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氢能年应用规模达2万吨!北京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方案发布

大力推动京津冀及周边区域绿色氢能合作,推动京南、京北可再生能源制氢基地建设,研究推动内蒙古-北京风光制氢和长输管线运氢一体化示范,提升绿色氢能保障能力。推动多元化制氢、一体化运氢物流、氢能研发制造及加氢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协同发展。

近日,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印发北京市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通知中提出,坚持可再生能源制氢发展方向,加快研究氢能制储运用体系规划布局,推进绿色氢能在交通、分布式能源领域的示范应用,推动氢能成为扩大可再生能源应用规模的新路径。到2025年,全市氢能年应用规模达到2万吨左右,加快提高绿色氢能利用比例。 

 

加快重点领域

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

1.加快氢能制储运体系建设。大力推动京津冀及周边区域绿色氢能合作,推动京南、京北可再生能源制氢基地建设,研究推动内蒙古-北京风光制氢和长输管线运氢一体化示范,提升绿色氢能保障能力。推动多元化制氢、一体化运氢物流、氢能研发制造及加氢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协同发展。

开展绿色电力制氢示范,研究推动垃圾填埋气制氢示范项目,加快提升绿色氢能应用规模。推动氢能运输和储备设施建设,研究规划绿色氢能运输通道,开展管道输氢可行性研究与线路规划,科学布局市内氢能储存设施,推动建立氢能制储运标准体系。到2025年力争形成60吨/天的氢能供应能力,不足部分由京津冀区域协调补充。

2.大力发展氢能交通。发挥好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氢能示范工程效应,按照“布局合理、适度超前、供需匹配、安全有序”原则,构建加氢站保障体系。以平原新城和生态涵养区为重点,聚焦大宗物资运输、渣土运输、物流配送、市政环卫、通勤客运、公交等中远途、中重型为主的应用场景,加快研究氢能汽车路权支持政策,推动氢能车辆替代。

加快衔接匹配服务需求、行车路线及运营场站等关键要素,研究制定相关标准,重点在平原新城及辐射区域布局加氢站建设。充分利用延庆区既有氢能交通设施资源,扩大氢能示范范围,打造多场景氢能交通综合示范。

3.推动氢能示范应用。探索公共设施、企业园区、数据中心等多种应用场景商业化模式,推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在热电联供、备用电源以及微电网等领域的应用,开展移动式燃料电池充电装置试点,推动城市副中心供热保障中心等燃料电池分布式能源示范项目实施。加快研究评估燃气热电联供机组、燃气锅炉房氢气掺烧技术可行性,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在高安屯燃气电厂开展氢气掺烧示范试点。

4.推进氢能产业应用综合示范。加快推动氢能研发、氢能制储运、氢能交通、氢能综合应用等多层次示范,形成全链条集聚示范效应。发挥大兴氢能产业园建设的辐射效应,大力推动氢燃料电池交通产业链、氢能供应产业链及产业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带动周边区域氢能全产业链发展。

建设昌平氢能技术研发基地,大力推动电堆、双极板、催化剂、质子交换膜、膜电极、碳纸、空压机和氢气循环泵等核心领域氢能技术研发示范,建立多层次氢能科研平台,打造氢能产业科技创新高地。

 

推动重点区域

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应用

全面推广地热及热泵系统耦合供热模式,新增供热设施原则上以可再生能源为主。聚焦新建片区,大力推动智慧能源、综合能源等新技术、新模式应用,推动大兴氢能示范区低碳项目等一批示范项目建设,推进首医大二期等新建公共机构分布式能源中心建设。

 

推动重点行业

扩大可再生能源应用

加快研究制定交通枢纽、微中心等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指南,在规划阶段明确可再生能源融合应用要求。坚持“宜电则电、宜氢则氢”,加快充电桩、加氢站布局建设,实施交通运输工具脱碳更新工程。到2025年,新建交通基础设施可再生能源应用比重不低于20%,全市新能源汽车累计保有量力争达到200万辆。

 

创新驱动

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

加大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攻关力度 加大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攻关力度 加快钙钛矿等新一代高效低成本光伏电池制备及产业化生 产技术研发,加强光伏发电组件与建筑材料一体化技术创新与示范。支持干热岩开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开展中深层地热供暖技术创新。推进适用于可再生能源制氢的新型电解水设备研制,加快碱性电解水、质子交换膜、SOEC等绿电制氢技术,氨及甲烷等电制燃料制备技术研发,持续加大质子交换膜、催化剂等产品研发投入,加快前沿技术迭代。

持续提升可再生能源产业创新水平  聚焦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未来科学城“能源谷”,加快推动超低风速风机关键零部件、智能电网、建筑一体化建材等高精尖产业布局。以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为依托,提升燃料电池电堆及相关零部件研发与生产能力,打造北京氢能高端制造集群。以中关村房山园、昌平区为载体,重点推动新型储能系统集成等技术突破,打造北京新型储能产业基地。

 

建立健全

可再生能源管理机制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对可再生能源发电、供热项目,严格按照电力、热力行业安全管理有关规定,落实安全管理主体责任。特别是对氢能、储能等新型能源设施,严格落实属地、行业的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

来源:北京市发改委

本文转载自国际能源网团队 氢能汇,只做主题效果测试使用,本文观点不代表氢头条立场。

(0)
xhbeijing的头像xhbeijing
上一篇 2024年6月20日 14:44
下一篇 2024年7月3日 08:48

相关推荐

  • 中国—东盟氢能产业基地在百色揭牌

    9月4日,中国—东盟氢能产业基地揭牌暨签约仪式在百色市举行,来自国内氢能产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代表汇聚百色,围绕氢能产业发展共商互利合作、共谋发展愿景。当天,共有21家企业签约入驻。 氢能被誉为“21世纪终极能源”,是绿色环保、来源丰富、应用广泛的新兴能源。百色新能源资源丰富,全市可开发集中式、分布式新能源装机容量3100万千瓦,具有发展绿电制氢优势。该…

    投融资 2024年9月5日
    17000
  • 金龙液氢重卡/黄河氢能重卡/陕汽氢能重卡/潍柴300kW氢燃料电池/未势能源液氢系统/威驰腾等中国品牌闪耀2024汉诺威车展!

    氢燃料电池汽车网   9月17-22日,两年一届的2024IAA汉诺威国际商用车及配件展(汉诺威车展)在德国汉诺威举办。IAA车展以“流动的货物与人”为主题,是商用车行业的风向标,引领着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氢燃料电池汽车网为您梳理本届车展的氢燃料电池卡和氢能装备产品资讯,以飨氢友。NO.1 [金龙:液氢重卡续航1000km] 让重卡“氢”…

    2024年9月19日 上市企业
    26400
  • 「致同咨询行业洞察」政策资本双擎驱动 氢燃料电池行业迎快速发展

    近年来,随着全球能源结构转型的加速,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形式,逐渐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关注的焦点。尽管动力电池汽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但氢燃料电池汽车凭借其独特的优势,依然备受瞩目。中国、英国、韩国、日本等多个国家纷纷加速推进氢能战略,日本更是跳过动力电池汽车,全力押注“氢燃料电池”。然而,受制于高昂的成本和研发投入,氢燃料电池行业乃至整个氢…

    2025年2月8日
    12900
  • 亿华通“进军”上游绿氢产业,拟成立氢能科技公司

    近日,据相关报道,亿华通开始布局氢能产业链上游业务,并将于近期成立氢能科技公司。 据悉,新公司将立足氢能科技推广应用以及产业投资,主营业务覆盖制氢设备及核心零部件的技术研发、制造、销售。将围绕氢能、设备、投资等领域,开展与各部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按照规划,在未来5-10年该公司将发展成为国际先进、国内*的氢能科技公司,构建产业生态,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

    2023年3月13日
    26800
  • 氢动力无人机续航破纪录 关注燃料电池新机遇

    德邦证券指出,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顶层支持力度大,政策利好持续落实,持续看好燃料电池汽车及加氢站的投资机遇。重点推荐:制冷压缩机龙头,积极开拓氢气压缩机的【冰轮环境】;深冷技术领跑者,布局加氢站和液氢的【中泰股份】;燃气龙头,布局加氢站运营的【九丰能源】。建议关注:电解槽技术领先,面向制加一体站的【昇辉科技】;燃料电池龙头【亿华通】;卡位氢能,布局燃料电池和电解槽检测的【科威尔】。

    上市企业 2024年1月11日
    282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