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秘的安徽硬科技 | “氢”尽所能 阳光氢能争夺万亿市场

时代呼啸而至,硬科技成为时代的“宠儿”。

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半导体芯片、高端制造、信息技术是投资火热的赛道。在持续的行业热度下,我们更应审慎认知硬科技的特性: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且部分赛道并不存在所谓的暴利。

正如一些投资人所说,硬科技公司蛰伏的时间较长,我们要用更深邃的眼光去洞察到早期项目的价值所在。

在硬科技赛道,“长期主义”是我们必须要坚守的!

作为投资的沃土之一,安徽近年来硬科技赛道的项目如雨后春笋,一批硬科技公司展露头角,在某些关键领域解决了“卡脖子”难题并实现了国产替代。

在这后疫情时代,恰逢2023年农历兔年新春,36氪安徽特别策划了「隐秘的安徽硬科技」,向世界推介一批安徽冉冉升起的硬科技公司,本期聚焦的赛道是氢能,公司为阳光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阳光氢能”)。

隐秘的安徽硬科技 | “氢”尽所能 阳光氢能争夺万亿市场

阳光氢能产品应用场景图

点“氢”成金

在2022年12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沙特,其中“氢能”成为一个颇受关注的关键词。

实际上,我国的碳排放总量位居世界第一位,石化能源供给存在结构风险,发展氢能成为实现能源战略转型、保障能源安全的必经之路。我国自2020年“双碳”目标提出后,中国的氢能产业热度攀升,推进能源体系改革朝着“零碳电力+氢能”的方向迈进。

在制氢这一细分赛道,产业界期望的是绿氢,其更符合氢能源产业零碳排的理念。

36氪安徽了解到,按照工作原理和电解质的不同,目前电解水制造绿氢的主要技术分为三种:碱性电解水技术(ALK)、质子交换膜电解水技术(PEM)、固体氧化物电解水技术(SOEC)。

其中碱性电解水技术(ALK)技术较为成熟,成本相对较低。目前中国约80%的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采用碱性电解水制氢技术,其下游应用在电力、冶金、化工、电子、交通等众多领域,相关产业链发展已较为成熟。

阳光氢能是36氪安徽关注的一家制氢公司,其专注于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技术研究,主要产品为IGBT制氢电源、碱性水电解槽、PEM电解槽、气液分离与纯化设备、智慧氢能管理系统,致力于提供“高效、智慧、安全”的绿电制氢系统及解决方案。

阳光氢能董事长彭超才向36氪安徽表示,阳光氢能拥有碱性水电解制氢和PEM电解制氢两种技术路线,开发了离网、并网、微网多模式下制氢系统,提供“高效、智慧、安全”的一站式的绿电制氢系统及解决方案,可良好匹配可再生能源快速波动特性,适用于能源电力、石油化工、交通、冶金等多种应用场景。

值得关注的是,在突破“卡脖子”问题上,阳光氢能的PEM电解水制氢系统,利用直流电将纯水电解为氢气和氧气,经过气液分离与纯化设备后得到高纯度成品氢气。由PEM电解槽,气液分离与纯化设备、公用工程设备组成。其高效性体现在5%-110%宽负荷调节范围,适应可再生能源波动特性,提升能量利用率,同时在安全性上,系统实行全自动化安全联锁控制,冗余设计,HAZOP和LOPA分析认证,提升系统安全等级。

隐秘的安徽硬科技 | “氢”尽所能 阳光氢能争夺万亿市场

阳光氢能研发的PEM电解槽

隐秘的安徽硬科技 | “氢”尽所能 阳光氢能争夺万亿市场

阳光氢能研发的碱性水电解槽

“氢”尽所能

在硬科技赛道,企业需要从早期需求的机会了解到产品规划,到获得订单,再到实施、服务,最后获得持续的订单,如此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

根据中国氢能联盟的预计,2020年至2025年间,中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1万亿元,2026年至2035年产值达到5万亿元。可以说,氢能未来的前景十分广阔。

36氪安徽了解到,于制氢赛道,阳光氢能在电解水制氢系统的研发、生产、测试、服务等方面均具备较强优势。

从项目角度看,其产品已在吉林、宁夏、内蒙古、甘肃、湖北等多地风光制氢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助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绿色化工、绿色交通等。2021年,公司1000Nm³/h碱性水电解制氢系统交付吉林白城,助力建设“中国北方氢谷”;2022年,与国家电网、中科院大化所合作的国内首座(国网六安)兆瓦级氢能综合利用示范站项目投运,对氢能参与储能调峰具有重要示范意义。同年,为内蒙古综合能源站项目提供碱性水电解制氢装置、为宁夏、湖北等地项目提供200标方PEM制氢装置,2022年12月长江电力绿电绿氢示范项目产氢成功。

从研发上来看,阳光氢能建成国内领先的电解水制氢系统综合测试平台,可满足4000Nm³/h电解制氢系统测试需求;建成可再生能源变功率制氢及氢储能发电实证平台,实现纯离网变功率制氢、电-氢-电闭环的实证研究。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合建“PEM电解制氢技术联合实验室”,具备核心部件、膜电极制备及200Nm³/h以上PEM电解槽研发能力;建成GW级制氢设备工厂,具备大功率碱性和PEM电解制氢系统规模化生产能力;2022年11月,阳光氢能1000Nm³/h碱性水电解制氢系统荣获国际认证。

据36氪报道,2021年我国氢气产能约为4000万吨/年,产量超过3300万吨。从规模来看,我国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制氢国;从构成来看,当前氢产能主要由化石能源制氢和工业副产氢构成,可再生能源制氢规模占比很小,距离绿色低碳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未来,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降低、电解水制氢技术继续突破、绿氢项目规模效应兴起,可再生能源制氢将极大概率成为制氢主流。

彭超才表示,2023年,阳光氢能依旧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深耕绿氢领域,继续提升产品力,用实际行动践行创新力量。

(文/张雨薇 审核/高琳)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发布者:xhbeijing,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qingtx.cn/archives/4749

(0)
xhbeijing的头像xhbeijing
上一篇 2023年1月22日 20:58
下一篇 2023年1月22日 21:07

相关推荐

  • 中国首家大型氢燃料电池系统生产专门工厂即将在穗投产

    走进位于广州开发区的韩国现代汽车集团“HTWO广州”项目,映入眼帘的是如积木般方正的白色厂房,厂区内安静整洁。正如氢能被人寄予“终极清洁能源”的厚望,整个厂区内随处可见的纯白色,给人一种纯净清新之感。 在“HTWO广州”创新中心展厅,现代汽车氢燃料电池系统(广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金寅基展示了一段趣味定格动画:用毛毡做成的小人“氢气”和“氧气”造型萌趣,在经过…

    创业分享 2023年3月27日
    26100
  • 宇通燃料电池重卡为何卖得这么火?

    宇通为何能在燃料电池重卡市场异军突起? 第一商用车网最新获悉,今年上半年,宇通新能源重卡销量取得重大突破。其中,在燃料电池重卡市场,宇通拿下6月及1~6月销量冠军。由此可以看出,作为重卡行业“新秀”的宇通重卡,凭借卓越的产品品质和用户口碑,实现了在新能源重卡市场的跃升。那么,针对备受市场关注的燃料电池市场,宇通重卡是如何布局的?其产品缘何受到市场青睐?请看第…

    2023年7月24日 上市企业
    32800
  • 氢沄新能源自主研发120kW与150kW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正式发布

    6月17日,氢沄(河南)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氢沄新能源公司)在2023中国(洛阳)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发展大会上发布了自主研发的120kW与150kW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氢沄研究院副院长方芳对新系统进行讲解。 现场发布的120kw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通过开发高耐久膜电极和长寿命控制策略,实现商用车30万公里(性能衰减10%作为寿命终止标准),设计寿命30…

    2023年6月25日
    34210
  • 捷氢科技总经理卢兵兵: 到2025年奖励政策退出后,49吨氢能重卡/氢能乘用车等运营成本仍有机会与传统车型竞争

     2023年7月5日-7日,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暨展览会(FCVC 2023)在上海召开。本届大会以“示范引领 氢启未来”为主题,形成发展共识,实现产业共赢。 在7月7日上午举办的“燃料电池及核心零部件关键技术分论坛”上,捷氢科技总经理卢兵兵作了题为《聚力以至广大 深耕以尽细微》的精彩演讲。他以“产业迎来全面发展窗口期”、“提质降本助推高质量…

    2023年7月17日
    29500
  • 央视“氢”装上阵专栏对 11 个氢能项目和 16 家氢企进行了报道

    近日,央视财经进行了 ” 氢 ” 装上阵 ” 绿氢从何来 “、” 绿氢在路上 ” 和 ” 绿氢往何方 ” 三大全民科普系列报道。氢云链获悉,三大科普专栏均对氢能产业现有的大型项目进行了参观采访,并对业内企业进行了同步的采访。相关名单如下所示: 1、” …

    2023年4月28日 创业分享
    317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