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重型车辆液氢储供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本项目以重型燃料电池车辆用户端液氢储供关键技术研究为切入点,围绕重载燃料电池商用车高密度储供氢的行业需求,以航天六院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为项目牵头单位,氢能业务首席专家刘玉涛作为项目负责人,联合清华大学、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等10家优势单位组成的产、学、研、用、监、检一体的项目攻关团队。

创新突破·共赢未来

图片

近日,科技部高技术中心下达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综合绩效评价结论的通知,由航天六院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型车辆液氢储供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顺利通过综合绩效评价。

,时长00:13

 

图片
创新突破·共赢未来

本项目以重型燃料电池车辆用户端液氢储供关键技术研究为切入点,围绕重载燃料电池商用车高密度储供氢的行业需求,以航天六院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为项目牵头单位,氢能业务首席专家刘玉涛作为项目负责人,联合清华大学、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等10家优势单位组成的产、学、研、用、监、检一体的项目攻关团队。

图片
历时三年,该项目完成了车载液氢储供系统7项关键技术攻关,优化了车载液氢储供系统-燃料电池动力系统-重型车辆底盘结构的构型,在国内率先研制了80kg级车载液氢储供系统工程样机;完成了液氢储供系统和燃料电池及整车的匹配性测试,通过了试车场公路实况考核,在质量和体积储氢密度、单位能耗、供氢速率等方面比肩国际同等先进水平;研制了车载液氢储供系统测试装置,建立了车载液氢储供系统检测方法,为技术研发和产品测试提供必要的标准依据。

项目通过实施,实现了液氢储供系统与重型车辆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及整车的集成应用,解决了重型卡车电动化动力性能和续航里程的两大难题,充分体现了液氢用于汽车行业高能量密度、长行驶里程的技术优势,为液氢重卡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提供了有力示范。一辆49吨柴油重卡排放的二氧化碳相当于40辆小轿车的排放量。与49吨柴油重卡相比,每辆液氢重卡每年可减少碳排放140吨,可实现长途重载车辆零排放,对服务社会民生、生态环境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图片
图片
项目执行期间,在科技部、北京市科委的指导下,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严格落实“放管服”管理要求,按照集团公司、六院有关要求,履行法人单位主体责任,发挥多方协调和统筹作用,实施“多主体参与、多任务交叉、多维度资源整合”的协同创新模式,团结协作,集智攻关,系统推进项目策划、任务书下达、课题技术交底、部组件研制、系统集成与测试等各项工作,为项目综合绩效评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片
图片
科技创新,永无止境。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将依托国家能源液氢技术重点实验室建设,持续推动关键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加快推进液氢全产业链示范项目落地,积极构建液氢产业生态链,为实现我国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航天力量。

 

来源: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

本文转载自氢燃料电池汽车网,只做主题效果测试使用,本文观点不代表氢头条立场。

(0)
xhbeijing的头像xhbeijing
上一篇 2024年3月11日 09:22
下一篇 2024年3月12日 08:44

相关推荐

  • 开始报名|第三期氢能产业与应用系列精品培训课程暨氢能国际领军人才高级研修班

    开始报名|第三期氢能产业与应用系列精品培训课程暨氢能国际领军人才高级研修班

    2023年12月27日 上市企业
    19300
  • 国内首艘商用氢燃料电池动力游览船下水 机构称氢能进入产业化快速发展阶段

    中信建投认为,氢能是能源革命的重要载体之一,在利用非化石能源电力、提升电气化率方面具备广阔应用潜力,是电力的重要补充。从现状到“达峰”到“净零”,氢的利用规模有望实现3倍以上的增长,接近1亿吨每年。

    上市企业 2024年1月11日
    26200
  • 燃料电池10000套/年, 2500辆氢车, 200座加氢站

    郑州市人民政府印发了《郑州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4—2035)》(简称“《规划》”)。 《规划》提出,布局加氢站200座,其中制加氢一体站10座,开展管道掺氢试点,规划1条纯氢管道。

    2024年4月10日
    26700
  • 绿氢、绿氨、绿色甲醇如何统一?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高能源安全保供能力,大力发展绿色氢能已经成为全球共识。根据国际氢能委员会《Hydrogen Scaling Up》报告,到2050年氢能将承担全球18%的能源终端需求,其中超过95%的氢需要通过低碳方式生产。欧盟完善了《可再生能源指令》中的绿色氢标准,区域整体低碳电力组合供电制氢也可被认定为绿色氢,并逐步放宽对绿色氢的认证限制。日本《低碳氢认证》、德国《TUV绿氢认证》、国际绿氢组织的绿色氢标准,将下游用氢环节中产生的碳排放也加入到碳核算范畴。

    2024年2月17日
    37700
  • 给制氢产业留一片蓝天

      近日,质子交换膜(PEM)电解水制氢设备生产基地投产,首台本地化产品HyLYZER®-1000上线。该基地是目前国内首批投入使用的吉瓦级PEM电解水制氢装备工厂,这是康明斯恩泽(广东)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明斯恩泽”)建设的项目。随着电解水制氢设备国产化进程提速,绿氢制备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   在能源产业加速变革、新型能源体系加速构建的背景下…

    2023年5月9日
    347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