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日系车神话崩溃,孤注一掷豪赌国运,日本为何要死磕氢能源

前段时间,各大车企在华的年销售数据新鲜出炉,2022年可谓日系车在华销售量是最拉垮的一年,与2021年相比,简直是惨不忍睹。

反观,2022年中国汽车的销量,不但没有下降,反而还上升了百分之2.1。一跃成为仅次于日本的汽车出口大国。然而,面对中国如此迅猛的势头,日本车企却仍在死磕氢能汽车。

日系神话在中国幻灭,与疯狂押宝氢能源有关系吗?日本为何要如此执着,甚至不惜赌上30年国运,也要死磕氢能源汽车?

回顾:日系车神话崩溃,孤注一掷豪赌国运,日本为何要死磕氢能源

【氢能源汽车】

中国新能源汽车崛起

日系神话在中国幻灭的原因,其实就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崛起,燃油车市场日益萎缩。

CleanTechnica,最新公布的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数据指出。2022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1009.12万辆,与2021年相比增长百分之55左右,占整体市场14%份额。其中,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达到了惊人的百分之60,约为680万辆。

回顾:日系车神话崩溃,孤注一掷豪赌国运,日本为何要死磕氢能源

【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

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供大家选择的品牌,越来越多。比亚迪、特斯拉,小鹏等等,各种车型各种价格,应有尽有。

国产新能源汽车开始在赛道上超车,以超高的性价比降低购车成本。再加上各地充电桩的普及,消费者的种种顾虑被彻底打破,使得电动车大有成为主流的趋势。

从2022年全年的新能源销售战绩来看,中国比亚迪成为了全球第一,销售数量达到了惊人的184.77万辆。上海通用五菱全年销售业绩也超过了40万辆。

回顾:日系车神话崩溃,孤注一掷豪赌国运,日本为何要死磕氢能源

【比亚迪-海豚】

而这些傲人的成绩,也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崛起了,同时也在这里期待,未来中国可以夺得“世界第一汽车出口国”的称号。

要知道,曾经中国制造的汽车,在国际甚至是国内,给人的印象都是比较低端的车型。

与已经站在头部的日系车相比,简直是天差地别。但如今,再看两者之间的差距,你就会发现。

曾经落后于日本几乎一半出口量的中国汽车,如今几乎已经与日本持平,这中间用时总计不到一年时间。

而这个数据,代表的也不仅仅只是数量上的增加。也是我们对于整个行业发展趋势的掌控,中国工业科技正在以一股不可阻挡的姿态跃身汽车头部梯队。

回顾:日系车神话崩溃,孤注一掷豪赌国运,日本为何要死磕氢能源

【中国汽车崛起】

而日本,倘若不再抓紧下场进入电动车行列,就不仅仅是被超越这么简单了,而是会在这个时代的风口就此停摆。

一句台词送给日本车企非常贴切:“大人,时代变了!”

自然禀赋决定国家上限

其实日本的“前瞻性”是非常强的,这么多年来,之所以能一直稳坐汽车行业的头把交椅。也是因为他们从一开始就把研究重点,放在了核心技术领域,也因此拥有了很多制件技术的专利。

回顾:日系车神话崩溃,孤注一掷豪赌国运,日本为何要死磕氢能源

【toyota制造车间】

但他们这个国家却存在着一个致命的短板-能源。日本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开始在能源方面设计布局了。不过,当时他们把重点放在了核能上,一连建了好几座核电站。结果2011年的一场天灾,直接让日本傻了眼。

回顾:日系车神话崩溃,孤注一掷豪赌国运,日本为何要死磕氢能源

【日本核泄漏】

此后,日本又将目光放在了光伏项目上,与我国基本一致,都是在2012年起步的。

随即,中日两国大量企业开始涉足光伏产业,但他们却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国土面积。

光伏阵列必须要大面积铺设,否则发电规模是很难跟上去的。再加上我国企业在政策的扶持下高歌猛进。两年后,便将日本光伏企业全部“卷死了”。

回顾:日系车神话崩溃,孤注一掷豪赌国运,日本为何要死磕氢能源

【光伏阵列】

风电也是如此,国土面积决定了一切。冥思苦想后,日本政府最终决定将赌注押在氢能上。之后,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宣布,“日本将要领先世界,创造一个氢能源社会!”

那么氢能到底有什么优点呢?

1.可再生性强,氢是一种非常丰富的元素,水、生物质、化石燃料等多种物质中都有它的身影。

2.氢的发热值是除了核燃料之外,最高效的燃料。所以与传统燃烧方式相比,氢燃料是更适合交通工具的能源。

3.氢在燃烧的过程中是不会产生有害排放物的。

回顾:日系车神话崩溃,孤注一掷豪赌国运,日本为何要死磕氢能源

【绿氢】

当然,它的缺点也很明显,存储、运输不易,并且制造程序相当复杂。虽然有如此多的阻碍,但日本还是毅然决然地坐在了这个赌桌上。与其同行的还有德国,人家研究的是,如何利用可再生能源制造氢。

但日本却打起了小算盘,日本并没有将研究重点放在制造氢气上面,而是放在了配套技术上。日企每天研究的就是,如何高效存储氢气,如何快速运输氢气,如何用氢能源发电、发热等。

回顾:日系车神话崩溃,孤注一掷豪赌国运,日本为何要死磕氢能源

【日本加氢站】

用某个知名矿泉水的宣传语来讲就是:“我们不生产氢气,我们只是氢气的配套技术发明家。”

而事实上,日本之所以死磕氢能源汽车,也不光是别人说的,掌握不了电池的上游原材料。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氢能源汽车是氢能源最实际也是最重要的应用场景。如果能够成功使用,那么势必就会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推广开来。届时,日本储备的这些氢能配套技术就会成为金矿。而且是一个不亚于汽车市场,超万亿美元级别的大金矿。

回顾:日系车神话崩溃,孤注一掷豪赌国运,日本为何要死磕氢能源

【日本氢能布局】

而制造氢能源这个最困难的步骤,则是丢给了其他国家。而生产出便宜又好用的氢气,就只能靠国家补贴,一点一点喂出来,利用规模效应将成本降低,就拿光伏与电动车举例。

据国家电网给出的数据,仅2021年,我国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补贴就已经达到了761亿。新能源汽车刚进入市场时,有的车子的补贴甚至达到过13.8万。

而这个钱毫无疑问,日本是绝对砸不起的。

回顾:日系车神话崩溃,孤注一掷豪赌国运,日本为何要死磕氢能源

【荒漠里的光伏电站】

另外电池又比制造氢气简单,成本也低,所以美国特斯拉就率先选择了这条路。之后,我国与欧洲开始陆续跟上。如果这个时候,日本选择跟着大家一起走,那他的计划一切都要向后推移。

但日本怎么想都没想到,电车的发展势头竟然如此迅猛,甚至已经成了“势”。

眼看着窗口即将关闭,日本再也忍不住了,选择下场。但日本新能源车的败局却早已注定,以至于动摇了国本。

回顾:日系车神话崩溃,孤注一掷豪赌国运,日本为何要死磕氢能源

【日本入局新能源电车】

其实,从日本能源战略部署上就能看出来,日本的民族特性一点没变。

赌瘾大,只要认准就会把自己的全部身家扔进去,完全不留后路。赢了晋升为超级列强,输了瞬间倾家荡产。

还有一点,就是太过自私,利己主义。不愿承担责任还整天想着捞油水。这一点,东南亚的几个国家应该是深有体会。

“小事精明,大事糊涂”,就是大家对他的评价。

回顾:日系车神话崩溃,孤注一掷豪赌国运,日本为何要死磕氢能源

【日本街头】

不过归根结底,会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还是日本的国力不够富裕。

国土总面积37.8万平方千米,岛屿众多,资源匮乏,所以国家限制了他的想象,很显然让日本用中、美、俄这样的大国思维去做事情,是不太可能的。

体量小,底子差,是日本无法跨越的鸿沟。与大国拼人力资源拼不过,所以他们就只能剑走偏锋选择 ALL IN。

体量这个硬伤,也让其无法去承担一些国家社会责任,否则一旦出了什么问题,结果绝对是日本所不能承受的,光伏就是一个很好地例子。

所以日本选择氢能源配套技术路线,是必然的选择。“自然禀赋,是决定国家上限的基础”。

回顾:日系车神话崩溃,孤注一掷豪赌国运,日本为何要死磕氢能源

【氢能社会】

中美布局

不过,就氢能源与电池这两条赛道来说,虽然如今已经有了很大的差距,但最终的结局还未确定。如果氢燃料电池汽车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那么他还是很有优势的。

同等重量下,跑得更远还不需要充电还环保,所以在日本之后,中美两国也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研究氢燃料电池技术。这就是大国的底气,可以实现全面科技发展。要的也不多,就两个,这个和那个。

回顾:日系车神话崩溃,孤注一掷豪赌国运,日本为何要死磕氢能源

【中美布局】

而日本氢能源之所以会走到如此境地,其实也是自己作的。虽然在前几年已经建立起了技术优势,但是却没有要分享的意思,而是摆明了要吃独食。

最后,中、美、欧很默契地选择了,绕开这个发展方向,开辟了一条锂电池道路。顺利地将日本排除在了赛道外。未来,日本氢能源专利过期,或许氢能源普及才能真正提上日程。

届时,日本还能掌握氢能源技术的话语权吗?这个很难说。但当下,日本显然是已经陷入到了一场“大败局”的泥潭当中。

本文转载自AA趣谈奇闻,只做主题效果测试使用,本文观点不代表氢天下立场。

(0)
xhbeijing的头像xhbeijing
上一篇 2023年5月3日
下一篇 2023年5月3日

相关推荐

  • 多地锚定产业链 氢能汽车发展“乘风起”

    在“双碳”(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机遇下,氢能汽车在实现净零排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研究表明,氢燃料电池汽车每使用1kg氢气替代汽柴油可减排10~15kg二氧化碳,同时可满足重载、低温环境启动等苛刻条件要求。 2022年以来,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正驶入发展的快车道。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超1000辆氢燃料电池汽车投入运营,来自…

    2022年12月31日
    21100
  • 专访| 氢辉能源朱传宝:PEM电解槽3大发展趋势

    2023-11-17 09:29:45 来源:索比氢能网 近两年来,国内PEM电解水制氢发展势头迅猛,已有多个兆瓦级PEM制氢项目相继投产,多家企业发力PEM电解水制氢装备,并在单体产氢量及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等方面频频突破。 在上周闭幕的佛山氢能展,共有8家企业展出了PEM电解水制氢电解槽,其中,氢辉能源和广东卡沃罗在展会现场发布了兆瓦级PEM制氢电解槽,吸引…

    2023年12月18日
    28400
  • 西班牙投资100亿欧元,以生产200万吨由绿氢合成的甲醇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说法,这种现象已经危险地蔓延到世界各地,西班牙的情况只是其中一个例子。根据国际能源署最新发布的氢能报告,在全球已宣布的1730个绿氢项目中,仅有4%的项目获得了真正的资金分配(其数额足以让人相信这些项目会真正实现)。该报告指出:“仅有约一半的项目发展到了早期增长阶段。”

    上市企业 2023年12月11日
    17900
  • 6家氢能新公司,成立!

    在全球向低碳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载体,正逐渐成为各大企业竞相布局的新赛道。无论是国央企还是民营企业,都在深化氢能产业布局,成立氢能相关子公司或合资公司。2024年11月,先后有6家氢能公司成立。相关情况如下:1.内蒙古华电氢能产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11月19日,内蒙古华电氢能产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王新宇,注册资本10…

    2024年11月28日
    10700
  • 东方氢能产业园:聚氢成链 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

    东方氢能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东方氢能产业园将积极引入产业上下游企业,聚集产业链各类资源,发挥协同优势和支撑作用,构筑氢能产业生态,推广氢能业态品牌,将为氢能产业的实验研究、装备制造、安全应用、业务拓展创造有利条件,引领氢能行业示范。

    2024年3月12日
    184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