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风徐徐,京津冀下好“一盘棋”

4月的北京,风和日丽。一辆白色大巴驶入北京南部刚建成投用的油氢一体站——大兴中石化青云店加油站,只见加气员麻利地打开大巴车的加气口,用加注枪注入燃料——氢气。

氢能是一种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正逐步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载体之一。

不久前,由中关村氢能产业联盟主办的首届北京氢能产业大会暨京津冀氢能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召开,为探寻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促进京津冀绿色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

“氢”风徐徐,京津冀下好“一盘棋”。

顶层设计打通氢能全产业链

发展氢能产业是推动京津冀能源结构转型、促进其在全国范围率先实现碳达峰目标的重要支撑。

近几年,京津冀分别推出了各类氢能产业规划方案:天津发布《天津市氢能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提出要建立技术、产业和应用相结合的氢能产业生态系统;北京发布《北京市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河北发布《河北省“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一系列政策的发布与实施,对于氢能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科技部高新技术司能源与交通处处长问斌表示,在科技创新方面,科技部从“十五”期间开始就通过科技计划持续支持清华大学在氢能“制—储—输—用”各环节的技术创新,掌握兆瓦级质子交换膜电解制氢、70兆帕高压储氢瓶、百千瓦级燃料电池电堆及动力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在示范应用方面,先后通过京津冀等五大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开展氢能典型场景示范应用,初步打通氢能的“制—储—输—用”全产业链。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毛东军表示,近年来,北京市先后发布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政策;以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关键部件与核心材料为代表的氢能全产业链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上千辆氢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全球最大规模的示范应用;京津冀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首年度氢车上牌超千辆。

2021年,在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北京市经信局等单位的支持下,中关村氢能产业联盟诞生。“联盟围绕顶层设计、政策实施、项目策划等方面,持续推进北京整体,以及包括大兴、房山、昌平、经开区等在内的重点区域开展氢能相关产业布局,并取得重要成效。未来,联盟将全面配合京津冀区域的氢能产业布局工作,加快构建氢能领域一流技术、产业与应用的协作平台。”中关村氢能产业联盟理事长、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国强说。

近年来,河北省张家口市围绕制氢、储氢、运氢、氢燃料电池研发生产、氢燃料电池车整车生产等加快氢能产业上下游全链条布局和发展。截至2022年底,全市累计引进涉氢项目40项,完成投资38.4亿元。

“相较于传统车型,这种公交车起步轻、噪音小,更加舒适环保,不需要提前打火热车,冬天也很少出现故障。”日前,张家口市区9路公交车司机孙师傅谈起驾驶的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时赞不绝口。在张家口街头,蓝白相间的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成为一道靓丽风景。截至目前,该市已投运氢燃料电池公交车444辆,首批氢能源公交车已完成载客量超8070万人次、运行超2700万公里,已成为国内氢燃料电池公交车运行数量最多、最稳定的城市之一。

携手打造氢能产业生态体系

“氢燃料电池车在年产2万台的规模下已经具备跟柴油车竞争的能力,尤其在一些冷藏车等需要能量较大的车辆方面,氢燃料电池已经展现出它的优势。”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院长李建秋表示。

2021年8月,京津冀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被国家五部委联合批准为首批示范城市群,由大兴、海淀、昌平等北京市六个区,以及天津滨海新区、河北省保定市、河北省唐山市、山东省滨州市、山东省淄博市等12个城市(区)组成。各城市(区)错位互补,不断完善自主创新产业链,携手打造氢能产业生态体系。

近年来,北京燕山石化正逐渐从传统石化企业转型为清洁能源(氢气)生产企业,而为燕山石化高压车间提供氢能叉车的,则是一家来自天津的企业——天津新氢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燕山石化使用我们的氢能叉车,每天运行时间18至20个小时,每辆车每天大约消耗氢气四五公斤,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约10吨。”天津新氢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海涛介绍说。

天津滨海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京津冀正在推进从河北唐山、到天津滨海新区,再到北京的氢能示范大廊道建设,沿途布设加氢站,能够实现氢能车辆的跨省长途运输。

据了解,随着燃料电池汽车的规模推广和应用,加氢站建设也将逐步完善,北京大兴区投用的、全球日加氢量最大的海珀尔加氢站目前运营状态良好,平均日加氢量2.8吨;2023年,大兴区规划再新建2座油氢一体站,加快推进安定循环园区和临空区2座纯氢站建设,2025年年底前,建成不少于10座加氢站,全面保障燃料电池汽车加氢需求,实现氢能产业有序发展。

建设氢能技术创新高地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在氢能技术与产业发展方面积累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同时也应清醒认识到,我国氢能研究仍主要聚焦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场景,在工业和供能等场景方面相对薄弱,且在关键材料、核心器件及装备的性能和可靠性方面,仍与国外有一定的差距。”问斌指出。

他建议,一要进一步加快推动科技创新。要持续推进绿色低碳氢能的制备、存储、运输和应用等各环节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提升燃料电池可靠性、稳定性、耐久性,加快提高可再生资源制氢转化效率和单台装置的制氢规模,推动氢能重大产品示范应用和产业化发展,构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体系。二要充分发挥可再生资源的巨大潜力。要充分发挥我国在水电、风电、光伏装机规模世界第一的资源优势,利用氢能作为储能解决弃风、弃光的问题,利用新能源电力制氢解决东部发达城市氢能源缺口问题等,构建能源产业结构双升级的发展路径。三要进一步加强区域联动与国际合作,全国五大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之间要深化合作,加强交流,推动产业链关键环节形成规模优势,同时也需要深化国际合作交流,凝聚合作发展共识,提升氢能应用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共筑协同发展的新生态。

毛东军表示,北京要着力构建支撑国家和区域氢能产业发展的协同创新平台,发展氢能产业要放在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的格局中统筹考虑,开展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合作与交流。

本文转载自科技日报 华 凌,只做主题效果测试使用,本文观点不代表氢天下立场。

(1)
xhbeijing的头像xhbeijing
上一篇 2023年4月11日 09:47
下一篇 2023年4月11日 09:50

相关推荐

  • 科技“特种兵”打拼长三角 为氢能汽车打造聪明的大脑

    编者按:一年一度的两会时间即将再次开启。对于“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的新定位新使命,浙江将给出怎样的时代之答?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浙江在线近期特别推出《蹲点基层听民声》系列报道,走近基层干部群众,记录之江大地之上的不懈奋斗,挖掘人民关切的民生议题。

    2024年1月15日
    18000
  • 李国华委员:强化上海创新引领功能,以氢能布局抢占“绿色未来”发展先机

    李国华委员在今天上午举行的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大会发言上代表民革上海市委表示,上海理应试制度、闯新路,打造国际一流的氢能产业发展高地,抢占“绿色未来”发展先机。

    2024年1月24日
    23700
  • 携手亿华通! 2026年推广氢能商用车3000辆, 20座加氢站

    7月19日,成都—亿华通供应链企业招商对接会在成都举办。作为今年下半年首场“圈链融合”重大活动,成都聚焦绿色氢能产业建圈强链招商引智,携手链主企业亿华通,围绕其供应链关系和生态伙伴进行靶向招引,打出链主招商、场景招商“组合拳”,促进一批氢能产业关键配套项目。 项目落地后,将有效填补成都氢能产业链质子交换膜等核心环节空白,补强成都氢燃料电池膜电极环节,并强化储…

    2024年7月22日 投融资
    13800
  • 新突破:一杯水产生40公里动力,永安行发布全球首台微型太阳能制充氢一体机

    文 | 吕雅宁 编辑 | 苏建勋 3月18日,永安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安行”)发布全球首台微型太阳能制充氢一体机。该机器采用太阳能电解水制氢技术,以破解消费者使用氢能自行车等氢能终端产品充氢用氢的痛点,这意味着家用自主制氢充氢技术已进入应用示范阶段。发布会上,永安行山地型简约版Gamma系列氢能自行车也同步上市。 微型太阳能制充氢一体机 永安行此…

    2023年3月20日
    16300
  • 数字技术赋能氢能产业发展论坛在京举办

    此次论坛为各界提供了一个宝贵的交流平台,共同探索数字技术如何进一步赋能氢能产业,展示了数字技术与氢能产业融合的巨大潜力,为产业界和学术界提供了新的合作契机和创新思路,为氢能产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氢能产业将在能源转型和碳中和目标实现过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体现了科技与能源领域的深度融合,预示着一个更加智能、高效和可持续的能源未来即将到来,为构建更加清洁、高效、安全的现代能源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前瞻报告 2023年12月22日
    157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