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氢气储运“卡脖子”难题

氢能产业爆发将比想象中来得更快

氢能,被认为是“21世纪的终极能源”,氢能汽车,也被认为是氢能产业化的突破口,被寄予厚望。

“氢能电池、氢能汽车是公认的战略新兴产业,这是一轮重大机遇。”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校长张清杰曾表示。

然而,前途光明,道路却十分崎岖。据媒体报道,2015-2017年,国内总计生产了燃料电池乘用车、客车、专用车1911台,在我国超过2亿辆的汽车保有量中,简直不到“九牛一毛”。

另一则信息显示,截至2017年5月份,已经在日本上市两年之久的丰田氢气燃料电池车“爆款”——Mirai,至今的登记数量不足1500辆,在2016年底,该数据仅为1370辆。

氢能汽车为何叫好不叫座?氢能汽车离进入千家万户还有多远?氢能推广应用的“脖子”到底卡在哪里?

制氢:大量副产氢被当作废气烧掉,“中国不缺氢”

“中国不缺氢。”日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程寒松介绍,我国能源结构,油少煤多,“神华公司一家产生的氢,就可供4000万辆汽车使用,而中国目前车辆总数还不到2亿辆。能提供工业副产氢的企业国内还有很多。”例如,中国有大量的氯碱工业,电解水时产生大量副产氢,现在大部分都被“点天灯”,当废气烧掉了。“这些氢如果能够利用起来,氢源不成问题。”据悉,在湖北,武钢、葛化等企业也有大量的氢气产生。

随着科技的进步,氢燃料电池的寿命、成本已不再是瓶颈。当前,世界最好的氢燃料电池,已在大巴上运行超过了3万个小时,基本与车辆寿命相同。

丰田的氢燃料电池轿车,可保证使用5000小时不坏,按一天开一个小时算,可以开十来年,与传统汽车寿命差距已经不大。

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燃料电池市场之一,有200多家燃料电池公司,尽管在经验、材料、控制等方面,与国外一流公司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但随着用量扩大,技术进步只是迟早的事。

制氢、用氢两端的技术难度已非不可逾越,氢能应用的“脖子”,就卡在储氢、加氢这些中间环节上。

储氢:高压、低温方法成本均太高

程寒松介绍,目前,全球氢气储运主要有三种路径:高压、冷冻,以及吸附。

最主流的储氢方法是高压。在欧美,储氢罐的气压标准是700个大气压,在中国为350个大气压。加氢站压力还要大一些,欧美是900个大气压,中国是450个大气压。

“高压是一种成熟的技术,包括丰田等国际知名公司都采用,但对储氢罐要求很高。要知道,一个家用高压锅的压力只有2个大气压,350-400个大气压压力有多大可想而知。”程寒松介绍,高压储氢罐用铝做内胆,外面用碳纤维缠绕。问题是,这种储罐太贵,离量产还比较远。

第二种方法是冷冻液化,让氢气在零下253摄氏度以下变成液体。上世纪80年代,美国航天飞机使用的燃料液氢,就是采用冷冻法制成的。这一方法的缺点,是制冷需要耗费大量电能。而且,制成的液氢无法长期保存。

这两种方法制备的,均为纯态液氢。在运输上,需要采用专用的“鱼雷管车”。而鱼雷管车也存在缺点,一辆鱼雷管车,拉十来个管子,只能运输不到300公斤氢气,而且充满一个鱼雷管,就要花费六七个小时,时间太长,难以规模化复制。钢瓶内的压力达到200个大气压,不能进入市区。此外,这种鱼雷管车特别贵,租一天就要1000元,成本太高。

氢油:氢能储运的另一条路径

氢气储运,还有第三种方法:吸附法。

程寒松介绍,这种方法将氢元素“粘”在某种材料中,不需要压力和冷冻,常温常压就能存储。

“金属材料,如钛铁合金、镁铝合金都可以形成氢化物。但这些材料是固体,吸附量有限。”程寒松介绍,业内数家企业已研发出“液体吸附法”。

第一类是以日本Chiyoda公司为代表,用苯或者甲苯作为吸附载体。“苯或者甲苯是非常强的吸附剂,一般要采用400摄氏度以上的温度,加入大量贵金属作催化剂。”

第二类是以德国Hydrogenious公司为代表,使用二芐基甲苯作载体。这种方法脱氢温度在320-350摄氏度,但是需要贵金属铂作为催化剂,铂在地球含量稀少。

第三类,是以程寒松创立的武汉氢阳公司为代表,利用有机不饱和化合物(储油)吸附氢气,生成烷烃类化合物(氢油)。这是一种较弱的化学吸附,可逆性较好,200摄氏度的温度下,就可以脱氢,且纯度较高。

在加氢工厂,储油吸收氢气变成氢油;在行驶过程中,氢油中的氢被释放出来,又变回了储油,循环利用。释放出的氢气与氧气在燃料电池中发生电化学反应,变成电能,这一过程中,只产生水,没有污染。

“氢油”技术,在高压、低温之外,开辟了氢能储运的“第三条道路”,解决了常温常压下氢能储运的世界性难题,且容易推广,没有安全和基础设施的问题。

氢油可用普通罐车运输,不但可以进入市区,且运输成本仅为高压氢成本的1/4左右。

加氢:氢油加注站成本仅为高压加氢站1/50

氢能要最终抵达用户,离不开加氢站。450-900个大气压的加氢站,让人们“谈氢色变”。

国际氢能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毛宗强介绍,加氢站是制约氢能产业发展的关键。加氢站怎么批,怎么建,当前全国都还缺乏经验。

目前,国内在建的加氢站有8座。今年6月11日,湖北首座固定式加氢站已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破土动工。

这些加氢站大部分都建在郊区,除了对安全的顾虑之外,鱼雷管车无法进入市区也是重要原因。加氢难,打击了企业、个人购买氢能汽车的积极性。

“氢油”的加油装置,与现有加油站并无太大区别。只不过,氢油站有两个泵,一个往里加,把“氢油”加进车里,一个往外抽,把“储油”抽出来再利用。

在成本上,氢油加注站只有高压加氢站的1/50。据悉,在国内,建设一个高压加氢站需要投资1000万元-1500万元,且只能容纳约500公斤氢气,成本很高,而一个氢油加注站的建设成本在30万元左右,成本低得多,并且可以与现有汽柴油站并站,无须新建。

专家认为,氢能源的爆发期将会来得很快,快到不可想象。当前,大批能源公司,比如中节能、华能、南方电网、国网等,都在布局抢占氢能产业先机。

“氢取之不尽,用不之竭,用完了以后又变成水,并不会消失,是最好的能源载体。未来的经济将建立在氢能的基础上,正如现在全球经济都建立在石油的基础上一样,经济价值是无可估量的。”程寒松表示。

原文链接:http://www.chinahv.cn/display/438193.html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发布者:qingtx, qingtx,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qingtx.cn/archives/5427

(0)
qingtx, qingtx的头像qingtx, qingtx
上一篇 2023年2月10日 19:21
下一篇 2023年2月11日

相关推荐

  • 美锦能源开发出全国首个氢能交易平台

    从太原市清徐县政府部门获悉,日前,山西美锦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氢能交易平台开发完成,预计于2024年第四季度上线运营。 作为国家氢能行业先行者,美锦能源积极构建面向全国的氢能交易平台。自2017年启动氢能产业布局以来,美锦能源紧跟国家和行业政策导向,守正创新,抓住国家发展氢能产业的机遇,提出“五个一”氢能发展战略,即:一点(整车制造)、一线(燃料电池上下游产业链…

    2024年9月10日
    17600
  • 重磅!2023 年福建省氢能源产业链全景图谱 ( 附产业政策、产业链现状图谱、产业资源空间布局、产业链发展规划 )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京城股份(600860)、雪人股份(002639)、三环集团(300408)、厚普股份(300471)、隆基绿能(601012)、东华能源(002221)等 本文核心数据:全国氢能源供应规模;福建省氢能源供给量;福建省氢能源相关专利数量;福建省氢能源产业链企业数量; 氢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及价值链分布 ——全国氢能源产业发展规模 2019年两会…

    2023年6月26日 创业分享
    22100
  • 全球首个海上风电制氢项目开始生产第一公斤绿氢,将使用管道输送至陆地

    就地电解制氢或是未来拥用丰富风光资源地区消纳新能源发电的重要手段。由于海上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风能,目前国内外都在推进海上风电制氢项目的示范。2022年9月22日,法国氢技术公司 Lhyfe 在圣纳泽尔港启动了 Sealhyfe 全球首个海上制氢平台项目的一阶段试验。随着为期8个月码头试验的结束,日前,Lhyfe公司宣布,该项目已开始在法国大西洋勒克鲁瓦西奇海…

    2023年6月28日
    28110
  • 氢能源行业专题报告:中国氢能发展现状和前景

    (报告出品方/作者:中泰证券,曾彪,朱柏睿) 1、国内氢能政策 国内氢能政策梳理 直接涉及氢能政策: 1)21年以来,发布国家级10个、省级83个、 市县级252个; 2)涉及发展规划占比45%、财政支持占比 20%、项目支持占比17%、管理办法占比16%、 氢能安全和标准占比2%。 “十四五”规划中氢能目标 1、氢能制、储、运、加环节: 1)到2025年,…

    2023年3月20日
    38100
  • 工信部:大力发展清洁低碳氢产业,推动清洁低碳氢在工业领域应用

    10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总工程师赵志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陶青出席发布会,介绍2024年前三季度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陶青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制定出台《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积极推动清洁低碳氢在工业领域应用。 赵志国表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深入实施制造业…

    2024年10月25日
    103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