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 | 氢羿能源董事长米万良:为全球能源革命提供“中国方案”

CIHC国际氢能展2025年08月06日 16:55北京

以下文章来源于氢瓴 ,作者氢瓴

氢瓴.

氢时代,瓴未来!

2025年7月,氢羿能源(以下简称“氢羿能源”)宣布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投资方为陕西双能研究院。这一消息引发行业高度关注。氢瓴第一时间专访了氢羿能源董事长米万良米万良

图片

氢羿能源创始人、董事长

天津大学化学工程博士

米万良告诉氢瓴:“这次融资投资方主要看重了氢羿各项技术和产品的硬实力、氢羿的全产业链完整技术以及氢羿团队的技术背景。例如催化剂目前是行业也内活性和稳定性最佳的,膜电极具有原位消氢以及梯度化技术,电解槽超低泄露率和分离纯化系统灵活使用不同等压、差压槽的设计和建造能力。”

氢瓴通过梳理发现,这家公司的确尤为重视技术。其科研投入占比高达30%以上,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确保了技术创新的持续性和领先性。要知道,以注重研发著称的华为2024年研发投入达到1797亿元人民币,约占全年收入的20.8%。这个比例已经是相当高的了。

“这次融资,资方为氢羿提供了出海、产线升级、产线拓展以及产业资源等帮助,通过此次融资,氢羿能源在PEM电解槽领域,成为产能最大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米万良说。

氢羿能源创始人米万良是从石化科研到氢能革命的破局者。他有着深厚的技术基因沉淀。氢瓴发现,不夸张地说,米万良的履历堪称中国氢能技术发展的缩影。

2023年,53岁的米万良放弃央企高管职位,联合天津大学邹吉军教授等团队创立氢羿能源。这一决定源于他对行业痛点的深刻洞察:“传统碱性电解槽无法匹配新能源波动,而进口PEM设备成本高昂,中国需要自主可控的绿氢技术。”

他以“技术极致主义”为信条,带领团队在海淀中关村搭建实验室,用两年时间攻克膜电极梯度化高差压密封12项关键技术,最终实现从催化剂到系统的全栈自研。氢羿能源同时致力于电解水制氢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通过不断的技术迭代和产品创新,大幅降低了电解槽成本,提高了系统效率,为绿氢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这个技术门槛较高的行业,米万良具备多年学术积淀:他是天津大学化学工程博士,曾师从中国催化领域泰斗,发表60余篇SCI论文,持有30余项发明专利,其研发的PEM阳极催化剂实现公斤级量产,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他有丰富的产业实战:在中石化石科院任职期间,他曾主持中国首套15kW及150kWPEM电解槽示范项目,累计运行超3000小时,验证了工业级设备的可靠性。更关键的是,他主导了新疆库车全球最大绿氢炼化项目的技术评审,积累了从实验室到万吨级产线的全链条经验。

而在氢能出海大背景下,米万良具备国际视野。作为美国亚利桑那州访问学者,他曾参与中丹国际合作项目,将北欧氢能技术本土化,开发出适应中国新能源波动的电解槽控制系统。

回望来路,虽然成立仅两年余,但氢羿能源的发展速度很快,每几个月便有一个新突破。

2023年10月,氢羿能源成立即获中科创星天使轮融资,资金用于建设山东江苏两大生产基地,实现催化剂、膜电极、电解槽的垂直整合。首条产线采用模块化设计,支持从100kW到3MW的柔性生产,满足分布式与集中式制氢场景需求。

2024年4月,其技术获多方认证。在CHEC2024氢能论坛上,米万良首次公开低贵金属催化剂技术,其性能通过德国TÜV认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期,公司中标中石化首个MW级PEM电解槽订单,标志着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

2025年7月,氢羿能源在全球树立了技术标杆。“羿系列”电解槽发布会成为行业里程碑事件。

图片

首先是性能突破。单槽产氢量达600Nm³/h,系统效率82%,较行业平均提升5个百分点;其次是生态构建:与陕西双能研究院成立联合实验室,开发AEM电解槽技术,布局下一代制氢路线;最后是标准制定:牵头编制《PEM电解槽性能测试标准》,推动中国从技术跟随者向规则制定者转型。

2025年下半年,氢羿能源的规模化落地加速。公司启动IPO辅导,计划融资10亿元用于建设河南超级工厂,目标年产500套MW级电解槽。同时,与西门子能源签署战略合作,共同开发“海上风电-制氢-储运”一体化平台,探索绿氢出口商业模式。

——短短两年间,米万良已经带领氢羿能源从技术突围走向产业生态构建。同时积极布局国内外市场,产品远销东南亚、中亚及非洲等地,展现了强大的国际竞争力。

如今,这家公司在获得资本加持后,将不断筑高城墙,继续通过技术迭代构建三大壁垒:

极致安全与长寿命:全球首发的“羿系列”电解槽实现0.01%超低泄露率,设备寿命突破80,000小时,较行业平均水平提升3倍。其独创的梯度化膜电极与交替密封技术,解决了催化层团聚、界面缺陷等痛点,在8100cm²超大膜电极上实现性能一致性,满足化工、交通等场景的严苛需求。

图片

高差压运行适配新能源波动:3.2MPa全生命周期差压技术彻底消除氢氧互串风险,省去传统工艺中20%能耗的压缩环节。这一突破使设备可直接对接风电、光伏的波动性电源,在内蒙古某风光制氢项目中,系统响应速度达0.5秒/10%,较碱性电解槽提升10倍。

成本碾压式优势:通过低铱催化剂用量与膜电极梯度化设计,单槽成本较主流产品降低20%。以3MWPEM电解槽为例,其贵金属担量低于0.68mg/cm²,在15年生命周期内,度电成本可降至0.2元,接近煤制氢水平。

资本最善于算账。氢羿能源这些技术突破可以直接转化为市场竞争力:2025年上半年,这家公司斩获国内首个GW级风光氢氨一体化项目订单,并与国家电投、中石化等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产品出口至德国、沙特等市场。

氢羿能源的崛起,是中国氢能产业从政策驱动向技术驱动转型的缩影。米万良团队用十年技术沉淀证明:在硬科技领域,唯有将论文写在产线上、将专利刻在设备中,才能打破国际垄断。随着“双碳”目标推进,绿氢将在工业脱碳、交通能源转型中扮演关键角色,而氢羿能源的技术突破,正为中国乃至全球能源革命提供可复制的“中国方案”。

专访实录节选如下:

Q:氢羿能源最近拿到了融资,资本青睐我们的是什么?融资将主要用来解决哪些问题?资方提了哪些要求和提供了哪些帮助?

米万良:这次融资投资方主要看重了氢羿各项技术和产品的硬实力、氢羿的全产业链完整技术以及氢羿团队的技术背景。例如催化剂目前是行业也内活性和稳定性最佳的,膜电极具有原位消氢以及梯度化技术,电解槽超低泄露率和分离纯化系统灵活使用不同等压、差压槽的设计和建造能力。

这次融资,资方为氢羿提供了出海、产线升级、产线拓展以及产业资源等帮助,通过此次融资,氢羿能源在PEM电解槽领域,成为产能最大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此次融资后,资方期盼氢羿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在技术领先行业的基础上,成为行业的领头羊,引领PEM/AEM电解水制氢行业发展。

Q:如您所说我们比较注重技术。一些科技引领的大企业每年的科研投入占比很高,比如华为去年的研发投入超过20%。氢羿能源的科技投入有没有一个比例?

米万良:我们的比例要远远高于这个数。因为我们刚成立,也属于产品不断迭代的过程中,所以我们的比例目前已经达到30%以上。我是搞技术出身的,对技术尤其重视。

Q:我通过梳理材料发现氢羿能源的硬科技水平较高,有很多独有的专利技术。从公司架构、技术投入等方面,公司是如何保证实现硬科技的输出和落地的?

米万良:从我个人的出身角度来讲,我博士毕业之后一直在高校做科研工作,做了十几年的教授。然后又去了中石化研究院搞应用研究。

从中石化离开之后成立了公司,所以我对企业如何创办、应用研究、基础研究都比较熟悉,经历过从基础科研到应用科研再到产业化的过程。我们公司在科技方面尤其重视。

因为科技是引领整个公司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现在市场上比较好的公司都是以科技为驱动,然后公司才发展起来。

比如spaceX、宁德时代,包括一些光伏企业通过领先的技术手段迭代、革新。所以科研是公司的重中之重,公司所有的研发投入、资金都倾向于科研。从财务数据来看,科研投入最大。

Q:技术降本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咱们公司有一个独特的亮点:通过双极板设计和涂层处理方面的专有技术大幅降低电解槽成本,请详细介绍一下降本路径。

米万良:我们是自己设计双极板,和行业内的设计有些不同。最大的特色就是能够实现全生命周期差压运行,这一点在业内我们是唯一一个敢写到技术协议里面给顾客做承诺的。

这样的话一方面能够整个降低执行系统的成本,这是差压运行的好处之一。

第二个好处就是电解槽具备差压运行的能力,就意味着氢氧误差极小,相对于压电是最安全的电解槽。所以只要具备差压运行能力,同时也可以等压运行,同时降低泄漏率、氢氧不畅率,这是我们的独到之处。

涂层处理这一块,传统方式是用薄涂层贵金属涂层。我们有两个路线,一种就是把涂层非贵金属化,或者是掺一些合金,把涂层的成本降低。

另外一种就是完全不用金属,使用市面上比较先进的碳材料来解决电解槽成本上升的问题。

Q:在技术层面,对于解决新能源或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你认为目前技术能够解决哪些问题?技术是否已相对成熟?

米万良:你所提及的这一点至关重要。当前,大量风电和光伏项目正在推进,但在偏远地区,电网往往难以消纳这些新能源。因此,电解水制氢在此类场景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特别是PEM电解槽和AEM电解槽,其本质特性非常适合应对波动性。反复启停和波动性对电解槽的影响极小,因此它们在此类环境下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Q:离网、微电网等场景波动性较大的核心逻辑在于其新能源占比可能较高。另外,136号文对新能源入市的要求,也带来一些新的变化。

米万良:没错。在并网发电模式下,随着我国风电和光伏上网比例的不断提高,电力供应也存在高峰和低谷。在高峰时段,同样适合进行消纳。

我认为尤其是今年下半年,氢能行业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未来,整个电力市场将实现市场化和交易化,这将迫使电力成本降低。特别是新能源较多领域,部分地区如山东、浙江已出现负电价现象。这将使氢能具备与灰氢竞争的能力。

Q:请你预测氢能产业大规模爆发还需要多久?爆发之前的挑战还有哪些?

米万良:从氢能产业发展趋势来讲,其实任何产业都是这样,经历低潮-小高潮-低潮-高潮的波段性过程。

但是从整体行业来讲,它是上升的趋势,从双碳的国家背景来讲,会带来一个小高潮,所以我预测未来5年会有快速的发展期

发展期经历3年以后,可能会有小的低潮。然后再经过五六年的时候又会有一个快速发展期。

挑战说实话有很多。首先就是技术方面,我们的技术装备成本稍微高一些,所以技术上需要不断的研发降低成本,这是一方面。

还有一方面是国际标准认定。比如做绿氢、做绿电、做氨醇,国际标准认证方面有些障碍,没有实现互认,造成了很多绿氢项目不敢启动。整个互认突破了就会快速发展起来。

Q:我注意到公司有上市计划,计划在哪个板块上市?

米万良:我们计划在科创板、港股或北交所上市

Q:有了这个计划,是否意味着三年的业绩达标即可?达标有难度吗?

米万良:是的。基本没问题。

Q:你刚才也提到在中石化有任职的经历,这个经历对于你现在的创业、你对于产业的理解及发展策略方面,有什么帮助?

米万良:我觉得中石化的这段工作经历给我最大的感受,第一是企业管理。中石化的企业管理非常正规严谨,而且相对来说高效,在管理上不会出现纰漏,所以这套管理制度是有借鉴的。

但是同时我们作为创业阶段的民营企业,管理上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做一些革新,既保证公司能够规范化运行,同时又不损失效率和快速灵活的特色,这是从管理角度来讲。

另外从技术层面来讲,我在中石化平台上接触到了各式各样的企业和氢能技术,也为我们的技术研发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的思路。

中石化的特点就是对新技术持有特别拥抱的态度,对技术研发也舍得投入,愿意做一些示范性产品和工作,这一点值得其他央企学习。我们公司成立之后立刻开展了研发业务,产品区别于目前市面上的产品,新产品也申请了公司独有的专利技术,类似理念来自于以前的经验。

Q:我发现你25年氢能从业经历中,曾离开行业一年去研究锂电,你最终为何选择回归氢能领域?毕竟锂电行业更为热门。

米万良确实,当年锂电行业相当火爆。但我对氢能更为看好。锂电主要是一种储能方式,而氢能则是一种消纳方式,它实际上是将电能转化为物质。储能只是将电能储存起来,未来使用时仍只是电子的流动,仅具备存储功能。因此,我对氢能充满感情,既有情怀也有使命,毕竟我从事氢能工作已有多年。此外,我也看到了公司在氢能领域的精耕细作和技术突破,部分技术指标已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Q:我看你也比较关注政策。在政策层面,你认为氢能领域还存在哪些不足?

米万良:氢能领域的政策确实不少,但首先,各类标准如国标等仍需进一步完善,包括加气站标准、储存标准以及绿氢、绿色航煤、绿色项目、绿色氨醇等相关标准。

其次,政策方面还需突破,如隔墙售电等政策。

此外,国际标准的确认以及技术的持续迭代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最后,国家激励和补贴政策也需加强。补贴政策最初由地方省市发起,目前国家层面的全国补贴尚未出台。传统工业发展初期,补贴政策持续了一二十年。然而,氢能领域的补贴起步较晚,且许多补贴尚未到位,这可能受到国际经济大环境影响。

地方补贴则是近两年才开始逐渐增多。部分地方出台了高速公路氢能车免高速费、制备绿氢补贴、加气站补贴、氢车补贴等政策,但国家层面尚未有相关政策出台。

Q:为何政策对以前的风光、光伏行业补贴幅度较大,而氢能行业的动作却相对较小?除了经济环境原因,是否还与产业发展阶段有关系?

米万良:对,我认为这首先与国家的整体环境、世界环境以及经济环境有关,当前经济环境有所下降。另外,确实与产业发展有关。目前氢能行业整体成本较高,部分专家对氢能的发展前景持不明朗态度。但在我看来,氢能的发展是确定的,它必将是未来的重要产业之一。氢能还是连接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的重要桥梁。例如,富余的电能可以转化为氢能,氢能再进一步转化为传统能源如氨醇等。

(文章来源:氢瓴)

本文转载自氢瓴,只做主题效果测试使用,本文观点不代表氢头条立场。

(0)
xhbeijing的头像xhbeijing
上一篇 2025年8月7日 10:30
下一篇 2025年8月7日 10:35

相关推荐

  • 2023国际氢能科创发展大会(如皋)圆满落幕

    2023年06月13日 10:40:00 来源: 江苏省能源研究会 6月9-10日,以“‘氢’启未来,如履‘皋’地”为主题的2023国际氢能科创发展大会在江苏如皋成功举办。来自荷兰、挪威、德国、英国和国内氢能领域众多专家、学者以及知名企业家共二百余位嘉宾齐聚雉水,聚焦“双碳”背景下氢能应用潜力及产业化路径、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氢能领域“政产学研金”融合协…

    2023年6月13日
    42110
  • 苏州金龙氢能巴士“绿”动金寨公交转型探索

    地处大别山腹地,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是中国十大将军县之一,在这里,不仅承载着将军故里的红色底蕴,在交通领域,也传承了敢为人先的革命精神。 在新能源公交发展的大趋势下,氢燃料电池在商用车领域的率先落地已成为行业共识,全国多地竞相发布氢能产业发展规划,以期抢占行业发展的先机。在此背景下,金寨县紧跟行业发展的步伐,近日,金寨县首条氢燃料电池公交线路(207路)正式开…

    2023年3月10日 创业分享
    22100
  • 美锦能源:公司氢能交易平台的建设正在积极推进中。目前,平台预计将在年内完成上线并投入运营

    每经AI快讯,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提问:请问公司氢能交易平台建设进展如何,何时上线运营? 美锦能源(000723.SZ)11月28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氢能交易平台的建设正在积极推进中。目前,平台预计将在年内完成上线并投入运营。 企业介绍 美锦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是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之一,是循环经济示范标杆企业。集团创建于1981年,下设三十五个全资…

    上市企业 2024年11月29日
    16900
  • 电解槽价格战来了?派瑞、隆基、阳光大PK

    电解槽厂商围绕价格的比拼,已悄然展开。 12月12日,中国能建公布125套电解槽采购项目中标候选人名单,阳光氢能、大陆制氢、中船派瑞氢能、考克立竞立等14家企业入围。 作为近年来最大规模的电解槽招标项目,除了入围企业名单外,本次投标企业的报价也同样值得关注,因为这将成为未来国内电解槽定价的一次重要参考。 索比氢能网注意到,该项目将采购1000Nm³/h AL…

    2023年12月18日
    28800
  • 氢能板块走高 电解槽方向领涨

    氢能概念股早盘走高,华电重工拉升逼近涨停板,镇洋发展、赫美集团此前涨停,昇辉科技、华光环能、潍柴动力、康普顿、四川金顶、九丰能源、陕鼓动力等纷纷拉升。消息面上,多地氢能源扶持政策陆续出台,超长输氢管道项目获批,制氢、加氢建设、运营等补贴有望刺激产业提速;中汽协数据,FCV产销创历史新高,单月首次破千;23年全年约5600、5800辆,同比+55.3%、72%。

    上市企业 2024年1月15日
    240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