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氢”量狂飙!未势能源让氢能产业落地生“金”

两会“氢”音绕梁,聚焦氢能产业推广发展难点,有超过30位代表、委员为我国氢能产业的发展建言献策。内容涉及扩大燃料电池示范应用范围、氢能全产业链降本增效、强化政策支持、氢能产业技术突破和创新应用等。

“双碳”目标下,氢能产业高歌猛进,谁又将站在行业制高点?

这其中,技术突破和落地应用是两大关键点。技术突破起到“顶天”的引领作用,而落地应用则是“立地”的支撑。

跨越能源变革关口,“氢能热”引领绿色转型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

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抓住调整能源结构这个“牛鼻子”,切实以较低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支撑高质量发展,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氢能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统筹谋划、整体布局氢能全产业链发展,既是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抓手,也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提供了有力支撑。

为此,我国积极推动氢能产业的发展。

 图片1.jpg

【加氢站逐步落地】

自2019年起,氢能被写入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氢能产业也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

2022年3月23日,《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发布。这是我国首个氢能产业中长期规划,明确了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组成部分。

与国家同步,地方政府也纷纷发布促进氢能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优秀氢能产业链企业,共促我国氢能产业发展。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氢国,国内氢能产业已初步掌握氢能制备、储运、加氢、燃料电池和系统集成等主要技术和生产工艺。

古语有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氢能产业的发展也要放眼全球,不能“孤芳自赏”。

尽管“氢能热”如火如荼,但我国氢能产业目前仍处于政策扶持及市场培育阶段,氢能应用场景有待丰富、技术装备自主化水平也有待提高。

尤其是某些关键零部件与国外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行业企业仍需继续努力。

100%技术自主,氢能产业提质降本让“空想”变成“可能”

氢能产业化发展一大难关在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上,我国与国际上还存在较大差距,过度依赖进口,成本居高不下,阻碍氢能的大面积应用。

2023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等代表提出,技术突破、增强产品国产化率、全面扩大氢燃料电池的示范应用,才能有效降低氢燃料电池整体成本。

作为长城控股旗下氢能赛道的唯一主体,未势能源深谙此道。

熟悉氢能产业的人都知道,长城集团是国内最早布局氢能领域整车企业之一。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未势能源传承了集团多年的技术与市场积淀,依托强大的研发资源优势和产业体系建设能力,积极推进氢能相关技术的研发应用。

2021年,未势能源强势推出一套国际领先的车规级“氢动力系统”全场景应用解决方案,包含1整套车规级研发体系,3大技术平台和5大性能优势,涵盖了氢能燃料电池系统、车载储氢系统及核心关键部件。

未势能源通过氢电平台(HE)、电堆平台(HS)、储氢平台(HP)三大核心技术平台,实现“燃料电池发动机、电堆及核心组件、Ⅳ型储氢瓶、阀门、氢安全、液氢工艺”六大核心技术和产品的知识产权完全自主化,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100%,多项技术均突破了“卡脖子”的行业痛点。

突破无止境,创新赢效益。在氢能技术的研发方面,未势能源还在持续不断地实现技术突破。

 图片2.jpg

【未势能源自主研发的200kW大功率燃料电池发动机】

未势能源自主研发的200kW大功率燃料电池发动机,具备质量功率密度760W/kg、最高效率达60%、寿命超15000小时等高品质性能,是首款采用“混动”氢循环技术开发的创新性产品,冷启动、耐久性、大功率、高集成等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众所周知,燃料电池向大功率方向迈进是行业发展趋势,而未势能源能够开发出大功率产品也是技术实力最强有力的证明。

燃料电池发动机功率从100kW到200kW,也将会更适合长途重载运输长时间运行、高负载率和持续高速等工况需求。

仅仅如此还完全不够,在液氢领域,未势能源也很早就开始了布局。

未势能源以液氢系统及核心零部件开发为产品核心,把突破口首先选在车载液氢储供方面,并紧密结合重卡和内河船舶等重载交通工具对氢燃料的需求,开发了由液氢气瓶、管路系统、气化器、支架等部件组成的大容量车载液氢供气系统,实现了大容积液氢瓶领域的关键技术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主办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年度评估成果发布会上,未势能源凭借“车载液氢超临界压力储供氢技术”成功上榜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2022年度标志性技术成果”。

要知道,类似“车载液氢超临界压力储供氢技术”这样的液氢技术一旦实现产业化,便可以大幅提升储运效率并降低储运成本,为中长距离的氢能运输提供技术支持。

更为重要的是,以未势能源为代表的企业布局液氢技术,也有助于液氢装备国产化,推动液氢民用商业化,进而推动整个氢能产业实现高质量高速度发展。

技术突破仅仅只是为了推动行业的发展吗?当然不是!

它还有一个更为关键的一点,就是可以为氢能产业的发展降本。这对当前因高成本而推广规模不大的氢能产业来讲可谓“正中下怀”。

 图片3.jpg

未势能源阀门系列

以储氢系统为例,氢燃料汽车真正进入产业化,需要70MPaIV型储氢瓶的推广应用。

未势能源自主研发的70MPaⅣ型储氢瓶全系产品均已实现关键核心技术100%自主可控。首创性的采用预浸带“干法”缠绕工艺、攻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应用验证、创新性结构设计,在科学的安全系数下做到极致轻量化,打开降本增效新空间。

不光是70MPa IV储氢瓶,相较于低压储氢系统,70MPa产品氢用阀门成本占比更高,市场上70Mpa减压阀仍以进口为主,存在较高的技术壁垒和高价压力。

未势能源自研70MPa减压阀,兼具国内、国际两大权威认证。通过创新“结构小型化、模块集成化、材料轻量化”设计,成本相较以往下降幅度达40%左右,在行业内率先向下突破万元关卡。

此外,未势能源还在氢用阀门领域持续创新“扩列”,高压储氢阀门、低温液氢阀门、加氢站专用阀门等系列产品创新成果突破30余款,实现氢用阀门全品类覆盖,推动氢用减压阀进入“千元时代”,产品性能表现也绝不逊色于国外同行。

产业实干“家”,未势能源撬动氢能商业“杠杆”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需要落地,氢能产业自然也不例外。

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美锦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姚锦龙等表示,应该以加快市场应用推广为牵引,推动氢能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未势能源技术、应用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凭借自身技术、资源优势,聚焦燃料电池与储氢两大系统,未势能源打造了全产业链、全场景、全领域一体化的高效氢动力系统综合解决方案,围绕陆运交通、船舶、热电联供、储能四大应用领域开展示范应用,不断助推我国氢能产业规模化发展进程。

 图片4.jpg

【搭载未势能源自主研发动力的氢能重卡】

2021年8月,100辆搭载未势能源自主研发的百千瓦级大功率燃料电池系统的49吨氢能重卡在保定技术中心规模亮相,并投入“容易线”用于雄安新区建材通道容易线砂石料运输工作。

这是全球第一个百辆级49吨燃料电池重卡项目。未势能源的贡献举足轻重。

可喜的是,整车已安全运营一年半,助力雄安新区“打造新区绿色交通体系”、“打造氢能产业研发创新高地”、“建设绿色低碳之城”。

“容易线”之后,未势能源便开启了推动氢能产业落地的“狂飙”。

2022年6月,搭载未势能源自主研发的110kW大功率燃料电池发动机和35MPa储氢系统作为核心动力源的新长征1号气氢燃料电池牵引车发布。

同月,未势能源又与荣程新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规划在华北地区推广“千辆级”钢铁物流运输重卡,联合开展钢铁行业深度减碳攻坚行动。

今年2月,未势能源与长征汽车、河钢工业技术规划200辆氢能重卡项目,首批20辆已经投运。

光是路上跑的车远远不够,海上飘的船、屋里的取暖用电也要乘上“氢”风。

2021年,未势能源携手蠡湖股份、大连海事大学、海大清能船舶,共同开发“中国第一艘氢燃料电池交通艇”,未来规划在大连沿海海域进行航线运营测试。

此外,以保定爱情地产项目为主展开研发,由未势能源参与的热电联供系统入驻“地源热泵+氢能建筑+光伏技术”综合性科学城,前期预计使用80kW燃电系统,额度综合效率(热+电)可达 80%以上。

上述一系列的“大动作”都显示出一个真相——未势能源在推动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运营方面动了真格。

动真格、爱较真,未势能源与氢能产业真的“杠起来”!

最为要紧的是,未势能源已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优秀合作伙伴,打造出了集“原材料开发+产品研发、生产+核心技术攻关+氢能装备检测+应用场景落地”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力争打造国内第一个氢能商业化应用场景。

氢能这条“大船”已然起航,未来还将面对更多的惊涛骇浪。

如未势能源这般,代表中国氢能产业自主创新力量的崛起,必将推动科技成果的落地生“金”

以强大的生机与活力,战胜惊涛骇浪,乘风破浪。

来源:南早网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发布者:xhbeijing,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qingtx.cn/archives/6169

(0)
xhbeijing的头像xhbeijing
上一篇 2023年3月20日 12:33
下一篇 2023年3月20日

相关推荐

  • 人民日报:我国能源供应能力稳步提升

    截至6月底,风电光伏发电合计装机超过煤电装机 我国能源供应能力稳步提升 4.86亿个,绿证核发数量同比增长13倍;超4400万千瓦,新型储能已投运装机较去年底增长超40%;超1.2万亿元,能源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17.7%…… 近日,国家能源局公布上半年能源发展“成绩单”,一组组数据展现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实际成效。当前正值迎峰度夏电力保供关键期…

    2024年8月5日
    15000
  • 龙蟠科技:业务已覆盖氢能制储运用,预计10月发布大标方电解槽

    从2017年开始,氢能产业的发展,吸引了至少200多家上市公司的布局,掀起了氢能热,氢能战略价值被发现。但如何从战略价值转化为商业价值?香橙会研究院发起一组氢能上市公司访谈,此为系列报道第一篇。 文/ 韩文峰 版式/吴昊国内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出货量前三强的上市公司龙蟠科技(603906.SH)布局氢能已有数年。龙蟠科技氢能业务负责人陈晓星近日接受香橙会研究院访…

    2023年6月2日
    26000
  • 最高2000万!北京昌平区提出11项氢能资金扶持方法

    2024年10月31日,北京市昌平区经信局发布了《关于征集2024年度氢能产业资金支持项目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根据《通知》,北京昌平区将在11个方向对氢能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扶持,最高达到2000万元,具体如下:方向1 支持基础前沿技术研究。对自2023年10月1日至申报截止日期间,承担国家、北京市重大科技和产业专项的,经评审后按照所获项目支持金额的1…

    2024年11月1日
    17200
  • 2024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北京亿华通总裁付晓明:从1500万元到15亿元,投资四川氢能产业“恰逢其时”

    四川经济网讯(记者 胡敏 实习记者 蒋师帅 文/图) “四川发展氢能产业有诸多优势,投资四川氢能产业‘恰逢其时’。”9月25日,2024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活动期间,参会嘉宾、北京亿华通(以下简称“亿华通”)总裁付晓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2020年,亿华通便在四川投资1500万元建成日加氢能力1000KG的成都华通加氢站,接下来,亿华通拟在川投资15亿元打…

    2024年9月27日
    30000
  • 重点支持光伏、氢能等新能源领域!昆山出台推进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为加快推进绿色低碳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协同推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江苏省昆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推进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试行)(征求意见稿)的公示,重点支持光伏、风电、氢能、储能、智能电网、智慧能源等新能源领域,高效节能装备制造、先进环保装备制造、节能降碳改造、温室气体控制、污染治理等节能环保领域

    前瞻报告 2024年2月20日
    288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