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三篇文章分别从氢能源整体概况、生产与需求, 以及中间环运输交易环节充分探讨氢能源的市场格局特点,可点击阅读:
氢能源投资深度解析开篇:哑铃型的投资市场孤胆英雄氢能源作为救世主尚为时过早(1):绿氢与蓝氢双龙戏珠
氢能源投资深度解析2:流通与交易困局
本篇将以图一“氢能源供应链”为蓝本,深度解析氢能源的应用端及投资场景。
理论上绿色氢可以用于工业、交通、电力和供暖,以及储能。氢能源的应用归根结底是氢能的释放方式。
应用于工业脱碳:零碳钢
作为低碳经济催生的氢能热,工业脱碳是氢能源未来的主要场景,首推钢铁和炼化行业, 具体应用我在这篇文章有详细介绍:新能源后的下一个风口投资赛道:氢基绿色钢铁。氢基钢一旦能够以每公斤 2.5 欧元的价格制造,就可以与当前最昂贵的钢铁生产竞争。然而,氢在钢铁行业可能不会一帆风顺,另一个竞争者是使用电力直接还原法。Boston Metal 的投资者包括石油巨头支持的 OGCI 和比尔盖茨创立的 Breakthrough Energy Ventures,该公司正在开发一种熔融氧化物电解系统,可用于生产多种金属(以及稀土),炼钢已开始试车,目标价格甚至低于高炉的综合成本,可以参考文章:投资绿色钢铁二:氢基钢之后的另类赛道已试车
工业热源燃料应用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排放主要来自热需求的行业——例如玻璃行业。解决方案似乎是将天然气的使用换成氢气。浮法玻璃制造占工业排放量的 3.1%限制条件依然是氢气的生产成本。作为全球最大的玻璃生产商,福耀玻璃的投资推动将是行业转型的风向标。
智能绿色建筑行业中的水暖工程合计占全球排放量的 6%。 目前主要的能源结构为电力和天然气。然而,迟早必须将每栋建筑改用清洁的电热泵或纯绿色氢气来提供水暖工程是减排的最佳实践。
汽车运输应用
这是目前最热的投资赛道,概念广泛, 没有之一。具体已经有相当行业文章分析,其中的氢燃料电池及其周边产业链会产生很多小而美的科技新星,比如PEM交换膜等。
氢燃料发动机对乘用车市场不是首选,局限在存储和运输, 这方面电动汽车是其最强竞争对手。氢燃料发动机在公共交通、重型卡车以及两轮自行车可能会有比较合适的场景。
航空运输
在航空和航运方面,氢的前景看起来要好得多。当今电池的能量密度低下,难以为超过 40 海里(75 公里)的航线提供服务. 即使在电池化学方面取得了突破,也很难看到 150 海里(280 公里)的障碍被电力限制所突破。对于更长的航线,更有可能的是氢或甲醇等衍生能源载体。
电气化对于通用航空和短途运输(最长约 500 英里)看起来很有前途;也许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使用固态电池技术可以行驶 1,000 英里。然而,即使推进系统几乎完全是电动的话,飞机也将是混合动力的。所选择的燃料要么是氢,要么是氨,或者是一种合成液体燃料。
氢能源电网应用
氢能源作为二次电力的生产源头,目前在风能、太阳能面前完全没有竞争力。目前,电力仅占全球最终能源的 20% 以上。随着我们向净零排放迈进,我们很可能会看到这个比例翻两番,正是这种无所不包的电力使用,将为绿色氢提供最重要的机会。
氢能源应用中的氢燃料电池,目前来看是最有可能突破的一个应用场景,相关技术特点与行业进展,推荐可以参考这本书进行深入了解。
总结:
- 现有技术在应用端主要有两种形式:内燃机燃烧做功与氢燃料电堆发电。行业中最为出彩的还是氢燃料电堆发电产业链, 涵盖质子交换膜、电堆总成与辅助单元诸如冷却、热泵管理等。
- 局限性的内燃机做功应用,基本确定为大型卡车、自行车等受限于运输半径的应用场景为主,乘用车只能说是个概念性的过渡技术而已,短期没有多少前途可言。
- 最有前途的是移动式模块化氢燃料发动机/发电机,在相当长时间内将与储能电池形成互补,间接利好化学储能市场。如果存储和运输问题能解决, 理论上是最优解。
至此,全文从生产制造、交易流通、终端应用,全面梳理氢产业链的内在运转逻辑以及所面临的困境,大致能研判出具体的投资方向与决策,而不会因为某一个环节的过热而欣喜若狂,或伤心疑惑。
唯一具有不确定性的是核聚变产业化的进展是否会提前到来,也许氢能源行业和核聚变这一目前的终极模式会碰撞出火星。未来,谁又能预测的准呢?据报道,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 TAE Technologies 和日本国家核聚变科学研究所在氢硼等离子体聚变取得突破。
后记:关于氢能源这个系列,历时3年终于成文.中间因为疫情而中断,2022年8月起每天的业余时间有80%都投入到这个小项目中:查找资料、论文超过500篇, 用于购买专业调研机构的数据报告约花费数百刀,阅读国内外相关概念公司年报100+……如果只是靠耍文赚取稿费应该是血亏的,只是想在扩大自己知识边界的同时,也能找到知音朋友,纯粹是兴趣使然。与专业的投行机构的调研报告相比, 我连业余都算不上, 这个项目算得上我投入精力最多的。只是作为理工男一枚,对数字背后故事的痴迷而已。再次感谢在这个领域持续跟进20年的专栏观察家Michael Liebreich的大力帮助。在下一个节点2025之前将不再过多关注这个领域,持谨慎而乐观的态度。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发布者:xhbeijing,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qingtx.cn/archives/6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