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输氢管道建设提速

自去年以来,我国输氢管道建设提速,目前已有多条管道规划、备案、获批。

自去年以来,我国输氢管道建设提速,目前已有多条管道规划、备案、获批。

我国输氢管道建设提速

我国长距离输氢项目迎来新进展。近日,唐山海泰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规划建设的康保—曹妃甸氢气长输管道项目全标段设计与勘测招标工作完成。公开信息显示,该管道全长763公里,起点位于张家口康保县,终点位于唐山市曹妃甸,设计压力6.3MPa。

自去年以来,我国输氢管道建设提速,目前已有多条管道规划、备案、获批。在业内看来,随着这些管道建设的加快,将有效解决氢能供需错配问题,带动下游氢能产业发展。

项目相继推进

早在2022年3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指出,要统筹推进氢能基础设施建设,以安全可控为前提,积极推进技术材料工艺创新,支持开展多种储运方式的探索和实践。开展掺氢天然气管道、纯氢管道等试点示范。此后,相关企业加速规划布局,多个管道输氢项目相继推进。

2023年4月10日,中国石化宣布,“西氢东送”输氢管道示范工程已被纳入《石油天然气“全国一张网”建设实施方案》。该管道规划起点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终点位于北京市燕山石化,全长400多公里,是我国首条跨省区、大规模、长距离的纯氢输送管道。

2023年8月29日,玉门油田首条中长距离输氢管道正式对外输氢,目的地为玉门市化工产业园区,是甘肃省第一条中长距离输氢管道。同年12月,10万吨/年定州—高碑店氢气长输管道项目备案获批、张家口市康保—曹妃甸氢气长输管道项目备案获批。

“输氢管道的加速推进,对我国氢能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且多方面的影响。”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氢能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李敬法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首先,输氢管道的建设有助于实现大规模、长距离的氢气输送,对解决我国氢能供需异地矛盾、供需不平衡问题至关重要;其次,输氢管道的建设及运营,将促进氢能的广泛应用,助力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提升我国在全球清洁能源领域的竞争力;最后从长远来看,输氢管道的建设将为我国构建跨区域氢气输送网络奠定坚实基础,不仅能够有效整合全国范围内的氢能资源,促进氢能产业的全面发展,还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方式经济高效

据了解,我国在纯氢工业管道、专用管道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建设及运维经验,总里程超过300公里,但在纯氢长输管道建设方面较滞后,在役管道总里程不足100公里。目前氢气运输较为成熟的方式是长管拖车,天然气管道掺氢输送和纯氢管道输送整体处于探索阶段。

中国氢能联盟此前发布的《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指出,长管拖车输送方式较成熟,但载氢量低,每车载氢量在300—400公斤,且经济输送距离不超过150公里,不适于长距离、大规模输送。

“长管拖车的优点是灵活便捷,但单次运氢量仅为300—400公斤,只占长管拖车总重量的1%—2%,运输距离为100公里时的成本高达每公斤5—6元。以运氢量每天4吨测算,当运输距离从50公里增加到600公里时,20MPa长管拖车运输成本由每公斤2.4元增加至13.3元。”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刘翠伟用数据给《中国能源报》记者做了对比,“对于管道输氢,以运力利用率100%测算,当运输距离由50公里增加到500公里,运输成本仅从每公斤0.8元增至2.3元,显著低于氢气长管拖车、液氢槽车等运输成本,未来氢能全面普及到各领域后,管道输氢将成为最具潜力的输氢方式。”

李敬法表示:“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管道输氢是目前最经济的氢能大规模输送方式之一,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等优势,有助于提升氢能的市场竞争力,加速氢能技术的商业化进程,促进氢能产业健康发展。随着技术进步和氢能需求的增长,预计未来管道输送将成为经济高效的输氢方式。”

储运网络多元

多位受访者指出,不同的输氢方式具有不同的适用场景。在实际选择中,应根据具体需求、经济条件以及技术发展水平综合考虑。

“总体而言,解决氢气储运难题需要一个系统化的策略,结合短期内的现实选择和长期的技术进步,逐步构建起高效、经济、安全的氢能储运网络。通过改造现有天然气管网、发展专门的输氢管道、革新公路运输技术以及发展高效安全的储氢方式,能够有效解决氢气的储运难题,加速推动氢能的大规模发展。”李敬法指出。

在李敬法看来:“短期内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天然气管网,通过技术改造以实现掺氢输送。这不仅可以快速实现氢气的规模输送,也降低了初期投资成本。从中长期角度看,发展纯氢管道是必要的。随着氢气需求的增加,纯氢管道将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在氢气需求快速增长的区域,建设纯氢管道可以实现大规模氢能供应。”

氢气储运不应局限于单一模式,而是应建立多元化的储运网络,在输氢管道无法覆盖的地区,公路运输仍然是必要的补充。应结合长距离的管道输送和地区性的公路运输,配以固态储氢技术等新型储运方式,以满足不同地区和不同规模的需求。”李敬法表示。

本文转载自中国能源报,只做主题效果测试使用,本文观点不代表氢天下立场。

(0)
xhbeijing的头像xhbeijing
上一篇 2024年6月5日 08:49
下一篇 2024年6月5日 10:50

相关推荐

  • 深度对话|明天氢能王磊:COP28带火“低碳氢”,氢能产业国际竞合再加速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日前达成的“历史性”协议,被广泛视为标志着化石燃料时代“终结的开始”。在大会《全球盘点》成果文件中,与会各方一致同意在2020年代结束前加大气候行动力度,总体目标是将全球升温控制在1.5°C,为此,各国能源转型力度也需要进一步加大,文件设定了到2030年前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量提高至目前三倍、全球平均能效同时倍增的宏大目标。

    2023年12月18日 上市企业
    21800
  • 比亚迪获电解槽专利;小米研发氢燃料电池车?

    发布会上,雷军宣布发布小米汽车首款车型xiaomi SU7,定位C级高性能超跑。雷军表示,作为一款电动智能车,电动技术是其基础,小米发布了三项“硬核”技术,包括小米超级电机、CTB一体化电池技术以及9100吨一体化大压铸设备集群系统。

    2024年1月22日
    23600
  • 把氢能变电能,四川造氢燃料电池“在路上”

    同样是在新都,与轻绿科技的“小”相比,四川荣创新能动力系统有限公司(简称“荣创新能”)生产的氢燃料电池可以说是“大块头”。前不久,我国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试跑,成功满载达速。时速160公里,每公里能耗5千瓦时,最高续航里程1000公里以上——一系列表现优异的指标,离不开荣创新能研制的“心脏”。

    2024年7月10日 上市企业
    21400
  • 国家标准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

    近日,国家标准委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应急管理部、国家能源局等部门联合印发《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以下简称《指南》)。这是国家层面首个氢能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对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指南》系统构建了氢能制、储、…

    2023年8月8日
    21600
  • 22.11亿元!全球最大绿氢项目:施工进度已完成80%

    “截至目前,绿氢示范项目整体施工进度完成80%,完成投资22.11亿元,项目计划今年6月底建成投产。”中石化新星新疆绿氢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范林松介绍。 1月2日,在库车绿氢示范项目的施工现场,厂房内部的各种管道设施安装以及升压站、降压站电气设备调试等工作正在加紧开展,工人们正忙着安装设备、焊接管道,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项目目前已完成了土建基础施工…

    2023年1月9日
    241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