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产业在这里发展壮大

通过整合创新资源,吸引产业集聚,广东佛山南海区的氢能产业从无到有、由小变大。如今,南海区把氢能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多元应用,构建协同高效的产业体系,氢能产业的竞争力不断提升。

氢能产业在这里发展壮大

  氢能公交、氢能环卫车、氢能冷链物流车、氢能共享两轮车、氢能游船……前不久,2022年中国氢能产业大会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樵山文化中心举办,一批最新氢能应用成果集中亮相,还有100辆氢能共享两轮车供参会者体验。

  经过10余年探索,氢能产业从无到有、由小变大,让南海区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氢能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竞争力不断提升。

  构筑研发平台

  吸引产业集聚

  2009年,南海区引进广顺新能源燃料电池空压机生产项目,迈出了发展氢能产业的第一步,成为我国较早探索发展氢能产业的地区之一。

  面对一无技术、二无氢源的困境,南海区通过引进高端人才团队,打造氢能技术创新平台。当地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合作,建立佛山仙湖实验室、华南氢安全中心、鑫锦伟华洁净能源研究院、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氢能)等平台,以产业化为导向,重点攻关核心基础材料、关键零部件、燃料电池系统和整车技术等。

  为了优化生产生活环境,南海区在丹灶镇规划建设48平方公里的重点产业园区——“仙湖氢谷”,引进多个院士团队和10多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20多名科研人才,培养1300多名氢能产业技能人才。国家电投、康明斯、重塑科技、美锦能源、清能股份等120多家企业相继入驻,占广东全省氢能相关企业总数的1/3。

  “我们整合创新资源,吸引产业集聚,逐步破除氢能产业发展的瓶颈,显著提升了竞争力。”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说,目前,南海全区氢能产业项目计划投资额超400亿元,未来几年全部达产后将形成年产值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有望成为我国自主氢能技术先行地、高端氢能产业集聚地。

  建好基础设施

  推动多元应用

  近年来,南海区把氢能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氢能的制、储、运能力。

  目前,南海区已建和在建的加氢站有15座,网点覆盖全区所有镇街;建设悦隆氢能源综合利用及大宗气体配套项目、瀚蓝可再生能源(沼气)制氢加氢母站;推进长海电厂热电联产技术改造,利用煤炭超临界水气化制氢技术,生产高纯度1万标立方米/小时的氢副产品。

  在氢能布局方面,南海区把“氢车”“氢社区”等多元化商业应用作为重点方向,在交通领域、工业领域以及智慧能源社区、绿色零碳医院等建筑领域持续发力,推进氢能多元商业化应用和多领域减碳。

  2021年11月,南海区启动建设“氢能进万家”智慧能源示范社区,规划安装4套商用、394套家用燃料电池分布式热电联产设备,装机容量达2.035兆瓦。2022年,国家发改委价格成本调查中心批复同意,以“氢能进万家”项目为应用场景,成立清洁能源价格成本研究(佛山)基地,探索碳中和社区的标准化实施路径。

  “‘氢能进万家’项目利用天然气重整制氢,实现燃料电池技术热电联供,可以降低50%的碳排放、45%的能源费用。”中科润谷智慧能源科技(佛山)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新达说,这将打造风、光、电、气多种能源互补的智慧社区,让更多人享受低碳生活。

  目前,南海区位居全国氢能产业发展第一方阵。截至2022年底,全区推广应用的氢能源汽车达911辆,投运燃料电池汽车公交线路32条,在建氢能有轨交通线路1条,行程总里程累计3500多万公里。

  加强制度创新

  构建协同体系

  10余年来,南海区重视顶层设计与制度创新,探索构建协同高效的氢能产业体系,研究出台氢能产业发展规划、扶持办法、示范应用、车辆运营、加氢站建设及运营等针对性政策,并设立150亿元规模的产业提升母基金,撬动设立氢能产业发展基金。此外,南海区还参与了国家、省级氢能产业政策研究,制定发布50余项氢能领域标准规范。

  2022年4月,南海区出台氢能产业发展3年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系统构建技术创新和产业化高质量发展体系、统筹推进氢能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稳步推进氢能多元化商业化应用、完善产业发展政策和制度保障等目标,完善集政策制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推进、推广应用、标准制定、人才培养于一体的氢能产业体系。

  不久前,国家电投华南氢能产业基地落户南海区,将围绕质子交换膜、碳纸等开展氢能技术研发、装备制造等。“南海区有明确的氢能发展规划、专业的研发平台、良好的营商环境、完善的产业配套,有助于氢能产业可持续发展。”佛山仙湖实验室副主任、武汉理工大学学科首席教授唐浩林说。

  从零起步到赶超引领,南海区的氢能产业正在快速发展。2021年,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5部门批准京津冀、上海、广东等地成为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首批示范城市群。其中,广东城市群由佛山牵头联合广州等11个城市共建,南海区将在氢能产业开发和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按照计划,到2025年,南海区将建成投用加氢站不少于30座,制氢产能不低于20吨/天,开通氢能公交线路50条、有轨交通线路2条,投入氢能汽车超3000辆、氢能两轮车超1000辆。记者 刘泰山

本文转载自人民日报,只做主题效果测试使用,本文观点不代表氢天下立场。

(0)
xhbeijing的头像xhbeijing
上一篇 2023年1月22日 20:18
下一篇 2023年1月22日 20:35

相关推荐

  • 氢能源产业链及细分龙头公司梳理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能帮助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消纳,实现电网大规模调峰和跨季节、跨地域储能,加速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的低碳化。氢气燃料热值是其他化石燃料的3倍左右,燃烧后产生的是水,非常清洁环保。 根据国际氢能委员会发布的《氢能源未来发展趋势调研报告》,预计到2030年,全球燃料电池乘用车将达到1000万辆至1500万辆,到2…

    2023年9月13日
    25200
  • 氢能产业生态链在起步区逐步延伸

    作者: 刘飞跃 胡沥中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刘飞跃 胡沥中 近日,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中科新经济科创园内,一辆崭新的“三一重工”白色渣土车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这是在济南起步区亮相的首台氢能渣土车。在车头底部位置,是黑色的储氢罐,与氢燃料电池相连接。三一重工集团负责销售的工作人员金思告诉记者,这款氢能渣土车安装了8个储氢罐,每个储氢罐能充氢气21…

    上市企业 2023年12月8日
    25300
  • 2023-2025年度分别:1800辆/4500辆/8100辆氢车! 北京氢燃料电池汽车碳减排项目公示

        氢燃料电池汽车网  6月21日,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在官网对“北京氢燃料电池汽车碳减排项目设计文件”进行公示。该公示的北京氢燃料电池汽车碳减排项目设计文件指出:根据《北京市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的发展目标,预计本项目第一年度(2023年4月22日-2024年4月21日)车辆规模…

    上市企业 2023年6月28日
    30900
  • 盐城供电: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向氢能领域延展

    报载:最近,盐城供电公司发展部组织专业团队赴市经济开发区制氢、加氢一体化示范站项目现场,同长三角新能源研究院科研团队,开展氢能应用研讨交流活动,一致认为,氢能建设必将是新型电力系统的基石,当前尤其要加快推进区域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向氢能领域延展。 我们知道,氢的能量密度高,单位质量热值约是煤炭的4倍、汽油的3.1倍、天然气的2.6倍,可存储且无碳,深度脱碳属性注…

    投融资 2023年5月4日
    22000
  • 2024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12月21日,2024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认真落实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要求,总结2023年工作成绩,部署2024年重点任务。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郑栅洁,国家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章建华出席会议并讲话。

    2023年12月22日
    246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