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输氢管道建设提速

自去年以来,我国输氢管道建设提速,目前已有多条管道规划、备案、获批。

自去年以来,我国输氢管道建设提速,目前已有多条管道规划、备案、获批。

我国输氢管道建设提速

我国长距离输氢项目迎来新进展。近日,唐山海泰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规划建设的康保—曹妃甸氢气长输管道项目全标段设计与勘测招标工作完成。公开信息显示,该管道全长763公里,起点位于张家口康保县,终点位于唐山市曹妃甸,设计压力6.3MPa。

自去年以来,我国输氢管道建设提速,目前已有多条管道规划、备案、获批。在业内看来,随着这些管道建设的加快,将有效解决氢能供需错配问题,带动下游氢能产业发展。

项目相继推进

早在2022年3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指出,要统筹推进氢能基础设施建设,以安全可控为前提,积极推进技术材料工艺创新,支持开展多种储运方式的探索和实践。开展掺氢天然气管道、纯氢管道等试点示范。此后,相关企业加速规划布局,多个管道输氢项目相继推进。

2023年4月10日,中国石化宣布,“西氢东送”输氢管道示范工程已被纳入《石油天然气“全国一张网”建设实施方案》。该管道规划起点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终点位于北京市燕山石化,全长400多公里,是我国首条跨省区、大规模、长距离的纯氢输送管道。

2023年8月29日,玉门油田首条中长距离输氢管道正式对外输氢,目的地为玉门市化工产业园区,是甘肃省第一条中长距离输氢管道。同年12月,10万吨/年定州—高碑店氢气长输管道项目备案获批、张家口市康保—曹妃甸氢气长输管道项目备案获批。

“输氢管道的加速推进,对我国氢能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且多方面的影响。”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氢能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李敬法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首先,输氢管道的建设有助于实现大规模、长距离的氢气输送,对解决我国氢能供需异地矛盾、供需不平衡问题至关重要;其次,输氢管道的建设及运营,将促进氢能的广泛应用,助力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提升我国在全球清洁能源领域的竞争力;最后从长远来看,输氢管道的建设将为我国构建跨区域氢气输送网络奠定坚实基础,不仅能够有效整合全国范围内的氢能资源,促进氢能产业的全面发展,还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方式经济高效

据了解,我国在纯氢工业管道、专用管道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建设及运维经验,总里程超过300公里,但在纯氢长输管道建设方面较滞后,在役管道总里程不足100公里。目前氢气运输较为成熟的方式是长管拖车,天然气管道掺氢输送和纯氢管道输送整体处于探索阶段。

中国氢能联盟此前发布的《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指出,长管拖车输送方式较成熟,但载氢量低,每车载氢量在300—400公斤,且经济输送距离不超过150公里,不适于长距离、大规模输送。

“长管拖车的优点是灵活便捷,但单次运氢量仅为300—400公斤,只占长管拖车总重量的1%—2%,运输距离为100公里时的成本高达每公斤5—6元。以运氢量每天4吨测算,当运输距离从50公里增加到600公里时,20MPa长管拖车运输成本由每公斤2.4元增加至13.3元。”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刘翠伟用数据给《中国能源报》记者做了对比,“对于管道输氢,以运力利用率100%测算,当运输距离由50公里增加到500公里,运输成本仅从每公斤0.8元增至2.3元,显著低于氢气长管拖车、液氢槽车等运输成本,未来氢能全面普及到各领域后,管道输氢将成为最具潜力的输氢方式。”

李敬法表示:“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管道输氢是目前最经济的氢能大规模输送方式之一,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等优势,有助于提升氢能的市场竞争力,加速氢能技术的商业化进程,促进氢能产业健康发展。随着技术进步和氢能需求的增长,预计未来管道输送将成为经济高效的输氢方式。”

储运网络多元

多位受访者指出,不同的输氢方式具有不同的适用场景。在实际选择中,应根据具体需求、经济条件以及技术发展水平综合考虑。

“总体而言,解决氢气储运难题需要一个系统化的策略,结合短期内的现实选择和长期的技术进步,逐步构建起高效、经济、安全的氢能储运网络。通过改造现有天然气管网、发展专门的输氢管道、革新公路运输技术以及发展高效安全的储氢方式,能够有效解决氢气的储运难题,加速推动氢能的大规模发展。”李敬法指出。

在李敬法看来:“短期内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天然气管网,通过技术改造以实现掺氢输送。这不仅可以快速实现氢气的规模输送,也降低了初期投资成本。从中长期角度看,发展纯氢管道是必要的。随着氢气需求的增加,纯氢管道将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在氢气需求快速增长的区域,建设纯氢管道可以实现大规模氢能供应。”

氢气储运不应局限于单一模式,而是应建立多元化的储运网络,在输氢管道无法覆盖的地区,公路运输仍然是必要的补充。应结合长距离的管道输送和地区性的公路运输,配以固态储氢技术等新型储运方式,以满足不同地区和不同规模的需求。”李敬法表示。

本文转载自中国能源报,只做主题效果测试使用,本文观点不代表氢天下立场。

(0)
xhbeijing的头像xhbeijing
上一篇 2024年6月5日 08:49
下一篇 2024年6月5日 10:50

相关推荐

  • 中科院士李灿:太阳能燃料甲醇可解氢能“制储运加”难题

    专家视角 李灿表示,气候变化可导致严重的后果,近年来频发的洪灾、森林大火等极端天气都与之相关,有研究表明,甚至气候变化会引发冰川和冻土中的病毒复活。而造成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是人类工业革命开始大规模过度开发利用化石资源,造成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破坏了生态平衡。 、风电、水电、核电制绿氢是未来发展方向。在氢储运方面,要达到美国DOE制定的7%储氢质量…

    前瞻报告 2023年2月12日
    29100
  • 重磅!广东省广湛氢能高速示范项目启动,涵盖茂名等多个城市

    广湛氢能高速示范项目涵盖广州、佛山、东莞、江门、阳江、湛江、茂名等地,辐射珠三角地区。此区域由沈海高速、汕湛高速、207国道、228国道和325国道组成交通大网络,是全省水产品、生鲜肉类、果蔬冷链运输的大动脉,沿线分布了各类大型批发市场和冷库,加氢站布局合理,氢源保障潜力较大,具备发展燃料电池汽车冷链物流的良好条件。

    2024年7月5日
    18000
  • 氢储运难题如何攻克?“三快”企业竞争优势明显

    某储氢罐企业向氢云链表示:“仅考虑氢能交通场景,储氢瓶市场规模就能够达到千亿级别。”该企业认为,到2030年将形成1000亿车载储氢瓶市场和2000亿氢气储能市场,其中预计到2030年氢能汽车保有量150万辆,氢能汽车需求氢气15万吨,折算到高压储氢瓶约500万只。

    2024年2月17日
    20900
  • 《2050年氢能展望》中文版

    日前挪威船级社(DNV)近日发布的一份新报告《2050年氢能预测》,该份报告的主要观点: 氢在全球能源组合在2030年只达到0.5%,2050年将达到5%! 氢对于全球脱碳的目标至关重要。为了实现《巴黎协定》中的目标,氢气将需要在2050年左右满足世界能源需求约15%的需求。 但挪威船级社预测,氢在全球能源的占比并不乐观,2030年能达到全球最终能源组合的0…

    2023年1月22日 投融资
    33600
  • “氢”风徐徐,京津冀下好“一盘棋”

    4月的北京,风和日丽。一辆白色大巴驶入北京南部刚建成投用的油氢一体站——大兴中石化青云店加油站,只见加气员麻利地打开大巴车的加气口,用加注枪注入燃料——氢气。 氢能是一种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正逐步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载体之一。 不久前,由中关村氢能产业联盟主办的首届北京氢能产业大会暨京津冀氢能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召开,为探寻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促…

    投融资 2023年4月11日
    181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