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丨榆林之变

资源物尽其用,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榆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马宏革介绍,近年来,榆林市着力发展煤炭分质利用、煤制甲醇—烯烃及下游、煤制芳烃—乙二醇—聚酯、煤制油、煤基高端化工、氯碱化工6条产业链,积极打造“煤头化尾”全产业链化工产业基地。

来源:新华社 时间:2024-02-18 10:36:12 编辑:杨蓓蕾 作者: 版权声明

先立后破,用好“一块煤”,创新一座城。榆林市以科技创新积蓄发展动能,以引才聚智重塑城市面貌,开启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新路径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沈虹冰 陈钢 雷肖霄 李亚楠

瞭望丨榆林之变

在陕西省榆林市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人工智能催化实验室,工作人员在调试自动化催化剂高通量评价装置(2022 年 7 月 19 日摄)才扬摄

根据新公布数据,陕西省榆林市成为首个GDP突破7000亿元的中西部非省会城市。2023年,榆林市地区生产总值达7091.44亿元。

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的榆林,是国家能源安全保障基地,由煤而兴,也曾因煤而困:经济增速高度依赖能源经济,能耗、水、土地等环境容量有限,产业结构单一,创新驱动力不足……如何蜕茧化蝶,让高速增长的经济数据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支撑,是新时代赋予能源之城的命题。

先立后破,用好“一块煤”,创新一座城。近年来,榆林市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以新质生产力调整产业布局,以科技创新积蓄发展动能,以引才聚智重塑城市面貌。传统“煤城”变绿焕新,迈入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新路径,榆林成为陕西省发挥西部示范引领作用的重要引擎。

产业之变:

从“黑色革命”到绿色发展

“碳”寻新路径,正在让榆林从“煤多”变为“煤好”。

40年前,新华社报道《陕北有煤海 质优易开采》引起国内外轰动,也拉开了鄂尔多斯盆地煤田开发的大幕。陕北加速煤矿布局,榆林开启“黑色革命”。

榆林市能源局党组副书记折晓云介绍,榆林市含煤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54%,煤炭预测储量2800亿吨,探明储量1527亿吨,此外还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

凿开混沌得乌金。漫长的岁月里,源源不断的煤炭从榆林输送到大江南北,成为支撑发展的血液。“一煤独大”的产业结构,也为地方经济发展埋下隐忧:经济与煤炭、石油高度关联,抗风险能力弱;煤炭采空区塌陷区面积不断增大,生态环境脆弱……能源、资源、环境对发展的约束与日俱增,转型迫在眉睫。

2020年9月,中国正式提出“双碳”目标,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榆林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产业结构向新向绿。

现代能源产业强势崛起,“黑色革命”开始转向“绿色发展”。

采煤不见煤。走进陕西省榆林市榆神工业园区,管廊纵横交错,构筑起“钢铁森林”,现代前沿科技完成煤炭“由黑到白”的转换,最终成为可降解的医用骨钉、餐具、购物袋……一幅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的现代煤化工发展图景在眼前徐徐展开。

把煤炭“吃干榨净”,是实现高碳产业低碳化转型的路径之一。在陕煤集团榆林化学有限责任公司,全球在建最大的现代煤化工项目——年产1500万吨煤炭分质利用项目矗立于荒漠之中。按照技术路线设计,一块煤炭在这里将被分种类、分阶段实现最大利用。

“‘煤炭分质利用技术’产业技术叠加,资源利用率更高、能耗更低、碳排放更少,走出了一条我国现代煤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新路子,拓展了煤化工发展的新空间。”陕煤集团榆林化学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郑宝祥说。2023年12月22日,该企业180万吨/年乙二醇项目提前9天达到设计产能目标,刷新行业纪录。

资源物尽其用,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榆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马宏革介绍,近年来,榆林市着力发展煤炭分质利用、煤制甲醇—烯烃及下游、煤制芳烃—乙二醇—聚酯、煤制油、煤基高端化工、氯碱化工6条产业链,积极打造“煤头化尾”全产业链化工产业基地。

曾经的高碳产业正在加速实现低碳转型。位于榆林市靖边县的陕西延长中煤榆林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低碳绿色循环集成创新项目,为传统能源企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样板。

“我们通过煤炭、石油、天然气之间的碳氢互补和污水的近零排放,较传统煤化工耗水降低70%,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废渣的排放较传统煤化工降低60.38%、59%和61%,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新发展理念。”该企业生产计划部副经理谭光甫介绍,该项目曾荣获第七届中国工业大奖。

“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仍将持续为经济发展贡献作用,提升煤炭综合利用效能,走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的绿色发展之路,也是推动区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马宏革说。

城市之变:从传统煤城到科创新城

2023年10月,国家能源局批复同意榆林市设立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围绕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一区三基地建设徐徐铺开。

“‘一区’指的是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三基地’代表的是能源化工领域的科研创新基地、中试及示范基地、科教融合基地,这一模式让科研成果有效转化落地,实现能源化工领域全产业链培育孵化,为产业升级持续注入科技力量。”马宏革介绍。

成立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是榆林市推动创建能源革命示范区,以科技创新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举措之一,也是支撑“一区三基地”建设的重要发力点。2022年8月,这个由陕西省、榆林市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联合成立的研究院正式投入使用,成为推动我国能源化工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科研力量。

走进研究院展厅,榆林市由单一煤炭采掘业到多能互补融合的现代能源工业体系,从基础煤化工到现代精细化工的发展足迹清晰可见:第一座特大型现代化高产高效煤矿,全球规模最大的煤基乙醇项目,陕西首个风电装备制造项目、首个煤制烯烃项目……

一系列“首个”“第一”书写下的成绩单,彰显着榆林在能源化工领域发挥的重要作用。如今初心未改,砥砺前行,传统煤城已成科创新城。

“我们以榆林高碳城市的低碳化发展为目标,聚焦突破‘双碳’关键核心技术,以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与耦合替代、非化石能源多能互补与规模应用、工业低碳/零碳流程再造、数字化智能化集成优化为四条主线,打造先进储能、氢能综合示范、氢与煤化工融合、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四大平台,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贡献力量。”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卢巍说。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在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的辐射带动下,大批能源企业也开始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加速落地。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作为降碳技术主要路径之一,正在加速实现产业化和规模化。

在陕西延长石油榆林煤化有限公司,捕集并液化的二氧化碳被运往150公里外的杏子川采油厂,注入深约1300米以下的地下油层。在高效采收石油的同时,二氧化碳被封存在地下。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总地质师、首席科学家王香增介绍,通过技术攻关,将煤化工产生的二氧化碳经过处理后代替水注入地下,将驱油与封存相结合,实现了节水和降碳的双赢。“利用这项技术,石油采收率可提高约8个百分点。”王香增说。

科技赋能传统产业升级提速,光伏、风电、氢能等新技术、新产业、新赛道也成为投资蓝海。2022年底,陕西氢能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榆林市正式挂牌运行,成为陕西省氢能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

“以陕西省榆林市为代表的陕北地区传统能源富集,有大量货车从事能源化工产品运输,是氢燃料电池重卡的理想应用场景。”陕西氢能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黄晔说。2023年4月,该企业首批20辆氢能重卡发车,可实现煤炭运力每年100万吨。企业正积极配套建设加氢设施,保障汽车燃料供应。

科技创新将一度发展乏力的土地浇灌出肥力,滋养出城市生机勃勃,万象更新。从传统能源高效利用到降碳技术加速落地,从煤炭、石油、天然气供应到光伏、风电、氢能融合发展。一个个科技成果落地开花,这座传统煤城已然织就一个庞大的多能互补融合网络,推动能源工业安全稳定地向绿色低碳转型。

2023年12月,榆林市成为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

动能之变:从边陲小城到青年之城

30多岁,是榆林市多家能源企业员工的平均年龄。

不断加速的产业变革带来人才结构更新换代,青年一代正在赋予这座古时边陲重镇新的愿景。

近年来,围绕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目标发展能化产业,榆林市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实施科技创新人才强市战略引领高质量发展意见》《榆林高端能源化工基地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规划》等专项文件,高质量编制“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为人才引领科技创新推动煤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

引才聚智,驱动发展。在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有限公司,一群身着蓝色工装的企业职工在控制大厅的一个个显示屏前忙碌着。大厅一侧的展柜里,展示着医用骨钉、缝合线、餐具等可降解产品,正是企业践行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的丰硕成果。

“青年一代如旭日朝阳,有无限活力,推动我国能源化工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企业职工李鑫雨说。

走进国家能源集团神东大柳塔煤矿,5G信号下井、数据上“云”存储处理、机器人来回穿梭巡检……智能化矿井成为现实。穿西服上班,用鼠标割煤,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升级,矿工化身“程序员”“工程师”,大学生智能化采煤班应运而生。

“目前企业共有90余个大学生智能化采煤班,平均年龄31岁,自成立以来,累计有40余个班组、110余名班组员工受到国家级、省部级和行业协会表彰,为煤矿产业向高科技产业转型作出贡献。”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生产管理部经理孟永兵说。

35岁的杜怀龙是神东大柳塔煤矿综采一队的队长。11年前,和他一同就职的只有一位研究生,如今整个神东大柳塔煤矿研究生学历共49人。

从“黑、笨、粗”到新时代技术青年,青年一代重新定义行业面貌。在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的陕西陕煤曹家滩矿业有限公司,一批智慧生活设施的启用,让青年员工的业余生活更加温馨闲适。

“食堂每道菜都有屏幕显示该道菜品的蛋白质、脂肪、热量等参数,健身房里除了跑步机、划船机等各类健身器材外,还放置了体能健康检测仪器。”39岁的企业职工赵晓维说。在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后,洗个热水澡,去食堂吃个营养餐,休息片刻,再去健身房运动,是他的日常生活。

马宏革介绍,榆林市已累计建设“科学家+工程师”队伍24支,培养科技经纪人220名,2022年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同比均增长90%以上。

这座昔日边陲重镇如今已跃升至中西部非省会城市地区生产总值之首,成为陕西省发挥西部示范引领作用的重要引擎。

“榆林是一座典型的成长型资源型城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不断对标对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积极探索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路径,坚定走出黄河流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榆林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向喜说。

“五城何迢迢,迢迢隔河水。”黄河奔流,冬去春归,塞上驼城正焕发勃勃生机。

 

来源:新华社

本文转载自新华社,只做主题效果测试使用,本文观点不代表氢天下立场。

(0)
xhbeijing的头像xhbeijing
上一篇 2024年2月18日
下一篇 2024年2月18日

相关推荐

  • 这个汽车产业园不一般!“氢装上阵”带火山东氢能项目

    近日,临沂市罗庄区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在“羲和未来汽车产业园”举行。氢装上阵(青岛)物流科技有限公司总裁胡晓军表示,公司将自抬标杆、自我加压,将项目打造成国内外知名的新能源产业基地和示范应用特色区域,助力临沂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 “羲和未来汽车产业园”效果图 “羲和未来汽车产业园”是氢装上阵布局的氢能项目之一。项目占地226.97亩,总建筑…

    2023年3月21日
    21100
  • 连续亏损且应收账款高企 国富氢能冲刺港股IPO

    9月20日,储氢、运氢设备行业头部企业江苏国富氢能技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富氢能)向香港联交所递表。 国富氢能是一家氢能储运设备制造商,公司研发及制造全产业价值链的氢能核心装备,用于氢能的制、储、运、加、用。产品组合主要包括用于氢能全产业价值链的各种核心装备,主要包括车载高压供氢系统、加氢站设备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2021年、2022年…

    投融资 2024年9月27日
    12100
  • 多地对氢能车辆免高速通行费 让氢能车更好跑起来

    近日,又有两地氢能车上高速免通行费:吉林省8月13日发布通知,2024年9月1日0时至2026年8月31日24时,安装ETC套装设备的吉林省籍氢能车辆,在吉林省各高速公路收费站间点对点免费通行;8月15日,陕西省提出将对安装ETC的氢能车辆全额免除省内高速公路通行费。 今年以来,山东、四川、内蒙古鄂尔多斯等地也出台了类似的高速免费通行政策。相关地方为何针对氢…

    2024年9月10日
    14300
  • 海泰新能与中国石油管道局达成战略合作——建设氢气长输管道,助力氢能发展

    唐山海泰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石油(601857)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中国石油管道局为海泰新能康保——曹妃甸氢气长输管道项目建设提供全流程的咨询设计服务与技术支持,推动氢气长输管道的快速建设。

    上市企业 2024年2月23日
    19400
  • 11.90元/kg!制氢成本逐步降低,设备端市场空间广阔

    根据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统计,2023年1月至11月,我国签约、获批及公示的绿氢项目数量累计64个,项目规划总投资突破4100亿元,全部投产后新增绿氢产能将达234.7万吨/年(绿氨和绿色甲醇项目按氢当量折算)。

    2024年2月20日 前瞻报告
    222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