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又跑出一个氢能独角兽

原创 岳笑笑 刘博 投资界

北京,又跑出一个氢能独角兽

依旧火爆。

作者 I 岳笑笑 刘博

报道 I 投资界PEdaily

最新一个氢能独角兽诞生了。

投资界获悉,北京中科富海低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中科富海”)成功完成C轮引战融资,融资总额8亿元——由诚通混改基金和建信股权共同领投,国投招商、工银投资、越秀产业基金跟投,原股东兴业国信、中科先行创投、中科创星继续跟投。

这是2023年迄今氢能领域最大一笔融资。经投资方核实,此轮投后估值约70亿元,已被机构内部收录为最新独角兽。

中科富海的融资盛况,堪称氢能火爆的一缕缩影。这两年,从投资人到各地地方政府,大家都激情澎湃地聊起了氢能。正如中科富海总部所在地的北京,一个个氢能独角兽正从这里冲出。

中科院走出

北京最新一个独角兽

这一个脱胎于中科院实验室的独角兽。

首先说一个背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低温技术长期受制于人,为了扭转这一局面,财政部于2011年向中科院理化所部署了大型低温制冷设备研制任务。

中科院理化所成立于1999年,在国内低温研究领域赫赫有名,内部整合了中科院原低温技术中心的大部分资源。肩负着“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两大使命,这里一代又一代科学家埋头研究,串联起20世纪50年代至今中科院乃至国内低温技术的研究变革。

而中科富海,正是以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两代院士领军的数十年大型低温工程技术积累为基础。2016年,中科院理化所、北京市海淀区及社会资本三者共同投资,中科富海正式诞生。

资料显示,中科富海由中科院理化所实际控股,以两期3.6亿国家重大科研装备专项支持产生的研究成果为核心,集齐了一众知名专家学者,不仅是中国首家低温科技创业企业,也是国内首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集大型低温制冷装备设计、制造、低温系统工程与民族工业气体供应商。

公司身后是一个专家团队。例如现任董事长张彦奇,是一位理学博士,来自中科院理化所,曾担任理化所策划部部长;总经理高金林、首席科学家龚领会,两人是本科同学,曾在全球多个低温领域龙头企业任职,均是低温技术专家型企业领导者,经验丰富。

从业务上看,中科富海尤为重视社会效益,旗下拥有四大业务板块:为国家的大科学工程和航空航天提供大型的20k以下低温制冷装备、提供战略氦资源开发利用的源头保障、开发国产化的工业气体成套装备,以及聚焦氢能源发展的国产化自主保障。

目前,中科富海是国内唯一拥有20K以下大型超低温装备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也是全球唯一能够同时提供4.2K和20K大型超低温装备的制造商和服务商,不仅实现了国产技术的关键突破,还在不断走向国际舞台。

新起点,新征程。此前,中科富海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工信部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并入选“2022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最新融资过后,中科富海将正式跻身新能源独角兽行列。

7年融资6轮

集结一支超级国资队伍

一路走来,中科富海身后簇拥着一支庞大的投资人队伍。

企查查显示,2016年成立之初,中科院理化所和富汇创投联手完成了中科富海种子轮融资。2018年,海淀园创业中心参与了天使轮。这便是中科富海早期融资历史。

此后一段时间,中科富海融资进入了沉寂期。直至2021年,一笔超级融资打破宁静:中科富海完成了由中金资本基础设施基金领投,深创投、中关村科学城、富土等12家投资机构跟投的A轮融资,总融资额数亿元。彼时,这笔资金被用于研发大型氢液化系统,以保障我国航天发射及氢能大规模储运等业务发展。

节奏快起来了。2022年,中科富海再次完成B轮引战融资。除了深创投、理化所旗下的重庆市江北区中科先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等六名老股东继续跟投,还通过北京产权交易所成功引入大批知名国资——

其中,领投方为中国石化集团资本有限公司,跟投方则是一支长长的队伍:中化资本创投旗下的山东省新动能中化绿色基金、农业银行旗下北京首支绿色科创基金北京绿色科创穗禾北工股权投资基金、物产中大投资旗下的杭州君泽贰号、兴投北京旗下的北京兴投优选创业投资基金、智科产投旗下的新余智科昀达氢能股权投资中心、北京二期中科创星硬科技创业投资基金、上海临港新片区科创一期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共八名战略投资者,队伍浩浩荡荡,令人印象深刻。

而后仅仅半年,中科富海再度低调完成一轮战略融资,投资人包括恒邦资本、诸瑞投资、智科资产、丝路华创。

这一次,中科富海完成C轮引战融资,融资总额8亿元,成为年内最大一笔氢能融资——诚通混改基金和建信股权共同为领投方,国投招商、工银投资、越秀产业基金跟投,原股东兴业国信、中科先行创投、中科创星继续跟投。

这算是氢能融资火爆的最生动写照。根据规划,有了这笔融资,中科富海将进一步强化在绿色氢能、电子特气、绿色气体领域业务布局,持续提升生产装备和气体的规模和能力,在自身产业链之上持续创新。

融资火爆

争抢中国氢能之都

放眼望去,氢能产业在一级市场依旧热闹。前有美元VC投资人从互联网跨界新能源找起了氢能项目;后有证券公司投资总监直接转行跳槽到氢能创业公司。从投资人到各地地方政府,大家都激情澎湃地聊起了氢能。

正如北京,早已在氢能赛道暗暗发力——“氢能第一股”亿华通便诞生于此。

2020年8月,亿华通成功挂牌科创板;今年1月,亿华通又登陆港交所,成为港股氢能第一股。走过中国氢能蛮荒年代,亿华通身后集结一支庞大的投资军团,比如水木创投、水木易德投资、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清研资本、国泰君安创投、宇通客车、中海投资、中关村发展集团、光大瑞华、北汽产投、君盛投资、润土投资、新鼎资本、华德资本、天创资本等知名VC/PE,以及瑞银集团、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等国际资本。

时间线再向前推移,北京已经迎来一个氢能独角兽。2022年12月,国氢科技宣布完成45亿元B轮融资,投后估值高达130亿元。此轮融资一举新引入了11家投资方:国开制造、绿色发展基金、混改基金、川投集团、嘉兴国禾投资、武汉经开投、北京大兴投资、尚融绿能、共青城氢能、中国信达、西安唐兴科创。

不止于此,还有中氢源安、新研氢能、锋源氢能、思伟特新能源、氢璞创能……一批批氢能赛道的新鲜血液,正从北京冲出。

过去一年,似乎无VC不投新能源,而被视为未来清洁能源的氢能更是挤满了投资人,虽然这条赛道依然充满争议。

与此同时,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苏州、佛山、武汉、郑州、张家口…..每一座城市都在争抢成为中国氢能源之都。

这一幕并不难理解——在新能源时代,宁德时代凭借着一块小小电池,坐拥高达万亿市值,藉藉无名的宁德市名声大噪。而在氢能时代,谁又会是下一个“宁德时代”?

本文转载自原创 岳笑笑 刘博 投资界,只做主题效果测试使用,本文观点不代表氢头条立场。

(1)
xhbeijing的头像xhbeijing
上一篇 2023年8月10日 09:25
下一篇 2023年8月11日 09:56

相关推荐

  • 氢车氢舟“氢”装启程 湖北氢能产业蓄势勃发

    氢能是高效低碳的终端能源、智慧灵活的储能载体、绿色清洁的工业原料,是有望带动十万亿级规模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湖北非常重视氢能产业发展,2020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快能源科技装备产业发展的通知》中便涉及氢能产业,去年年底再度出台《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 目前,我省氢能产业现状如何?近日,记者走访了产业链多个环节。 灰氢较充足 绿氢待发力 氢…

    2023年8月1日
    24500
  • 全球最大光伏制氢项目运行效率不足?中石化回应

    隆基绿能为该项目提供的是碱性电解槽。现阶段,国内企业大多聚焦碱性电解槽。国泰君安证券援引高工氢能的数据显示,截至 2023年上半年,中国电解槽名义总产能超过14 GW,其中碱性电解槽占比约94%,PEM电解槽约6%。

    上市企业 2023年12月26日
    28200
  • 攻克“卡脖子”技术 江增重工在氢能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中国船舶(600150)集团旗下中国重工(601989)子公司江增重工自主研发的氢燃料电池用空压机HC08通过了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国家燃气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试验检验和中国船级社型式认可。   在HC08空压机研制过程中,技术研发团队攻克了“无油离心式空压机”这一氢燃料电池领域的“卡脖子”技术。通过精密智能制造工艺、基于神经网络在线参数辨识的智能控制…

    上市企业 2023年6月1日
    23300
  • 本田:今年将推出300辆CRV氢燃料电池车

    本田今年将限量推出300辆CRV-FCV氢燃料电池汽车,使该公司能够在进入大众市场之前收集驾驶员的反馈和数据。本田新的CRV氢电混合动力汽车将为本田提供一个独特的机会来评估驾驶员的行为,当提供两种零排放选项时,动力电池和燃料电池。除了续航里程为270英里的燃料电池外,新车还包括续航里程为29英里的小型电池。

    2024年5月6日
    28500
  • 武汉“氢友圈”遍布氢能产业各环节

    从氢气的制取、储运到加注、应用,武汉氢能产业链经过多年积淀,已逐步完善并形成规模效应。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集聚超60家氢能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主要分布在武汉经开区、青山区等区域,共同打造氢能产业闭环。

    2023年12月18日
    279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