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液体储氢好在哪儿?

有机液体储氢已被认为是最具前景的氢能储运技术之一,目前已开始逐步走向小规模应用,有望成为打破氢能储运技术与成本瓶颈的重要解决方案之一。

图片

“近年来,氢能储运技术不断创新和应用。其中,有机液体储氢技术可大幅降低氢能储运成本,推动可再生能源更加高效利用。”中氢源安(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金金在近日召开的2023世界氢能技术大会上表示。

记者了解到,经过多年探索,有机液体储氢已被认为是最具前景的氢能储运技术之一,目前已开始逐步走向小规模应用,有望成为打破氢能储运技术与成本瓶颈的重要解决方案之一。

满足大规模、远距离储运需求

长期以来,我国氢资源丰富地区与氢能应用区域错位严重,而氢储运在能效、技术等方面无法协调统一,导致终端氢气价格居高不下,严重制约氢能产业发展。

张金金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有机液体储氢技术的储氢密度大、安全性高、运输成本低,而且可在常温常压下储存和运输氢能,有利于氢能大规模、高安全、长时间储存和远距离输送。该技术以富氢有机化合物液体形式储运氢能,可使氢在常温常压下不易挥发、不易燃、不易爆、无毒。“氢能可以像普通货物一样便于储存和运输。”

“有机液体储氢技术每立方米的有效储存密度是55公斤,以一座拥有每天600 公斤供氢能力的加氢站为例,利用有机液体储氢技术所占的储氢空间仅为10.9立方米。”张金金以一组数据说明了有机液体储氢技术在储氢密度方面的优势。

据中集氢能研究院院长李怀恩介绍,有机液体储氢技术,就是把氢和有机液体结合,到使用端再通过脱氢反应装置把氢脱出来。这种技术可以利用现有的储存和运输装置实现氢的储存和运输,而且在常温常压下,不需要特别大的设备投入。

“2022年发布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了氢的能源属性,确定氢为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组成部分,目前山东、佛山等地已经陆续挣脱氢作为危化品管理的限制,出现了很多随制随用、无需进化工园区制储运氢的案例。在这一过程中,很多储氢方式应运而生。与其他储氢方式相比,有机液体储氢技术对存储场地、位置、审批要求大幅降低。这一技术加持下,氢的化学性质稳定、存储时间长效率高,既能大规模存储,也能分散灵活存储,适用性广。”张金金表示。

助力降低储运成本

在显著优势的推动下,有机液体储氢技术开始受到业内重视。今年以来,我国已有多个有机液体储氢项目陆续启动。

今年1月,贵州氢能效率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中化学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联合打造的全球首套“常温常压有机液体储氢加注一体化及氢能综合利用项目”在上海正式开车运行;2月,基于中氢源安安全有机液体储氢技术的首个纯氢供热示范项目在北京市石景山区全面落成;3月,秦创原(咸阳)创新促进中心有限公司的新型有机液体储氢项目正式落地陕西省彬州市。

图片

与此同时,国内还有不少企业也开始研究布局有机液体储氢技术。3月7日,圣元环保董秘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公开表示,该公司氢储业务在聚焦固态储氢的同时,也将做好液体氨、甲醇等有机液态储氢载体的技术研发及储备;此外,东方电气也曾公开表示,正在开发固态储氢及有机液体储氢。

西安交通大学化工学院教授方涛指出,与传统的石油燃料易运输、可规模化存储不同,当前主流的氢储运技术在能效、安全性和成本上尚存难点。利用有机液体储氢技术,每千克氢的储运成本最高可降低47%,在运输环节具有规模大、高周转等明显优势。

据张金金介绍,目前,德国HT公司在有机液体储氢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不过,当前氢能产业在我国面临巨大发展机遇,应用场景、技术路径等都将百花齐放,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深入研发,我国有机液体储氢将赶上世界领先水平,有望成为氢能储存运输的主流方式之一。”张金金表示。

拓展氢能应用场景

值得关注的是,有机液体储氢技术不仅可用在建筑供热领域,还可在加氢站供氢、交通供能、工业用氢及储能等多元场景中大规模应用,有助于实现多种能源资源的灵活互补,大幅降低用能成本,创造经济价值和环境价值。

基于安全有机液体储运技术的氢能供热系统,具有安全、高效、绿色、可循环的特征。智能储液箱输入的含氢有机液,经过放氢反应器,为氢能供热装置输出氢能,并回收可循环利用的安全有机液,可以真正实现‘氢进万家’。”张金金说,中氢源安与北京热力集团共同开展的基于安全有机液体储运氢技术的纯氢供热示范项目,每年可减少燃气消耗4.5万标方、二氧化碳排放量约90吨。利用氢能,可为建筑供热领域提供更安全高效、绿色环保的低碳技术。

据方涛介绍,在加氢站供氢方面,有机液体储氢技术可解决高压加氢站内规模化储运氢的难题,站内储氢更加安全、高效,具有投资强度低、供氢成本低、建设面积小、审批难度低等优势,可破除制约氢能作为危化品运输的制约,从根本上完善氢能生产、储运和供销体系,大幅助力加氢站建设推广。“目前,有机液体储氢技术已在日本进行商业化探索,通过在文莱建设天然气重整制氢、加氢工厂,在日本川崎建设脱氢厂,实现了有机液体长距离海运输氢。”

本文转载自中国能源报 仲蕊,只做主题效果测试使用,本文观点不代表氢头条立场。

(0)
xhbeijing的头像xhbeijing
上一篇 2023年6月13日 11:07
下一篇 2023年6月13日 11:32

相关推荐

  • 绿氢,第四次能源革命的载体

    1. 氢能是未来重要的产业方向 1.1. 核心驱动因素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能帮助可再生能源大规模 消纳,实现电网大规模调峰和跨季节、跨地域储能,加速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 的低碳化。氢能的核心驱动因素可总结为三点:1)能源发展的规律结果;2)“碳达峰、 碳中和”的必然选择;3)缓解能源危机,摆脱地域资源约束。 全球能源向着…

    2023年3月13日
    78400
  • 为全球绿色发展注入“中国动力”

    原标题:注重技术革新,加强国际合作(引题) 为全球绿色发展注入“中国动力”(主题) 当前,世界经济格局发生着深刻变化,一方面是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仍然存在,地缘政治影响着各国合作,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另一方面则是全球减碳浪潮迭起,以技术革新实现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的共识。 如何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可持续发展?中国在其中又将发挥怎样的作用?多位…

    前瞻报告 2023年6月1日
    28100
  • 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加强燃料电池汽车应用推广工作政策的连续性

    2025年9月27日下午,2025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主论坛——“NEV50@2025:多元路径预协同发展”在海口举办,中国科协主席、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主席万钢在会上表示,要持续推动动力电池的技术发展,构建一个涵盖车用动力电池的生产、回收、梯次利用和回收再利用的规则和系统。万钢介绍,新能源汽车兼具用能、储能、供能特性,是未来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新型能源体系的重…

    4天前
    400
  • 全国人大代表、中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薛济萍:加快明确氢能管理属性 推动氢能产业快速发展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薛济萍带来了《关于明确氢能管理属性的建议》《关于充分利用已成陆海域资源的建议》以及《关于加快通苏嘉甬铁路北延段建设的建议》。   薛济萍表示,在“双碳”背景下,氢能作为一种来源广泛、清洁无碳、灵活高效、应用场景丰富的二次能源,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我国氢能发展也已进入新的阶段。   从…

    2023年3月10日
    36000
  • 重磅白皮书|《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3)》发布

    7月25日,在中国氢能联盟2024氢能专精特新创业大赛决赛暨氢能专精特新产业大会上,国家能源局科技司发布了《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3)》(以下简称《发展报告》)。该报告由国家能源局科技司会同北京国氢中联氢能科技研究院联合行业相关机构和专家共同编制,聚焦国内外2023年氢能产业发展现状,并对我国2024年氢能产业发展进行了展望。 《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3…

    2024年7月26日
    166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