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对话:氢能国际合作机遇与挑战

2023年5月23日,2023世界氢能技术大会在佛山市南海区樵山文化中心顺利召开,本届大会以“氢能与双碳战略:从现在到未来”为主题,聚焦能源技术、智慧交通、氢能装备三个方向,致力于打造一个创新技术资源聚集、产业发展引领的良好平台。

在上午开场的“中外对话”环节,氢能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围绕“氢能国际合作机遇与挑战”的议题和与会人员展开了讨论。本环节邀请到艾默生首席可持续发展官、全球高级副总裁Michael Train先生,贝克休斯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曹阳先生,三一集团总裁助理、重卡研究院院长梁晨先生,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兼秘书长姜维先生,以及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区长王勇先生作为主持人参与对话。各位专家就全球氢能产业发展与国际合作、氢能产业链的挑战、氢能应用、氢能技术应用等行业焦点话题进行了分析解答。

中外对话:氢能国际合作机遇与挑战

数字化赋能氢能产业链

在氢能产业发展与国际合作方面,Michael Train表示:当下,氢能生态从诞生之初就是一个数字化的生态,其大量的数据、众多的分析和模拟工具,让我们能以数字化的方式分析产业链当中的每一个环节,有效推动了氢能产业的发展。此外,从全球角度来说,一方面,当前全球对于分布式氢能都非常关注,着重于在使用场景附近获取氢能,因此,氢能的储存和运输是氢能分布方面不可避免的一个挑战;另一方面,由于全球都在试图去推进能源的转型,人才的缺乏成为了氢能产业的最大挑战,想要在有限的时间里使可再生能源尤其是氢能能够以更快地速度崛起,需要众多科研与商业等多方面的专业人才参与,当然,也需要各位行业同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合作,共同推进产业的发展。

氢能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关于氢能产业链的挑战,曹阳从“软、硬”挑战两个方面进行了解答。对于“软”挑战来说,氢能是一个跨行业、跨地区的综合性产业,因此氢能的发展不是一个行业的事情需要各行各业专业人员开放,建立起合作伙伴关系,共同解决氢能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和机遇。那么,对于“硬”挑战,制氢与储运以及整个产业链的后端使用都是问题,硬性挑战方面没有捷径可走,只有靠不断技术创新,才能不断把氢气从生产、储运一直到最后使用的整个链条打通。随后,曹阳表示:“不管是面临着‘软’挑战也好,‘硬’挑战也罢,唯一正确的选择就是协作、协同发展,这是唯一正确的。”

钢企积极拥抱氢能产业

在氢能应用方面,姜维就氢能冶金技术与工程进展以及未来国际合作展望等方面进行了解答。在低碳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国钢铁和世界同行一样选择了氢作为还原剂,这样可以大量减少CO2的排放。但以氢冶金的方式每生产1t钢,则需要1000m3的H2(约90kg),这是一个巨大的需求量。因此,中国钢铁界和世界钢铁同仁一样,认为氢冶金需要的大量H2不是钢铁行业自身的事情,是全球氢能源和钢铁界共同需要承担的一个任务,这是全球钢铁界的一个共同认识。

此外,姜维认为钢铁行业和氢能领域实际上是互为上下游、互为产业链。一方面,钢铁材料是氢能从制备到运输到使用都不可缺少的一种材料,氢能的发展需要钢铁材料的升级作为支撑。同时,氢能的发展也会为氢冶金提供大量具有经济价值的H2供给,这是一个生态圈供应链。另一方面,中国钢铁能不能奋力实现低碳转型,需要中国钢铁和世界钢铁共同努力,包括和世界氢能领域相关产业链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世界钢铁乃至中国钢铁的低碳转型,为碳中和做出贡献。

氢能将成为未来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

关于氢能在交通领域上的应用梁晨道:氢能是未来能源的一个重要方向和载体,例如三一集团就把氢能作为未来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在氢能上游,即制氢、储氢、运氢、加氢等环节,都做了一些相应布局。在氢能重卡或者氢能整体工程机械、车辆方面的发展上,三一集团以氢能的角度去整体思考和规划,包括整体车辆的规划、车辆结构、车辆设计,都是基于氢能为主,而并不是简单的传统油改电、油改氢的模式。其次,在氢燃料发电机上,三一集团也有相应的专业团队,包括有氢能科技公司来进行布局和研究。在三一智联重卡产业园里,是整车企业唯一一个制氢加氢一体站,一方面为车辆下线调试使用,另一方面也为内部示范运营提供加氢服务。应该说在整个氢能领域的布局上,三一集团从技术、从开发方面都做了很快的布局和研究,未来在氢能领域也会逐步向国际化迈进,也希望能够和艾默生、贝克休斯等国际集团一起共同打造整个氢能的生态环境。

通过几位专家的分享,使我们了解到氢能产业同样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只有勇于面对这个变化,从启动到起飞,从现在到未来,最终,氢能一定会改变世界。最后,王勇区长以 “氢能驱动何必油煤,低碳南海只需智慧”为对联结束了本次的中外对话。

本文转载自即时新闻,只做主题效果测试使用,本文观点不代表氢天下立场。

(1)
xhbeijing的头像xhbeijing
上一篇 2023年5月24日 10:40
下一篇 2023年5月24日

相关推荐

  • 国内首台套10吨级氢液化装置下线 国富氢能绿氢布局加速

    4月15日,江苏国富氢能技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富氢能)10TPD氢液化工厂核心设备及PEM水电解制氢系统下线仪式在张家港隆重举行。据悉这套氢液化工厂核心设备,将用于国富氢能与齐鲁氢能(山东)合作的氢能一体化项目,也是国内首台套10吨级氢气液化装置,具有氢液化里程碑意义。 同时,继2022年推出大功率碱水电解制氢系统之后,国富氢能再次重磅推出&nbsp…

    2023年4月17日
    26900
  • 平安证券:2024年绿氢生产和应用有望维持高景气

    12月15日消息,平安证券研报指出,绿氢景气度高企,投资运营企业或将受益。2023年国内已经有大量的新能源制氢项目涌现,随着新能源投资成本的持续下降、电解槽性能的持续提升,绿氢项目经济性有望进一步凸显,预计2024年绿氢生产和应用有望维持高景气。设备环节,电解槽招投标需求火热,新入者积极布局,格局尚不明朗;运营环节,风电设备企业和发电企业已成为绿氢项目投资运营的重要参与者,也有望成为绿氢行业大发展的重要受益者。

    上市企业 2023年12月15日
    14400
  • 会见船级社布局管网,上海抢抓船用绿氢万亿市场机会

    12月15日,国家管网集团储能技术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时隔四天后,上海市和国家管网集团高调举行了成立揭牌仪式,上海市市长龚正和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伟共同为储能技术公司揭牌。

    2023年12月21日
    18200
  • 上市企业押注氢能全产业链

    2022年全年有近20家上市企业跨界氢能,2023年至今也已有近10家上市企业宣布将扩张氢能业务,除风电、光伏等能源企业外,还包括建筑、钢铁、石油石化、环保、通信等多个行业。 今年1月以来,阳光电源、凯立新材、金宏气体、吉林碳谷、中环环保等9大上市公司纷纷发布公告,将通过募集资金投建氢能项目、投设氢能子公司等方式扩张氢能业务。 “双碳”目标下,尚处发展初期的…

    2023年3月27日
    22400
  • 亿华通喜获氢能A+H第一股,但亏损之路还要走多久?

    近些年,在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在全球市场中的表现甚是耀眼,但细分下来则显得贫富不均,最光鲜亮丽的当属纯电动汽车,混动燃料电池则逊色的多,燃料电池汽车更是缺乏存在感。如果不是亿华通成为氢能A+H第一股的消息映入眼帘,很多人都忽略了燃料电池的进步。 1月12日,亿华通(02402.HK)登陆港交所,距离其于2020年8月登陆科创板仅仅两年多的时间。亿华通成为氢能A+…

    2023年1月20日
    226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