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秘的安徽硬科技 | “氢”尽所能 阳光氢能争夺万亿市场

时代呼啸而至,硬科技成为时代的“宠儿”。

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半导体芯片、高端制造、信息技术是投资火热的赛道。在持续的行业热度下,我们更应审慎认知硬科技的特性: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且部分赛道并不存在所谓的暴利。

正如一些投资人所说,硬科技公司蛰伏的时间较长,我们要用更深邃的眼光去洞察到早期项目的价值所在。

在硬科技赛道,“长期主义”是我们必须要坚守的!

作为投资的沃土之一,安徽近年来硬科技赛道的项目如雨后春笋,一批硬科技公司展露头角,在某些关键领域解决了“卡脖子”难题并实现了国产替代。

在这后疫情时代,恰逢2023年农历兔年新春,36氪安徽特别策划了「隐秘的安徽硬科技」,向世界推介一批安徽冉冉升起的硬科技公司,本期聚焦的赛道是氢能,公司为阳光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阳光氢能”)。

隐秘的安徽硬科技 | “氢”尽所能 阳光氢能争夺万亿市场

阳光氢能产品应用场景图

点“氢”成金

在2022年12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沙特,其中“氢能”成为一个颇受关注的关键词。

实际上,我国的碳排放总量位居世界第一位,石化能源供给存在结构风险,发展氢能成为实现能源战略转型、保障能源安全的必经之路。我国自2020年“双碳”目标提出后,中国的氢能产业热度攀升,推进能源体系改革朝着“零碳电力+氢能”的方向迈进。

在制氢这一细分赛道,产业界期望的是绿氢,其更符合氢能源产业零碳排的理念。

36氪安徽了解到,按照工作原理和电解质的不同,目前电解水制造绿氢的主要技术分为三种:碱性电解水技术(ALK)、质子交换膜电解水技术(PEM)、固体氧化物电解水技术(SOEC)。

其中碱性电解水技术(ALK)技术较为成熟,成本相对较低。目前中国约80%的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采用碱性电解水制氢技术,其下游应用在电力、冶金、化工、电子、交通等众多领域,相关产业链发展已较为成熟。

阳光氢能是36氪安徽关注的一家制氢公司,其专注于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技术研究,主要产品为IGBT制氢电源、碱性水电解槽、PEM电解槽、气液分离与纯化设备、智慧氢能管理系统,致力于提供“高效、智慧、安全”的绿电制氢系统及解决方案。

阳光氢能董事长彭超才向36氪安徽表示,阳光氢能拥有碱性水电解制氢和PEM电解制氢两种技术路线,开发了离网、并网、微网多模式下制氢系统,提供“高效、智慧、安全”的一站式的绿电制氢系统及解决方案,可良好匹配可再生能源快速波动特性,适用于能源电力、石油化工、交通、冶金等多种应用场景。

值得关注的是,在突破“卡脖子”问题上,阳光氢能的PEM电解水制氢系统,利用直流电将纯水电解为氢气和氧气,经过气液分离与纯化设备后得到高纯度成品氢气。由PEM电解槽,气液分离与纯化设备、公用工程设备组成。其高效性体现在5%-110%宽负荷调节范围,适应可再生能源波动特性,提升能量利用率,同时在安全性上,系统实行全自动化安全联锁控制,冗余设计,HAZOP和LOPA分析认证,提升系统安全等级。

隐秘的安徽硬科技 | “氢”尽所能 阳光氢能争夺万亿市场

阳光氢能研发的PEM电解槽

隐秘的安徽硬科技 | “氢”尽所能 阳光氢能争夺万亿市场

阳光氢能研发的碱性水电解槽

“氢”尽所能

在硬科技赛道,企业需要从早期需求的机会了解到产品规划,到获得订单,再到实施、服务,最后获得持续的订单,如此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

根据中国氢能联盟的预计,2020年至2025年间,中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1万亿元,2026年至2035年产值达到5万亿元。可以说,氢能未来的前景十分广阔。

36氪安徽了解到,于制氢赛道,阳光氢能在电解水制氢系统的研发、生产、测试、服务等方面均具备较强优势。

从项目角度看,其产品已在吉林、宁夏、内蒙古、甘肃、湖北等多地风光制氢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助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绿色化工、绿色交通等。2021年,公司1000Nm³/h碱性水电解制氢系统交付吉林白城,助力建设“中国北方氢谷”;2022年,与国家电网、中科院大化所合作的国内首座(国网六安)兆瓦级氢能综合利用示范站项目投运,对氢能参与储能调峰具有重要示范意义。同年,为内蒙古综合能源站项目提供碱性水电解制氢装置、为宁夏、湖北等地项目提供200标方PEM制氢装置,2022年12月长江电力绿电绿氢示范项目产氢成功。

从研发上来看,阳光氢能建成国内领先的电解水制氢系统综合测试平台,可满足4000Nm³/h电解制氢系统测试需求;建成可再生能源变功率制氢及氢储能发电实证平台,实现纯离网变功率制氢、电-氢-电闭环的实证研究。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合建“PEM电解制氢技术联合实验室”,具备核心部件、膜电极制备及200Nm³/h以上PEM电解槽研发能力;建成GW级制氢设备工厂,具备大功率碱性和PEM电解制氢系统规模化生产能力;2022年11月,阳光氢能1000Nm³/h碱性水电解制氢系统荣获国际认证。

据36氪报道,2021年我国氢气产能约为4000万吨/年,产量超过3300万吨。从规模来看,我国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制氢国;从构成来看,当前氢产能主要由化石能源制氢和工业副产氢构成,可再生能源制氢规模占比很小,距离绿色低碳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未来,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降低、电解水制氢技术继续突破、绿氢项目规模效应兴起,可再生能源制氢将极大概率成为制氢主流。

彭超才表示,2023年,阳光氢能依旧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深耕绿氢领域,继续提升产品力,用实际行动践行创新力量。

(文/张雨薇 审核/高琳)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发布者:xhbeijing,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qingtx.cn/archives/4749

(0)
xhbeijing的头像xhbeijing
上一篇 2023年1月22日 20:58
下一篇 2023年1月22日 21:07

相关推荐

  • 液氢高效储运实现重大技术突破

    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获悉,该院航天氢能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国产“5吨/天氢液化系统冷箱”在北京成功下线,该产品是国内首台连续型转化换热器大型氢液化系统核心设备。据介绍,该液氢设备的成功下线,标志着我国在液氢高效储运领域实现重大技术突破,在智能化、单位能耗等方面均比肩国际先进水平。 氢储运是氢能产业链的中间环节,是连接氢气生产端与需求端的关键桥梁。氢气在常…

    2023年12月11日
    14700
  • 亚洲首个!每小时产氢80标方!

    近日,万山区桂山海上风电工业级制氢示范项目成功制氢,标志着亚洲首个工业级海上风电制氢示范项目的顺利落成。南方海上风电联合开发有限公司、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深圳优艾智合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捷方新能源科技(江苏)有限公司、深圳市凯豪达制氢设备有限公司等单位的研发和工程人员登上珠海桂山风场31号风机,共同见证了项目制氢电解槽等模块正常工作,各项技术指标都满足…

    2024年10月15日
    11700
  • 拐点将至!绿氢汽车2035年可以和柴油车叫板!

    绿氢到底什么时候可以和化石能源抗衡,是能源产业普遍关心的话题,有报告预测,预计2030年前后电解水制氢设备成本将实现减半,2050年后电解槽制氢成本降至10元/千克以内,成为最具经济性的制氢技术路径。 而对于管道储运绿氢成本,预计管道运输氢能在2060年降至0.56元/千克·百公里,槽罐车运输经济性方面,规模效应下氢气液化的电耗水平将在未来20年较快下降,2…

    2023年6月6日 创业分享
    17600
  • 北京五环内放开对氢能货车的部分昼运限制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决策部署,进一步促进物流行业降本增效、货车报废更新和新能源化,减少污染排放,市交通委、市公安局交管局、市商务局、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印发《关于本市五环路内新能源物流配送车辆优先通行的通告》,对保障五环路内昼运必要物资运输、符合相关要求的本市新能源货车,发放新能源货车昼运通行证(以下简称“通行证”),在全市未设置…

    上市企业 2024年11月1日
    12000
  • “氢”装上阵,北京大兴氢能产业助力绿色发展

    光明网讯 (见习记者 王蕾) “氢燃料电动车只需1分钟即可更换完氢罐,续航总里程约100公里,另一边是全球首款氢燃料电池专用车,充氢5分钟可行驶800公里……”6月16日,在北京市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讲解员正在向参观国际氢能交流中心的游客介绍未来将上市和目前已经投入使用的产品,吸引了大量参观者的关注。 …

    2023年6月19日
    2411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