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企业押注氢能全产业链

2022年全年有近20家上市企业跨界氢能,2023年至今也已有近10家上市企业宣布将扩张氢能业务,除风电、光伏等能源企业外,还包括建筑、钢铁、石油石化、环保、通信等多个行业。

上市企业押注氢能全产业链

今年1月以来,阳光电源、凯立新材、金宏气体、吉林碳谷、中环环保等9大上市公司纷纷发布公告,将通过募集资金投建氢能项目、投设氢能子公司等方式扩张氢能业务。

“双碳”目标下,尚处发展初期的氢能产业迎来巨大发展机遇,虽然目前氢能业务对上市企业业绩还未能产生较为积极的影响,但氢能投融资热度仍持续升温。业内普遍认为,得益于政策支持,氢能产业发展前景向好,吸引上市企业提前布局,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氢能产业持续稳健高质量发展。

抢占市场先机

随着《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的正式发布,近一年来,上市企业进军氢能市场的步伐明显加快,阳光电源、广汇能源、金宏气体等多家上市企业纷纷宣布投资布局氢能项目。

广汇能源发布公告称,公司2023年计划投资支出0.93亿元,主要用于电解水制氢装置、加氢站及绿电项目。早在去年2022年10月,广汇能源就发布公告称将投资1.34亿元引入国内领先的电解水制氢及加氢站技术,建设首期“绿电制氢及氢能一体化示范项目”。

广汇能源表示,投资建设氢能示范项目旨在搭建一个集新能源发电+电解水制氢+储氢+加氢站+氢能燃料重卡为一体的应用示范工程,且同步开展绿氢成本控制及氢能交通应用的示范研究,为后期规模化推广氢能产业提供全面的数据和经验支持。

根据阳光电源、云内动力、金宏气体等企业的公告,上述企业对氢能产业的布局覆盖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储运、加氢环节的用氢保障和材料研发,氢燃料电池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氢能叉车等下游应用领域的拓展。

据《中国能源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22年全年有近20家上市企业跨界氢能,2023年至今也已有近10家上市企业宣布将扩张氢能业务,除风电、光伏等能源企业外,还包括建筑、钢铁、石油石化、环保、通信等多个行业。业内认为,“双碳”目标下,布局氢能产业的战略时机已经到来,各个企业结合自身优势布局氢能背景下,将加速行业技术储备和产业规模增长,助力氢能产业加速到达发展拐点,同时帮助上市企业抢占氢能市场先机。

政策支持激发投资活力

上市企业扎堆押注氢能背后,是政策的持续支持和市场的良性发展。“上市企业对氢能业务布局仍持续开展甚至加码布局,是看到了氢能产业的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与此同时,我国对于氢能产业政策支持力度很大,这是上市企业持续加码布局氢能业务的关键所在。”清晖智库创始人宋清辉说。

上市企业押注氢能全产业链

从去年上半年开始,我国出台了较为密集的氢能相关政策,主要内容涉及制储运加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包括产业规模、企业培养、政策补贴、加氢站建设、燃料电池汽车投放等方面的具体规划。政策发布主体涉及相关部委以及部分省、市、自治区等。

华宝证券分析师张锦认为,大部分政策规划目标围绕“十四五”期间我国“双碳”目标发展要求,从氢能产业规模、加氢站建设、氢燃料电池投放数量、引进或培育头部企业数量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在规划节点方面,部分省市提出了多阶段规划的方案,以2023年、2025年、2030年及以后作为节点提出近期、中期、远期氢能产业建设目标。

政策发力下,我国氢能产业发展前景持续向好。据清晖智库预测,预计到2050年,氢能产业将会创造出近3万亿美元的产值,在全球能源中所占的比重预计将达到20%。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氢能产业的发展,氢能投融资资本支出门槛也将持续下降。以加氢站为例,张锦表示,随着城市群示范政策的出台,我国多地相继出台加氢站补贴相关政策,单座加氢站补贴金额最高达1000万元,推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布局进入加氢站建设和运营。而根据国富氢能招股说明书披露的数据,2021年公司加氢站单套价格563.87万元,相比2019年和2020年均有明显的回落,加氢站相关设备价格的下降,也降低了加氢站投资建设的资本门槛。

持续突破产业壁垒

资本加持无疑将进一步助力技术创新,但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氢能还需持续突破产业发展壁垒。

事实上,氢能产业已在材料国产化、成本、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根据高工产研统计,2022年,氢能产业链各细分领域国产化替代趋势在持续加强。燃料电池核心材料层面,国产质子交换膜市场占比超过10%;国产催化剂的市场占比稳步提升;国产气体扩散层也实现小批量供货。氢循环系统、空压机目前已经基本实现国产化。

不过,张锦认为,政策加码、资本支持,以及产业资本整合能够在一定程度对核心技术攻关和基础设施建设起到有效的补短板作用,最终降低终端应用成本。但整体来看,我国氢能产业发展尚处于早期阶段,下游应用中只有交通领域的商业模式较为明晰,对上游产业带动能力有限,依赖于下游应用场景的持续扩张,并形成产业链上下游规模效应、成本下降,而进一步正反馈提升氢能渗透率的效应并不明显,需持续突破产业发展壁垒。

宋清辉进一步建议,应不断完善我国氢能产业规划布局,完善氢能标准体系等,加快推动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大氢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拓展氢能多元化应用场景,以实现多能联动互补效应。此外,还应大力培养或引进氢能人才,助力中国氢能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上市企业押注氢能全产业链
文丨本报记者  仲蕊

本文转载自中国能源报 记者 仲蕊,只做主题效果测试使用,本文观点不代表氢天下立场。

(0)
xhbeijing的头像xhbeijing
上一篇 2023年3月27日
下一篇 2023年3月27日

相关推荐

  • 破解高压大容量储氢的难题 响箭氢能一技术方案通过国家级评审

    响箭氢能一技术方案通过国家级评审。 红网时刻新闻4月10日讯(记者 杨艳 通讯员 孙玮怿 向波)4月8日,湖南响箭氢能新能源有限公司与中石化广州工程公司联合研发的“50MPa和98MPa”两款层板包扎式储氢罐设计方案通过了专家组的评审。此次评审会由中国工程机械学会压力容器分会组织,中国工程院陈学东院士、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寿比南总工程师等十余位国家级专家组…

    2023年4月11日
    19100
  • 燃料电池核心材料“进阶战”

    在关键材料中,截至目前,除膜电极外,其他距产业化均还有一段路要走。膜电极作为核心材料,国产产品已经占据市场主流;质子交换膜、催化剂、碳纸的国产化应用占总体应用远未形成有效比例,其中质子交换膜和碳纸尤为严重,远远低于其他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水平。

    上市企业 2023年12月18日
    17400
  • 《交通运输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方案》解读

    《交通运输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方案》是交通运输部等十三部门为了推动交通运输大规模设备更新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推动交通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投资和消费。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要求,推动新一轮交通运输设备更新换代,支撑构建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制定的行动方案。

    前瞻报告 2024年6月11日
    13900
  • 支持在非化工园区制氢!唐山加氢站建设管理征求意见

    唐山市发改委于5月27日发布了《唐山市燃料电池汽车加氢站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中提出,支持在非化工园区建立光伏制氢、风电制氢项目,并依托开展制氢工厂加氢站一体的制氢加氢项目。 全市加氢站布局规划由市发展改革委会同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部门负责编制,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加氢站项目建设(规划、设计、施工、安装和验收)应符合《汽…

    创业分享 2023年5月29日
    17800
  • 从燃料电池车到多场景 产业链协同促氢能规模化应用

    证券时报记者 韩忠楠 今年以来,氢能板块升温,二级市场上多只氢能概念股走高。其中原因之一,就是氢能的落地应用逐渐突破多重障碍,向规模化发展。 从2月份山东省发布通知,对安装ETC设备的氢能车辆免收高速费,到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氢能首次作为前沿新兴产业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到中车长客自主研制出我国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再到北京、广州、山西、安徽、河南、河北、江苏…

    2024年6月5日
    176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