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率先松绑,绿氢生产不需危化品许可证

文|能链研究院  

长期以来,我国将氢列为危化品范畴,制氢项目属于危化品生产领域,有一些列的生产限制条件,例如须安置在化工园区内,且需要取得危化品生产许可证。“危化品”这一身份一定程度上抬高了氢制造成本,限制了氢能行业发展。

随着氢能产业的加速发展,近年来,业界一直呼吁将氢作为“危化品”管理调整为作为“能源品”进行管理。而作为能源使用,可以参照天然气的管理办法,按行业类别归口监督管理,在管理或操作上更简易一些。

2020年4月,国家能源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征求意见稿)》,将氢能列为能源范畴。2022年3月23日,《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出炉,首次明确氢的能源属性,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组成部分。

政策发布一年多来,河北省率先在绿氢生产危化品许可方面踏出实质性的一步。

7月5日,河北省政府发布了《河北省氢能产业安全管理办法(试行)》,明确氢能企业按行业类别归口监督管理,绿氢生产不需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这是国内首个对可再生能源制氢在危化品许可方面进行政策松绑的省份。

河北率先松绑,绿氢生产不需危化品许可证

管理办法明确——

该许可仅限绿氢生产环节,氢能运输依然按照危险货物运输管理,应取得危险货物运输相关许可。

化工企业的氢能生产,仍需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

绿氢生产不需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

加氢站(含供氢站)参照天然气加气站管理模式,经营性加氢站(含供氢站)应取得燃气经营许可或批复。

特别是“绿氢生产不需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这一条款,作为首次提出,被业内人士广泛热议,那么该政策松绑对于企业、行业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氢作为“危化品”管理,一直以来的三大发展桎梏。

一是建设成本高。从氢项目本身讲,建设成本高、“制储运”成本高是全球氢能产业发展面临的普遍问题,而将氢作为危化品管理,势必涉及到的投资、土地、审批等环节的门槛更高,无形中让项目付出了更高的投资成本、土地成本和时间成本。

二是场地限制大。氢作为“危化品”,其生产、利用场地有较为严格的限制。拿加氢站来说,虽然多地相继出台鼓励加氢站建设,但在实际操作层面,加氢站一般都设在化工园区内。随着氢燃料电池汽车规模的不断扩大,“车多站少”“加氢不便”等问题日益凸显。其次,从氢生产来说,绿氢生产项目今年以来呈爆发式增长,但是绿氢项目通常与风、光等可再生能源项目天然链接,与灰氢、蓝氢的产出不同,绿氢生产项目若还被圈在化工园区内显然不现实。

三是审批手续繁琐复杂。虽然很多地方政府都出台了利好氢产业发展相关政策,但在氢作为“危化品”管理的政策法规、审批流程层面,仍然存在着阻碍产业发展的瓶颈。例如从土地审批到安评、环评,从特种设备许可到运营人员资质,涉及到的部门和机构繁多、流程复杂,为原本就成本高昂的项目建设再“加码”。

在此背景下,河北作为全国第一个松绑绿氢生产环节危化品许可的省份,无疑对氢能产业的发展具有突破性意义,将助力氢行业逐步打破发展瓶颈,加速驶入发展快车道。

中国能源研究会氢能专委会副秘书长李谚斐对能链研究院表示,河北省对绿氢生产环节进行政策松绑对于氢行业来说,肯定是一个利好消息。不需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首先有助于减少审批程序,降低项目成本;其次,在没有损害安全问题的前提下,将起到一个很强的引领示范作用,可能会带动其他省市跟进,促进行业发展;再者,也将带动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加速发展。

多名业内人士表示,氢作为危险品管理,有很多限制,不利于整个产业发展,但对于氢的安全管理依然重要。河北省此次针对绿氢生产环节危化品许可方面的松绑,对于安全方面其实没有什么影响,政策明确仅限绿氢生产环节,氢能运输依然按照危险货物运输管理;并且提到要“参照天然气加气站管理模式”,参照燃气管理的模式去管理氢,从促进行业发展方面会好很多,我国天然气管理模式经验成熟,各项流程、规则也非常严格。

事实上,自国家明确氢的能源属性后,近两年氢产业管理政策逐渐有松绑之势。包括河北省在内,目前全国已有多地允许在化工园区外建设绿氢生产项目和制氢加氢一体站。

据索比氢能网统计,截至目前我国已有7个省市地区发布了相关“松绑”政策——

河北率先松绑,绿氢生产不需危化品许可证

业内专家解读称,允许非化工园区制氢这一政策本身的要义,就是希望能够解决氢的来源、安全以及整个存储和运输成本的挑战。它使得制氢可以在靠近应用端进行,一是可以降低储运成本;二是减少氢气在不同存储容器之间的转移,降低安全风险;三是有利于推动制氢项目建设,增加氢的来源。

与此同时,也更有利于开展分布式制氢。目前,氢在化工园区集中制备后主要以长管拖车运到应用末端,这种方式的经济运输半径一般在50公里左右,一旦超过50公里,运输成本就会陡增。开发分布式制氢,例如在大型物流基地附近建设制加氢一体站,可以实现就近加氢,也降低了储运等各项成本。

相关素材来源:河北省人民政府、索比氢能网、《中国能源报》

本文转载自河北省人民政府、索比氢能网、《中国能源报》,只做主题效果测试使用,本文观点不代表氢天下立场。

(0)
xhbeijing的头像xhbeijing
上一篇 2023年7月20日 09:38
下一篇 2023年7月20日 10:20

相关推荐

  • • 参会通知 •

    第七届中国光伏产业论坛 “第七届中国光伏产业论坛(CPIF7th)”将于2023年2月21日-22日在北京举办。本届论坛以“新能源 新系统 新生态”为主题,将聚焦新型电力系统、新能源大基地、整县光伏、分布式光伏、光储融合等热点话题,搭建价值型平台,充分展示、交流行业创新技术、成果、经验,助力实现新能新生态,致力于把绿色能源价值顺利传导至终…

    2023年1月8日
    26500
  • 现代汽车盛大亮相2024 CES 揭晓以氢能及软件驱动未来移动出行新愿景

    据介绍,现代汽车集团正在研发兆瓦级质子交换膜(PEM)电解槽,用于生产绿色氢气,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实现商业化。通过共享燃料电池系统的组件,降低成本,从而与现有PEM技术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价格。此外,为实现制氢源头绿色环保化,集团提出通过废弃物制氢(W2H,Waste to Hydrogen)和塑料制氢(P2H,Plastic to Hydrogen)两种方式,旨在将环境污染物转化为清洁氢能。其中,废弃物制氢(W2H,Waste to Hydrogen)对例如食物、污泥等有机废弃物产生的沼气进行处理,从二氧化碳中提取氢气;塑料制氢(P2H,Plastic to Hydrogen)则是通过熔化无法回收的废旧塑料,从而得到氢气。

    2024年1月11日
    17600
  • 全球碳博弈下,中国汽车碳足迹管理现状如何?

    中国汽车正以前所未有之势加速驶向全球市场。今年一季度,中国汽车出口量首度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值得一提的是,低碳、绿色、环保的新能源汽车,成为支撑中国汽车出口量持续攀升的主力。数据显示,今年1~4月,中国车企出口新能源汽车52万辆,同比增长112%,对汽车出口增长贡献率达到51.6%。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包括比利时、英国、德国、法国…

    2023年6月13日 创业分享
    18710
  • 氢能市场逐步打开 企业积极抢滩布局

    高工氢电产业研究所(GGII)所长刘鹏利表示,绿氢产能即将出现相对过剩,有望带动氢价下降,促进氢车推广

    上市企业 2023年12月11日
    14200
  • 氢能制、储、加、用,方案这里都有!来自SNEC展的氢能声音(上)

    编者按:在SNEC展如火如荼期间,也有一场氢能会议火热举行,这就是在上海浦东嘉里大酒店举行的第五届(2023)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和装备及应用(上海)大会。5月25日,22名业内专家针对氢能产业发表了独到观点。国际能源网/氢能汇(微信公众号:h2-2005)以氢金融、制氢装备生产等为主题,分两期发送专家的观点纪要。这是上篇。 第一篇章:氢金融:这里有方案 …

    2023年6月6日 创业分享
    236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