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加快氢能全产业链布局

原标题:加速布局氢能产业链 推进基础材料及关键零部件技术研究

青年科创团队赋能氢能产业发展

未来能源是驱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当前,北京市正加快氢能全产业链布局,加强关键技术攻关,联合产业链协同创新,推进基础材料及关键零部件技术研究,逐步解锁未来能源领域的新模式与新潜能。近日,北京青年报记者走进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及相关企业,近距离采访青年科学家与工程师们如何以前沿科技赋能,为未来能源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青春动能。

全球最大加氢站引领氢能科技创新

步入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全球最大的加氢站——海珀尔加氢示范站映入眼帘。该加氢站日均最大氢气加注能力为4.8吨,可满足500-600台燃料电池车用氢需求。

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产业服务部总监谢韬向北青报记者介绍,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功能涵盖氢能研发、利用、制造、展示、交流等方面。目前注册入园企业近200家,入园办公企业近70家。北青报记者了解到,自2021年11月示范区北区建成投运,构建起以加氢示范站、体验展厅、科技园区为载体,产业基金、企业联盟、专项政策、实训基地等为支撑的“3+N”氢能产业生态体系。目前南区一期、二期已建设完毕,新建科研办公楼、生产厂房、测试车间。据悉,南区三期计划于2025年投入运营。

年轻科创团队打造国产质子交换膜

北青报记者来到总部位于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的北京清驰科技有限公司。清驰科技董事长郑虓为记者展示了清驰科技的核心产品——厚度仅为12微米的“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这是燃料电池、水电解制氢等工业的核心部件。

这家成立于2021年的年轻科创团队由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支持创建。公司聚焦氢能和储能行业核心部件——质子交换膜(PEM)的研发生产,致力于实现关键技术和部件的国产化稳定供应。

郑虓进一步告诉记者,核心研发团队平均年龄为30岁,成员主要是80后、90后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如今团队打造自有知识产权工艺技术,完成了全环节国产化的高性能燃料电池和液流储能电池质子交换膜的开发,改变质子交换膜依赖单一进口来源的情况。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目前使用清驰科技质子交换膜,由大兴氢能示范区企业配套燃料电池系统的大功率重卡已在北京投入运营。“三一氢能49吨重卡,这种最重的重卡用的就是清驰科技的质子交换膜,累计跑了两三万公里,没有任何问题。”

探索氢能多元化应用

北京海得利兹新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甲醇重整制氢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海得利兹新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相艳向北青报记者介绍,与清驰科技以燃料电池为使用场景研发的质子交换膜不同,海得利兹的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是一类工作温度通常在120℃-200℃之间的燃料电池技术,可直接利用非纯氢或者醇、氨等重整气作为燃料对外提供电能与热能。

源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数十年的研发积累,海得利兹这支贯通产学研用的科创团队突破国际技术垄断,发展形成了甲醇制氢、高温质子交换膜、高温膜电极、高温电堆、甲醇重整高温燃料电池发电模块与热电联供系统以及测试平台等自主核心产品矩阵。

除了工业场景的使用,海得利兹也在探索更多民用使用场景。在山东省聊城,海得利兹与当地合作,利用10kW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热电联供项目,为激光产业园办公楼一层提供独立照明用电、室内供暖与充电桩供电等功能。2023年,海得利兹和北京老宋瓜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研发“氢能西瓜”项目,为大兴区庞各庄镇氢能农业西瓜育苗大棚热电联供。

本文转载自千龙网,只做主题效果测试使用,本文观点不代表氢头条立场。

(0)
xhbeijing的头像xhbeijing
上一篇 2024年12月16日 11:30
下一篇 2024年12月23日 15:19

相关推荐

  • 舟山绿色石化基地燃气轮机实现 20% 掺氢燃烧

    近日,西门子能源携手杭州汽轮动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对舟山绿色石化基地年产 4000 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 舟山项目 “)中的三台 SGT5-2000E 燃气轮机成功进行了混合气燃烧调试。这意味着西门子能源应用在本项目中的燃气轮机既能够燃烧天然气,也能够燃烧由天然气与炼油化工的合成气掺混而成的混合气,从而以更加高效环保的方式为舟山项目…

    前瞻报告 2023年3月6日
    38300
  • 江苏氢能产业院士协同创新中心 让如皋氢能产业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

     氢能产业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方向之一,技术密集、覆盖面广,将为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实现“双碳”目标提供重要支撑。江苏如皋是全国涉足氢能产业最早、企业集聚度最高、产业链建设最全、产业影响力最大的地区之一。为有效服务如皋氢能产业创新发展,2019年,如皋市科协与江苏省科协、江苏省能源研究会合作建立江苏氢能产业院士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院士创新中心)…

    2023年6月15日
    24100
  • 《2060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报告(2023版)》指出:氢和CCUS成能源转型关键

    《报告》提出,“双碳”背景下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可分“三步走”。2035年前是新型能源体系的筑基期,这期间新能源加速发展,化石能源逐步达峰;2036~2050年是加速期,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非化石能源有序接替化石能源;2051~2060年是建成期,非化石能源成为能源主体,化石能源逐步转向原料与应急保障。

    创业分享 2023年12月22日
    29600
  • 航天工程1000型碱性电解水制氢系统下线

    2023年5月1日,航天长征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天工程”)自主开发的1000型碱性电解制氢系统正式下线,以此向劳动节献礼,向劳动者致敬。 此次下线的碱性电解水制氢系统,是航天工程依托中国航天在空间站生命保障技术上的成功实践,结合航天工程多年来在化工领域的工程技术积累,碰撞出的符合化工设计体系和安全评价等级的大标方碱性电解制氢装置,标志着公司在“…

    2023年5月9日
    27300
  • 上市企业押注氢能全产业链

    2022年全年有近20家上市企业跨界氢能,2023年至今也已有近10家上市企业宣布将扩张氢能业务,除风电、光伏等能源企业外,还包括建筑、钢铁、石油石化、环保、通信等多个行业。 今年1月以来,阳光电源、凯立新材、金宏气体、吉林碳谷、中环环保等9大上市公司纷纷发布公告,将通过募集资金投建氢能项目、投设氢能子公司等方式扩张氢能业务。 “双碳”目标下,尚处发展初期的…

    2023年3月27日
    320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