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秘的安徽硬科技 | “氢”尽所能 阳光氢能争夺万亿市场

时代呼啸而至,硬科技成为时代的“宠儿”。

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半导体芯片、高端制造、信息技术是投资火热的赛道。在持续的行业热度下,我们更应审慎认知硬科技的特性: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且部分赛道并不存在所谓的暴利。

正如一些投资人所说,硬科技公司蛰伏的时间较长,我们要用更深邃的眼光去洞察到早期项目的价值所在。

在硬科技赛道,“长期主义”是我们必须要坚守的!

作为投资的沃土之一,安徽近年来硬科技赛道的项目如雨后春笋,一批硬科技公司展露头角,在某些关键领域解决了“卡脖子”难题并实现了国产替代。

在这后疫情时代,恰逢2023年农历兔年新春,36氪安徽特别策划了「隐秘的安徽硬科技」,向世界推介一批安徽冉冉升起的硬科技公司,本期聚焦的赛道是氢能,公司为阳光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阳光氢能”)。

隐秘的安徽硬科技 | “氢”尽所能 阳光氢能争夺万亿市场

阳光氢能产品应用场景图

点“氢”成金

在2022年12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沙特,其中“氢能”成为一个颇受关注的关键词。

实际上,我国的碳排放总量位居世界第一位,石化能源供给存在结构风险,发展氢能成为实现能源战略转型、保障能源安全的必经之路。我国自2020年“双碳”目标提出后,中国的氢能产业热度攀升,推进能源体系改革朝着“零碳电力+氢能”的方向迈进。

在制氢这一细分赛道,产业界期望的是绿氢,其更符合氢能源产业零碳排的理念。

36氪安徽了解到,按照工作原理和电解质的不同,目前电解水制造绿氢的主要技术分为三种:碱性电解水技术(ALK)、质子交换膜电解水技术(PEM)、固体氧化物电解水技术(SOEC)。

其中碱性电解水技术(ALK)技术较为成熟,成本相对较低。目前中国约80%的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采用碱性电解水制氢技术,其下游应用在电力、冶金、化工、电子、交通等众多领域,相关产业链发展已较为成熟。

阳光氢能是36氪安徽关注的一家制氢公司,其专注于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技术研究,主要产品为IGBT制氢电源、碱性水电解槽、PEM电解槽、气液分离与纯化设备、智慧氢能管理系统,致力于提供“高效、智慧、安全”的绿电制氢系统及解决方案。

阳光氢能董事长彭超才向36氪安徽表示,阳光氢能拥有碱性水电解制氢和PEM电解制氢两种技术路线,开发了离网、并网、微网多模式下制氢系统,提供“高效、智慧、安全”的一站式的绿电制氢系统及解决方案,可良好匹配可再生能源快速波动特性,适用于能源电力、石油化工、交通、冶金等多种应用场景。

值得关注的是,在突破“卡脖子”问题上,阳光氢能的PEM电解水制氢系统,利用直流电将纯水电解为氢气和氧气,经过气液分离与纯化设备后得到高纯度成品氢气。由PEM电解槽,气液分离与纯化设备、公用工程设备组成。其高效性体现在5%-110%宽负荷调节范围,适应可再生能源波动特性,提升能量利用率,同时在安全性上,系统实行全自动化安全联锁控制,冗余设计,HAZOP和LOPA分析认证,提升系统安全等级。

隐秘的安徽硬科技 | “氢”尽所能 阳光氢能争夺万亿市场

阳光氢能研发的PEM电解槽

隐秘的安徽硬科技 | “氢”尽所能 阳光氢能争夺万亿市场

阳光氢能研发的碱性水电解槽

“氢”尽所能

在硬科技赛道,企业需要从早期需求的机会了解到产品规划,到获得订单,再到实施、服务,最后获得持续的订单,如此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

根据中国氢能联盟的预计,2020年至2025年间,中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1万亿元,2026年至2035年产值达到5万亿元。可以说,氢能未来的前景十分广阔。

36氪安徽了解到,于制氢赛道,阳光氢能在电解水制氢系统的研发、生产、测试、服务等方面均具备较强优势。

从项目角度看,其产品已在吉林、宁夏、内蒙古、甘肃、湖北等多地风光制氢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助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绿色化工、绿色交通等。2021年,公司1000Nm³/h碱性水电解制氢系统交付吉林白城,助力建设“中国北方氢谷”;2022年,与国家电网、中科院大化所合作的国内首座(国网六安)兆瓦级氢能综合利用示范站项目投运,对氢能参与储能调峰具有重要示范意义。同年,为内蒙古综合能源站项目提供碱性水电解制氢装置、为宁夏、湖北等地项目提供200标方PEM制氢装置,2022年12月长江电力绿电绿氢示范项目产氢成功。

从研发上来看,阳光氢能建成国内领先的电解水制氢系统综合测试平台,可满足4000Nm³/h电解制氢系统测试需求;建成可再生能源变功率制氢及氢储能发电实证平台,实现纯离网变功率制氢、电-氢-电闭环的实证研究。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合建“PEM电解制氢技术联合实验室”,具备核心部件、膜电极制备及200Nm³/h以上PEM电解槽研发能力;建成GW级制氢设备工厂,具备大功率碱性和PEM电解制氢系统规模化生产能力;2022年11月,阳光氢能1000Nm³/h碱性水电解制氢系统荣获国际认证。

据36氪报道,2021年我国氢气产能约为4000万吨/年,产量超过3300万吨。从规模来看,我国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制氢国;从构成来看,当前氢产能主要由化石能源制氢和工业副产氢构成,可再生能源制氢规模占比很小,距离绿色低碳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未来,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降低、电解水制氢技术继续突破、绿氢项目规模效应兴起,可再生能源制氢将极大概率成为制氢主流。

彭超才表示,2023年,阳光氢能依旧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深耕绿氢领域,继续提升产品力,用实际行动践行创新力量。

(文/张雨薇 审核/高琳)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发布者:xhbeijing,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qingtx.cn/archives/4749

(0)
xhbeijing的头像xhbeijing
上一篇 2023年1月22日 20:58
下一篇 2023年1月22日 21:07

相关推荐

  • 刘国跃:中国绿氢产业蓬勃发展 推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

    随着全球气候治理迈入净零“实施”阶段,绿色氢能被广泛视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路径之一。发展可持续的氢能产业,成为推动能源密集型产业和重载交通领域低碳转型、打造新型绿色能源贸易体系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中国不断推动氢能规模化发展、产业创新和标准合作,致力于为全球氢能产业发展提供“中国方案”。在第十四届“新领军者年会”上,由世界经济论坛携手三大机构联合发布的《中…

    创业分享 2023年7月10日
    13800
  • 续航1000公里,奔驰液氢重卡即将长途实测

    戴姆勒卡车宣布,它正在进入氢燃料电池卡车的下一阶段开发暨该公司将建立第一个梅赛德斯-奔驰GenH2氢燃料电池卡车的客户试用车队。据悉,由五辆半挂奔驰液氢重卡组成的客户试验车队将部署在德国特定路线的各种长途应用中。

    2023年12月21日
    12800
  • 日本氢能赢了科技,却败给“狼子野心”,如今快被中国超越

    中日两国在氢能领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随着氢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中日两国的竞争主要集中在技术研发、产业应用和市场开拓三个方面。日本在氢能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领先,形成了完整的氢能产业链,而中国则在近年来大力推动氢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并在氢能汽车、储能等领域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两国在氢能领域的竞争将决定着谁能够在未来氢能产业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日本氢能计划…

    2023年3月10日 创业分享
    24800
  • 200辆氢能汽车“汉产汉用”跑物流

    6月10日,200辆氢能汽车正式交付,在汉投入运营。 6月10日,200辆搭载国家电投“氢腾”燃料电池的氢能汽车正式交付并在汉投入运营。这是湖北省氢能领域最大规模集中交付,拉开了零碳交通在武汉大规模批量化应用的序幕。 零碳排放氢能汽车“汉产汉用” 据悉,此次交付的200辆氢燃料电池汽车主要为4.5吨常温厢式货车、18吨厢式货车、31吨自卸车、49吨牵引车等5…

    2023年6月12日
    12300
  • 中国科学院院士徐春明:氢能产业链非常复杂,远高于石油化工

    5月29日消息,近日2023中关村新型储能及氢能产业论坛上,中国科学院徐春明院士围绕双碳战略下绿电氢技术发展进行主题发言。 徐春明指出,双碳战略下GDP的增长和对能源的依赖是一个刚性关系,任何经济发展都必须依靠能源的输入。我国能源消费总量随着我们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还会快速增加。但是能源的消耗不一定意味着二氧化碳的排放,我们用绿电、绿氢就是无碳的能源,这也是…

    创业分享 2023年5月29日
    187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