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产业在这里发展壮大

通过整合创新资源,吸引产业集聚,广东佛山南海区的氢能产业从无到有、由小变大。如今,南海区把氢能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多元应用,构建协同高效的产业体系,氢能产业的竞争力不断提升。

氢能产业在这里发展壮大

  氢能公交、氢能环卫车、氢能冷链物流车、氢能共享两轮车、氢能游船……前不久,2022年中国氢能产业大会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樵山文化中心举办,一批最新氢能应用成果集中亮相,还有100辆氢能共享两轮车供参会者体验。

  经过10余年探索,氢能产业从无到有、由小变大,让南海区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氢能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竞争力不断提升。

  构筑研发平台

  吸引产业集聚

  2009年,南海区引进广顺新能源燃料电池空压机生产项目,迈出了发展氢能产业的第一步,成为我国较早探索发展氢能产业的地区之一。

  面对一无技术、二无氢源的困境,南海区通过引进高端人才团队,打造氢能技术创新平台。当地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合作,建立佛山仙湖实验室、华南氢安全中心、鑫锦伟华洁净能源研究院、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氢能)等平台,以产业化为导向,重点攻关核心基础材料、关键零部件、燃料电池系统和整车技术等。

  为了优化生产生活环境,南海区在丹灶镇规划建设48平方公里的重点产业园区——“仙湖氢谷”,引进多个院士团队和10多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20多名科研人才,培养1300多名氢能产业技能人才。国家电投、康明斯、重塑科技、美锦能源、清能股份等120多家企业相继入驻,占广东全省氢能相关企业总数的1/3。

  “我们整合创新资源,吸引产业集聚,逐步破除氢能产业发展的瓶颈,显著提升了竞争力。”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说,目前,南海全区氢能产业项目计划投资额超400亿元,未来几年全部达产后将形成年产值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有望成为我国自主氢能技术先行地、高端氢能产业集聚地。

  建好基础设施

  推动多元应用

  近年来,南海区把氢能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氢能的制、储、运能力。

  目前,南海区已建和在建的加氢站有15座,网点覆盖全区所有镇街;建设悦隆氢能源综合利用及大宗气体配套项目、瀚蓝可再生能源(沼气)制氢加氢母站;推进长海电厂热电联产技术改造,利用煤炭超临界水气化制氢技术,生产高纯度1万标立方米/小时的氢副产品。

  在氢能布局方面,南海区把“氢车”“氢社区”等多元化商业应用作为重点方向,在交通领域、工业领域以及智慧能源社区、绿色零碳医院等建筑领域持续发力,推进氢能多元商业化应用和多领域减碳。

  2021年11月,南海区启动建设“氢能进万家”智慧能源示范社区,规划安装4套商用、394套家用燃料电池分布式热电联产设备,装机容量达2.035兆瓦。2022年,国家发改委价格成本调查中心批复同意,以“氢能进万家”项目为应用场景,成立清洁能源价格成本研究(佛山)基地,探索碳中和社区的标准化实施路径。

  “‘氢能进万家’项目利用天然气重整制氢,实现燃料电池技术热电联供,可以降低50%的碳排放、45%的能源费用。”中科润谷智慧能源科技(佛山)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新达说,这将打造风、光、电、气多种能源互补的智慧社区,让更多人享受低碳生活。

  目前,南海区位居全国氢能产业发展第一方阵。截至2022年底,全区推广应用的氢能源汽车达911辆,投运燃料电池汽车公交线路32条,在建氢能有轨交通线路1条,行程总里程累计3500多万公里。

  加强制度创新

  构建协同体系

  10余年来,南海区重视顶层设计与制度创新,探索构建协同高效的氢能产业体系,研究出台氢能产业发展规划、扶持办法、示范应用、车辆运营、加氢站建设及运营等针对性政策,并设立150亿元规模的产业提升母基金,撬动设立氢能产业发展基金。此外,南海区还参与了国家、省级氢能产业政策研究,制定发布50余项氢能领域标准规范。

  2022年4月,南海区出台氢能产业发展3年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系统构建技术创新和产业化高质量发展体系、统筹推进氢能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稳步推进氢能多元化商业化应用、完善产业发展政策和制度保障等目标,完善集政策制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推进、推广应用、标准制定、人才培养于一体的氢能产业体系。

  不久前,国家电投华南氢能产业基地落户南海区,将围绕质子交换膜、碳纸等开展氢能技术研发、装备制造等。“南海区有明确的氢能发展规划、专业的研发平台、良好的营商环境、完善的产业配套,有助于氢能产业可持续发展。”佛山仙湖实验室副主任、武汉理工大学学科首席教授唐浩林说。

  从零起步到赶超引领,南海区的氢能产业正在快速发展。2021年,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5部门批准京津冀、上海、广东等地成为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首批示范城市群。其中,广东城市群由佛山牵头联合广州等11个城市共建,南海区将在氢能产业开发和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按照计划,到2025年,南海区将建成投用加氢站不少于30座,制氢产能不低于20吨/天,开通氢能公交线路50条、有轨交通线路2条,投入氢能汽车超3000辆、氢能两轮车超1000辆。记者 刘泰山

本文转载自人民日报,只做主题效果测试使用,本文观点不代表氢头条立场。

(0)
xhbeijing的头像xhbeijing
上一篇 2023年1月22日 20:18
下一篇 2023年1月22日 20:35

相关推荐

  • 聚焦中国产业:2023 年珠海市特色产业之氢能产业全景分析 ( 附产业空间布局、发展现状及目标、竞争力分析 )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中国石化 ( 600028.SH ) ;中国石油 ( 601857.SH ) 等 本文核心数据:产业空间布局 ; 发展现状及目标 ; 竞争力分析 1、珠海市氢能产业空间布局 根据《珠海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 ( 2022-2035 年 ) 》,制氢方面布局长炼副产氢工厂、西坑尾新宝电力制氢工厂、垃圾焚烧发电厂沼气制氢工厂、绿…

    2023年6月12日 创业分享
    36610
  • 服贸会专场:氢能碳中和论坛暨H2-Eco第三届国际氢生态峰会

    一、时间: 2023年9月4日下午14:30-18:00二、地点: 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会议区3层报告厅三、组织机构主办单位: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政府国际绿色经济协会承办单位:大兴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北京绿商网碳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水木兴创(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和新兴能源科技研究院协办单位:北欧兴亚绿色产业中心中关村氢能与燃料…

    2023年9月4日
    38600
  • 美锦能源开发出全国首个氢能交易平台

    从太原市清徐县政府部门获悉,日前,山西美锦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氢能交易平台开发完成,预计于2024年第四季度上线运营。 作为国家氢能行业先行者,美锦能源积极构建面向全国的氢能交易平台。自2017年启动氢能产业布局以来,美锦能源紧跟国家和行业政策导向,守正创新,抓住国家发展氢能产业的机遇,提出“五个一”氢能发展战略,即:一点(整车制造)、一线(燃料电池上下游产业链…

    2024年9月10日
    27700
  • 拐点将至!绿氢汽车2035年可以和柴油车叫板!

    绿氢到底什么时候可以和化石能源抗衡,是能源产业普遍关心的话题,有报告预测,预计2030年前后电解水制氢设备成本将实现减半,2050年后电解槽制氢成本降至10元/千克以内,成为最具经济性的制氢技术路径。 而对于管道储运绿氢成本,预计管道运输氢能在2060年降至0.56元/千克·百公里,槽罐车运输经济性方面,规模效应下氢气液化的电耗水平将在未来20年较快下降,2…

    2023年6月6日 创业分享
    27100
  • 北京五环内放开对氢能货车的部分昼运限制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决策部署,进一步促进物流行业降本增效、货车报废更新和新能源化,减少污染排放,市交通委、市公安局交管局、市商务局、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印发《关于本市五环路内新能源物流配送车辆优先通行的通告》,对保障五环路内昼运必要物资运输、符合相关要求的本市新能源货车,发放新能源货车昼运通行证(以下简称“通行证”),在全市未设置…

    上市企业 2024年11月1日
    202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