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企业预测未来只剩20余家?

储能行业从细分化到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也不难理解,在储能四大部件差异性相对不大的情况下,企业只能靠综合能力形成竞争优势。而通过垂直一体化布局,企业构建了包括储能电芯、储能电池舱、储能变流器等产品,既可以实现成本的降低,获得更高的毛利,也可以增强抵御上游周期波动的能力。储能一体化发展后,也意味着行业进入了大鱼吃小鱼的阶段。

来源丨数能储闻(ID:ICAES-EXPO)
储能曾经是新能源投资中最为火热的板块,派能科技股价涨了近4倍,阳光电源涨幅也有1.2倍。然而,随着供需逻辑的改变,储能股价大起大落。如今,储能正在经历一场挤“泡沫”的过程
去年3月底开始,储能板块不到半年,派能科技股价不到涨了近4倍。彼时市场一度对储能总结了一句话:光伏涨,我也涨,我助光伏高增长;光伏跌,我也涨,独立储能也很香。然而,随着股价的上涨,储能行业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储能市场爆发后,跨界企业快速涌入,导致供给端快速扩容。储能技术门槛低,使得大部分电池产业链的企业都有能力跨界储能。这导致了储能系统价格持续下探,从之前的解禁2元/wh跌破1元/Wh,最低甚至达到了0.66元/Wh。价格内卷也与今年的市场增量很大程度的依靠中国市场有关。中国储能市场高度看重投标企业的业绩表现,如果没有同类型项目的业绩积累,在大项目的竞标中不占优势。很多企业宁愿出让毛利,哪怕账面亏损的情况下,也要先靠价格抢下项目。
储能遭遇供需双杀。欧洲储能市场今年出人意料的回落。由于天然气价格大涨,导致光伏加储能的需求减弱。上半年欧洲整体户储出货量同比下降了3%。与此同时,国内储能市场虽然新增装机规模有望翻倍增长,但明年国内储能市场的装机量较难预测。由于光伏装机量增速下滑的影响,市场担忧明年储能需求放缓。尽管如此,储能供给端已经出现了明显扩容。
储能进入淘汰赛阶段。供给端玩家急剧增加后,带来的结果就是市场内卷加剧。从今年开始,储能系统价格持续下探,从之前的解禁2元/wh跌破1元/Wh。在量价挤压之下,储能行业正在进入淘汰赛。有人预测明年将有80%的储能企业倒下,但我们认为这个数据还是过于乐观。未来,储能集成商环节可能仅有20余家头部企业存活。
尽管如此,从长远来看,储能行业的前景仍然十分广阔。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不断推动,储能行业将逐渐走向成熟。同时,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行业出清的完成,储能行业的整体竞争力也将得到提升。
因此,对于投资者来说,应该理性看待当前储能行业的波动和风险,不要盲目跟风炒作。同时,也要关注储能行业的长期发展潜力,选择具有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和市场份额优势的企业进行投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储能行业的机遇和挑战,实现投资收益的稳健增长。下面从5个方面分析:

01.

波动最剧烈的板块

2022年的储能板块既有高预期,也有好业绩。在国内市场,中国光伏保持着高速增长,2021年新增装机量53GW,几乎是历史最高。作为光伏伴侣的储能,也受到政策鼓励,自2021年下半年,便陆续有多地发布文件,要求光伏强制配置2小时等时长的储能。在政策支持下,国内近两年新增储能装机规模有望翻倍增长。
而在海外,欧洲是传统的新能源支持方,又遇到突发的战争,导致天然气价格大涨,光伏加储能的需求强烈。2022年欧洲实现储能装机4.5GW,同比增长80.9%。出口海外的储能公司也赚得盆满钵满。2022年,派能科技营收同比增长了191.6%,净利润增长了302.5%。
国内、海外市场双开花的情况下,储能板块也备受市场青睐。从2022年3月底开始,半年多的时间,储能整个板块就涨了近70%。但储能板块的强势并没有延续,年初至今,储能板块跌超30%。部分公司股价更是大跌80%,股价更是吐出了2022年的全部涨幅。
虽然,储能公司的股价回落了。但从业绩上看,储能公司的高增长还在延续。比如,今年股价已经跌了30%的阳光电源,其上半年储能业务营收同比增长了257.3%。今年跌了40%的南都电源营收同比增长29.9%。
储能公司业绩高增长,但在资本市场却无人问津了,是因为资本市场不仅看业绩更看预期,储能公司正迎来一场供需双杀。

02.

遭遇供需双杀

如果说,去年储能市场是国内外市场双轮驱动,那今年储能市场很大程度上靠国内市场撑着。
欧洲储能市场今年出人意料的回落。由于战争影响减弱,电力价格回落,欧洲储能需求正在降低。上半年欧洲整体户储出货量同比下降了3%。严重的是,欧洲市场还存在着大量存货。
根据EESA数据,2022年欧洲户储出货量达到了9.8GWh,但是实际装机的容量只有4.6GWh。也就是说,去年年底留下了约5.2GWh的库存,这一口径与另一家权威机构S&P Global估算的5GWh相接近,而一般正常的库存水平是3GWh。大量存货还会使欧洲需求继续低迷。
海外低迷,国内储能市场今年虽然装机量高增,但明年国内储能市场的装机量较难预测。从储能的主要应用场景光伏看,TrendForce集邦咨询预计,2024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的中性预期为474GW,同比增长16%,与2023年59%的增速相比有较大回落。在此背景下,市场担忧明年光伏装机量放缓,将导致储能装机量放缓。
虽然明年储能需求仍具有不确定性,但今年供给端已经出现了明显扩容。根据天眼查数据,2021年储能相关公司有6000多家,而2022年一年就新增37000多家。2023年,新增数字更是达到了5万多家。
储能供给端快速扩容也不难理解。储能技术门槛低,比如储能电池应用的是磷酸铁锂的路线,难度低于三元。技术难度较低使电池产业链的大部分公司都有能力跨界储能。比如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等电池产业链企业都已经布局储能业务。甚至哪怕没有相关技术积累的黑芝麻、美的、松发等公司也表示要跨界储能。
供给端玩家急剧增加后,带来的结果就是市场内卷。从2023开始,储能系统价格便持续下台阶,从之前的解禁2元/wh跌破1元/Wh,最低0.66元/Wh。先导智能董事长王燕清也表示,目前储能电芯集采价格在0.3-0.5元/Wh,储能系统已经跌到1元/Wh,已经触及极大部分储能电池企业的底线。
图片
价格内卷也与今年的市场增量很大程度的依靠中国市场有关。中国储能市场高度看重投标企业的业绩表现,如果没有同类型项目的业绩积累,在大项目的竞标中不占优势。所以很多企业宁愿出让毛利,哪怕账面亏损的情况下,也要先靠价格抢下项目。
以此来看,储能行业明年的量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甚至有较大的放缓压力,但价格已经在持续创下新低。在量价挤压之下,储能行业正在进入淘汰赛。

03.

储能进入淘汰赛

“有人预测明年将有80%的储能企业倒下,但我认为这个数据还是乐观了。未来,储能集成商环节可能仅有20余家头部企业存活。”某位行业人士这样评价储能的市场格局。
从储能市场的现状看,行业已经出现出清现象,有不少公司开始推出储能业务,比如松发股份终止了对安徽利维能储能系统公司的收购,万里股份终止了通过控股特瑞电池,昆仑万维则剥离储能业务。
储能出现市场出清,既与竞争格局有关,也与行业的发展阶段有关。从竞争格局看,市场上的玩家已经超过了市场应有的容量。按照清华四川院绿色储能研究所所长陈永翀的说法,“今年上半年的新型储能装机量,基本上等同于过去所有年份装机量的总,但由于新型储能产业仍然在发展初期,绝对的市场规模较小,2023年全年国内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在600亿元左右。几百亿的市场规模还是架不住几万家储能公司一起发力。”
市场小,企业多最后造成的结果就是玩家退出。在10月份的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阳光电源相关人士表示,国内储能几乎没有利润。三季度以后,很多头部企业不玩儿了(退出投标市场)。
除了竞争格局,储能市场出清也与行业的发展阶段有关。储能行业正在从早期的“细分化”进入了综合一体化发展阶段。
具体来说,储能系统的核心有“四大件”:电池组、储能变流器(PCS)、电池管理系统(BMS)、能量管理系统(EMS)等。早期每个环节的核心企业,都能过得不错。但如今,越来越多企业,从单一产品走向系统集成业务,加大一体化力度,如阳光电源、科陆电子从PCS进入系统集成,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公司从电池进入系统集成。
图片
储能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尤为重要。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一司一级巡视员苗长兴在2023世界储能大会上表示,我国储能产业规模快速扩大,2022年我国锂离子电池储能产业链产值已接近2000亿元;2023年上半年,新投运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863万千瓦,相当于此前历年累计装机规模总和。
图片▲宁德时代用电侧储能解决方案 图/企业官网
储能是当之无愧的“明星赛道”,储能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泥沙俱下,鱼目混珠,试点未行,野草丛生。正如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在2023世界储能大会所言,作为一个既涉及生命财产安全,又涉及电力系统运行安全的关键基础设施行业,储能试错成本极高;不能走先追求速度再追求质量的老路,必须一开始就坚持储能行业可信、可续高质量发展。

04.

驶入快车道背后:行业乱象频生

近年来,储能产业快速发展,正成为新的增长极,储能赛道的巨大前景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涌入。天眼查数据显示,去年中国新增注册储能企业有37000多家,今年以来再次新增5万余家。
当前各路玩家疯狂涌入,让储能赛道竞争加剧。但行业也存在乱象,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执行秘书长王建新表示目前现有标准体系不完善,储能电站存在的安全隐患难规避,行业目前处于内卷的状态等阻碍产业的健康发展。
首先,电池招投标价格屡创新低,不少企业抱着短期机会主义的心态,通过冲业绩、抢份额的方式,导致报价跌破成本的现象频繁发生。根据最新招标情况看,0.25C储能电芯最低成交价格已跌破0.5元/Wh;更有储能电池企业表示到今年年底其储能电池将以不超过0.4元/Wh的价格销售,价格同比降本约40%。
图片
图片来源:朋友圈
这种“自杀价”行为意在试图消化库存,维持开工率;但并没有考虑到行业发展。从行业共识来看,储能电池电芯一般需要五年以上的技术沉淀,而一些成立时间较短、技术储备不深的企业只能通过“自杀式”的价格战来吸引订单;很多没有技术储备的后进者,只追求短期获利,藐视长期价值。但这样的行为在造成企业自身的亏损加剧的同时也会扰乱市场秩序,容易造成劣币驱逐良币。
图片▲宁德时代储能户外液冷电柜 图/企业官网
其次,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国内储能电池及系统集成规划建设产能目前已超过1.5TWh,今年以来规划储能电池及系统总计扩产产能超900GWh。从产能规划来看,目前已呈现产能过剩风险。但仍有玩家疯狂扩产,而无节制无规划地疯狂扩产会进一步打乱市场发展。
不仅如此,不少跨界企业技术沉淀和项目经验准备不足,难以实现大的突破和创新,很多储能设备投而不用,直接造成储能技术雷同、产品质量同质化等风险。
此外,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张彦莉认为目前储能行业正在朝着大容量化以及长储时这么一个发展态势,串并联电池数量逐渐增多,因此储能电池的安全问题也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
从储能行业发展而言,除了价格战、产能过剩利用率不足、安全性等隐患外,储能经济性也随之而来。如何进一步提高储能项目的经济性也更考验企业降本增效能力;显然,这对于成立时间较短、技术储备较浅但急于抢占储能市场一杯羹的玩家而言并非易事。

05.

进入阵痛期:如何兜底安全

不可否认,诸多行业现象意味着储能行业的发展进入了阵痛期。但如今储能行业到了从幕后转向台前的关键时刻,每一步都至关重要;正如吴凯所言,系牢安全带,储能才能真正融入发展的高速路。
当下,储能全生命周期的安全问题不得不引发业内重视。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兼标准化中心主任刘永东认为,储能发展还是要回归于本质,其中安全是底线,安全是发展的根本门槛。储能的安全,特别是储能电池的安全不应只是电站投运前对各种储能设备的检验检测,关键在于要做好电池开发、电池应用等方面的技术防线。
据悉,储能系统复杂度高,并非储能变流器与电池的简单组合,需结合应用场景、系统高电压和大规模集成的特点进行系统设计,设计理念底线思维是储能系统单个电池热失控时,系统不发生热扩散。
储能安全性需要在电池安全、管理安全等多维度来实现。以宁德时代为例,其储能电池选用综合性能优异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并进行了严苛的安全测试,从机理、电性能、安全和可靠性多个维度检测,保证安全性能。不仅如此,宁德时代对电池阴极、阳极、电解液、极片等关键部件进行改造,减缓电池容量衰减,延长电池寿命,电芯循环寿命最高可达12000次。这也构建了本体安全电池体系的第一道防线。
在电池应用方面,宁德时代拥有多重探测烟感、温感、可燃气体浓度、BMS热失控信号等安全预测,如遇高压主动断开;并配备独立的消防控制,与消防进行联动,可以主动排风泄爆;而这也正是建立了储能电池使用过程安全的第二道防线。
图片▲宁德时代储能电芯 图/企业官网
储能安全还需要有第三道防线。宁德时代的BMS可掌控电池健康状态,可以提前识别不健康电芯,检测内短路,对电池火灾隐患进行预警,能够降低相关火灾概率90%以上。
宁德时代总工程师许金梅表示,宁德时代建立了电池系统多级安全防控体系,保障直流系统的运行安全,从电芯的本征安全、电热耦合的防护、失控智能预警、热扩散阻隔设计、烟气泄爆与燃爆控制、灾害隔离与消防等多维度考虑,保障储能系统安全。
“建立在宁德时代成熟的质量管理体系基础上,已着手打造储能专有的质量管理体系,为打造储能极致安全产品打下坚实的质量基础。”许金梅建议称,储能安全并非不可实现,建议通过设定安全目标、匹配核心安全技术、安全风险概率计算以及优化储能坚定体系等手段建立储能专用质量管理体系。
作为新兴行业,储能行业的发展亟须一场对“长期主义”的全新认知,需要稳中求进,不能图一时之利,要谋长久之计。需要更多像宁德时代一样的龙头企业的责任与担当,在安全上严格把关,禁止将安全体系不成熟的产品投入商用;否则一旦发生重大事故,将对整个行业和社会带来损害。
行业的系统性问题,从来不是靠一家或几家企业单打独斗就能解决的,需要整个产业链生态的共同努力,在政府、公众中构建可信赖、可持续的产业形象。
未来,希望储能行业百花齐放,争先恐后比拼安全技术、安全设计,而不是丢掉质量安全去比低价、比偷工减料、比虚假程度;与此同时,也更希望能有更多如同世界储能大会这样的交流与合作平台,共同探讨储能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兜底储能安全筑起新的防线。
能行业从细分化到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也不难理解,在储能四大部件差异性相对不大的情况下,企业只能靠综合能力形成竞争优势。而通过垂直一体化布局,企业构建了包括储能电芯、储能电池舱、储能变流器等产品,既可以实现成本的降低,获得更高的毛利,也可以增强抵御上游周期波动的能力。储能一体化发展后,也意味着行业进入了大鱼吃小鱼的阶段。
在储能行业的出清过程中,被淘汰的企业是大多数,而少数留下来的企业也将完成从大到强的蜕变!(素材来源网络)

本文转载自储能,只做主题效果测试使用,本文观点不代表氢天下立场。

(0)
xhbeijing的头像xhbeijing
上一篇 2023年12月22日
下一篇 2023年12月22日

相关推荐

  • 氢能产业的央国企军团(中)

    央企中除了能源电力企业,核工业、航天、船舶、兵器、石油化工、汽车、电气设备、钢铁、轨道交通等央企也都在氢能领域耕耘和开拓,尤其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船舶集团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三个大集团内部有大量氢能企业,在制氢、储氢、输氢、用氢场景做出了大量开拓性创新工作。 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核能制氢是氢能供应的重要选项,中核集团在核能制氢领域已经耕耘数年。参与制…

    2023年6月28日
    28700
  • 最高资助5000万!深圳光明区:大力探索培育氢能示范应用!

    8月26日,深圳市光明区人民政府发布《深圳市光明区关于支持新型储能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文件围绕氢能提出了不同的布局安排。在重点支持机构和领域:重点支持机构:适用于实际经营地在光明区,已登记注册,从事电化学储能、氢能、光储一体等新型储能产业研发、生产和服务的市场主体,以及其他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等机构。重点支持领域: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钠盐…

    2024年8月29日 投融资
    6200
  • 大涨 12%!亿华通成为首个氢能港股通标的

    2 月 6 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布关于深港通下的港股通标的证券名单调整的公告。 公告指出,因亿华通(02402)在香港市场价格稳定期结束且相应 A 股上市满 10 个交易日,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深港通业务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港股通标的证券名单发生调整并自 2023 年 02 月 06 日起生效,相关调整信息如下: 代码 简称 调整方向 02402 亿华通 …

    2023年2月7日
    25800
  • 氢能也需要石墨烯!

    SNEC如火如荼举行期间,5月24日,第七届石墨烯前沿应用技术高峰论坛在上海浦东嘉里大酒店召开,本届论坛主题为“新材料在智慧能源与环境领域的应用技术”,聚集“三能”(光能+氢能+智能),全面梳理相关理念、材料特性、核心技术和应用场景。 除了人类正在面临的能源危机之外,诸如环境气候、信息电子、资源利用等各个领域的瓶颈问题从根本上来讲都是“能源”问题。物质和能量…

    2023年6月1日
    19400
  • 近日,《上海交通领域氢能推广应用方案(2023-2025年)》正式印发。《方案》中提出未来将打造交通领域丰富多元的氢能应用场景,助力交通碳达峰碳中和。目前,氢能已经在上海交通的哪些地方示范应用了呢?一起来看介绍↓

    公交 行驶在上海街头的氢能公交车 近年来,氢能源公交车陆续在青浦、嘉定、临港新片区等地“上新”,使上海街头迎来了氢能公交时代。 从外形上看,氢燃料公交车与纯电动公交车相差无几,不同的是车辆后方有氢气瓶所“藏”之处。 与传统公交车相比,燃料电池车辆通过氢氧离子的化学反应为车辆提供动力,消耗的是氢气,排出的是无污染的“纯净水”,真正实现零排放、零污染。没有油箱,…

    2023年8月3日 创业分享
    141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