在提速。目前,全国已有20多个省份发布了氢能规划和指导意见共计200余份,覆盖氢能全产业链的产业集群初现雏形。” 钟迎春指出,基于政策规划、资源禀赋、下游消纳能力等因素的差异,我国各氢能产业集群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比如,西部地区绿电资源丰富,政策切入重点在制氢环节;中部地区鼓励“制储输运”全链条发展;京津冀地区致力于氢制备及关键零部件和技术研发;广东城市群则重点聚焦用氢环节,明确到2025年,实现推广1万辆以上燃料电池汽车,建成加氢站超200座,车用氢气终端售价降到30元/公斤以下。

  氢能赛道已然成为投资新宠。“不同类型的投资机构策略不尽相同,风险投资更关注潜在的颠覆性技术,私募股权投资倾向以规模为导向选择标的,投资主要以城市落地为主,产业方则采取‘All-in’策略,针对制储运加用各环节广泛覆盖不同的技术路线,‘多条腿走路’以保证占据一定先发优势。”钟迎春进一步指出,从产业链来看,投资的核心关注点主要聚焦于上游制氢端各技术路线的降本增效、中游储运环节的技术创新和产品落地、以及下游用氢端产品的市场化和规模化放量进程。此外,各环节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替代也是企业冲出重围的竞争点。

  在制氢环节,降碳、提效、规模化降本是创新及投资重点,目前电解水制氢步入产业化阶段的主要是碱液电解液和质子膜纯水技术,也是中短期投资的主要落脚点。未来随着绿电成本下降、电解水制氢技术提升、制氢系统智能化水平提升,制氢的三大成本项有望持续下降,预计最早2030年—2035年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价格有望与煤制氢价格持平,迎来大规模替代化石燃料制氢的拐点;在储运加环节,目前我国最主流的高压气态储氢效率较低,即使是通过结构和材料的迭代将工作压力提升到70MPa的IV型瓶,也只有5%左右的质量储氢密度,也就是说为了储存和运输小部分的氢,实质需要运输比氢重得多的储氢瓶,大大拉高了成本。未来储氢的技术迭代和加氢站设备的全面国产化替代是储运环节的创新及投资重点;在用氢环节,以交通领域的燃料电池汽车发展为先导,重点关注燃料电池技术迭代和零部件全面国产化替代。

  三峡资本投资三部总经理胡晗进一步指出,氢能产业投资最关注的还是技术和成本前景,相比光伏和锂电,氢能产业有着较高的门槛限制,资金实力弱小的企业入局相对困难。(记者卢奇秀)


  转自:中国能源报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发布者:xhbeijing,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qingtx.cn/archives/5977

(1)
xhbeijing的头像xhbeijing
上一篇 2023年3月6日 13:48
下一篇 2023年3月6日 14:02

相关推荐

  • 丰田欧洲CEO:氢是我们与对手竞争的关键!

    氢燃料电池汽车网  日前,我们从欧洲汽车日报网autodaily.com.au获悉,丰田仍然致力于大力发展氢燃料电池和氢燃料发动机技术。根据丰田汽车欧洲总裁兼首席执行官Matt Harrison的说法,” 氢将是丰田与竞争对手在未来竞争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因素。”  Matt Harrison强调了丰田公司对氢燃料电池和氢发动机…

    2023年5月3日
    32100
  • 中国首个大型氢燃料电池项目在广州黄埔竣工

    广州,正上演一个个“氢”装上阵的故事。   6月1日,韩国现代汽车集团氢燃料电池系统广州工厂(下称“HTWO广州”)在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正式竣工。HTWO广州是现代汽车集团在海外的首个氢燃料电池系统研发、生产、销售基地,也是中国首家大型氢燃料电池系统生产专门工厂。该基地将于本月开始量产,规划年产氢燃料电池系统达6500套。   竣工仪式上,HTWO广州…

    创业分享 2023年6月2日
    31300
  • “氢”力“氢”为系列报道|走进未势能源,探寻中国氢能产业快速崛起的“横截面”

    从长城控股集团孵化而成,到独立走向市场,构建起 “制 – 储 – 运 – 加 – 应用 ”一体化产业链发展模式,未势能源通过短短几年的时间快速崛起,这背后不仅有核心技术作为支撑,更有前瞻战略眼光作为指引。近日,证券时报·e公司走进未势能源,不仅是在探寻氢能产业链的降本之路,更能了解中国氢能产业快速高质量发展的“横截面”。

    投融资 2024年6月17日
    27100
  • 液氢上路?交通部:发布氢气(液氢)道路运输标准化计划

    相对国外,国内民用液氢产业发展几乎是零基础——缺需求、缺技术和缺法规,产业处于从0到1发展阶段。近年来,国内多个民用液氢生产示范项目落地,国内企业逐步突破液氢生产、运输装备技术,2021年国内三项液氢国标更是正式实施打响产业发展发令枪。国内民用液氢开始逐渐走向规模化示范应用阶段,实际应用过程中的标准管理法规的缺位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8月2日,交通部发布《关…

    2023年8月7日
    33500
  • 中船动力牵手风氢扬,推动氢船产业化进程!

    在碳中和目标下,全球航运业脱碳减排政策目标正在推动氢能船舶产业化进程。从全球氢能示范项目看,欧洲具有“船快车慢”特征,国内则体现了“车快船慢”特征。欧洲是全球氢能船舶发展的领头羊,已经在内河、近海等场景进行了大量实践,并开始探讨远洋氢基燃料船舶的发展。比较而言,国内的氢能船舶产业发展则相对缓慢,目前还处于技术探索阶段。中国是造船大国和航运大国,国内船舶工业G…

    2023年8月31日
    246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