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赛道成投资“新宠” 燃料电池汽车产销量翻番

在北京市街头,不时可以看到一批绿色涂装的大巴车。曾经服役于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200辆国家电投“氢腾”燃料电池大巴,如今用于市内班车、旅游客运,截至2023年1月底累计运营里程近337万公里。

这是我国氢能应用加快落地的一个缩影。在各国寻求能源低碳转型的当下,氢能赛道成为投资“新宠”,以燃料电池汽车为代表的交通领域是重要突破口。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销量实现翻番。

根据《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2025年我国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要达到约5万辆。业内人士预计,在国内外需求共振下,届时实际保有量或远超预期。

产销翻番 燃料电池车应用快速扩展

外观看起来与普通汽车无异,内里却大不同,替代油箱的是并联排列在车后部的三个储氢罐,相关压力、温度等信息在车辆内部的中控屏上实时显示,一次加满氢气只需5分钟,CLTC-P工况下续航里程达550公里,驾驶体验与纯电动车非常类似。

这是《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参与现代集团氢燃料电池车NEXO试驾时了解到的情况。据介绍,NEXO整个行驶过程唯一产生的排放是水,电池产生的废热还可以用于车内空调供暖。

正是基于这种清洁高效的特点,氢燃料电池汽车成为全球多国打造“氢能社会”的重要抓手,也是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解决方案之一,众多企业加速布局这一赛道。

以上汽大通为例,继燃料电池轻客车型FCV80率先实现商用化运营之后,又将燃料电池技术运用至乘用车领域,打造“高端氢燃料电池MPV”MIFA 氢。

“燃料电池是我们的重要技术路线。”上汽大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2022年,MIFA 氢已实现200台的用户交付,其中承担网约车服务的是120台,成为全球首批实现商业化运营的氢能源MPV。

从奥运赛场到城市街头,再到工厂矿区,氢燃料电池汽车正应用到越来越多的领域。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12月,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销累计分别完成3626辆和3367辆,同比分别增长105.4%和112.8%。

“目前我国燃料电池汽车数量已经超过一万辆,整体应用呈现快速扩展的态势。”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教授、国际氢能协会副主席毛宗强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从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促进中心统计资料来看,去年货车是氢燃料电池汽车市场的绝对主体,占据七成以上份额。

政策加码 多地布局抢占氢能“赛道”

产销量实现高速增长的背后,是政策的不断完善及产业发展的日渐成熟。

202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充分发挥氢能清洁低碳特点,推动交通、工业等用能终端和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与此同时,正在推行的燃料电池示范应用补贴政策以及各地方的氢能产业政策规划也在不断完善。毛宗强介绍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已经有21个省级、69个市级出台了相应的氢能规划,省级规划中,到2025年氢燃料电池汽车合计推广11.1万辆,加氢站超过1000座。

《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春节后多地加码布局氢能赛道,一批项目加速启动。例如,江苏常州市提出,要领跑氢能产业发展,聚焦氢能源“制储运用”环节,精心打造“常州氢湾”,8个氢能产业项目率先签约。上海明确在公交、客运、重型货运、环卫等领域开展氢燃料电池汽车商业性示范应用,到2025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各类加氢站超过70座,燃料电池汽车应用总量突破10000辆。

持续降本 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全国多地政策明显“加码”,重点项目接连落地,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日渐活跃的信号清晰释放。

“目前国内在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方面与日韩的差距在逐渐缩小,部分领域我们已经实现了领先。”毛宗强认为,未来氢燃料电池汽车主要发展方向是交通领域,由商用车打头阵,营运车辆和乘用车是后续发力点。其次是推动在港口、机场、高新技术园区等特定区域内使用。此外,燃料电池储能可以和新能源产业相结合,并且加强国际合作。

上汽大通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政策的引导下,氢燃料电池乘用车明显加快了布局,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几年内会有更多的汽车品牌布局氢燃料电池赛道,继而形成“电动化+氢能源”的双碳协同发展格局。

在毛宗强看来,未来国内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还需要在成本和配套设施方面下功夫,希望可以建立相关顶层设计和全国性的管理规范。

中信证券氢能行业首席分析师祖国鹏认为,随着国内技术进步以及规模化效应的叠加,燃料电池商用车2025年成本有望较目前下降30%。而随着成本的降低和经济性的恢复,预计2023年氢燃料电池车可实现8000-10000辆的产销量,以此估算合理新增的加氢站应该在85-100座。展望“十四五”,国内氢燃料电池汽车有望完成从产业导入期到量产的阶段,预计2025年全国保有量有望达到8万辆。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编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预测,到2035年氢燃料电池车保有量将达到100万辆左右,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原文链接:http://www.nengyuanjie.net/article/69079.html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发布者:qingtx, qingtx,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qingtx.cn/archives/5464

(1)
qingtx, qingtx的头像qingtx, qingtx
上一篇 2023年2月12日 01:20
下一篇 2023年2月12日 01:22

相关推荐

  • 年底,车谷投产纯电动工程车

    原标题:博雷顿管理总部及生产基地项目开工(引题) 年底,车谷投产纯电动工程车(主题) 被誉为“中国车谷”的武汉经开区,新能源产业布局正向工程机械、高端装备领域加速拓展。 5月18日,总投资51.6亿元的博雷顿管理总部及生产基地项目开工,这是工程机械“新势力”——博雷顿科技股份公司(以下简称“博雷顿”)在国内打造的最大生产基地,规划年产5000到10000台纯…

    投融资 2023年5月19日
    27500
  • 康盛股份(002418.SZ):中植一客成都汽车公司生产制造的400台12米“蓝金刚”纯电动客车

    格隆汇7月20日丨有投资者向康盛股份(002418.SZ)提问,“今年的成都大运会秉持着绿色低碳理念,今年5月成都大运会组委会透露,目前成都已落实1100台新能源大巴(含80台氢能源车)和660台新能源小车作为运动员、技术官员及媒体等的交通服务车辆,龙泉赛区配备50台氢燃料车用于赛事保障。请问公司的子公司中植一客公司的新能源大巴车有没有提供到参与大运会的交通…

    上市企业 2023年7月20日
    23800
  • 姚锦丽投资!国内首台L4级49T飞驰氢燃料电池重卡获北京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牌照

    氢能被誉为“双碳”目标下的“终极能源”,作为京津冀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的牵头城市,北京有着发展氢能的诸多有利条件与推动因素。在大数据、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技术作为研究热点正渗透至各行业发展的同时,能源领域与智能产业结合可创新为新型产业形态,实现产业无界融合。

    2023年12月26日
    28100
  • 信号?习近平主席和李强总理年内先后调研川渝氢能产业

    川渝地区一直也是致力于氢能示范推广的重点地区之一。随着国内氢能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根据新华社和新闻联播等官方媒体的报道,国家领导人也开始调研地方氢能产业的发展,更是在调研地方时表示要促进氢能的发展。其中,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国务院总理李强更是在今年内先后在川渝地区考察调研了氢能产业,尤其新华社和新闻联播等官方媒体首次公开报道了国家领导人调研氢能企业的情况。这或许也是重要的信号。

    2023年12月18日
    33800
  • 龙蟠科技陈晓星:上游制氢端已率先引领氢能产业突破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濮振宇 7月26日,在经济观察报举办的“氢启未来 聚力共赢”——打造中国式现代化氢能产业体系研讨会上,龙蟠科技氢能事业部负责人陈晓星表示,氢能产业的突破,目前已经在上游制氢板块开始启动。现在燃料电池车应用最大的问题是氢气价格太贵,核心原因是上游绿氢制备产量不够高,这个领域的突破现在已经开始;受此带动,电解槽行业这两年发展速度非常快,已变成氢…

    2023年8月1日
    267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