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氨是怎么生产出来的?

氨作为氢能源的重要载体之一,那么绿氨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呢?


1. 氨生产的碳排放与环境影响

  • 全球碳排放贡献
    氨生产是全球碳密集度最高的化工过程之一。传统哈伯-博施法(Haber-Bosch)依赖化石燃料(主要是天然气)制氢,每生产1吨氨排放约2.4吨二氧化碳。全球氨年产量约2.5亿吨,其中95%依赖化石燃料,年碳排放量达4.2亿-5亿吨,占全球总排放的1.4%-2%。若包括整个生命周期排放(如原料开采、能源供应),实际碳足迹可能更高。
  • 其他环境问题
    • 水体污染:农业中未吸收的氨转化为硝酸盐,渗入地下水或河流,导致富营养化。
    • 大气污染:氨气(NH₃)是PM2.5的重要前体物,与大气中酸性气体反应生成铵盐气溶胶,占华北地区霾污染的20%-30%。中国农业源氨排放(畜牧养殖51.9% + 化肥施用29.1%)占总排放的81%。
图片

2. 绿色氨生产的技术路径与数据验证

(1)氮气提取与净化

空气分离技术通过压缩、冷却(-196℃)和分馏,提取高纯度氮气(≥99.99%)。此过程能耗占合成氨总能耗的**15%-20%**,需依赖可再生能源(如风电、光伏)实现零碳运行。

(2)绿氢制备

绿氢通过电解水产生,其碳排放仅为0.5 kgCO₂/kgH₂(可再生能源供电),而灰氢(天然气制)为10-12 kgCO₂/kgH₂。目前绿氢成本约21-35元/kg,预计2030年降至11-15元/kg,与灰氢平价。https://wxa.wxs.qq.com/tmpl/mm/base_tmpl.html

(3)哈伯-博施工艺的绿色化改进

  • 催化剂革新:传统铁基催化剂需高温(400-500℃)、高压(15-25 MPa)。新型钌基或生物催化剂可降低反应条件至200-300℃、5-10 MPa,节能30%。
图片
图片
  • 绿氨合成案例:内蒙古全球最大绿氨项目(首期32万吨/年)利用风光发电电解水制氢,通过优化催化剂和模块化设备,实现全链条零碳生产。

(4)颠覆性技术突破

  • 电化学合成法:美国莱斯大学开发的三腔电化学装置,可直接将含硝酸盐废水转化为氨和净化水,处理2000 ppm硝酸盐废水时同步产氨,避免高能耗分离步骤。虽成本暂高于传统法(约高15%),但结合废水处理收益后具备经济潜力。
  • 微生物固氮:利用量子点技术激发微生物固氮酶活性,效率达传统哈伯法的50%,未来或可替代化学合成。

3. 绿色氨的应用潜力与经济性

(1)能源载体优势

特性液氨液态氢
体积能量密度12.7 MJ/L4.5 MJ/L
储运条件-33℃(常压)-253℃(高压)
基础设施兼容性现有油气管网可用需新建专用管道
数据来源:
氨的能量密度为3.5 kWh/L,是压缩氢气(1.3 kWh/L)的2.7倍,更适合作船舶燃料或长时储能介质。

(2)多场景应用前景

  • 航运燃料:氨作为零碳燃料,燃烧产物仅为氮气和水。马士基等航运巨头计划2030年部署氨动力船舶。
  • 电力与工业:日本“氨煤混燃”发电技术可减排20%-50%;化工领域绿氨可替代1800万吨/年的灰氨需求。
  • 农业与储能:作为肥料,全球年需求1.8亿吨;作为储氢介质,成本比液态储氢低40%。

4. 挑战与未来展望

  • 经济性瓶颈
    当前绿氨成本约5000-6000元/吨,较灰氨(2000-3000元/吨)高2倍。需依赖风电/光伏成本降至0.15元/kWh以下方可竞争。
  • 基础设施与安全
    氨具有毒性与腐蚀性,泄漏时空气中浓度达0.5%可致人30分钟内死亡。需开发低温储运技术(如中集集团-33℃液氨运输车)和实时监测系统。
  • 政策与规模化路径
    中国将绿氨纳入“十四五”氢能规划,内蒙古、甘肃等风光富集区已布局百万吨级项目。预计2030年绿氨占全球产能5%(当前<1%),2050年达10%。

结论

绿色氨的突破依赖三大支柱:绿氢降本(可再生能源电价≤$0.02/kWh)、工艺革新(低温低压合成、电化学/生物固氮)、以及政策驱动(碳税>300元/吨)。随着内蒙古全球最大绿氨项目的投产和废水制氨等颠覆性技术的成熟,氨产业有望从“碳排放大户”转型为“零碳能源枢纽”,支撑全球食品、能源与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转载自氢链2040,只做主题效果测试使用,本文观点不代表氢头条立场。

(1)
xhbeijing的头像xhbeijing
上一篇 2天前
下一篇 2023年5月29日 11:38

相关推荐

  • 工信部:大力发展清洁低碳氢产业,推动清洁低碳氢在工业领域应用

    10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总工程师赵志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陶青出席发布会,介绍2024年前三季度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陶青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制定出台《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积极推动清洁低碳氢在工业领域应用。 赵志国表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深入实施制造业…

    2024年10月25日
    14700
  • 石化机械(000852):油气装备领军企业 积极布局氢能产业

    报告摘要:  油气装备领军企业 ,传统业务实现高速增长。公司是中国石化唯一的油气装备研发制造和专业技术服务中心,主营业务涵盖石油工程、油气开发、油气集输三大领域,多产业协同发展,业绩良好。分业务看,石化机械设备、油气钢管、钻头及钻具业务营收分别从2017 年16.75 / 11.22/ 6.15 亿元增长到2022 年35.59 / 25.44 / 9.11…

    上市企业 2023年6月1日
    24200
  • “这里将是成都最大的氢能产业综合体”

    成都智慧车城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滔 成都智慧车城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滔 氢能汽车模型 近期,多地发布氢能产业支持政策,涉及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加氢站建设、产业链打造等领域。对于这一潜在“蓝海”,成都也加快布局。在产业规划布局中,成都提出,要加快氢能推广应用,打造中国“绿氢之都”。 打造中国“绿氢之都”,应该如何发力?6月5日,记者来到成都西部氢能产业园,寻找成…

    创业分享 2023年6月8日
    21200
  • “一路狂飙”的中城大有储能,究竟是何来头?

    中城大有这个名字在近段时间突然闯进了储能从业者的视野中。其在全国多地布局独立储能电站项目,发展势头迅猛。其中,佛山三水、江苏海陵、浙江诸暨等地项目联动竣工并网,规模宏大,引起了广泛关注。7 月 1 日,中城大有在广东三水、江苏海陵、浙江诸暨三地举行独立储能电站联动竣工并网仪式。其中三水储能电站装机容量为 100MW/200MWh,该项目从今年 1 月 12 …

    2024年12月12日
    22100
  •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等四家央企领导人员调整

    近日,4户中央企业领导人员调整。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任职 5月11日,中国电科党组召开会议,通报了中央组织部关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任职的决定:何文忠同志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相关职务任免按有关法律和章程办理。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任职 2023年5月12日上午,国家能源投…

    前瞻报告 2023年5月29日
    354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