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资5亿元 首个国家级氢能检验检测中心在重庆落成

1月9日,由中国汽研建设的国家氢能动力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该中心一期总投资达5亿元,历时2年后,在两江新区正式落成。这也是国内首个国家氢能动力质量检验检测中心。

斥资5亿元 首个国家级氢能检验检测中心在重庆落成

据了解,国家氢能动力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将打造集检验检测、标准引领、技术服务、装备/部件开发为一体的氢能产品技术研究与服务机构和新能源、氢能动力综合服务平台,赋能我国氢能及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国家氢能动力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自2020年9月16日开工建设,占地190亩。达产后按照该项目可研预测营收将达到亿元级水平。

除提供常规检验检测、测试评价服务外,该中心还打造了包括转毂、重型涉氢转毂整车环境舱试验室,动力电池安全试验室,氢能整车五轴耦合动力总成实验室,300kW级燃料电池系统工况EMC实验室,乘用车和商用车用氢内燃机实验室,氢燃料电池及其他关键部件的综合测试实验室等实验室,以及氢能制储运加用一体化运营大数据平台。

斥资5亿元 首个国家级氢能检验检测中心在重庆落成
斥资5亿元 首个国家级氢能检验检测中心在重庆落成

该中心将协助川渝联动共建,并协助规划在渝蓉高速、成渝高速、渝万高速等打造氢燃料电池车城际示范线,推动成渝地区整车企业和系统企业对接和合作,推动成渝生态圈建设、共享资源。

同时,重庆市氢能动力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也同步开始建设,将以氢能动力产品和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计量测试需求为导向,开展氢能检测装备、储运装备、加氢装备、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生产制造和测试装备等使用过程中的计量测试服务。

斥资5亿元 首个国家级氢能检验检测中心在重庆落成

此外,应急管理部国家安全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和中国汽研联合组建的“车用氢能安全监管及应急处置”研究工作组、“SAC/TC309氢能检测设备标准工作组”也在今天成立。

中汽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国家氢能中心副主任邓波表示,这意味着重庆已经具备了氢能全产业链的检测和服务能力,可为重庆乃至全国的氢能产业化提供有力支撑,为我国能源和汽车产业的转型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新闻观察>>

“氢”装上阵的重庆

国家氢能动力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落成之外,重庆正加速“氢”装上阵。

无独有偶,近日,盛德畅通与重庆星充新能源动力电池检测项目启动暨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举行,双方将在动力电池检测相关领域展开合作。

未来,车主可以一边充电,一边给车辆电池“做体检”,实时了解电池健康,做到提前预警与主动防护。

多家整车企业布局新车

氢能,被誉为21世纪终极能源。据国际氢能委员会预测,到2050年氢能将承担全球20%的能源终端需求,届时氢能汽车将占全球汽车总量近25%。

重庆具有天然优势。据重庆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氢气主要来自天然气的重整,重庆丰富的天然气、页岩气资源,为氢能源产业提供了资源基础。年产量总计超过10万吨。

斥资5亿元 首个国家级氢能检验检测中心在重庆落成

对此,已有多家整车渝企涉足氢能源。

2022年12月12日,上汽红岩汽车有限公司(简称上汽红岩)制造的一批氢能源重型卡车,在上海投入运营。在运营效率方面,这款氢能重卡不输传统燃油车,其供氢系统储氢量为31公斤,仅需20分钟就可加满氢气。这款车氢耗最低可达7.2公斤/100公里,标配最大续航里程可超过400公里。

早在2019年,上汽红岩通过联合捷氢科技等氢能源企业即投身氢能重型卡车开发。目前,上汽红岩已推出“杰狮”等多款氢能重卡车型,2021年10月还在内蒙古布局建设了全球首个万辆级氢能重卡生产基地。

2022年12月25日,长安汽车正式成立“长安科技公司”,并发布长安氢燃料电池系统,正向氢能领域进军。长安氢燃料电池系统采用国内首创水气异侧电堆设计,减少20%管路线束长度。自主研发的全变量解耦高精度控制技术,提升氢电转换效率62%,百公里馈电氢耗0.65kg,3分钟超快补能。不仅如此,长安汽车还推出国内首款量产氢燃料电池汽车,即长安深蓝SL03氢电版。未来五年内,长安汽车还将推出两到三款氢燃料电池乘用车。

此外,还有庆铃、中车恒通等一大批整车企业,也走在行业前列。

配套企业“纷至沓来”

不仅整车企业加速“氢装上阵”,相关配套企业也纷纷抢抓先机。

在制氢环节,工业体系完备的重庆有着长寿金宏气体、潼南万利来等化工企业,有丰富的工业副产氢,能为氢能汽车整车生产和运营企业提供价格较低、供给稳定的氢气来源。

在加氢环节,重庆围绕两江新区和九龙坡区布局加氢站,重点在成渝高速、渝万高速沿线建设加氢站。目前,由明天氢能承建的重庆首座加氢站已落成,日加氢能力五百公斤,每日能给50辆汽车加氢。

去年上半年,明天氢能燃料电池一期项目入选《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22年重大项目名单》,该期项目在2021年—2023年将投入2亿元,计划建设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测试车间、试制车间和西南工程研究中心。

德国博世、国鸿氢能、明天氢能、德燃动力等一批国内外知名氢燃料电池系统及核心部件企业,形成较强的本地配套能力;中国汽研、招商车研等国家级汽车行业质量检测机构,则为重庆建成氢燃料电池汽车测试验证公共服务体系。

涪陵区积极融入“成渝氢走廊 ”推动氢能产业上下游协调发展。两江新区也在加快形成制氢、储氢、运氢,以及氢燃料电池系统、关键核心零部件、氢燃料电池整车生产的产业集群,到2025年形成氢产业集群超百亿级规模。

值得一提的是,重庆的氢能源应用场景也越来越丰富。

去年4月,重庆交通开投公交集团在两江新区投放首批10台氢能源公交车。

同年5月,庆铃汽车与民生物流、泷通科技、博世氢动力携手,联合投入300辆氢能源卡车,服务“成渝氢走廊”,用于城市配送、干线物流等多元化场景。两地规划于2025年前在“成渝氢走廊”投入约1000辆氢燃料物流车。

重庆发展氢能源任重道远

有资源优势,也有技术优势,然而,上游新闻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重庆发展氢能源仍然任重道远。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加氢站投资高昂,有数据显示,一座加氢站的建设成本是加油站的4倍以上,运营成本是7倍以上。其次,重庆在氢能源汽车配套的关键领域——储氢瓶制造上还有“空白”需要填补。储氢瓶能承受的最高压力,直接决定其在车内所占的空间,以及能行驶的最大里程。目前,重庆造氢能源汽车使用的是35兆帕储氢瓶,与国际主流的70兆帕储氢瓶在性能上有不小差距,且重庆的储氢瓶大部分是从市外采购,相关产业链条有待弥补。

此外,我国于2021年8月和2021年12月先后两批,共批准氢能源汽车“五大示范城市群”,分别是京津冀城市群、上海城市群、广东城市群、河北城市群、河南城市群,成渝地区并未在其中。

为此,重庆出台系列政策护航。

按规划,预计到2023年,从制氢、加氢、关键核心部件配套到整车制造的重庆氢能汽车产业集群将初见规模。届时,重庆将建成10座加氢站,推广1000台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行,培育氢能汽车产业链企业超过50家,实现年产值超过100亿元。

在重庆出台的《加速构建完善的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中,明确了2025年底,重庆将累计推广5000台氢能源汽车。

特别是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大背景下,川渝两地将携起手来,共同促进氢能产业发展,完善川渝两地的氢能产业布局,在川渝重点城市之间推广建设氢能高速公路,促进川渝两地形成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发展格局,争取早日纳入国家氢能源汽车发展示范。

上游新闻记者 严薇

编辑:陈璐

责编:张松涛

审核:冯飞

本文转载自上游新闻记者 严薇,只做主题效果测试使用,本文观点不代表氢天下立场。

(0)
xhbeijing的头像xhbeijing
上一篇 2023年1月9日 19:01
下一篇 2023年1月9日 19:13

相关推荐

  • 氨氢融合!全国首个,南海发布!

    9月26日,蒙娜丽莎全球首条陶瓷工业氨氢零碳燃烧技术示范量产线投产暨佛山市南海区氨氢供应体系建设规划方案发布会在南海区蒙娜丽莎集团总部举行。会上,蒙娜丽莎全球首条陶瓷工业氨氢零碳燃烧技术示范量产线正式投产,标志着我国在氨氢融合新能源技术上迎来新突破。同时,南海区在国内率先发布《佛山市南海区氨氢供应体系建设规划方案》,旨在进一步响应国家战新产业的部署,推动构建…

    2024年9月29日 上市企业
    14300
  • 国富氢能获得境外上市备案通知书

    据中国证监会结果公示,2024年8月14日,国富氢能获得境外上市备案通知书,允许发行不超过3784万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并在港交所上市。这意味着该公司已获得进入港交所聆讯阶段的前置条件。据港交所披露,2024年3月20日,江苏国富氢能技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富氢能”或“公司”)递交上市申请,海通国际、中信证券为联席保荐人。 国富氢能是一家专注于氢能的…

    2024年8月19日
    10500
  • 我国首个电解水制氢核心部件检测平台投入使用

    近日,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与彭州绿色氢能与材料科技研究中心(简称“彭州绿氢中心”)共同打造的电解槽核心部件的工业级检测平台,已完成多套测试平台的联调试运行,标志着我国首个专注水电解制氢电解槽核心部件的工业级检测平台即将正式对外提供服务。 电解水制氢核心组件检测平台(简称“检测平台”)针对电极、隔膜、极板等重点部件进行实际工况下的性能和稳定性测试,旨在确保零部件…

    2024年9月29日
    17100
  • 储能企业预测未来只剩20余家?

    储能行业从细分化到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也不难理解,在储能四大部件差异性相对不大的情况下,企业只能靠综合能力形成竞争优势。而通过垂直一体化布局,企业构建了包括储能电芯、储能电池舱、储能变流器等产品,既可以实现成本的降低,获得更高的毛利,也可以增强抵御上游周期波动的能力。储能一体化发展后,也意味着行业进入了大鱼吃小鱼的阶段。

    2023年12月22日 上市企业
    16400
  • 全球兴起“天然氢”探寻热

    近期,法国北部一座老煤矿矿床下发现丰沛的氢气,这种自然产生或存在于地壳中的“天然氢”也被称为白氢,法国的发现为世界上目前已知储量最大白氢矿,不仅在科学界备受瞩目,在能源领域同样引发热议。从理论上讲,白氢是天然的可再生能源,所含能量是石油的3倍,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在地下不断自然产生,这意味着其能够源源不断地被开采。白氢开采和生产一旦实现商业化,不仅可以代替基于化石燃料生产的灰氢,甚至能令基于可再生能源电解水生产的绿氢黯然失色。全球范围内,围绕白氢勘探和生产的试验项目越来越多。业界普遍认为,这个最干净且相对具有成本效益的可再生氢,有望重塑能源格局并掀起新一轮绿色革命。

    2023年12月22日
    214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