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氢能年应用规模达2万吨!北京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方案发布

大力推动京津冀及周边区域绿色氢能合作,推动京南、京北可再生能源制氢基地建设,研究推动内蒙古-北京风光制氢和长输管线运氢一体化示范,提升绿色氢能保障能力。推动多元化制氢、一体化运氢物流、氢能研发制造及加氢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协同发展。

近日,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印发北京市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通知中提出,坚持可再生能源制氢发展方向,加快研究氢能制储运用体系规划布局,推进绿色氢能在交通、分布式能源领域的示范应用,推动氢能成为扩大可再生能源应用规模的新路径。到2025年,全市氢能年应用规模达到2万吨左右,加快提高绿色氢能利用比例。 

 

加快重点领域

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

1.加快氢能制储运体系建设。大力推动京津冀及周边区域绿色氢能合作,推动京南、京北可再生能源制氢基地建设,研究推动内蒙古-北京风光制氢和长输管线运氢一体化示范,提升绿色氢能保障能力。推动多元化制氢、一体化运氢物流、氢能研发制造及加氢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协同发展。

开展绿色电力制氢示范,研究推动垃圾填埋气制氢示范项目,加快提升绿色氢能应用规模。推动氢能运输和储备设施建设,研究规划绿色氢能运输通道,开展管道输氢可行性研究与线路规划,科学布局市内氢能储存设施,推动建立氢能制储运标准体系。到2025年力争形成60吨/天的氢能供应能力,不足部分由京津冀区域协调补充。

2.大力发展氢能交通。发挥好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氢能示范工程效应,按照“布局合理、适度超前、供需匹配、安全有序”原则,构建加氢站保障体系。以平原新城和生态涵养区为重点,聚焦大宗物资运输、渣土运输、物流配送、市政环卫、通勤客运、公交等中远途、中重型为主的应用场景,加快研究氢能汽车路权支持政策,推动氢能车辆替代。

加快衔接匹配服务需求、行车路线及运营场站等关键要素,研究制定相关标准,重点在平原新城及辐射区域布局加氢站建设。充分利用延庆区既有氢能交通设施资源,扩大氢能示范范围,打造多场景氢能交通综合示范。

3.推动氢能示范应用。探索公共设施、企业园区、数据中心等多种应用场景商业化模式,推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在热电联供、备用电源以及微电网等领域的应用,开展移动式燃料电池充电装置试点,推动城市副中心供热保障中心等燃料电池分布式能源示范项目实施。加快研究评估燃气热电联供机组、燃气锅炉房氢气掺烧技术可行性,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在高安屯燃气电厂开展氢气掺烧示范试点。

4.推进氢能产业应用综合示范。加快推动氢能研发、氢能制储运、氢能交通、氢能综合应用等多层次示范,形成全链条集聚示范效应。发挥大兴氢能产业园建设的辐射效应,大力推动氢燃料电池交通产业链、氢能供应产业链及产业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带动周边区域氢能全产业链发展。

建设昌平氢能技术研发基地,大力推动电堆、双极板、催化剂、质子交换膜、膜电极、碳纸、空压机和氢气循环泵等核心领域氢能技术研发示范,建立多层次氢能科研平台,打造氢能产业科技创新高地。

 

推动重点区域

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应用

全面推广地热及热泵系统耦合供热模式,新增供热设施原则上以可再生能源为主。聚焦新建片区,大力推动智慧能源、综合能源等新技术、新模式应用,推动大兴氢能示范区低碳项目等一批示范项目建设,推进首医大二期等新建公共机构分布式能源中心建设。

 

推动重点行业

扩大可再生能源应用

加快研究制定交通枢纽、微中心等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指南,在规划阶段明确可再生能源融合应用要求。坚持“宜电则电、宜氢则氢”,加快充电桩、加氢站布局建设,实施交通运输工具脱碳更新工程。到2025年,新建交通基础设施可再生能源应用比重不低于20%,全市新能源汽车累计保有量力争达到200万辆。

 

创新驱动

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

加大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攻关力度 加大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攻关力度 加快钙钛矿等新一代高效低成本光伏电池制备及产业化生 产技术研发,加强光伏发电组件与建筑材料一体化技术创新与示范。支持干热岩开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开展中深层地热供暖技术创新。推进适用于可再生能源制氢的新型电解水设备研制,加快碱性电解水、质子交换膜、SOEC等绿电制氢技术,氨及甲烷等电制燃料制备技术研发,持续加大质子交换膜、催化剂等产品研发投入,加快前沿技术迭代。

持续提升可再生能源产业创新水平  聚焦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未来科学城“能源谷”,加快推动超低风速风机关键零部件、智能电网、建筑一体化建材等高精尖产业布局。以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为依托,提升燃料电池电堆及相关零部件研发与生产能力,打造北京氢能高端制造集群。以中关村房山园、昌平区为载体,重点推动新型储能系统集成等技术突破,打造北京新型储能产业基地。

 

建立健全

可再生能源管理机制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对可再生能源发电、供热项目,严格按照电力、热力行业安全管理有关规定,落实安全管理主体责任。特别是对氢能、储能等新型能源设施,严格落实属地、行业的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

来源:北京市发改委

本文转载自国际能源网团队 氢能汇,只做主题效果测试使用,本文观点不代表氢天下立场。

(0)
xhbeijing的头像xhbeijing
上一篇 2024年6月20日
下一篇 2024年7月3日

相关推荐

  • 上海氢能汽车产业迈入“从 1 到 10 ”进程

    ” 现在有两千多辆氢燃料电池汽车跑在上海的马路上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智能制造推进处处长韩大东在接受澎湃科技采访时说,截至 2022 年 10 月底,上海已累计推广燃料电池汽车(目前通常是指氢能汽车)约 2200 辆。上海凭借过去数十年的积累已经发展成氢能汽车产业的排头兵,目前已经做到了小量规模化的整车运营,更明确地说,&#8…

    2023年1月21日
    22300
  • 9000辆!这家车企斩获国内氢能商用车超级大单!

    8月26日,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官微发布消息,凭借在商用车领域的技术优势和成本控制能力,其与北京开云能源有限公司达成1000台氢能短倒重卡和8000台氢能微型物流车订单合作,标志着厦门金龙在氢能源商用车市场继续领跑。 厦门金龙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志军与开云能源董事长王超一行座谈,共同探讨氢能源商用车产业的广阔前景与深度合作机遇,高度认同开云能源组织和实…

    2024年8月27日
    14000
  • 温州交运集团:2023 年主要目标是氢能产业,制定氢车采购计划

    日前,温州市交通运输局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面对人们出行方式变化,行业遭遇寒冬,2022 年,市交运集团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克难攻坚,逆流而上,经营发展形势企稳向好。2023 年,市交运集团将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紧紧围绕…

    2023年2月13日
    29200
  • 《2060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报告(2023版)》指出:氢和CCUS成能源转型关键

    《报告》提出,“双碳”背景下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可分“三步走”。2035年前是新型能源体系的筑基期,这期间新能源加速发展,化石能源逐步达峰;2036~2050年是加速期,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非化石能源有序接替化石能源;2051~2060年是建成期,非化石能源成为能源主体,化石能源逐步转向原料与应急保障。

    创业分享 2023年12月22日
    27200
  • 氢云研究 | 氢能两轮车“爆发”,如何实现商业化“逆袭”?

    2024年,在氢车和电解槽两个主赛道外,今年最亮眼的三个氢能场景是冶金、列车与两轮车。对比氢能列车在技术上持续发展和应用落地,氢冶金在标准、行业共识和示范取得突破,氢能两轮车的亮点在于2年内实现了规模突破:根据市场公开信息统计,2023年氢能两轮车市场投放名义超过2000辆;2024年全年名义投放量预计将超过万辆。 在氢能商业推广难的背景下,氢能两轮车“快速…

    2024年9月24日
    213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