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企业押注氢能全产业链

2022年全年有近20家上市企业跨界氢能,2023年至今也已有近10家上市企业宣布将扩张氢能业务,除风电、光伏等能源企业外,还包括建筑、钢铁、石油石化、环保、通信等多个行业。

上市企业押注氢能全产业链

今年1月以来,阳光电源、凯立新材、金宏气体、吉林碳谷、中环环保等9大上市公司纷纷发布公告,将通过募集资金投建氢能项目、投设氢能子公司等方式扩张氢能业务。

“双碳”目标下,尚处发展初期的氢能产业迎来巨大发展机遇,虽然目前氢能业务对上市企业业绩还未能产生较为积极的影响,但氢能投融资热度仍持续升温。业内普遍认为,得益于政策支持,氢能产业发展前景向好,吸引上市企业提前布局,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氢能产业持续稳健高质量发展。

抢占市场先机

随着《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的正式发布,近一年来,上市企业进军氢能市场的步伐明显加快,阳光电源、广汇能源、金宏气体等多家上市企业纷纷宣布投资布局氢能项目。

广汇能源发布公告称,公司2023年计划投资支出0.93亿元,主要用于电解水制氢装置、加氢站及绿电项目。早在去年2022年10月,广汇能源就发布公告称将投资1.34亿元引入国内领先的电解水制氢及加氢站技术,建设首期“绿电制氢及氢能一体化示范项目”。

广汇能源表示,投资建设氢能示范项目旨在搭建一个集新能源发电+电解水制氢+储氢+加氢站+氢能燃料重卡为一体的应用示范工程,且同步开展绿氢成本控制及氢能交通应用的示范研究,为后期规模化推广氢能产业提供全面的数据和经验支持。

根据阳光电源、云内动力、金宏气体等企业的公告,上述企业对氢能产业的布局覆盖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储运、加氢环节的用氢保障和材料研发,氢燃料电池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氢能叉车等下游应用领域的拓展。

据《中国能源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22年全年有近20家上市企业跨界氢能,2023年至今也已有近10家上市企业宣布将扩张氢能业务,除风电、光伏等能源企业外,还包括建筑、钢铁、石油石化、环保、通信等多个行业。业内认为,“双碳”目标下,布局氢能产业的战略时机已经到来,各个企业结合自身优势布局氢能背景下,将加速行业技术储备和产业规模增长,助力氢能产业加速到达发展拐点,同时帮助上市企业抢占氢能市场先机。

政策支持激发投资活力

上市企业扎堆押注氢能背后,是政策的持续支持和市场的良性发展。“上市企业对氢能业务布局仍持续开展甚至加码布局,是看到了氢能产业的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与此同时,我国对于氢能产业政策支持力度很大,这是上市企业持续加码布局氢能业务的关键所在。”清晖智库创始人宋清辉说。

上市企业押注氢能全产业链

从去年上半年开始,我国出台了较为密集的氢能相关政策,主要内容涉及制储运加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包括产业规模、企业培养、政策补贴、加氢站建设、燃料电池汽车投放等方面的具体规划。政策发布主体涉及相关部委以及部分省、市、自治区等。

华宝证券分析师张锦认为,大部分政策规划目标围绕“十四五”期间我国“双碳”目标发展要求,从氢能产业规模、加氢站建设、氢燃料电池投放数量、引进或培育头部企业数量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在规划节点方面,部分省市提出了多阶段规划的方案,以2023年、2025年、2030年及以后作为节点提出近期、中期、远期氢能产业建设目标。

政策发力下,我国氢能产业发展前景持续向好。据清晖智库预测,预计到2050年,氢能产业将会创造出近3万亿美元的产值,在全球能源中所占的比重预计将达到20%。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氢能产业的发展,氢能投融资资本支出门槛也将持续下降。以加氢站为例,张锦表示,随着城市群示范政策的出台,我国多地相继出台加氢站补贴相关政策,单座加氢站补贴金额最高达1000万元,推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布局进入加氢站建设和运营。而根据国富氢能招股说明书披露的数据,2021年公司加氢站单套价格563.87万元,相比2019年和2020年均有明显的回落,加氢站相关设备价格的下降,也降低了加氢站投资建设的资本门槛。

持续突破产业壁垒

资本加持无疑将进一步助力技术创新,但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氢能还需持续突破产业发展壁垒。

事实上,氢能产业已在材料国产化、成本、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根据高工产研统计,2022年,氢能产业链各细分领域国产化替代趋势在持续加强。燃料电池核心材料层面,国产质子交换膜市场占比超过10%;国产催化剂的市场占比稳步提升;国产气体扩散层也实现小批量供货。氢循环系统、空压机目前已经基本实现国产化。

不过,张锦认为,政策加码、资本支持,以及产业资本整合能够在一定程度对核心技术攻关和基础设施建设起到有效的补短板作用,最终降低终端应用成本。但整体来看,我国氢能产业发展尚处于早期阶段,下游应用中只有交通领域的商业模式较为明晰,对上游产业带动能力有限,依赖于下游应用场景的持续扩张,并形成产业链上下游规模效应、成本下降,而进一步正反馈提升氢能渗透率的效应并不明显,需持续突破产业发展壁垒。

宋清辉进一步建议,应不断完善我国氢能产业规划布局,完善氢能标准体系等,加快推动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大氢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拓展氢能多元化应用场景,以实现多能联动互补效应。此外,还应大力培养或引进氢能人才,助力中国氢能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上市企业押注氢能全产业链
文丨本报记者  仲蕊

本文转载自中国能源报 记者 仲蕊,只做主题效果测试使用,本文观点不代表氢天下立场。

(0)
xhbeijing的头像xhbeijing
上一篇 2023年3月27日
下一篇 2023年3月27日

相关推荐

  • 氢能迎来政策红利期?百亿估值重塑能源IPO,33个月亏损16.6亿

    海捷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动撤回了科创板上市申请。又一家氢燃料电池公司折戟IPO,产业市场与资本市场呈现“冷热不均”的局面。

      近日,同样曾撤回科创板上市申请的氢燃料电池厂商,上海重塑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塑能源”),在撤回申请两年半后向港交所发起冲击,中金公司为其独家保荐人。

    2024年4月11日
    5800
  • 明天氢能王朝云:氢能产业要保持战略定力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濮振宇 7月26日,在经济观察报举办的“氢启未来 聚力共赢”——打造中国式现代化氢能产业体系研讨会上,安徽明天氢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朝云表示,发展氢能产业的核心问题是能否保持战略定力,无论是投资还是政策,各方面都应有定力。氢能要做通、做到位,不能急于求成。 近两年来,我国涉及氢能发展的支持政策不断出台。2022年,我国发布《氢能产业发…

    2023年8月1日
    6600
  • 世椿新能源攻克氢电设备四大核心技术

    “高筑墙,广积粮”,是古人在长期征战过程中积累的智慧。在现代商业竞争中,这同样是一句至理名言。唯有深厚的技术底蕴、雄厚的研发实力做支撑,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自2014年进入氢电设备赛道,苏州世椿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简称世椿新能源)坚持正向开发、不断创新,率先攻克流体精密控制技术、视觉检测技术、机器人应用技术、一体化密封成型技术四大关键核…

    2023年7月20日 上市企业
    7600
  • 氢能产业万亿市场的痛点与机遇

    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发布时间:2023-05-09 14:21:51   虽然氢能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能源,具有长期的发展潜力,但现阶段仍存在制氢成本高、储氢技术不够成熟等问题。   作者 | 东子   去年北京冬奥会,投入使用了816辆氢燃料电池汽车成为官方客运的主力。氢能这种新型清洁能源,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   上个月,2023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暨中国…

    2023年5月9日 前瞻报告
    15000
  • 大兴举办英才选聘会开进国际氢能示范区

    大兴区2024年首场面向高校毕业生的“英才选聘”活动正式拉开序幕。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为推动创新产业链与人才链的深度融合,大兴区人力社保局联合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搭建“校政+政企+校企”对接平台,邀请高校师生共同走进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开展氢能人才精准对接洽谈,了解氢能产业发展新前景,抢跑人才发展新赛道。

    前瞻报告 2024年3月11日
    6800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