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氢气储运“卡脖子”难题

氢能产业爆发将比想象中来得更快

氢能,被认为是“21世纪的终极能源”,氢能汽车,也被认为是氢能产业化的突破口,被寄予厚望。

“氢能电池、氢能汽车是公认的战略新兴产业,这是一轮重大机遇。”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校长张清杰曾表示。

然而,前途光明,道路却十分崎岖。据媒体报道,2015-2017年,国内总计生产了燃料电池乘用车、客车、专用车1911台,在我国超过2亿辆的汽车保有量中,简直不到“九牛一毛”。

另一则信息显示,截至2017年5月份,已经在日本上市两年之久的丰田氢气燃料电池车“爆款”——Mirai,至今的登记数量不足1500辆,在2016年底,该数据仅为1370辆。

氢能汽车为何叫好不叫座?氢能汽车离进入千家万户还有多远?氢能推广应用的“脖子”到底卡在哪里?

制氢:大量副产氢被当作废气烧掉,“中国不缺氢”

“中国不缺氢。”日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程寒松介绍,我国能源结构,油少煤多,“神华公司一家产生的氢,就可供4000万辆汽车使用,而中国目前车辆总数还不到2亿辆。能提供工业副产氢的企业国内还有很多。”例如,中国有大量的氯碱工业,电解水时产生大量副产氢,现在大部分都被“点天灯”,当废气烧掉了。“这些氢如果能够利用起来,氢源不成问题。”据悉,在湖北,武钢、葛化等企业也有大量的氢气产生。

随着科技的进步,氢燃料电池的寿命、成本已不再是瓶颈。当前,世界最好的氢燃料电池,已在大巴上运行超过了3万个小时,基本与车辆寿命相同。

丰田的氢燃料电池轿车,可保证使用5000小时不坏,按一天开一个小时算,可以开十来年,与传统汽车寿命差距已经不大。

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燃料电池市场之一,有200多家燃料电池公司,尽管在经验、材料、控制等方面,与国外一流公司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但随着用量扩大,技术进步只是迟早的事。

制氢、用氢两端的技术难度已非不可逾越,氢能应用的“脖子”,就卡在储氢、加氢这些中间环节上。

储氢:高压、低温方法成本均太高

程寒松介绍,目前,全球氢气储运主要有三种路径:高压、冷冻,以及吸附。

最主流的储氢方法是高压。在欧美,储氢罐的气压标准是700个大气压,在中国为350个大气压。加氢站压力还要大一些,欧美是900个大气压,中国是450个大气压。

“高压是一种成熟的技术,包括丰田等国际知名公司都采用,但对储氢罐要求很高。要知道,一个家用高压锅的压力只有2个大气压,350-400个大气压压力有多大可想而知。”程寒松介绍,高压储氢罐用铝做内胆,外面用碳纤维缠绕。问题是,这种储罐太贵,离量产还比较远。

第二种方法是冷冻液化,让氢气在零下253摄氏度以下变成液体。上世纪80年代,美国航天飞机使用的燃料液氢,就是采用冷冻法制成的。这一方法的缺点,是制冷需要耗费大量电能。而且,制成的液氢无法长期保存。

这两种方法制备的,均为纯态液氢。在运输上,需要采用专用的“鱼雷管车”。而鱼雷管车也存在缺点,一辆鱼雷管车,拉十来个管子,只能运输不到300公斤氢气,而且充满一个鱼雷管,就要花费六七个小时,时间太长,难以规模化复制。钢瓶内的压力达到200个大气压,不能进入市区。此外,这种鱼雷管车特别贵,租一天就要1000元,成本太高。

氢油:氢能储运的另一条路径

氢气储运,还有第三种方法:吸附法。

程寒松介绍,这种方法将氢元素“粘”在某种材料中,不需要压力和冷冻,常温常压就能存储。

“金属材料,如钛铁合金、镁铝合金都可以形成氢化物。但这些材料是固体,吸附量有限。”程寒松介绍,业内数家企业已研发出“液体吸附法”。

第一类是以日本Chiyoda公司为代表,用苯或者甲苯作为吸附载体。“苯或者甲苯是非常强的吸附剂,一般要采用400摄氏度以上的温度,加入大量贵金属作催化剂。”

第二类是以德国Hydrogenious公司为代表,使用二芐基甲苯作载体。这种方法脱氢温度在320-350摄氏度,但是需要贵金属铂作为催化剂,铂在地球含量稀少。

第三类,是以程寒松创立的武汉氢阳公司为代表,利用有机不饱和化合物(储油)吸附氢气,生成烷烃类化合物(氢油)。这是一种较弱的化学吸附,可逆性较好,200摄氏度的温度下,就可以脱氢,且纯度较高。

在加氢工厂,储油吸收氢气变成氢油;在行驶过程中,氢油中的氢被释放出来,又变回了储油,循环利用。释放出的氢气与氧气在燃料电池中发生电化学反应,变成电能,这一过程中,只产生水,没有污染。

“氢油”技术,在高压、低温之外,开辟了氢能储运的“第三条道路”,解决了常温常压下氢能储运的世界性难题,且容易推广,没有安全和基础设施的问题。

氢油可用普通罐车运输,不但可以进入市区,且运输成本仅为高压氢成本的1/4左右。

加氢:氢油加注站成本仅为高压加氢站1/50

氢能要最终抵达用户,离不开加氢站。450-900个大气压的加氢站,让人们“谈氢色变”。

国际氢能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毛宗强介绍,加氢站是制约氢能产业发展的关键。加氢站怎么批,怎么建,当前全国都还缺乏经验。

目前,国内在建的加氢站有8座。今年6月11日,湖北首座固定式加氢站已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破土动工。

这些加氢站大部分都建在郊区,除了对安全的顾虑之外,鱼雷管车无法进入市区也是重要原因。加氢难,打击了企业、个人购买氢能汽车的积极性。

“氢油”的加油装置,与现有加油站并无太大区别。只不过,氢油站有两个泵,一个往里加,把“氢油”加进车里,一个往外抽,把“储油”抽出来再利用。

在成本上,氢油加注站只有高压加氢站的1/50。据悉,在国内,建设一个高压加氢站需要投资1000万元-1500万元,且只能容纳约500公斤氢气,成本很高,而一个氢油加注站的建设成本在30万元左右,成本低得多,并且可以与现有汽柴油站并站,无须新建。

专家认为,氢能源的爆发期将会来得很快,快到不可想象。当前,大批能源公司,比如中节能、华能、南方电网、国网等,都在布局抢占氢能产业先机。

“氢取之不尽,用不之竭,用完了以后又变成水,并不会消失,是最好的能源载体。未来的经济将建立在氢能的基础上,正如现在全球经济都建立在石油的基础上一样,经济价值是无可估量的。”程寒松表示。

原文链接:http://www.chinahv.cn/display/438193.html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发布者:qingtx, qingtx,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qingtx.cn/archives/5427

(0)
qingtx, qingtx的头像qingtx, qingtx
上一篇 2023年2月10日 19:21
下一篇 2023年2月11日

相关推荐

  • 永安行:全球首发分布式太阳能制氢储氢能源系统

    永安行太阳能电解水制氢储氢能源系统的问世,是永安行对国家能源战略的积极响应,也是对全球能源创新的一次重大贡献。这不仅是一个产品的发布,更是向世界展示了一种全新的、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为人类未来实现碳中和铺设了坚实的基石。

    2024年6月11日
    15300
  • 中国国际氢能产业展览会下周开幕 参会公司引关注

    据悉,2024中国国际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展览会将于3月26日至28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朝阳馆)举办。这一活动是由中国氢能联盟、国家能源集团、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国建设贸促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电力行业委员会等单位联合主办。

    创业分享 2024年3月25日
    13500
  • 氢动力无人机续航破纪录 关注燃料电池新机遇

    德邦证券指出,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顶层支持力度大,政策利好持续落实,持续看好燃料电池汽车及加氢站的投资机遇。重点推荐:制冷压缩机龙头,积极开拓氢气压缩机的【冰轮环境】;深冷技术领跑者,布局加氢站和液氢的【中泰股份】;燃气龙头,布局加氢站运营的【九丰能源】。建议关注:电解槽技术领先,面向制加一体站的【昇辉科技】;燃料电池龙头【亿华通】;卡位氢能,布局燃料电池和电解槽检测的【科威尔】。

    上市企业 2024年1月11日
    16600
  • 2023年制氢平准化成本更新:2030年开始绿氢成本将优于灰氢

    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2023年制氢平准化成本更新报告》(2023 Hydrogen Levelized Cost Update)显示,受通货膨胀和融资成本上升,2023年制氢的平准化成本(LCOH2)略有上升,但预计到2030年,在五个市场上,与灰氢相比,绿氢生产在边际成本方面将更有竞争力。 报告显示,到2030年,使用巴西陆上风电…

    2023年7月20日 上市企业
    12900
  • 行业资讯|世界经济论坛发布中国绿色氢能产业路线图

    “绿色氢能对于帮助中国实现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6月27日,在天津举办的世界经济论坛(WEF)上发布了中国绿色氢能产业发展路线图报告(以下简称路线图报告),介绍了中国绿色氢能发展行动方案,并提出六大发展目标,旨在帮助中国实现宏伟的绿氢愿景。 6月27日,世界经济论坛第14届新领军者年会上,由世界经济论坛与埃森哲…

    2023年6月29日
    188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