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广角】着力破解绿氢输送难题

绿氢替代的关键掣肘是输送问题。中国石化近日透露,全长400多公里的“西氢东送”输氢管道示范工程已纳入《石油天然气“全国一张网”建设实施方案》,标志着我国氢气长距离输送管道进入新发展阶段。管道建成后,将用于替代京津冀地区现有的化石能源制氢及交通用氢,大力缓解我国绿氢供需错配矛盾,为破解大规模绿氢运输难题探路。

  氢能是世界公认的清洁能源,也是各国能源转型的重点方向之一。目前我国使用的氢气大多是石化企业的工业副产氢,从生产源头看并不“清洁”,氢能转型的目标是采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再电解水制取绿氢进行替代。我国东部地区氢气需求量大,但制绿氢成本高;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风、光资源,在低成本、大规模制取绿氢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据预测,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下,我国氢气的年需求量将增至1.3亿吨左右,而西部地区可开发的绿氢资源超过3亿吨,完全能够满足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需求。

  “西氢东送”是绿氢替代的较好方案,但要把绿氢安全、高效、低成本输送到东部市场是个难题。制取、储运和应用是氢能产业的三大环节,氢的存储运输是连接氢气生产端与需求端的关键。由于氢气在常温常压状态下单位体积能量密度低,且易燃易爆,受此影响氢气的安全高效输送和储存难度较大,导致储输环节成本占比在现有氢能产业链中接近一半。若不能有效降低运输成本,再便宜的氢源到了东部市场也丧失了竞争力。因此,提升氢储运技术水平是绿氢大规模商业化发展的前提。

  基础设施建设是向新型能源系统转换的关键。针对我国能源禀赋,大规模集中制氢和氢能长距离运输成为一大趋势。目前长管拖车仍是我国长距离氢气运输的主要方式,但这种方式成本高、效率低,无法实现规模化运输,极大制约了产业发展。管道输送储运能效高、输送能力强、维护成本较低,是一种经济可行的运输方式。正如石油、天然气凭借成熟的管网系统实现了对煤炭的快速替代,管道输氢也有助于扩大绿氢消费半径和销量。欧美是世界上最早发展氢气管网的地区,已有70年历史,目前全球范围内氢气输送管道总里程已达5000公里左右,我国输氢管道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潜力巨大。

  短期看,通过改造利用现有天然气管网是更佳选择。由于管道铺设难度大,一次性投资成本高,只有当氢气下游需求足够支撑大规模的氢能输送时,管道输氢才具备明显成本优势,在当前加氢站尚未普及、站点较为分散的情况下,管道运氢的成本优势并不明显。研究结果表明,在含量较低时氢气可以在不做重大技术调整的情况下掺混天然气。通过天然气管网掺氢输送,无需投资建设新的基础设施,可直接利用现有天然气管网输送氢气,实现低成本、规模化、连续性氢能供应。为充分利用现有天然气管道,还需要解决管材、调压站、流量计、探测器等配套装备的掺氢适应性,并提升管网安全运行保障标准和技术。

  输氢管道投资拉动效益显著。随着氢气需求量和输送量的增加,制氢端对电解槽的需求也有望增加。在管道的建设过程中,还需要配套相应的增压站、集输站点,相应的氢气压缩设备、储氢罐需求也将迎来增长。氢能成本的降低也有助于促进加氢站建设,改善其盈利水平。据预测,氢能储运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千亿元级别。

  采取管道输氢的同时,也要积极革新公路运输技术。在输氢管道无法覆盖的市场末端,仍然需要公路运输作为补充。日前,由上海交通大学等联合研发的吨级镁基固态储氢车正式亮相。该车将氢气存储在镁合金材料中,从运输气体变成运输固体,可实现氢气的长距离、常温常压安全储运,并具备大容量、高密度、可长期循环储放氢的能力,运氢成本仅为长管拖车的三分之一。未来,要继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研发新材料、新装备,推动更安全高效的新型储运方式迈向商业化。

  氢能运输网络的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应根据市场发展初期、中期和远期不同阶段的需求特点,合理匹配低压高压、气态液态固态等各类储运方式,逐步提高氢气储存和运输能力,着力破解绿氢“行路难”,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王轶辰 来源:经济日报)

本文转载自王轶辰 来源:经济日报,只做主题效果测试使用,本文观点不代表氢天下立场。

(1)
xhbeijing的头像xhbeijing
上一篇 2023年5月3日
下一篇 2023年5月4日

相关推荐

  • 开启氢能时代!国内外重点政策盘点 | 高质量发展新底色

    声明:本文为火石创造原创文章, 欢迎个人转发分享,网站、公众号等转载需经授权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正逐步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在交通、工业、建筑、电力等多领域拥有丰富的落地场景,未来有望获得快速发展。“高质量发展新底色”系列2带您把握氢能产业发展态势。 01 世界各国将氢能产业…

    2023年5月4日
    33100
  • 航天三菱155kW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点火成功

    航天三菱155kW氢燃料电池发动机攻克集成控制器、集成气液分离引射器、集成中冷增湿器等技术难关,在重量下降7%的基础上,功率提升了61%,质量功率密度提升83%,在小型轻量化的同时,其功率级别处在业内第一梯队,应用范围覆盖中重型商用车领域,点火成功后将进入性能标定阶段,为后续通过国家强检认定打下坚实基础。

    2023年12月27日
    22100
  • 将投放3000辆氢能汽车,新建5座加氢站!打造国家级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集群 武汉氢能科技产业园启动建设

    湖北日报讯(记者谢慧敏、通讯员高玲玲)8月16日,武汉氢能科技产业园在武汉经开区军山新城启动建设,产业园规划同步发布,打造国家级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集群基地,计划到2030年,总体投资规模达100亿元,引进30家氢能企业,推动3家氢能企业上市,新建5座加氢站,投放3000辆氢能示范运营车辆,实现营收总额500亿元。 氢能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

    2024年8月19日 投融资
    14900
  • 真嘟假嘟?中国氢能专利竞争力跃居全球首位

    近日,在氢相关专利竞争力方面,中国成功超越日本,首次跃居全球首位。这一消息标志着中国在氢能领域的技术实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而作为国内氢能产业发展前沿阵地的广东,也正借着这股东风,在氢能产业发展的道路上大步迈进。 中国在氢能四个领域均居首位 据报道,日本数据分析企业Astamuse对氢的“制造”“储存”“运输和供应”“安全管理”“利用”5个领域的专利进行了统计,…

    2025年6月14日
    3200
  • 氢基能源储存和运输技术及经济性分析

    根据我院研究,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未来全国绿氢年需求将达到1.2亿吨,相应需配套约26亿千瓦风光资源与12亿千瓦制氢设备。为实现氢能长距离经济输运,构建以“西氢东输”为主的全国高标准骨干氢网,总投资超过10万亿元人民币,管道总长度约9.3万公里,承载约7900万吨/年的输氢能力(相当于2.7亿吨原油的热值,约占我国原油年使用量的35%左右;或相当于3.9亿吨标煤的热值,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0亿吨)。“西氢东输”主要布局三条管线流向:蒙东/蒙西→京津冀;新疆/青海→陕西/甘肃/宁夏/湖北/川渝→山东/河南/江浙沪皖/闽赣湘;西藏→云南/贵州→广东/广西。

    2024年6月14日 前瞻报告
    333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