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企业押注氢能全产业链

2022年全年有近20家上市企业跨界氢能,2023年至今也已有近10家上市企业宣布将扩张氢能业务,除风电、光伏等能源企业外,还包括建筑、钢铁、石油石化、环保、通信等多个行业。

上市企业押注氢能全产业链

今年1月以来,阳光电源、凯立新材、金宏气体、吉林碳谷、中环环保等9大上市公司纷纷发布公告,将通过募集资金投建氢能项目、投设氢能子公司等方式扩张氢能业务。

“双碳”目标下,尚处发展初期的氢能产业迎来巨大发展机遇,虽然目前氢能业务对上市企业业绩还未能产生较为积极的影响,但氢能投融资热度仍持续升温。业内普遍认为,得益于政策支持,氢能产业发展前景向好,吸引上市企业提前布局,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氢能产业持续稳健高质量发展。

抢占市场先机

随着《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的正式发布,近一年来,上市企业进军氢能市场的步伐明显加快,阳光电源、广汇能源、金宏气体等多家上市企业纷纷宣布投资布局氢能项目。

广汇能源发布公告称,公司2023年计划投资支出0.93亿元,主要用于电解水制氢装置、加氢站及绿电项目。早在去年2022年10月,广汇能源就发布公告称将投资1.34亿元引入国内领先的电解水制氢及加氢站技术,建设首期“绿电制氢及氢能一体化示范项目”。

广汇能源表示,投资建设氢能示范项目旨在搭建一个集新能源发电+电解水制氢+储氢+加氢站+氢能燃料重卡为一体的应用示范工程,且同步开展绿氢成本控制及氢能交通应用的示范研究,为后期规模化推广氢能产业提供全面的数据和经验支持。

根据阳光电源、云内动力、金宏气体等企业的公告,上述企业对氢能产业的布局覆盖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储运、加氢环节的用氢保障和材料研发,氢燃料电池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氢能叉车等下游应用领域的拓展。

据《中国能源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22年全年有近20家上市企业跨界氢能,2023年至今也已有近10家上市企业宣布将扩张氢能业务,除风电、光伏等能源企业外,还包括建筑、钢铁、石油石化、环保、通信等多个行业。业内认为,“双碳”目标下,布局氢能产业的战略时机已经到来,各个企业结合自身优势布局氢能背景下,将加速行业技术储备和产业规模增长,助力氢能产业加速到达发展拐点,同时帮助上市企业抢占氢能市场先机。

政策支持激发投资活力

上市企业扎堆押注氢能背后,是政策的持续支持和市场的良性发展。“上市企业对氢能业务布局仍持续开展甚至加码布局,是看到了氢能产业的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与此同时,我国对于氢能产业政策支持力度很大,这是上市企业持续加码布局氢能业务的关键所在。”清晖智库创始人宋清辉说。

上市企业押注氢能全产业链

从去年上半年开始,我国出台了较为密集的氢能相关政策,主要内容涉及制储运加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包括产业规模、企业培养、政策补贴、加氢站建设、燃料电池汽车投放等方面的具体规划。政策发布主体涉及相关部委以及部分省、市、自治区等。

华宝证券分析师张锦认为,大部分政策规划目标围绕“十四五”期间我国“双碳”目标发展要求,从氢能产业规模、加氢站建设、氢燃料电池投放数量、引进或培育头部企业数量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在规划节点方面,部分省市提出了多阶段规划的方案,以2023年、2025年、2030年及以后作为节点提出近期、中期、远期氢能产业建设目标。

政策发力下,我国氢能产业发展前景持续向好。据清晖智库预测,预计到2050年,氢能产业将会创造出近3万亿美元的产值,在全球能源中所占的比重预计将达到20%。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氢能产业的发展,氢能投融资资本支出门槛也将持续下降。以加氢站为例,张锦表示,随着城市群示范政策的出台,我国多地相继出台加氢站补贴相关政策,单座加氢站补贴金额最高达1000万元,推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布局进入加氢站建设和运营。而根据国富氢能招股说明书披露的数据,2021年公司加氢站单套价格563.87万元,相比2019年和2020年均有明显的回落,加氢站相关设备价格的下降,也降低了加氢站投资建设的资本门槛。

持续突破产业壁垒

资本加持无疑将进一步助力技术创新,但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氢能还需持续突破产业发展壁垒。

事实上,氢能产业已在材料国产化、成本、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根据高工产研统计,2022年,氢能产业链各细分领域国产化替代趋势在持续加强。燃料电池核心材料层面,国产质子交换膜市场占比超过10%;国产催化剂的市场占比稳步提升;国产气体扩散层也实现小批量供货。氢循环系统、空压机目前已经基本实现国产化。

不过,张锦认为,政策加码、资本支持,以及产业资本整合能够在一定程度对核心技术攻关和基础设施建设起到有效的补短板作用,最终降低终端应用成本。但整体来看,我国氢能产业发展尚处于早期阶段,下游应用中只有交通领域的商业模式较为明晰,对上游产业带动能力有限,依赖于下游应用场景的持续扩张,并形成产业链上下游规模效应、成本下降,而进一步正反馈提升氢能渗透率的效应并不明显,需持续突破产业发展壁垒。

宋清辉进一步建议,应不断完善我国氢能产业规划布局,完善氢能标准体系等,加快推动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大氢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拓展氢能多元化应用场景,以实现多能联动互补效应。此外,还应大力培养或引进氢能人才,助力中国氢能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上市企业押注氢能全产业链
文丨本报记者  仲蕊

本文转载自中国能源报 记者 仲蕊,只做主题效果测试使用,本文观点不代表氢天下立场。

(0)
xhbeijing的头像xhbeijing
上一篇 2023年3月27日
下一篇 2023年3月27日

相关推荐

  • “氢”装上阵,北京大兴氢能产业助力绿色发展

    光明网讯 (见习记者 王蕾) “氢燃料电动车只需1分钟即可更换完氢罐,续航总里程约100公里,另一边是全球首款氢燃料电池专用车,充氢5分钟可行驶800公里……”6月16日,在北京市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讲解员正在向参观国际氢能交流中心的游客介绍未来将上市和目前已经投入使用的产品,吸引了大量参观者的关注。 …

    2023年6月19日
    29410
  • 氢能源行业专题报告:“氢”风扶摇,产业化快马扬鞭

    (报告出品方/作者:广发证券,代川、范方舟) 一、双碳政策下,氢能行业具备巨大增长潜力 (一)电解水制氢为氢能来源的战略方向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灵活高效、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正逐步成为全球 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与传统化石能源相比,氢气具有能量密度高,资源 无限,无碳排放,可大批量运输和长期存储,以及更高的安全性等优势,是传统化石 能源的理…

    2023年6月5日 创业分享
    37600
  • 中金:受益政策利好,氢能重卡有望加速上量

    中金公司研报认为,2024年2月29日,山东省发布通知,自3月1日起,对行驶于山东省高速公路且安装ETC套装设备的氢能车辆暂免收取高速公路通行费,政策试行期2年。减免高速公路通行费若推广至全国,有望降低氢能重卡全生命周期成本TCO,推动氢能重卡上量,加速氢能产业链商业化落地。

    上市企业 2024年3月8日
    27300
  • 两会好声音 | 张国强代表:加快氢能规模化发展

    河北日报客户端 河北日报讯(记者米彦泽)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人大代表、亿华通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国强建议,强化政策支持,充分发挥氢能清洁低碳的特点,加快氢能规模化发展,推动交通、工业等用能终端和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构建绿色低碳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氢燃料电池汽车是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方向。张国强代表建议,扩大氢燃料电…

    前瞻报告 2023年3月10日
    30500
  • “北京宣言”,全文发布!

    新华社北京9月5日电关于共筑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北京宣言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和53个非洲国家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代表团团长和非盟委员会主席,于2024年9月4日至6日在中国举行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峰会主题是“携手推进现代化,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峰会协商一致通过《关于共筑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北京宣言》。一、关于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

    投融资 2024年9月6日
    151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