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加速向“泛氢”能源方向发展

“不利于存储、液化成本高等难题限制了氢能远距离输送,全球正进入‘氢2.0时代’,氢能产业向绿氨、绿色甲醇等‘泛氢’能源方向发展。”在近日召开的2024中国电氢耦合与氢化工技术创新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彭苏萍指出,在成本可控且技术成熟的条件下,氢氨醇能源应用将大提速,其中燃料发电、航运燃料等应用领域有望成为泛氢能源消费的新增长极,预计在2035年前后迎来快速发展。

为什么要发展泛氢能源?

氢能被称为“21世纪的终极能源”,具有清洁、高效特征,同时也存在储运困难和安全方面的担忧。通过技术手段,将氢转化为氨,再与二氧化碳合成甲醇,既解决了氢应用难题,又拓宽了应用领域。

彭苏萍介绍,泛氢能源制备技术包括电解水制氢、化石能源制氢、生物制氢等,我国能源禀赋属性决定当前的市场以化石能源制氢为主,但可再生能源制氢是发展方向。目前,化石能源制氢、氨、甲醇已形成完备的产业链。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陆续批量启动,在华北和西北地区密集落地,建成运营项目合计可再生氢产能约7.8万吨/年,绿氢、绿氨、绿色甲醇技术迈向商业化。

发展泛氢能源是能源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随着风电光伏大规模、高比例接入电网,其间歇性、波动性需要氢能等调节性电源作为支撑,从而平抑或减少风光发电出力不稳定的影响。通过电解水转化为稳定的化学能并长周期储存,可以实现能源的有效管理和调度。”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绿电转化产业分公司工程技术部副主任杜逸云指出,从国家能源安全大局出发,充分发挥新能源资源丰富的特点和优势,增加能源供给总量,优化能源供给结构,将全面提升可持续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技术战略研究中心室主任康建东介绍,目前,我国在建氢能项目共79项,制氢规模为2241兆瓦,工程技术方面以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为主。电氢耦合在技术、成本、政策等推动下,氢能作为连接可再生能源的纽带和潜在的电力储能介质,可以应用于“源、网、荷”各个环节,将在新型电力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

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市场看好绿色氢氨醇的市场机遇。

绿氨是一种零排放燃料,可用于火电厂燃料、船用燃料、氨燃料电池等场景。绿色甲醇具有燃料高效、排放清洁、可再生等特点,常温常压下为液态,使用安全便捷。彭苏萍预计,合成氨方面,2035年前,农业和工业消费仍是氨主要应用场景,2035年后氨能源进入快速发展期,预计掺氢发电与氨动力船舶具有经济性;2060年,预计氨动力船舶渗透率将达到40%以上,船舶用氨燃料需求量将达到约6500万吨/年。绿色甲醇方面,2025年后航运燃料需求将带动产能产量持续增长,到2030年,全国甲醇产业平均可再生氢应用率有望达到20%,汽车、船舶燃料替换是中远期全球范围内甲醇燃料应用的重要场景。

据悉,全球各国已规划1418个绿氢项目,其中超过1000个项目计划在2030年前投产或部分投产,绿氢建设进程不断推进。但从绿氢到绿氨、绿色甲醇,产业链长、主体多、技术难度高,还面临诸多挑战。

杜逸云指出,新能源出力具有随机波动性,与连续稳定制氢、用氢需求存在时间错配问题,高温高压的化工设施如果频繁启停将带来安全运行风险。行业在柔性匹配技术、大规模氢储运、制氢设备负荷瞬时响应等方面仍需突破。

低成本是转化应用的前提。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清洁能源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吴茜指出,当前绿氢供应成本较化石能源制氢高出1倍左右,经济性相对较差,相关项目进展缓慢,已投产产能不足4万吨,与规划产能存在较大差距。绿氢电力成本和设备成本有待进一步下降。

未来该如何发展?

当前,风光氢氨醇一体化项目成为企业热门投资领域。中能建氢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大为介绍,公司已签约储备的绿色氢氨醇项目达50多个,在“三北”地区建设氢源和氢化工基地,在政策扶持力度大、市场需求强的“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城市群”等区域推进氢能装备制造、技术研究中心等上下游产业。

康建东建议,强化顶层设计,推动电氢协同,让氢能布局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规划相衔接,明确氢能在新型电力系统应用发展的路线图,开展激励政策设计,进行应用引导和优化补贴。围绕产业发展需求,打造典型示范工程,同时推进团体、行业和国家标准的制定,促进工程化标准建设和规范化管理。

针对可再生能源电解制氢场景设备间耦合关系复杂,影响因素多样,规划配置困难问题。康建东指出,要结合场景特点,已知波动性可再生能源容量及出力特性,系统并网方式等,通过优化电解槽、储氢、蓄电池等设备容量配置,来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及制氢经济性。

在吴茜看来,绿氢降本增效需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与整合,绿氢规模化开发需从当前能源电力企业“一头热”转向上下游协同开发“两头热”。要充分考虑全链条的柔性协同,推动用氢企业积极开展适应波动性氢源的柔性生产工艺和装备研发,提高生产系统波动性适应能力,降低波动性引起的运行成本增加,提高项目经济效益。

本文转载自中国能源报 卢奇秀,只做主题效果测试使用,本文观点不代表氢天下立场。

(0)
xhbeijing的头像xhbeijing
上一篇 2024年8月28日 08:59
下一篇 2024年8月28日 09:07

相关推荐

  • 悦达集团氢能总经理史践:我国氢能商用车全球第一, 丰田现代都向中国学经验!

        氢燃料电池汽车网 &《氢能装备》 8月27-28日,由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合作协会指导,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合作协会风光氢储与能源产业分会主办,《氢能装备》、氢燃料电池汽车网、北京嘉泰鑫源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承办,北京亦采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协办的2024第五届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大会在京成功举办,年度颁奖盛典8月28…

    2024年9月9日
    10200
  • SNEC光伏展:光氢一体化成新招牌,光伏行业迎来氢能布局“第二春”

    SNEC光伏展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展之一,2024年SNEC光伏展于6月14-16日在上海盛大开幕。

    本届SNEC规模更是历年最大,参展企业超3500家,观展人次超80万次。作为一个国内规模化发展超过20年的成熟行业,本届SNEC出现了大量以电网协同和消纳为主题的展品,在常见的虚拟电网、储能设备、光储充一体化方案之外,制氢设备、光储氢充一体化方案等也开始成为光伏企业的“新招牌”。

    2024年6月20日 上市企业
    13000
  • 阳光电源:公司正在实施建设氢能二期自动化、智能化制造工厂

    【阳光电源:公司正在实施建设氢能二期自动化、智能化制造工厂】财联社5月27日电,阳光电源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作为国内最早布局氢能领域的新能源企业,公司致力于提供“高效、智慧、安全”的绿电制氢系统及解决方案,拥有IGBT制氢电源、ALK和PEM电解槽、气液分离与纯化设备、智慧氢能管理系统等一体化系统设备的研发制造和交付能力,并开发了离网、并网、微网多模式下制氢系统解决方案。目前全球氢能产业加速发展,公司正在实施建设氢能二期自动化、智能化制造工厂,2024年产能提升至3GW。未来,阳光氢能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在产品性能、单槽产量、系统效率上持续突破,同时加速开展中东、澳洲、欧洲等跨国项目合作。

    上市企业 2024年5月28日
    13800
  • 宝泰隆氢能氢气产品达到国标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宝泰隆6月7日晚发布公告称,经第三方机构检验检测,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七台河宝泰隆新能源有限公司生产的氢气送检样品均符合GB/T37244-2018《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汽车用燃料—氢气》质量指标要求。公司成为黑龙江首家能够生产燃料电池汽车用氢气的公司。   作为黑龙江省煤化工行业龙头企业,宝泰隆近年来持续深化实施“转型升级”战略,坚持产业…

    上市企业 2023年6月8日
    13600
  • 特嗨氢能检测正式对外开放,检测能力覆盖产业链上下游

    自2020年“双碳”目标提出以来,氢能作为未来能源体系变革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产业规模正不断扩大。根据中国氢能联盟的预计,2020年至2025年,中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1万亿元,2026年至2035年产值达到5万亿元,预计到2050年氢能将占能源份额10%。 不过,万亿产业风口背后,还面临着建设成本高、储氢难度大、检测标准缺失等问题,影响着氢能产业的进步。1…

    2022年12月31日
    135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