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6万支Ⅳ型储氢瓶!申能再次出手布局氢能装备制造!盘点↓

1月10日,申能集团和彼欧集团签署谅解备忘录,联合推动高压存储技术在氢储存和氢运输领域的应用,共建氢能生态圈项目。双方将在上海市嘉定区成立一家合资公司(各占股50%),为我国的商用车市场提供三型以及四型高压储氢瓶及储氢系统。

在能源低碳转型成为全球共识的当下,氢能产业成为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氢能“制取—储存—运输—应用”的产业链中,储存、运输装备的效率一直是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容积更大、重量更轻、抗疲劳寿命更高的四型高压储氢瓶成为行业突围的重要技术方向。

申能集团旗下子公司浙江蓝能燃气设备有限公司和彼欧集团共同出资成立的合资公司,结合了蓝能在氢气储运系统生产制造方面的优势和彼欧在高压储氢瓶领域的领先技术实力,将重点发力四型高压储氢瓶产品的国产化、规模化、商业化,有力推动氢能产业持续降本和技术成熟。

据了解,申能集团提早起步,推动氢能行业加快由导入期向产业化发展,已经形成氢能发展的“三纵三横”战略布局。其中,“三纵”着眼高端制造领域,布局氢气制备、储运设备、燃料电池三大产品,形成氢能上中下游高端制造产业集群;“三横”聚焦应用场景,推动三大纵向产品在示范应用场景落地,建立完整商业闭环。

申能集团副总裁宋雪枫指出,申能已基本具备氢能全产业链核心技术和运营能力,将助力我国氢能尽快实现产业化发展、规模化应用。

据悉,在氢能“制储运用”产业链中,申能集团针对绿氢制备、氢能储运、燃料电池等行业痛点难点,持续加大技术培育,推动技术产业化应用,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彼欧集团是总部位于法国巴黎的全球领先汽车零部件生产商,在储氢系统和燃料电池等领域有着一流的技术积累和专业能力,掌握四型储氢瓶核心技术。2022年8月31日,彼欧集团的彼欧新能源签约入驻“嘉定氢能港”,通过在嘉定氢能港投资设立新能源事业部亚洲区总部、亚洲研发中心和生产制造基地,扩大在中国的氢能业务。彼欧集团制定目标提出,到2030年成为氢能交通领域的世界领导者,年收入达30亿欧元,其中10亿欧元将来自中国。

相关阅读

近年来,申能在氢能领域持续布局,2022年7月,申能(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上海申能能创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与壳牌(中国)有限公司与签署协议,成立合资公司“上海申能壳牌新能源有限公司”。双方将通过该合资公司在上海投资建设加氢站网络,这将成为壳牌在亚洲的首个加氢站网络。

据了解该合资公司计划未来5年内在上海及长江三角洲地区建成6-10座加氢站。到2030年,其规模将扩展至覆盖长江三角洲地区的30座加氢站,每天可以为约3,000辆燃料电池卡车或公交车供应氢气。

2022年1月5日上午,申能与山西长治市政府签约,申能集团将发挥在氢能产业链上的优势资源,助力长治市潞城区建设“长潞氢能科技产业园”,并建立研发与生产基地,积极协助潞城区引进燃料电池电堆、高压储运氢装备、动力集成系统、氢气循环系统等燃料电池汽车核心零部件供应链企业,共同打造联动全省、辐射周边城市群的长治市氢能核心部件产业链。

2021年11月11日,上海申能能创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与亿华通就开展氢能领域长期合作,共促燃料电池发动机自主化和商业化进程签订合约,根据协议,申能能创与亿华通将在氢能生态项目建设、氢能产品开发、燃料电池汽车应用场景拓展等方面开展合作。依托双方资源及研发优势不断突破氢燃料电池核心技术瓶颈,全面培育可配适不同应用场景的氢能产品。双方将以北京、上海为突破口,促进氢燃料电池汽车在京津冀蒙、长三角地区商业化运营,并以市场为导向,带动全国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链健康发展。

2021年8月12日,上海中油申能氢能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建设的首个油氢合建站项目——平霄路油氢合建站已进入设备安装阶段,预计年底可投入商业运营,该站设计的日供氢能力达1000公斤。据悉。上海中油申能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是由申能、中石油、临港城投三方以4:4:2股比合资并于2020年8月5日成立。

2021年5月8日,申能集团与上海奉贤区政府签署了申能氢能总部落户协议,此次签约将充分发挥申能集团氢能产业链布局优势,加快氢能等前瞻创新产业及项目在区内的规划布局和落地实施,助力奉贤打造具有国际一流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氢能产业发展高地。

2020年11月5日,山西省长治市政府与申能(集团)有限公司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双方将在推进长治氢能产业发展等方面展开合作,根据协议,申能集团将发挥在氢能产业链上的优势资源,助力长治市潞城区建设“长潞氢能科技产业园”,并建立研发与生产基地,积极协助潞城区引进燃料电池电堆、高压储运氢装备、动力集成系统、氢气循环系统等燃料电池汽车核心零部件供应链企业,共同打造联动全省、辐射周边城市群的长治市氢能核心部件产业链。

2020年6月8日,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与申能(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国信集团有限公司、安徽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签署《长三角能源基础设施一体化合作框架协议》,拟建立长三角能源企业合作机制,探索开展大宗资源联合采购,推进区域间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造长三角氢能物流示范线路,设立长三角能源母基金。

2019年9月,申能(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交通大学联合举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氢产业园战略合作”签约仪式,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将充分发挥各方在氢能产业链上的优势,积极构建优势互补、信息共享的合作机制。

此外,申能能创现已完成对擎动科技、浙江蓝能、氢晨科技等国内氢能潜力企业的投资,成立了上海申能临港氢能科技、上海申氢如燕交通、包头绿能氢电、包头氢能绿电、山西长申氢能发展、上海氢晨新能源等多家氢能公司。

原文链接:https://news.bjx.com.cn/html/20230111/1282516.shtml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发布者:qingtx, qingtx,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qingtx.cn/archives/5320

(0)
qingtx, qingtx的头像qingtx, qingtx
上一篇 2023年2月8日 21:48
下一篇 2023年2月9日

相关推荐

  • 2023世界氢能技术大会在佛山开幕

    2023世界氢能技术大会在佛山南海开幕(央广网发 南海区委宣传部供图) 央广网佛山5月24日消息(见习记者 谢艳 通讯员 南宣)5月23日上午,2023世界氢能技术大会在佛山市南海区樵山文化中心开幕。11位中国院士、3位外籍院士,以及数十位氢能应用领域的重要学者、专家,围绕全球氢能产业的最新成果展开对话。 本届大会以“氢能与双碳战略:从现在到未来”为主题,聚…

    2023年5月24日
    22000
  • 绿氢制备技术争鸣:SOEC前景几何?

    本报记者 李哲 上海报道 随着氢能产业的持续火热,绿氢制备衍生出多种技术路线,逐渐形成“百家争鸣”的发展格局。 当前大量采用的碱性电解槽技术因其较低的价格成本迅速占领市场,而应用贵金属的质子交换膜电解(PEM)技术则因其对间歇性电源适应性高成为风光储能的新宠,同时,固体氧化物电解(SOEC)技术正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 4月25日,上海翌晶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以…

    前瞻报告 2023年4月28日
    16900
  • 胜利油田和东营市“绿氢”制供产业实现零的突破

    齐鲁网·闪电新闻6月1日讯 近日,石化总厂光伏发电 电解水制氢示范工程投运,标志着油田和东营市“绿氢”制供产业实现零的突破。 在示范工程现场,外观酷似“滚筒”的设备——电解槽引人注目。电解水制氢的过程中,在充满电解液的电解槽中通入“绿电”,在碱液的催化作用下,水分子在电极上发生电化学反应,即可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这是“绿氢”制造的核心设备。初步电解出的氢气和氧…

    2023年6月2日
    28300
  • 76家企业参与!重点城市氢能产业图:川渝全产业链、山东重心在制储运、湖北历史久远!

    在各地政策稳步推进的背景下,基于制定好的政策支持与方针指引,各重点城市群大力推进氢能应用,加速氢能企业布局,构建、完善并加强产业链,在不同的阶段中共同前进。 川渝地区实现氢能产业全产业链覆盖,多家标杆企业推动当地氢能应用,综合实力强劲。 山东省产业链体系也很完备,在制储运氢气、燃料电池零部件以及整车方面都布局有大量相关氢能企业。 湖北省作为氢能发展历史较久的…

    2023年6月9日
    31600
  • 日本氢能赢了科技,却败给“狼子野心”,如今快被中国超越

    中日两国在氢能领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随着氢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中日两国的竞争主要集中在技术研发、产业应用和市场开拓三个方面。日本在氢能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领先,形成了完整的氢能产业链,而中国则在近年来大力推动氢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并在氢能汽车、储能等领域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两国在氢能领域的竞争将决定着谁能够在未来氢能产业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日本氢能计划…

    2023年3月10日 创业分享
    291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