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总书记:氢能作为未来产业之一,关键在于科技创新!

9月11日,工信微报公众号转发了一篇新华社评论文章《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到“新质生产力”》,说实话,氢能汇小编也是眼前一亮。氢能利用虽然年代更早,但氢能源真正作为新能源之一走入国家经济体,并逐渐健全产业链,还是始于习总书记“双碳”目标的提出。

氢能是一种清洁、高效、可再生、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发展氢能可以大量替代化石能源、优化其能源结构、提高能源系统弹性,是推动能源转型、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选择,并对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实现“双碳”宏伟目标,必须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积极推动产业发展。

形成新质生产力,关键在培育形成新产业。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

就在几天前,9月6日,由国家能源局等主办的2023年国际能源变革论坛上,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提出,“要加强能源科技创新合作,重点推进绿色氢能、先进储能、新一代核能、碳捕集封存及利用等领先技术的创新和应用。”绿氢在能源变革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此次习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这将使得氢能产将作为“新质生产力”大家族成员之一,获得更高远的发展空间。

原文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到“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这次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提到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词汇——“新质生产力”。

总书记指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在此期间召开的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总书记强调,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和“新质生产力”相互关联,信号鲜明、意涵丰富——积极发展、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振兴,带动新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

新质生产力有别于传统生产力,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依靠创新驱动是其中关键。

从经济学角度看,新质生产力代表一种生产力的跃迁。它是科技创新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高效能、高质量,区别于依靠大量资源投入、高度消耗资源能源的生产力发展方式,是摆脱了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是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

总书记强调,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根基在实体经济,关键在科技创新,方向是产业升级。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复杂的内外部环境,无论是当前提振信心、推动经济回升向好,还是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同样根基在实体经济,关键在科技创新,方向是产业升级。

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今年7月,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不断以新技术培育新产业、引领产业升级。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不仅意味着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更体现了以产业升级构筑新竞争优势、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形成新质生产力,要依托科技,依托创新。

从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到大数据,纵观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无一不是由新技术带来的新产业,进而形成的新生产力。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时期,新一代信息、生物、能源、材料等领域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呈现融合交叉、多点突破态势。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面向前沿领域及早布局,提前谋划变革性技术,夯实未来发展的技术基础,是不容错过的重要战略机遇,是抢占发展制高点、培育竞争新优势的先手棋。

形成新质生产力,关键在培育形成新产业。

经济发展从来不靠一个产业“打天下”,而是百舸争流、千帆竞发,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在持续迭代优化。光伏、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这些促进当前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都是从曾经的“未来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而来。

当前,我国科技支撑产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为发展未来产业奠定良好基础。“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推进布局前沿技术、培育未来产业的动作不断加快。整合科技创新资源、提高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率、培育一批新产业集群,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谋划。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所强调的,“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

发挥科技创新的增量器作用,加大源头性技术储备,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将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新竞争力和持久动力。

本文转载自氢能汇,只做主题效果测试使用,本文观点不代表氢头条立场。

(0)
xhbeijing的头像xhbeijing
上一篇 2023年9月5日 11:27
下一篇 2023年9月13日 14:35

相关推荐

  • 【技术分享】碱性制氢电解槽隔膜的PPS纤维对比:短纤 VS 长丝

    电解水产生的氧气和氢气是由电解槽内的隔膜进行分离的,故隔膜的性能直接影响电解槽内气体纯度和直流电耗。为了在获得更高纯度气体的同时降低水电解槽的能耗,隔膜材料至关重要。 目前用于水电解制氢槽的隔膜有聚砜类隔膜、离子交换膜和聚苯硫醚隔膜等。 其中,聚苯硫醚(PPS)纤维是一种高性能材料,它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阻燃性及电绝缘性,而且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

    2天前
    300
  • 12省11市2023年两会报告:打造氢能、光伏组件、清洁能源等基地

    25省45市2023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除了频现碳达峰碳中和、新能源汽车、绿色发展、光伏、风电等关键词外,“基地”二字也常现身于报告之中。辽宁、吉林、云南、青海、甘肃、山东和山西等7省政府提出建设各式能源产业基地的发展目标。 其中,辽宁省和吉林省侧重于发展氢能,分别提出建设北方重要氢能产业基地和推进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国电投氢能产研基地建设。山东和山西…

    政策支持 2023年1月27日
    34600
  • 清洁氢市场规模2650亿美元/年!中国有望成为世界最大绿氢进口国!

    近日,德勤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预计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清洁氢气进口国,截至2030年,每年需要1300万吨进口氢气。 德勤表示,中国有望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清洁氢气进口国,并敦促世各国在2050年前扩大产能。 根据德勤的数据,基于当前的清洁氢能源项目公告,到2030年,全球社区只能提供4400万吨的生产能力,这只是2030年预计需求的四分之一。 中东、北非和澳…

    2023年6月13日 创业分享
    27810
  • 日本拟在15年内投入3万亿日元推动氢能源普及 目前面临诸多难题

     氢能源除了能够实现零排放、减少污染外,还具有发热值高、燃烧性能好以及损耗少等特点,但如何有效推动这一新能源的普及,仍然面临着诸多难题。目前主要的瓶颈是氢能源生产成本高,与传统能源相比,价格差异明显。以天然气为例,氢能目前的成本比天然气高10倍。日本政府计划发行一种被称为绿色转型债的国债,筹得的资金中,部分将用来推进氢能普及。

    上市企业 2023年12月18日
    22500
  • 质子交换膜技术“助燃”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

    导读 加速燃料电池商业化发展,扩大氢能产业经济效应。 新年伊始,据中汽协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 年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销数据达到 3992 辆和 3789 辆,较去年同比增长 121.11 % 和 138.90 %!(另据保险数据,2022 年燃料电池汽车上牌量突破 5000 辆。)喜人涨幅的背后,在示范奖励政策的牵引下,氢燃料电池汽车正以续航里程长、加注…

    2023年2月23日
    231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