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总书记:氢能作为未来产业之一,关键在于科技创新!

9月11日,工信微报公众号转发了一篇新华社评论文章《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到“新质生产力”》,说实话,氢能汇小编也是眼前一亮。氢能利用虽然年代更早,但氢能源真正作为新能源之一走入国家经济体,并逐渐健全产业链,还是始于习总书记“双碳”目标的提出。

氢能是一种清洁、高效、可再生、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发展氢能可以大量替代化石能源、优化其能源结构、提高能源系统弹性,是推动能源转型、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选择,并对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实现“双碳”宏伟目标,必须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积极推动产业发展。

形成新质生产力,关键在培育形成新产业。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

就在几天前,9月6日,由国家能源局等主办的2023年国际能源变革论坛上,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提出,“要加强能源科技创新合作,重点推进绿色氢能、先进储能、新一代核能、碳捕集封存及利用等领先技术的创新和应用。”绿氢在能源变革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此次习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这将使得氢能产将作为“新质生产力”大家族成员之一,获得更高远的发展空间。

原文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到“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这次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提到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词汇——“新质生产力”。

总书记指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在此期间召开的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总书记强调,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和“新质生产力”相互关联,信号鲜明、意涵丰富——积极发展、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振兴,带动新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

新质生产力有别于传统生产力,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依靠创新驱动是其中关键。

从经济学角度看,新质生产力代表一种生产力的跃迁。它是科技创新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高效能、高质量,区别于依靠大量资源投入、高度消耗资源能源的生产力发展方式,是摆脱了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是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

总书记强调,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根基在实体经济,关键在科技创新,方向是产业升级。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复杂的内外部环境,无论是当前提振信心、推动经济回升向好,还是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同样根基在实体经济,关键在科技创新,方向是产业升级。

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今年7月,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不断以新技术培育新产业、引领产业升级。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不仅意味着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更体现了以产业升级构筑新竞争优势、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形成新质生产力,要依托科技,依托创新。

从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到大数据,纵观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无一不是由新技术带来的新产业,进而形成的新生产力。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时期,新一代信息、生物、能源、材料等领域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呈现融合交叉、多点突破态势。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面向前沿领域及早布局,提前谋划变革性技术,夯实未来发展的技术基础,是不容错过的重要战略机遇,是抢占发展制高点、培育竞争新优势的先手棋。

形成新质生产力,关键在培育形成新产业。

经济发展从来不靠一个产业“打天下”,而是百舸争流、千帆竞发,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在持续迭代优化。光伏、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这些促进当前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都是从曾经的“未来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而来。

当前,我国科技支撑产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为发展未来产业奠定良好基础。“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推进布局前沿技术、培育未来产业的动作不断加快。整合科技创新资源、提高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率、培育一批新产业集群,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谋划。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所强调的,“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

发挥科技创新的增量器作用,加大源头性技术储备,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将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新竞争力和持久动力。

本文转载自氢能汇,只做主题效果测试使用,本文观点不代表氢天下立场。

(0)
xhbeijing的头像xhbeijing
上一篇 2023年9月5日 11:27
下一篇 2023年9月13日 14:35

相关推荐

  • 北京高质量发展 | 大兴加速建成世界级氢能应用“样板间”

    近五年多以来,伴随着大兴机场投运,大兴区也迎来了新发展期,成为首都南部国际交往的“新门户”。目前, 氢能成为全区先进制造业的支点之一,已落地氢能企业228家。未来,大兴区还将加快建成世界级氢能应用“样板间”,在明年规划建设不少于10座加氢站。 大兴国际氢示范区/受访者提供 下午2点多,在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全球最大的加氢站——海珀尔加氢示范站内,一辆辆氢能源…

    2024年10月14日
    17700
  • 重点支持光伏、氢能等新能源领域!昆山出台推进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为加快推进绿色低碳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协同推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江苏省昆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推进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试行)(征求意见稿)的公示,重点支持光伏、风电、氢能、储能、智能电网、智慧能源等新能源领域,高效节能装备制造、先进环保装备制造、节能降碳改造、温室气体控制、污染治理等节能环保领域

    前瞻报告 2024年2月20日
    28700
  • 华电、东丽、液化空气等 4 大氢能项目纳入天津 2023 年重点项目

    2 月 2 日,天津发改委印发了《天津市 2023 年重点建设、重点储备项目安排意见》(以下简称 “《意见》”)。 《意见》指出,天津 2023 年重点建设项目共 673 项,其中氢能产业项目 2 项;级重点储备项目 182 项,其中氢能产业项目 2 项,详情如下所示: 天津 2023 年重点建设项目: 华电重工机械 C03 车间转产…

    2023年2月8日
    34500
  • 全球首个海上风电制氢项目开始生产第一公斤绿氢,将使用管道输送至陆地

    就地电解制氢或是未来拥用丰富风光资源地区消纳新能源发电的重要手段。由于海上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风能,目前国内外都在推进海上风电制氢项目的示范。2022年9月22日,法国氢技术公司 Lhyfe 在圣纳泽尔港启动了 Sealhyfe 全球首个海上制氢平台项目的一阶段试验。随着为期8个月码头试验的结束,日前,Lhyfe公司宣布,该项目已开始在法国大西洋勒克鲁瓦西奇海…

    2023年6月28日
    33310
  • 新华社:向新向绿、开放合作——第三届“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观察

    记者从近日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的第三届“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上了解到,我国坚持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绿色低碳为导向的能源变革,扩大开放合作,走出一条符合国情、奉献全球的能源转型之路。 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表示,我国坚持绿色低碳,促进能源转型底色更“绿”;坚持科技创新,实现能源发展成色更“新”。 中国能建集团党委副书记倪真介绍,中国能建在新能源、储能、氢能、智能电…

    前瞻报告 2024年10月28日
    177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