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收购股权扭亏后 京城机电股份能否乘上氢能“东风”出坑

2月6日,京城机电股份盘中拉升,涨幅一度接近20%,截至当天收盘报3.67港元,对应涨幅7.62%。股价异动的同时,京城机电的换手率亦刷新近半年多来新高,达到21.374%。

次日,京城机电股份维持震荡走势,早盘股价高开后旋即在重重抛压之下考验5日均线,虽然盘中该股一度翻红但最终仍以绿盘收官。截至收盘,京城机电收跌2.72%,报3.57港元,当天换手率达到6.248%,交投持续活跃。

结合消息面来看,靠收购股权扭亏后 京城机电股份能否乘上氢能“东风”出坑APP认为京城机电股份反复活跃或受两方面因素催化。一方面,日前京城机电发布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2年归母净利润约为2430-2440万元(人民币,单位下同),实现扭亏为盈。

另一方面,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发布《关于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为“《通知》”),要求试点领域新增及更新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显著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近两年氢燃料乘用车已经在多地“上岗”,上诉通知或加速氢燃料乘用车渗透率的提升,进而推升相关产业链的发展进程。

根据京城机电的财报,该公司业务板块包括气体储运和智能制造两大板块。其中,气体储运又包括了氢燃料电池用铝内胆碳纤维全缠绕复合气瓶,即储氢气瓶。当前,站在氢能源产业迈入跨越式发展的“前夜”,业绩扭亏同时又沾上了氢能概念的京城机电能否“出圈”呢?

外延收购能否破解盈利难题?

若要用一句话来笼统介绍京城机电股份近年来的业绩表现,成长性欠佳、盈利“上蹿下跳”或许再合适不过。

根据京城机电的2021年年报,2017-2021年五年间,京城机电的收入分别为12.03亿元、11.22亿元、11.26亿元、10.88亿元、11.83亿元,归母净利润则为0.21亿元、-0.94亿元、-1.3亿元、1.56亿元、-0.23亿元。不难看出,过去几年间京城机电的收入基本是处在原地踏步的状态,而盈利情况更是一言难尽。

靠收购股权扭亏后 京城机电股份能否乘上氢能“东风”出坑

  进入2022年后,得益于京城机电完成实施购买北洋天青80%股权项目,公司的盈利能力得到提升。数据显示,2022H1期间,京城机电实现收入6.38亿元,同比增加21.1%;归母净利润1057.7万元,而上年同期则为-131.33万元,成功扭亏为盈。

据了解,北洋天青聚焦工业自动化、信息化领域,是家电行业智能制造装备领域的领先企业,具有全方位为客户提供自动化、信息化的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和工业互联网智能工厂整体应用方案的能力。

而通过收购北洋天青股权,京城机电也顺利将业务拓展至智能制造板块。另从京城机电近日披露的业绩预告来看,得益于上述收购动作,公司2022年全年的盈利表现亦将有所改善。

但需要注意的是,从绝对值来看,目前京城机电的归母净利润规模仍在低位,且较2020年时的阶段高点仍有不小距离。此外,根据盈喜公告,2022年全年公司的扣非净利润仅为30-40万元,也处于微利状态,盈利基础并不牢固。

氢能概念成股价“催化剂”?

尽管基本面乏善可陈,但从股价来看,过去两年间京城机电股份的表现却甚是跌宕起伏。

时间回到2021年12月,彼时京城机电股份单月暴涨55.6%,换手率高达571.272%。而同期京城机电A股更是单月翻倍,换手率亦达到了321.75%。

耐人寻味的是,进入2022年后,京城机电的走势便像泄了气的皮球一般,至今该公司股价仍未突破2021年底时的高点。

事后来看,2021年末京城机电股价拔地而起,“导火索”或在于2021年11月,国家相关部门发布了《综合运输服务“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充电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布局和建设。

受此消息影响,港、A两地氢能概念股受到热炒,京城机电也顺势“起飞”。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彼时京城机电的主要产品有“车用液化天然气(LNG)气瓶,车用压缩天然气(CNG)气瓶,钢质无缝气瓶,钢质焊接气瓶,焊接绝热气瓶,碳纤维全缠绕复合气瓶,板冲式无石棉填料乙炔瓶ISO罐式集装箱,氢燃料电池用铝内胆碳纤维全缠绕复合气瓶以及低温储罐、LNG加气站设备等。”

其中,唯一能“沾上”氢能概念的产品便只有氢燃料电池用铝内胆碳纤维全缠绕复合气瓶,即储氢气瓶。但或许是由于当时氢能之于资本市场而言仍是一个非常新的概念,且港股及A股市场上均无甚纯正的氢能概念股,因此能沾上边的京城机电也成为了投资者热捧的对象。

时至今日,就产业发展进度而言,氢能产业已较2021年有所壮大。根据相关机构近期披露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主要国家销售燃料电池汽车17920辆,同比增加9.9%;截至2022年年末,我国已建成加氢站共310座,居全球第一。

与此同时,氢能市场亦不乏制造业巨头的身影。例如,本月早些时候,日本汽车生产企业本田汽车(HMC.US)便表示,将开始生产与通用汽车(GM.US)联合开发的新型氢燃料电池系统,并在十年内逐步提高销量,以扩大其氢业务。

另据文首提到的八部门联合发布的《通知》来看,未来试点城市新增及更新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显著提高,其中城市公交、出租、环卫、邮政快递、城市物流配送领域将力争达到80%。

上述种种迹象均表明,氢能产业正朝着既定的方向稳步发展,假以时日储量丰富、清洁安全的氢能源有望成为人类实现“零碳经济”的终极解决方案。从这个角度出发,活跃资金反复参与类似京城机电这类标的亦在情理之中。

但需要提醒投资者注意的是,京城机电的2021年报并未披露其“储氢气瓶”的具体营业收入,由此不难看出现阶段公司的该项业务体量并不大。

此外,从业绩表现来看,尽管京城机电股份收购北洋天青股权对于公司短期业绩有所提振,但其效果是否持久犹未可知。展望后市,京城机电仍亟需培育出能持续拉动公司整体盈利能力的业务来,否则其基本面恐怕很难支撑股价走出趋势性行情。

本文转载自智通财经,只做主题效果测试使用,本文观点不代表氢头条立场。

(1)
xhbeijing的头像xhbeijing
上一篇 2023年2月9日 14:09
下一篇 2023年2月10日 15:48

相关推荐

  • “氢”装上阵,助力航空碳中和(科技大观)

    黄子健 宋 磊 2023年06月06日05:42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今年以来,全球氢能航空领域的探索活动愈加活跃。在英国,一架19座的氢电动力飞机实现试飞,时长约10分钟;美国一架40座的氢动力飞机完成试飞,时长约15分钟;前不久,中国首款四座氢燃料内燃机飞机验证机也成功首飞。法国《回声报》一篇题为《2023,氢动力飞机元年》的文章认为…

    2023年6月6日
    22700
  • 氢能:政策引领,风光氢一体化项目不断落地

    (关注以下投资趋势:1)制氢技术领域,未来重点关注电解槽关键零部件及材料技术突破情况;2)储运技术领域,未来重点关注氢能储运装备材料的迭代升级和氢储运装备设计制造的创新情况;3)燃料电池领域,未来重点关注通过工艺改良、构建自动化产线、新材料研发等方式,协同关键核心零部材持续优化,促进生产成本下降。)

    2024年2月18日
    26400
  • 全程零故障!北京大兴至长三角有了“氢能高速走廊”!

    大兴区融媒体中心消息 近期,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企业羚牛氢能与海珀特合作研发的18吨氢能物流车在北京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驶出,跨越京、津、冀、鲁、苏、浙六大省市,圆满完成了从北京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至长三角(嘉兴)氢能产业园长达1300千米的长途运输任务,成功构建了连接北京至长三角地区的氢能高速走廊,验证了羚牛氢能在大范围、长距离、跨区域高效运输领域的突破与跨越,…

    2024年8月30日 投融资
    16300
  • 瑞银分析师郭一凡:预计2060年氢能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12%

    “第二十四届瑞银大中华研讨会媒体见面会-中国能源行业展望”举办。会上,瑞银证券石油化工分析师郭一凡表示,一些新兴领域的增长会拉动氢能需求,这主要包括商用车的车用方面、钢铁行业的减碳方面、船舶行业、储能行业等领域需求增长。预计2060年整个氢能在能源消费比重会占到12%,那时氢能在整个能源体系中将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上市企业 2024年1月11日
    24900
  • 氢燃料电池“引领者”神力科技:“坚信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

    编者按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建设全球科创中心、孕育城市创新“核爆点”,上海必须坚持服务赋能,聚焦初创企业所需,让更多创新能力强、成长空间大的企业脱颖而出、发展壮大。 张江高新区作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主战场,自2021年起着力实施“张江之星”企业培育,聚焦上海三大核心产业领域和特色产业领域,着力强化企业赋能,不断提升服务能级,…

    2023年6月7日 创业分享
    2961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