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能源领域前沿科技发展态势及2023年趋势展望

一、世界能源领域2022年态势总结

俄乌冲突下能源武器化趋势加剧,全球能源供应格局正在改变。俄乌冲突爆发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俄实施多轮制裁,尤其是能源领域。美国参众两院通过禁止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天然气、煤炭和其他能源产品的法案。英国宣布在2022年底前全部停止从俄罗斯进口煤炭和石油,并尽快结束天然气进口。欧盟不再与俄签订新的煤炭供应合同,并逐步减少进口俄罗斯石油。俄罗斯则要求向不友好国家和地区供应天然气时将改用卢布结算。下半年“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更是加剧了欧洲能源紧张局势。在此背景下,俄罗斯对欧洲的天然气供应锐减,已降至欧盟天然气进口量的9%。欧洲不断增加从美国进口液化天然气力度。目前美国占欧盟液化天然气采购总量的近一半,成为仅次于挪威的欧盟第二大天然气供应国。此外,欧洲诸国调整了能源政策,加强与中东、非洲等国能源合作,建立了能源新的供应关系。

能源短缺使得核电迎来“复苏”,多国暂停核退役或重启核电计划。在俄乌冲突持续、全球极端气候频现等背景下,核电作为一种清洁、高效、运行稳定的能源备受关注。美国拜登政府宣布在《降低通货膨胀法案》下向美能源部爱达荷国家实验室投入1.5亿美元,升级其核能基础设施,加强核能研发。美国与波兰宣布建立核能战略伙伴关系,支持波兰建设首座核反应堆。法国总统马克龙强调核电是法国实现“能源独立”的关键,计划从2028年开始新建6个核电机组。英国在新版《能源安全战略》中强调核电重要地位,将开发8个新的大型核电项目,并新建多座模块化小堆。德国延长原计划2022年12月关闭的3座核电站运营时间。比利时政府宣布将2025年废除核能的计划延后十年。韩国计划到2030年将核电在电力结构中的占比提高至33%,发电量达到2017亿千瓦时。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加速推进核电重启进程,计划到2023年秋季使核电机组的重启数量从目前的10个增加到17个。

多国推出新的氢能项目,新技术不断涌现。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开发出“太阳能热化学(STCH)制氢”技术,该技术比常规电解水制氢效率更高。英国结合氢燃料锅炉、电空气源热泵和智能控制技术,开发出全球首个智能氢混合供热系统,提供了一种安全、廉价的供热方案。日本千代田株式会社完成全球首次甲基环己烷运输;川崎重工的全球第一艘液化氢运输船Suiso Frontier将澳大利亚生产的氢气成功运抵日本。加拿大PyroGenesis公司推出通过热等离子热解从碳氢化合物中生产氢的制氢技术,其理论电力成本比水电解法低3倍;加拿大海洋技术公司Cellula Robotics开发出由氢燃料电池驱动的自主水下航行器Solus-LR,扩展了氢能在军事领域应用。

二、世界能源领域2023年趋势展望

主要国家清洁能源转型步伐加速,新项目将陆续落地。美国能源部宣布在《两党基础设施法案》框架下投入3000万美元用于发展风电技术,降低陆上风电和海上风电项目成本,使美国到2030年达到30吉瓦的海上风电装机规模;美能源部、内政部、商务部和交通部联合启动了一项“漂浮式海上风电行动计划”,推动美国漂浮式海上风电设计、开发和制造;美能源部发布《定日镜联盟路线图》,对定日镜的研究和部署进行规划,目标是降低聚光太阳能发电系统成本,到2030年使其发电成本降到每千瓦时0.05美元;美国能源部在“能源攻关计划”框架下相继部署三项领域攻关计划,加速推进地热能、海上风能和工业供热领域的清洁转型,助力其实现能源转型目标。欧洲国家加强能源安全合作,德国和丹麦宣布在波罗的海投资90亿美元新建一个海上风力发电中心;德国、丹麦、瑞典、波兰、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八国签署“马林堡宣言”,加强海上风电合作,计划在2030年将波罗的海地区海上风电装机容量从目前的2.8吉瓦提高至19.6吉瓦。韩国发布首个《氢经济发展基本规划》,拟到2050年在全国建立2000多处加氢站,并使氢能占最终能源消耗的33%、发电量的23.8%,成为超过石油的最大能源。澳大利亚启动建设全球首个抽水蓄能+制氢综合项目,其包括600兆瓦抽水蓄能、300兆瓦制氢、50兆瓦液化氢、50兆瓦氢燃料电池和1.8吉瓦风力发电设备,预计到2028年投入使用。

核聚变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商业化进程加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英联邦聚变系统通过磁约束开发聚变反应堆原型,其建成后将是全球首个具有商业意义的净能源聚变装置;美国通用原子能公司推出一种使用碳化硅基材料的新型模块化聚变包层概念GAMBL,可使汽轮发电机在更高温度(超过1000℃)条件下工作,并具有更高安全性。英国First Light fusion公司利用弹丸聚变技术首次成功实现核聚变,该公司计划通过进一步研发到2030年代建设一座功率15万千瓦的试点聚变电厂。日本京都聚变工程公司完成聚变电厂设备综合测试设施UNITY的初步设计,正在启动设施建设,并于2024年示范使用聚变相关技术发电。

先进储能技术持续发展,应用场景更加多元。美国能源部正在开发“太阳能+储能”一体化技术,提高应对极端天气事件的抵御能力;美国能源部和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启动国家电网储能研发平台,开发下一代储能材料、器件和原型系统,并计划在电网运行环境下进行独立测试和验证;美国能源部先进能源研究计划署开发新型的筒管式架构锂电池,该设计将增加电极材料的厚度,从而存储超过目前研究的同等尺寸下储存的能量,以降低每千瓦时能源存储的总成本;Form Energy公司正在利用可逆生锈原理制造铁空气电池,其储电成本将不到锂离子电池的十分之一;Green Hydrogen International公司建造盐穴储能设施,可储存大量压缩氢气并在需要时通过管道运输。英国商业、能源和工业战略部在“长时储能示范计划”框架下开发一系列先进储能技术,包括热电池技术、超高温储能系统、电力转化为多种载体储能技术等;英国研究与创新署开发基于粒子稳定乳液和氢载体的新型混合氧化还原液流电池,这种电池不需要使用有毒或昂贵组件。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启动“下一代蓄电池和电机开发”项目,将开发高容量电池(如全固态电池)及其材料,这种电池的能量密度达到每升800瓦时,是当前水平2倍以上。

原文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5946201496443377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发布者:xhbeijing,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qingtx.cn/archives/4904

(1)
xhbeijing的头像xhbeijing
上一篇 2023年1月28日
下一篇 2023年1月29日

相关推荐

  • 习近平:中国新能源产业不存在所谓“产能过剩问题”!

    当地时间5月6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在巴黎爱丽舍宫同法国总统马克龙、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举行中法欧领导人三方会晤。 习近平指出,中国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中欧关系,将欧洲作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方向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伙伴,希望中法关系、中欧关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当今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中欧作为两支重要力量,应该坚持伙伴定位,坚持对话…

    2024年5月8日 前瞻报告
    21200
  • 国内首台!200Nm³/h生物乙醇重整制氢装置投运

    近日,由国投生物科技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国投生物”)和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联合开发的国内首台200Nm³/h生物乙醇重整制氢装置在国投广东生物能源有限公司顺利投入运行。截至目前已连续运行400余小时,氢气纯度达到5N。 图:国投生物乙醇重整制氢装置。 据报道,该装置采用了由中科院生态中心贺泓院士团队历时十余年研发的高效制氢催化剂,融合了氧化重整制氢工艺…

    2023年7月17日
    35500
  • 埃及 14 万吨绿氢项目供应商?中国能建国际与 718 所签署合作

    近日,中国能建国际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吕泽翔,总经理、党委副书记乔旭斌一行到访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八研究所,双方就加强海外氢能业务合作,共同开拓国际市场等进行深入交流,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七一八所所长、党委副书记李俊华,党委书记、副所长吕东方出席座谈会和签约仪式。 双方团队就水电解制氢技术、中亚及非洲氢能项目合作等事项进行了深入交流。李俊华与吕泽翔共同签署战略…

    2023年2月10日
    30200
  • 1 亿!深能北方项目发布 45MW 制氢系统招标公告

    2 月 16 日,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上海庙经济开发区深能北方光伏制氢项目制氢设备采购安装招标公告发布。 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上海庙经济开发区深能北方光伏制氢项目制氢设备采购安装已由项目审批 / 核准 / 备案机关批准,项目资金来源为自筹资金 10000 万元,招标人为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本项目已具备招标条件,现招标方式为公开招标。 项目概况 …

    前瞻报告 2023年2月17日
    26000
  • 年产氢气16亿标方!全国首套100%石油焦制氢联合装置全面投产成功

    1月14日,中油工程成员企业寰球工程公司承建的广东石化项目石油焦制氢联合装置B系列开车运行并产出合格氢气。此前装置A系列于2022年11月16日投产成功已正常负荷运行64天,标志着全国首套100%石油焦制氢联合装置全面投产,满足业主其他联合装置的物料需求。 广东石化项目石油焦制氢联合装置由寰球工程公司PC总承包、寰球吉林化建负责施工,北京项目管理公司负责监理…

    2023年2月8日
    347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