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列!氢能城际动车组“青岛造”

据第一氢能与燃料电池获悉,9月24日,由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制,我国首列氢能源智能城际动车组CINOVA H2,在德国柏林国际轨道交通技术展览会正式发布。图片具体来看,中车四方攻克列车总成一体化设计、全工况氢电混合动力能量控制、全寿命周期安全管理等关键技术,成功实现了氢能源在城际市域动车组上的工程化应用。中车四方主任设计师梁才国表示,氢能源智能城际动车组CINOVA H2搭载氢燃料电池,利用氢气和氧气的电化学反应产生电能驱动。与国际同类产品相比,该列车“装得更多、跑得更快、跑得更远”。具体来看,该车采用4辆编组,配置高达960kW的大功率氢燃料电池,动力方面,持续运营时速160公里,最高运行时速可达200公里。列车拥有全球最长的续航里程,以时速160公里运行时续航达到1200公里,时速120公里下续航达2000公里,时速80公里下续航达3000公里。并且加氢速度快,列车注满一次氢气只需要15分钟。载客量方面,通过车身轻量化和客室集约化设计提高了载客能力,全列最大载客量超过1000人。图片“作为新型绿色轨道交通装备,该车堪称环保达人。”梁才国指出,车辆行驶全程不产生任何空气污染物,按照年均运营30万公里估算,每列车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730吨,相当于植树造林567亩。此外,列车创新循环利用技术,氢燃料电池反应排放的水经净化处理实现再回收,可满足乘客盥洗等全车用水需求,电池的冷却废热通过再循环用于冬季空调采暖。同时,该车还采用多项前沿智能科技,利用数字孪生、人工智能、5G等前沿技术,构建了先进的Smart Care车地一体化智能运维平台,通过全面实时监测、故障智能诊断、维修智能决策实现对列车的全寿命周期健康管理。梁才国强调,“该车氢系统经过了严苛的全场景、全工况安全仿真分析和试验验证,并设有智能检测、隔离保护等多重安全防护系统,保障车辆安全,列车氢动力系统通过了第三方独立安全评估。车辆走行部关键部位首次设置螺栓紧固件在线监测系统,利用超声波传感技术和数据分析算法,实现对螺栓紧固状态的实时监测和预警,减少风险隐患。”作为我国首列氢能源智能城际动车组,CINOVA H2是我国首个城际市域动车组技术平台——“中国城际之星”CINOVA下首款氢动力列车。该车运用场景广泛,可用于国内外非电气化铁路区域,替代传统内燃动力车辆。通过定制化设计,能够满足非电气化干线、城际、市域等各类铁路客运需求。将有效减少二氧化碳和空气污染物排放,绿色环保优势显著,推动非电气化铁路客运装备的全新绿色升级。

本文转载自韩梅 第一氢能与燃料电池,只做主题效果测试使用,本文观点不代表氢天下立场。

(0)
xhbeijing的头像xhbeijing
上一篇 2024年9月25日 09:17
下一篇 2024年9月25日 09:59

相关推荐

  • 氢能产业的央国企军团(中)

    央企中除了能源电力企业,核工业、航天、船舶、兵器、石油化工、汽车、电气设备、钢铁、轨道交通等央企也都在氢能领域耕耘和开拓,尤其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船舶集团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三个大集团内部有大量氢能企业,在制氢、储氢、输氢、用氢场景做出了大量开拓性创新工作。 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核能制氢是氢能供应的重要选项,中核集团在核能制氢领域已经耕耘数年。参与制…

    2023年6月28日
    33900
  • 欧阳明高:中国氢能产业具备10万亿规模潜力

    2023年5月23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和国际氢能协会共同主办的2023世界氢能技术大会(WHTC2023)在佛山南海开幕,本届大会以“氢能与双碳战略:从现在到未来”为主题,聚焦双碳战略下全球氢能领域的最新产品、技术及装备,以及氢能在交通、能源、化工、冶金及建筑等领域的应用。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在会上发表以“绿色氢能研发与产业化进展及…

    2023年5月24日
    26400
  • 氢能全产业链发展如何实现?它将如何走进生活?一起了解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氢能是一种绿色低碳的能源,就在几天前,我国发布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推进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 那么,到底要怎么实现氢能的全链条发展,氢能又将如何走进我们的生产生活呢?在陕西榆林举行的第二届西部氢能博览会上,从生产、储存、运输到应用,一批氢能产业链上的新技术和新产品集中亮相。 现在您看到的是一套可以利…

    2024年8月26日 投融资
    12200
  • 推动氢能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通过实施淘汰落后产能、工业排放提标改造、清洁能源替代等节能减排措施,我国在绿色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贺泓代表说:“经过长期努力,我国机动车污染治理也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现行国六标准实施以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贺泓代表建议,重视以氢内燃机为代表的碳中和内燃机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加强顶层设计,全生命周…

    前瞻报告 2023年3月13日
    37900
  • 绿氢制备技术争鸣:SOEC前景几何?

    本报记者 李哲 上海报道 随着氢能产业的持续火热,绿氢制备衍生出多种技术路线,逐渐形成“百家争鸣”的发展格局。 当前大量采用的碱性电解槽技术因其较低的价格成本迅速占领市场,而应用贵金属的质子交换膜电解(PEM)技术则因其对间歇性电源适应性高成为风光储能的新宠,同时,固体氧化物电解(SOEC)技术正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 4月25日,上海翌晶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以…

    前瞻报告 2023年4月28日
    189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