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子交换膜技术“助燃”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

导读

加速燃料电池商业化发展,扩大氢能产业经济效应。

新年伊始,据中汽协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 年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销数据达到 3992 辆和 3789 辆,较去年同比增长 121.11 % 和 138.90 %!(另据保险数据,2022 年燃料电池汽车上牌量突破 5000 辆。)喜人涨幅的背后,在示范奖励政策的牵引下,氢燃料电池汽车正以续航里程长、加注速度快等优势撬动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尤其是商业车领域万亿级的蓝海市场。

商用车作为一种生产工具,商业运输公司把运输效率和全生命周期运营成本放在首位,但双碳目标和排放法规要求商用车走向零排放,实现绿色运输是大势所趋,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逐个击破不少当下 ” 绿色运输 ” 难题,如纯电动商用车续航里程短、充电时间长,环境温度适应性差等,得到来自商用车市场的广泛关注。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蓬勃前景也催生了对包括质子交换膜、高压氢瓶等关键技术的更高要求。

机遇与挑战并存,以期实现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前景,还需不断提高关键技术的商业可行性及竞争优势。因此,我们最近就 ” 质子交换膜技术助力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 ” 为题采访了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领导者戈尔公司(W. L. Gore & Associates)全球产品专家 Simon Cleghorn,得到了全新的思考角度和洞察。

质子交换膜技术“助燃”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

焦点 1 研发阶段:质子交换膜如何帮助电池电堆发挥出色性能

记者提问:面对高温或潜在干燥的情况,工程师倾向于在氢燃料电池电堆中使用更薄的质子交换膜 ( PEM ) ,但 PEM 厚度减少容易导致 PEM 机械性能差,甚至影响整体燃料电池的使用寿命。针对这种情况,您有什么建议或经验可以分享吗?

Simon : 燃料电池电堆和系统研发工作中涉及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十分考验工程师全方位考量问题的能力。电池电堆里的 PEM 必须具备高电导率、稳定的化学性能及机械性能,以及低气体渗透性。但普通的纤薄 PEM 往往会增加气体渗透性从而降低燃料效率,同时 PEM 更薄也更容易发生有害自由基浓度升高的风险,从而加速化学性能衰减,缩短产品寿命。这些都是普通的纤薄 PEM 容易影响燃料电池使用寿命的根本原因。

戈尔的解题之道

戈尔采用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对质子交换膜(PEM)进行增强,一举解决了这些难题。戈尔利用 ePTFE、性能出众的高聚物以及有助于对抗化学性能衰减的专有添加剂相结合,开发出增强型复合 PEM 技术,最终实现了低电阻、高耐用性且符合特定应用要求的产品设计。

(如图)

焦点 2 生产 & 商业化阶段:质子交换膜与其他部件相互作用的奥秘

记者提问:在生产及组装阶段,同样的部件在不同的汽车制造商常出现不同的适应性需求,如 PEM 和其他部件之间的相互作用。供应商是否有不同方式可以帮助汽车制造商更顺畅的实现稳定生产及开发呢?

Simon: 确实,从研发转向生产阶段,非常考验供应商对于部件的理解程度。供应商不仅需要深入了解各部件的潜在性能权衡因素,更需要精通其部件与燃料电池电堆和系统中其它部件之间可能会产生的相互作用。供应商必须具备坚实的 ” 后备力量 “,从表面科学、热学、力学和物理表征、化学分析以及微观结构表征方面等,才能为制造商提供最为全面可靠的帮助。

以质子交换膜为例,领先的 PEM 供应商应能(在燃料电池中)进行原位电化学分析,以确定可能因材料变化而导致的长期性能欠佳和 / 或功率损耗的原因。同时,PEM 供应商应能随时使用非原位总结分析工具来诊断现场返回的 MEA/PEM 的故障模式或机制。为此,戈尔开发了两种建模方案,原位(在燃料电池中)和非原位测试方法,以便了解这些相互作用并加快产品设计。

焦点 3 量产阶段:关于质子交换膜 ( PEM ) 氢燃料电池生产供应安全

记者提问:当汽车制造商转向燃料电池量产阶段时,如何在提高电堆生产良率的同时降低成本?

Simon:从质子交换膜 ( PEM ) 供应商的角度出发,品质稳定的原材料和精密的质子交换膜涂覆技术将有助于 PEM 供应商尽可能减少电池之间的差异,从而确保产品的生产良率和使用寿命。

能够生产高性能 PEM 且产能可满足行业需求的供应商更是寥寥无几。戈尔将此优势视为取得成功的关键,并充分利用我们在膨体聚四氟乙烯 ( ePTFE ) 增强领域的技术专长和全球网络资源,确保规模化生产中的供应安全性、工艺稳定性和质量一致性。

现如今,燃料电池技术正在燃料电池乘用车领域得到有效的开发、部署和测试。多样的燃料电池汽车类型促使质子交换膜 ( PEM ) 燃料电池电堆和系统在燃料电池市场中的份额高达 64%。

展望未来,燃料电池商业化之路任重道远,需要继续研发更专业的质子交换膜 ( PEM ) 技术来显著提高燃料电池电堆和系统的性能及可靠性,携手各类汽车制造商一道从容迎接氢能未来。

原文链接:https://www.myzaker.com/article/63f7134b8e9f093f171c127e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发布者:qingtx, qingtx,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qingtx.cn/archives/5668

(0)
qingtx, qingtx的头像qingtx, qingtx
上一篇 2023年2月23日 19:21
下一篇 2023年2月23日 19:22

相关推荐

  • 氢企座谈:行业发展需要“制、储、运、加、用”全环节技术升级

    在以“氢能机遇赋能地方和企业发展转型”为主题的圆桌讨论环节,山西鹏飞集团至简能源CTO张振宇,中氢新能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朱佳林,国家电投氢动力(北京)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董事、总监刘国柱围绕氢能的企业实践展开讨论。与会嘉宾介绍了各自企业的创新实践案例,同时对于氢能的堵点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期待,也以实践经验贡献了解决之道。

    2024年7月9日 上市企业
    20500
  • 捷氢科技总经理卢兵兵: 到2025年奖励政策退出后,49吨氢能重卡/氢能乘用车等运营成本仍有机会与传统车型竞争

     2023年7月5日-7日,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暨展览会(FCVC 2023)在上海召开。本届大会以“示范引领 氢启未来”为主题,形成发展共识,实现产业共赢。 在7月7日上午举办的“燃料电池及核心零部件关键技术分论坛”上,捷氢科技总经理卢兵兵作了题为《聚力以至广大 深耕以尽细微》的精彩演讲。他以“产业迎来全面发展窗口期”、“提质降本助推高质量…

    2023年7月17日
    26200
  • 政策加持 | 22省份布局氢能赛道,企业如何抢占氢能发展制高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导推动能源革命,强调“要科学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促进水风光氢天然气等多能互补发展”。这为我国氢能产业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氢能在新型能源体系里的独特价值。 我国氢能正处于规模化导入期,尽管全国各地陆续发布了上百份氢能相关规划和政策,但产业尚未形成统一有序的管理机制,关键技术和标准体系支撑较为薄弱,各界对于氢能的认知尚不全面。如…

    2024年5月27日
    20000
  • 河北邯郸:构建“一核、两翼、两廊、多点”氢能产业布局

    2024年9月29日,河北省邯郸市政府官网发布了《邯郸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邯郸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4—2035年)的通知》(简称《通知》)。在产业发展目标方面,《通知》提出,2024年完成300辆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建设5座加氢站;到2030年,推广燃料电池汽车2000辆,置换氢能公交20辆,建设加氢站33座,绿氢年产能达到600吨。 邯郸市氢能产业发展规…

    2024年10月10日
    18500
  • 氢能源行业专题报告:中国氢能发展现状和前景

    (报告出品方/作者:中泰证券,曾彪,朱柏睿) 1、国内氢能政策 国内氢能政策梳理 直接涉及氢能政策: 1)21年以来,发布国家级10个、省级83个、 市县级252个; 2)涉及发展规划占比45%、财政支持占比 20%、项目支持占比17%、管理办法占比16%、 氢能安全和标准占比2%。 “十四五”规划中氢能目标 1、氢能制、储、运、加环节: 1)到2025年,…

    2023年3月20日
    397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