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光伏制氢生产项目投产送点

 近日,全球最大光伏制氢生产项目–中国石化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220千伏变电工程投产送电。该项目是我国首个万吨级光伏绿氢示范项目,预计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8.5万吨,对推动绿氢产业链发展、推动我国能源产业转型升级、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

  该项目只是我国风光储氢协同发展的一个缩影。有测算显示,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预计将达到50亿千瓦左右。风光、氢能与储能将进一步融合发展。

全球最大光伏制氢生产项目投产送点

  示范意义显著

  “在构建新型能源体系过程中,协调不同能源品类的定位、确保不同能源品类的平衡是个大课题。”在近日召开的2023电力新能源专题研讨会上,国能能源研究院院长张福龙说:“以政策为指导和引领,相关部门正积极尝试和探索,稳步推进风光储氢一体化项目。”

  去年3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在《“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在东北、华北、西北、西南等地区充分发挥大规模新型储能作用,通过’风光水火储一体化’多能互补模式,促进大规模新能源跨省区外送消纳,提升通道利用率和可再生能源电量占比。”此后,内蒙古、新疆、宁夏多地开展风光储氢示范项目建设,产业热度空前。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在“双碳”目标下,氢能既能解决能源问题,同时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新能源研究中心资深专家丁杰认为,高能量密度固态储氢技术有利于解决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的稳定并网和弃风弃光问题,催生电力系统内氢能存储新业态。“电氢双向转换的热电联供系统,可以有效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降低输送环节的损耗,实现冷、热、电的梯级利用和协同供应,是提升能源消费终端综合利用的重要手段。”

  “用风、光发电,再采用电解水制氢,整个生产过程都是绿色、纯生态的。因此,风光储氢一体化项目的示范意义显著。”丁杰说,示范后再大面积推广,一方面可以产出经济、无碳、环保的绿氢,另一方面将对电力电网的储能需求、灵活性供应及调控模式产生前所未有的积极作用。

  减碳效果明显

  目前氢能产业规模持续增长,对税收和就业的贡献将来可能超过风电、光伏,并形成万亿元级甚至十万亿元级市场。“隆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王英歌说。

  在江苏天合储能有限公司储能战略市场与产品管理总监李秉文看来,光伏发电、储能、氢能和智能电网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4个关键因素,而跨季节的长时储能需要氢能去解决。

  那么,风光储氢项目究竟是如何”施展魔法“的?以中国石化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为例,该项目主要包括光伏发电、输变电、电解水制氢、储氢、输氢五大部分。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利用光伏发电进行电解水制氢,这些氢气将替代之前的天然气制氢,作为还原剂供应至中国石化塔河炼化有限公司,生产炼油装置。通过此模式,该项目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8.5万吨。

  另外,据张福龙介绍,京能乌兰察布150万千瓦风光火储氢一体化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也已于4月正式开工。该项目充分利用现有火电的灵活调峰能力,通过先进风力发电技术,将凉城县丰富的风资源优势转化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动力。”项目建成后,每年可生产约36.28亿千瓦时绿色电能,节约标煤约125.5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04.69万吨。“

  建议企业不要盲从

  在多位与会专家看来,风光储氢协同发展是大势所趋。

  李秉文认为这一市场会越来越大。他介绍,以风光储氢市场的一部分–光储融合为例,预计今年这一市场的规模将达到84.9吉瓦,到2030年市场占比将达到55%以上。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持续推进,西北五省的风光新增装机量将超170吉瓦,到2027年,新增电化学储能规模预计可达55吉瓦时。

  张福龙称:“风光火储氢一体化示范项目建设的推进,一定会带动上下游一批项目投资方、设计方、设备提供方、运维方等不同环节的企业进入,让产业链各环节企业变得更加活跃。”

  “地方政府和能源央企、国企依然是风光储氢项目建设的主导者和推动者,他们承担着引领能源转型的重任。对于其他相关企业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发展机遇期,也是大家可以获得更大收获的时期。”张福龙说,“但是,我们呼吁企业要理性看待这一市场的发展趋势和变化,不要盲目追随,而要掌握适合自己公司发展的业务和节奏。”

  张福龙同时提醒:“无论是风电、光伏,还是储能、氢能,都要考虑怎么让它们互相配合,怎么让清洁能源份额变得更大、更稳,而不能让各能源品类之间造成无谓的内耗。”(记者 张胜杰)

   转自:中国能源报

本文转载自中国能源报,只做主题效果测试使用,本文观点不代表氢头条立场。

(1)
xhbeijing的头像xhbeijing
上一篇 2023年5月31日 14:28
下一篇 2023年5月31日 14:48

相关推荐

  • “外交官看中国·广东行”走进佛山,看氢能发展“中国速度”

    萨摩亚驻华大使卢阿马努韦·马里纳表示:“绿色能源是目前全球都急需的,尤其是在面对气候变化的挑战下,全球都需要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我来自一个小岛国家,那里最先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中国所做的事业是值得赞扬的,我认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事关所有人的利益,需要我们共同迎接这项挑战。”

    2024年1月19日 上市企业
    18500
  • 特嗨氢能检测正式对外开放,检测能力覆盖产业链上下游

    自2020年“双碳”目标提出以来,氢能作为未来能源体系变革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产业规模正不断扩大。根据中国氢能联盟的预计,2020年至2025年,中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1万亿元,2026年至2035年产值达到5万亿元,预计到2050年氢能将占能源份额10%。 不过,万亿产业风口背后,还面临着建设成本高、储氢难度大、检测标准缺失等问题,影响着氢能产业的进步。1…

    2022年12月31日
    24200
  • 氢能产业化或将提速,电解槽项目招标大幅增长

    氢能在能源转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政策支持和产业链降本的共振下,2023年氢能产业化或将提速。日前,特斯拉宏图篇章3首次提及氢能在工业、储能、化工领域的应用,并强调风光耦合电解水制氢的路线。 绿氢是氢能应用的终极理想形态 202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出台《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3~2035年)》,正式将氢能纳入我国能源管理体系。…

    2023年3月20日
    38900
  • “华中氢都”首批氢能源汽车交车暨氢能源汽车产业链示范基地项目签约仪式举行

    2023年1月13日上午,融通汽车集团“华中氢都”首批氢能源汽车交车暨氢能源汽车产业链示范基地项目签约仪式在武汉武钢大厦隆重举行,此次活动由融通汽车集团主办,武钢集团有限公司、京科控股有限公司协办,武汉市政协副主席、市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建设工作指挥部指挥长、氢能产业链链长干小明,青山区政府副区长朱海林,仙桃市常委副市长胡常伟、武汉市新…

    2023年2月8日
    25900
  • 远距离纯氢运输技术取得突破!氢能板块进入明确投资窗口期

    《科创板日报》6月26日讯(编辑 邱思雨) 6月25日,我国首次高压力纯氢管道试验取得成功。 在哈密国家管网集团管道断裂控制试验场,工作人员完成了6.3兆帕管道充氢测试和9.45兆帕管道爆破测试,各项结果均达到预期。本次试验是国内首次对输氢非金属管道进行的高压在线测试,也是国内首次对非金属管道进行高压纯氢爆破试验。 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公司技术专家邱姝娟表示…

    2023年6月26日
    213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