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光纤通信行业的领军企业,亨通集团通过不断的创新和突破,已经在全球光纤市场上占据了重要地位。然而,当氢能的浪潮汹涌而来,亨通并没有止步于过往的辉煌,而是毅然决然地扬帆起航,开启了一段崭新的绿色征程。为实现碳中和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01
人物介绍
郑钦臻,1986年生于山东烟台,中共党员。现任江苏亨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制氢装备技术总监。2017年获得浙江大学博士学位,后继续在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流动站从事了2年的博士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等离子体化学及水电解制氢技术,拥有42项专利技术,其中1项PCT专利,累计发表国内外论文20余篇,兼任《环境工程》、《高电压技术》、《Powder Technology》、《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等多个SCI、EI期刊的评审专家,浙江大学工业生态与环境研究所客座研究员等。参加工作期间,主要从事电解制氢技术的开发以及碱性电解槽、BOP设备的研发制造,曾主导完成多台大标方碱性水电解制氢系统的研发、制造与调试。
02
专访实录
GEA王静:郑博士您好!很荣幸您能够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们想请您简要的介绍一下亨通集团。郑钦臻博士:亨通集团是中国光纤光网、能源互联网、智能物联网、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高科技国际化产业集团,1991年创建,总部位于苏州吴江,拥有70余家子公司 ,其中5家境内外上市公司。2023年集团总营收1740亿人民币。在2024年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位于第156位,是全球光纤通信前3强。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全球领先的信息能源互联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亨通集团拥有六大产业集团、业务板块,包括通信产业集团、电力产业集团、新材料产业集团、国际产业集团,同时涉足金融、通信运营等业务板块。亨通集团长期以来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发展理念,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及全球可持续发展号召,亨通成立ESG可持续发展委员会。2023年,亨通首次发布ESG双碳目标:2028年碳达峰,2045年碳中和,2022年入选首批中国工业碳达峰“领跑者”企业,获得企业碳达峰碳中和管理评价五星级证书”、联合国全球契约成员。
GEA王静:亨通在光通信领域深耕多年并成为行业龙头,我们相信亨通跨界布局氢能的战略眼光一定是敏锐和独到的。我们想了解,确定这样的战略方向,是基于什么样的原因、基础和优势?郑钦臻博士:首先是有责任。亨通集团是现在是全国五百强的第156位企业,体量越大责任越大,我们深刻认识到社会责任和环境友好的重要性。亨通集团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号召,致力于通过自研产品向降碳产品进步,充分培育绿色新质生产力。亨通第十一届投资委员会决定将氢能产业纳入亨通战略发展方向。第二自身有消纳。亨通光通信产业中核心产品之一是光纤预制棒,在光纤预制棒的生产过程中用到大量的氢气,所以亨通自身就是氢气用量大户,比如我们在内蒙古新投资的项目用氢量就达到十万方,所以亨通坚定落实“绿电智氢”技术路线,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第三有能力。亨通智能装备公司前身为亨通集团装备事业部,成立于2006年,主要服务于亨通各个子公司产线配套以及核心装备研发制造,曾打破国际封锁,为亨通安全高质量生产保驾护航。在2015年,自主开发建设了一套6000Nm3/h天然气制氢项目并自主运营管理,积累了丰富的氢气装备设计、管理和运营经验。所以不论是近二十年的非标装备研发经验还是天然气制氢研发经验都为电解水制氢装备项目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四能卖出。亨通电力产业集团的核心客户是国内五大六小电力集团,在如今发电公司牵头绿电制氢进行绿电消纳的背景下,亨通拥有优质的上游资源和客户群体。
GEA王静:在这样的前提下,亨通智能目前提供的氢能产品和服务有哪些?郑钦臻博士:亨通智能聚焦的是氢能的上游产业链——电解制氢装备,目前我们可以提供的产品有产氢量为1~2000Nm3/h的电解槽,最大处理能力为4000Nm3/h的气液分离装置,最大处理能力为10000Nm3/h的氢气纯化装置,以及智慧云平台的软件系统,同时我们可以提供绿电制氢-氢合成氨、醇一体化解决方案。基于我们压力容器制造资质和成熟的设备制造能力,目前优先将BOP设备——分离装置和纯化装置作为制氢业务的先锋产品进行市场推广。而电解制氢系统则优先在亨通园区运行,进行稳定性和安全性验证,以确保向客户提供的是最安全最稳定的产品。
GEA王静:咱们亨通智能在制氢装备的技术研发方面有哪些创新或者差异性?以及是否有具体的实践案例呢?郑钦臻博士:我们的差异性主要在这几个方面:从结构上,亨通智能电解槽的端压板跟行业内同类产品的是不一样的,也是行业首创。我们自主研发设计了一款椭圆封头作为端压板的电解槽,通过机械结构设计,把原来的平板结构改为椭圆且空腔的封头结构,重量相较传统结构减轻60%,更加轻便节约。同时,我们对电解槽的流道进行优化改进,可以在同样产氢量下,对长度进行大幅度的削减。例如,同样1000Nm3的一个产氢规模,端压板之间的有效间距只有2.3米左右,这跟行业内或者跟我们一代产品来对比,有非常大的降幅。行业内电解槽的平均重量是将近55吨,我们二代产品的重量在37吨左右。从电极材料上,我们跟高校合作开发了一种新型的阳极电极,可以显著的降低析氧过电位,提高电流密度。从工艺上,我们对电解槽分离撬以及纯化撬进行了改进。分离装置的核心设备就是分离罐,它是一个压力容器,它这个大小决定了气液分离效果的好坏。我们团队通过工艺设计和仿真计算,以及流场的仿真设计优化,对分离罐的结构进行了一个比较大幅度的创新。这个基础条件下,我们在大大削减分离罐的尺寸,减小体积的同时,还能保证非常好的分离效果。在BOP上,1.0产品用纯化装置是三塔工艺,而我们2.0产品开发了两塔工艺,用两个干燥塔就可以完成全流程水分的脱除。在实际应用案例方面,目前我们拥有2个应用场景,一个是在吴江运行的一代产品,自2023年7月份投运以来,已运行超过1年,并没有因设备故障而停机,运行性能参数行业领先。目前我们正在制造第二代产品,2025年4月份交付,应用于高纯石英行业。
1000Nm3/h电解制氢应用案例–江苏吴江
3000Nm3/hTSA纯化系统应用案例–内蒙古鄂尔多斯
GEA王静:当下,在氢能设备制造领域,“内卷”非常严重,而且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亨通智能在近几年的战略打法上将会如何布局?郑钦臻博士:虽然电解水制氢原理非常简单,小型电解水装置也是非常成熟的,在国内也有着数十年的应用经验。但是大型化电解水制氢技术和应用,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发现和解决。目前国内绿电制氢项目主要是以国央企或者政府牵头的这些示范项目为主,还未充分市场化,在这个空白期,亨通智能更重要的是基于自应用场景,进行技术研发、迭代和运行经验的积累。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优化,不断地打磨技术。我们始终坚信氢能的广阔前景,眼下的任务就是打磨技术、修炼内功,等待市场爆发的窗口期,再带着亨通智能的优质产品投入市场怀抱。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氢能时代,亨通不仅是一个勇敢的探索者,更是一个坚定的前行者。他们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与创新,定能在氢能领域书写出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让我们一同见证亨通在氢能领域的崛起!携手共进,共同迎接这个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未来!采访|王 静
编辑|王 静
审核|张胜青
本文转载自 GEA氢能研究院 氢能产业研究,只做主题效果测试使用,本文观点不代表氢天下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