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明斯恩泽制氢基地投产,本地化产品助力中国氢能发展

在“双碳”背景下,作为清洁能源的氢能备受青睐。近年来,在政策引导下,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氢能规划,央企、上市公司、中外合资企业等竞相加码布局氢能产业,且总产值规模将达近万亿元。

氢能发展,氢源先行。4月28日,康明斯恩泽(广东)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康明斯恩泽”)PEM制氢设备制造基地在佛山南海正式投产,首台本地化产品HyLYZER-1000上线,这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装备生产基地,由世界500强企业与美国财富500强企业共同投资设立。

上述基地此次投产,标志着康明斯已构建起完备的PEM制氢设备本地化生产制造、研发测试,及全生命周期的定制化服务能力。而康明斯的目标则是“氢尽所能”助力氢能产业发展,加速推动中国绿氢的大规模应用和双碳目标达成。

康明斯恩泽制氢基地投产,本地化产品助力中国氢能发展

打造全球灯塔工厂

康明斯恩泽PEM制氢设备制造基地位于广东佛山南海,是目前国内首批投入使用的吉瓦级PEM电解水制氢装备工厂,也是国际领先的绿氢装备技术研发及制造基地。

康明斯恩泽南海基地占地面积共约7万平方米,包括4500平方米的办公楼、培训和工程中心。工厂采用精益化柔性生产模式,可完成焊接、脱脂、装配、测试等工艺,一期产能可达500兆瓦,二期可扩展至1吉瓦。

其中,装配线按照柔性混线生产标准建造,具备PEM设备的分装及部件、子系统测试、合装及系统测试等核心能力,并可完成研发测试、生产测试、质量测试(IO/泄漏/安全系统/制氢检测等)等关键产品及技术测试及验证。

2021年底,中石化旗下恩泽基金与康明斯按50:50比例共同出资设立康明斯恩泽,旨在通过领先的PEM电解水制氢技术在中国的本地化产品开发、生产和销售,推进绿色制氢解决方案的发展和大规模应用。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康明斯恩泽已顺利部署多套电解水制氢设备,包括中国三峡集团“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可再生电力电解水制氢示范项目。其中,中石化中原油田项目已进入试运行,年产能近400吨,绿氢纯度达99.9995%,每天产出的氢气可供106106辆公交车全天行驶,目标年减排二氧化碳2200吨。

中国石化集团资本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邓群伟在出席基地投产活动时表示:“合资公司补足了中国氢能产业链最上游制氢板块的短板,加快了先进成熟的PEM电解水制氢技术国产化的步伐。期待合资公司能把握全球能源变革发展大势和机遇,加快推进制氢设备国产化进程与降本节奏,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远景目标做出贡献。”

康明斯全球副总裁、康明斯中国董事长石内森则表示,中国是康明斯最重要的市场,也必将引领全球绿氢技术与能力大规模应用的步伐。康明斯长期植根于中国,我们还将持续投资并发展领先的绿氢技术与本地制造能力,为中国用户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助力双碳目标达成和零碳经济发展。

“可以说,这个基地代表了康明斯目前全球最先进的零碳技术水平和绿氢设备制造能力。”康明斯恩泽总经理赵留军表示,“我们的首批国产化HyLYZER电解水制氢设备系列产品计划于2023年底前交付,未来产品交付周期有望突破6个月,PEM装备零部件可实现100%国产化,可大幅度降低产品制造成本,并实现快速交付。”

氢能产业链分为制、储、运、加、用等环节,制氢或者说氢源是产业链的起点。由于制氢成本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氢能使用的经济性,规模化和高效率是降低电解槽系统成本并最终实现氢能产业商业化的关键要素。

通过技术引进、研发到产业化,康明斯恩泽让绿氢变得“用得起、用得到”,助力绿氢成为具有竞争力的能源,在工业、交通等各领域得到大规模推广应用。目前,康明斯恩泽正在不断提升工厂的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建设,将该基地建设成为PEM制氢设备的全球灯塔工厂。

落地南海,面向全国

全国氢能看广东,广东氢能看佛山,佛山氢能看南海。2022年,南海区氢能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认定的2022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成为广东首批五个之一、佛山唯一的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在今年3月举办的南海企业家大会上,南海对外喊出了“要全力打造中国氢能产业第一区”的口号。

然而,南海氢能产业的大规模推广应用仍存不少瓶颈,尤其是氢源短缺。“全市及周边区域制氢厂较少,缺乏持续稳定的氢气供应。目前车用氢气严重依赖外供、氢气价格高企等情况在短期内仍未改善,严重影响氢能源车辆的投放和正常运行。”南海区发改局此前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同时根据产业政策要求,制氢项目必须进入化工园区生产,但南海目前无化工园区,进一步制约南海氢能产业的发展。

但随着康明斯恩泽PEM电解水制氢设备生产基地此次投产,以及南海积极探索推进各种不同工艺和技术路线的制氢项目落地建设,这一局面将得到改变。

康明斯恩泽绿氢设备制造基地的投产,对于推广创新的质子交换膜电解槽系统是一次巨大的飞跃。“康明斯恩泽质子交换膜电解水设备生产基地是南海培育氢能产业的突破,我们期待该基地可加速本地产品面向市场,为佛山和南海未来经济、清洁、可持续的氢能制取和供给体系提供有力保障,并进一步推动氢能行业的技术发展和产业链成熟。”佛山市政府副秘书长郭明强在出席基地投产活动时说。

立足南海,康明斯恩泽将充分发挥康明斯在开发适合市场的产品、先进的制造工艺、优化的供应链和采购体系以及为市场和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将产业链条辐射全国,助力工业制造、化工冶炼、可再生能源综合解决方案等多样化应用场景,充分发挥绿氢潜力。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制氢国,大部分来自化石能源制氢,属于灰氢,绿氢(通过光伏发电、风电等新能源电解水制氢)占比较低。但在双碳目标下,绿氢被视为氢能发展的终极路线。据相关机构统计,当前国内绿氢项目的规划产能将达到200万到300万吨,如果按300万吨规模计算,对应制氢设备的市场规模在400亿元左右。

目前,绿氢的大规模制备正在推进当中。在新疆、内蒙古等地,许多光伏和风电制氢项目正在建设中,同时制氢设备的订单量也正在快速增加。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康明斯恩泽质子交换膜(PEM)电解水制氢设备生产基地此次投产,对于全国氢能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转载自第一财经,只做主题效果测试使用,本文观点不代表氢天下立场。

(0)
xhbeijing的头像xhbeijing
上一篇 2023年5月8日
下一篇 2023年5月8日

相关推荐

  • 首批50辆!未势能源配套开沃氢能重卡交付津西集团

    近日,由未势能源联合大道行(唐山)、开沃新能源集团联合开展的“氢能源重卡示范运营项目”举行首批交车仪式,正式交付津西集团。这是未势能源联动产业链伙伴共推氢能重卡,实现规模化落地的又一重要时刻,标志着未势能源市场化进程全面进入提速阶段。 迁西县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姚强强出席仪式并讲话。中国石油管道管理局工程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代宗育出席仪…

    2023年5月4日
    21300
  • 合肥市发布新型储能发展规划

    有序开展氢储能试点应用。推动氢能在热电联供、备用电源、微电网等多场景的推广应用,按照“公交先行、示范引领”原则,在公共交通、化工园区、仓储基地等布局应用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叉车、重型卡车,持续推进氢能“制运储用”全链条发展。探索综合能源服务模式,大力推动虚拟电厂、智能微电网建设,聚合分布式储能资源,提高闲置储能资源利用率。

    2024年3月12日
    23500
  • 氢能上船 绿色未来丨江龙船艇承建国内首艘500kw氢燃料电池动力船喜迎下水!

    梅林/文   3月17日,国内首艘入级中国船级社(CCS)的500kw氢燃料电池动力工作船“三峡氢舟1号”下水仪式在江龙船艇(股票代码:300589)中山科技园隆重举行。该项目是江龙船艇在新能源船艇领域的又一次重要突破,对于探索氢能源技术在内河船舶的应用具有积极示范意义,为我国后续氢燃料电池船舶推广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案例。     江龙代表:氢能作为…

    2023年3月21日
    23400
  • “这里将是成都最大的氢能产业综合体”

    成都智慧车城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滔 成都智慧车城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滔 氢能汽车模型 近期,多地发布氢能产业支持政策,涉及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加氢站建设、产业链打造等领域。对于这一潜在“蓝海”,成都也加快布局。在产业规划布局中,成都提出,要加快氢能推广应用,打造中国“绿氢之都”。 打造中国“绿氢之都”,应该如何发力?6月5日,记者来到成都西部氢能产业园,寻找成…

    创业分享 2023年6月8日
    17800
  • 38家、47轮!哪家氢能公司,更受资本市场喜爱?(2023年度复盘)

    氢能2023,虽然没有2022年国氢科技一个独角兽将45亿元融资额收归账下的“业绩”,但是据氢能汇统计,也有38家氢能企业进行了47轮融资。部分企业没有公布融资额度,仅以公布的具体数字计算,融资额超40亿元。就融资数额看,除了国鸿氢能在港交所上市的成功融资14.56亿港元,阳光氢能在年末6.6亿元的融资为最大。

    2024年1月8日
    157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