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氢能年应用规模达2万吨!北京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方案发布

大力推动京津冀及周边区域绿色氢能合作,推动京南、京北可再生能源制氢基地建设,研究推动内蒙古-北京风光制氢和长输管线运氢一体化示范,提升绿色氢能保障能力。推动多元化制氢、一体化运氢物流、氢能研发制造及加氢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协同发展。

近日,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印发北京市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通知中提出,坚持可再生能源制氢发展方向,加快研究氢能制储运用体系规划布局,推进绿色氢能在交通、分布式能源领域的示范应用,推动氢能成为扩大可再生能源应用规模的新路径。到2025年,全市氢能年应用规模达到2万吨左右,加快提高绿色氢能利用比例。 

 

加快重点领域

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

1.加快氢能制储运体系建设。大力推动京津冀及周边区域绿色氢能合作,推动京南、京北可再生能源制氢基地建设,研究推动内蒙古-北京风光制氢和长输管线运氢一体化示范,提升绿色氢能保障能力。推动多元化制氢、一体化运氢物流、氢能研发制造及加氢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协同发展。

开展绿色电力制氢示范,研究推动垃圾填埋气制氢示范项目,加快提升绿色氢能应用规模。推动氢能运输和储备设施建设,研究规划绿色氢能运输通道,开展管道输氢可行性研究与线路规划,科学布局市内氢能储存设施,推动建立氢能制储运标准体系。到2025年力争形成60吨/天的氢能供应能力,不足部分由京津冀区域协调补充。

2.大力发展氢能交通。发挥好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氢能示范工程效应,按照“布局合理、适度超前、供需匹配、安全有序”原则,构建加氢站保障体系。以平原新城和生态涵养区为重点,聚焦大宗物资运输、渣土运输、物流配送、市政环卫、通勤客运、公交等中远途、中重型为主的应用场景,加快研究氢能汽车路权支持政策,推动氢能车辆替代。

加快衔接匹配服务需求、行车路线及运营场站等关键要素,研究制定相关标准,重点在平原新城及辐射区域布局加氢站建设。充分利用延庆区既有氢能交通设施资源,扩大氢能示范范围,打造多场景氢能交通综合示范。

3.推动氢能示范应用。探索公共设施、企业园区、数据中心等多种应用场景商业化模式,推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在热电联供、备用电源以及微电网等领域的应用,开展移动式燃料电池充电装置试点,推动城市副中心供热保障中心等燃料电池分布式能源示范项目实施。加快研究评估燃气热电联供机组、燃气锅炉房氢气掺烧技术可行性,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在高安屯燃气电厂开展氢气掺烧示范试点。

4.推进氢能产业应用综合示范。加快推动氢能研发、氢能制储运、氢能交通、氢能综合应用等多层次示范,形成全链条集聚示范效应。发挥大兴氢能产业园建设的辐射效应,大力推动氢燃料电池交通产业链、氢能供应产业链及产业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带动周边区域氢能全产业链发展。

建设昌平氢能技术研发基地,大力推动电堆、双极板、催化剂、质子交换膜、膜电极、碳纸、空压机和氢气循环泵等核心领域氢能技术研发示范,建立多层次氢能科研平台,打造氢能产业科技创新高地。

 

推动重点区域

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应用

全面推广地热及热泵系统耦合供热模式,新增供热设施原则上以可再生能源为主。聚焦新建片区,大力推动智慧能源、综合能源等新技术、新模式应用,推动大兴氢能示范区低碳项目等一批示范项目建设,推进首医大二期等新建公共机构分布式能源中心建设。

 

推动重点行业

扩大可再生能源应用

加快研究制定交通枢纽、微中心等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指南,在规划阶段明确可再生能源融合应用要求。坚持“宜电则电、宜氢则氢”,加快充电桩、加氢站布局建设,实施交通运输工具脱碳更新工程。到2025年,新建交通基础设施可再生能源应用比重不低于20%,全市新能源汽车累计保有量力争达到200万辆。

 

创新驱动

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

加大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攻关力度 加大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攻关力度 加快钙钛矿等新一代高效低成本光伏电池制备及产业化生 产技术研发,加强光伏发电组件与建筑材料一体化技术创新与示范。支持干热岩开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开展中深层地热供暖技术创新。推进适用于可再生能源制氢的新型电解水设备研制,加快碱性电解水、质子交换膜、SOEC等绿电制氢技术,氨及甲烷等电制燃料制备技术研发,持续加大质子交换膜、催化剂等产品研发投入,加快前沿技术迭代。

持续提升可再生能源产业创新水平  聚焦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未来科学城“能源谷”,加快推动超低风速风机关键零部件、智能电网、建筑一体化建材等高精尖产业布局。以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为依托,提升燃料电池电堆及相关零部件研发与生产能力,打造北京氢能高端制造集群。以中关村房山园、昌平区为载体,重点推动新型储能系统集成等技术突破,打造北京新型储能产业基地。

 

建立健全

可再生能源管理机制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对可再生能源发电、供热项目,严格按照电力、热力行业安全管理有关规定,落实安全管理主体责任。特别是对氢能、储能等新型能源设施,严格落实属地、行业的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

来源:北京市发改委

本文转载自国际能源网团队 氢能汇,只做主题效果测试使用,本文观点不代表氢天下立场。

(0)
xhbeijing的头像xhbeijing
上一篇 2024年6月20日
下一篇 2024年7月3日

相关推荐

  • 金融支持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绿色金融作为做好五篇大文章之一,明确提出要优化资金供给结构,让更多金融资源支持绿色发展。氢能产业作为助力我国能源转型变革和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的重点领域,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但在氢能产业发展过程中,如何找准金融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着力点,推动氢能产业链提质升级,是值得关注的重点课题。

    前瞻报告 2024年2月19日
    20600
  • 宇通全系氢燃料产品亮相2023世界氢能技术大会

    5月23日,有着“氢能奥运会”之称的2023世界氢能技术大会在广东佛山南海区樵山文化中心开幕。本届大会以“氢能与双碳战略:从现在到未来”为主题,为观众集中展示当前氢能技术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共有来自126家国内外氢能领域企业参展,宇通携氢燃料公交、环卫、重卡三款车型参展,全系氢燃料产品集中亮相现场,引得在场诸多嘉宾关注。      5月24日展会同期举办主题…

    2023年5月30日
    28500
  • 全球首台!日工开发出专用氢能源燃烧器

    如今,全球各国都为尽早实现 ” 碳达峰 · 碳中和 ” 的战略目标而努力着。氢能源因其有燃烧时不产生二氧化碳的特点,使其成为了 21 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新能源。日本作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大国之一,在节能减排这一方面持续做着努力,除了在将氢能源技术用于行驶的汽车之外,在其他领域也在扩大对氢能源的使用。 日前,日工集团携手东京燃气公司共同研…

    2023年5月4日
    27100
  • 将投放3000辆氢能汽车,新建5座加氢站!打造国家级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集群 武汉氢能科技产业园启动建设

    湖北日报讯(记者谢慧敏、通讯员高玲玲)8月16日,武汉氢能科技产业园在武汉经开区军山新城启动建设,产业园规划同步发布,打造国家级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集群基地,计划到2030年,总体投资规模达100亿元,引进30家氢能企业,推动3家氢能企业上市,新建5座加氢站,投放3000辆氢能示范运营车辆,实现营收总额500亿元。 氢能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

    2024年8月19日 投融资
    11200
  • 【研氢】氢燃气轮机技术前沿及趋势分析

    随着以风光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源荷两侧不确定性显著增强,这将导致电力系统日内、月内、季度内灵活性调峰需求不断攀升。目前,燃气轮机、煤电机组和抽水蓄能电站构成了全球大部分国家的主要调节电源。同时,随着发电行业碳减排的不断推进,以可再生氢及其衍生物作为零碳燃料替代传统化石燃料逐步成为行业深度脱碳的有效途径。在此背景下,氢燃气轮机的发展愈发受到关注。相比于…

    2024年9月3日
    165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