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0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报告(2023版)》指出:氢和CCUS成能源转型关键

《报告》提出,“双碳”背景下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可分“三步走”。2035年前是新型能源体系的筑基期,这期间新能源加速发展,化石能源逐步达峰;2036~2050年是加速期,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非化石能源有序接替化石能源;2051~2060年是建成期,非化石能源成为能源主体,化石能源逐步转向原料与应急保障。

中化新网讯 在近日举行的2023(第十届)国际能源发展高峰论坛上,《2060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报告 (2023版)》(简称《报告》)发布。《报告》认为,在“双碳”背景下,中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可分3个阶段;在能源转型过程中,氢是终端深度减碳的关键选项,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是实现碳中和的兜底保障技术。

《报告》提出,“双碳”背景下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可分“三步走”。2035年前是新型能源体系的筑基期,这期间新能源加速发展,化石能源逐步达峰;2036~2050年是加速期,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非化石能源有序接替化石能源;2051~2060年是建成期,非化石能源成为能源主体,化石能源逐步转向原料与应急保障。

《报告》特别指出,油气在新型能源体系中的定位会持续转变,但仍是重要组成部分。在基准情景下,我国一次能源需求将于2035年前后进入峰值平台期,峰值约64.3亿吨标煤;2035年后需求将略有下降,维持57亿吨标煤以上水平。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过程中,石油将更突出“原料”属性,天然气将逐步成为发展的重要支撑,定位带动需求同步转变。至新型能源体系建成后,石油将成为不可或缺的支撑原料,天然气将转向深度降碳支撑保障,我国油、气需求将分别降至2.2亿吨和3808亿立方米。

《报告》认为,氢和CCUS将成为支撑能源转型的关键。作为可再生能源消纳与储能的重要方式,氢是终端深度减排不可或缺的能源品种;CCUS是实现碳中和的兜底保障技术,化石能源直接利用碳排放规模较大,需依托CCUS等技术实现中和。

《报告》设定了合作、基准、博弈三种情景,预测中国的能源发展趋势。三种情景下,2060年我国氢需求分别将达1.2亿吨、0.9亿吨和0.7亿吨,可再生电力制氢(绿氢)占比分别将达85%、80%和70%;三种情景下,2060年我国利用CCUS技术脱碳量分别将达14亿吨、15亿吨和21亿吨。

本文转载自作者:王鹏 来源:中国化工报,只做主题效果测试使用,本文观点不代表氢天下立场。

(1)
xhbeijing的头像xhbeijing
上一篇 2023年12月22日 11:07
下一篇 2023年12月22日

相关推荐

  • 氢燃料电池产业方兴未艾 上市公司加强布局

    近期,宝泰隆、亿华通等企业在氢能产业布局上持续发力,在氢燃料电池领域取得重要成果。业内人士表示,当前,在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发展氢能产业意义重大。随着氢能产业成为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包括氢燃料电池车等在内的细分赛道也将借助政策利好迎来发展新机遇。   发展前景广阔   作为促进节能减排、实现能源转型的重要路径,大力发展氢能产业已成为各界共识。氢燃料…

    上市企业 2023年6月9日
    18210
  • 120MW光伏制氢项目将落户沁源经开区

    120MW光伏发电制2000吨/年绿氢项目,规划建设120MW光伏发电装置,合理匹配建设水电解制氢装置,并建设储氢和氢气充装装置,以及相关的配套公用工程和辅助生产设施。项目拟分设计、采购、土建施工、安装、试车投产五个主要阶段进行,整个阶段交叉进行,以确保如期建成投产,建设周期为12个月。

    上市企业 2024年2月18日
    15800
  • 聚焦两会 | 氢能作为前沿新兴产业,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正文

    2024年3月5日,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重磅指出: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这是氢能作为前沿新兴产业,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正文。

    2024年3月7日 上市企业
    18100
  • 阳光氢能中标全球最大规模绿色氢氨醇一体化项目

    近日,阳光氢能再次中标中能建松原氢能产业园(绿色氢氨醇一体化)示范项目,将为项目提供16套PWM制氢电源,阳光氢能成为该项目唯一一家制氢电源与电解槽设备“双双中标”的企业。 这是目前全球最大规模的绿色氢氨醇一体化项目,也是国家发改委“首批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此前,阳光氢能中标该项目电解槽设备招采最大份额。 在本次竞标中,阳光氢能PWM制氢电源在电流谐…

    2024年8月27日
    5700
  • 包信和院士:2060年电气化70%都达不到,下一个十年绿氢很乐观

    包信和表示,现在全球每年差不多有9000万吨左右的氢,中国差不多也有3000万吨左右的氢在用。这些氢基本上95%是从化石能源来的,主要是从煤、天然气来的,国内主要是煤,包括副产氢来的氢,这些氢统称为“灰氢”。包信和院士:2060年电气化70%都达不到,下一个十年绿氢很乐观

    2024年2月22日
    163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