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市场逐步打开 企业积极抢滩布局

高工氢电产业研究所(GGII)所长刘鹏利表示,绿氢产能即将出现相对过剩,有望带动氢价下降,促进氢车推广

本报记者 李哲 北京报道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氢能成为重要的储能载体。2023年以来,多家企业围绕氢能产业积极布局。

12月8日,我国首座商业化分布式氨制氢加氢一体站--广西石油南宁振兴加能站在广西南宁建成并成功试投产。

《中国经营报》记者从中国石化方面获悉,该一体站采用了中国石化自主研发的分布式氨制氢成套技术,相较于广西之前的用氢方式,成本降幅达60%。

多地出台政策支持

近年来,全球多国出台氢能发展战略。

中国氢能联盟发布的《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发展报告2022》(以下简称“《白皮书2022》”)显示,包括美国、德国、日本在内的41个国家和地区制定发布了国家级氢能发展战略;包括中国、南非在内的13个国家和地区出台了国家规划。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在支持氢能产业发展中持续发力,不断追加资金投入,制定了相对差异化的政策措施。

《白皮书2022》指出,2022年中国氢气产能约4882万吨/年,比上年增长约1.2%;产量约3533万吨,比上年增长约1.9%。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加速推进,西北、华北、东北等地区引领大型可再生氢基地示范工程规划建设。已规划超过300个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建成运营项目达到36个,累计可再生氢年产能约5.6万吨;新增建成运营可再生氢项目23个,新增年产能约3.3万吨,比上年增长超过140%。

当前已经有26个省、区、市公开发布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专项政策316项,比上年增长约65%,新增政策中明确给予财政补贴的政策占比超过40%。同时,氢能标准体系逐步健全,已发布氢能相关国家标准102项、行业标准30项、团体标准136项。

依托“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等重大示范项目,2022年中国燃料电池汽车销售量比上年增长约36%,加氢站增幅超过40%。重型交通领域加快试点,工业领域示范项目陆续开建,累计建成运营发电/热电联产项目55个,总规模超12兆瓦,比上年增长118%。

氢晨科技董事长兼总经理易培云曾在公开场合提到,从产业发展的情况来看,燃料电池的主要技术已突破、卡脖子问题基本解除。应用方面,我国局部地区的氢能重卡应用已显现经济性。燃料电池的商业化模式已初步构建,燃料电池推广要逐渐向“用得起、买得起、用得绿”三阶段跨越。

《白皮书2022》显示,我国部分制氢技术路线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电解槽出货量大幅增长。主流厂家各类电解槽产能超过8吉瓦,出货量约800兆瓦。碱性电解槽成本优势仍然显著。燃料电池汽车推广聚焦商用车,运输车、自卸车、牵引车等重型商用车装载的燃料电池功率以110~130千瓦为主,客车、公交车功率以60~90千瓦为主。大功率燃料电池取得突破,多个企业发布的燃料电池产品功率超过200千瓦。

市场有望增至千亿规模

随着政策的密集落地以及市场的逐步打开,我国围绕氢能产业已经聚集了大量优质企业。

其中,中国石化按照“加氢引领、绿氢示范、双轮驱动、助力减碳”的思路,聚焦氢能交通、绿氢炼化两大领域,大力发展氢能一体化业务。

氢气的储存和运输是制约氢能产业链发展的关键环节。当前,我国的加氢站主要依靠长管拖车来运输,氢气运输能力低、成本高。在氢气的储运方面,氨制氢的技术正在被积极推广。

12月8日,记者从中国石化方面了解到,我国首座商业化分布式氨制氢加氢一体站--广西石油南宁振兴加能站在广西南宁建成并成功试投产。该一体站采用了中国石化自主研发的分布式氨制氢成套技术,每天能产出500公斤99.999%的高纯度氢气,可满足40多辆氢燃料车用氢需求。相较于广西之前的用氢方式,成本降幅达60%。

截至2022年年底,中国石化已建成加氢站98座,在全国加氢站占比近30%,同时成为全球拥有、运营加氢站数量最多的企业。

在2023高工氢电年会上,高工氢电产业研究所(GGII)所长刘鹏利表示,绿氢产能即将出现相对过剩,有望带动氢价下降,促进氢车推广;2030年国内燃料电池储能发电累计装机规模有望达5GW;随着制氢加氢政策松绑,将进一步降低用氢成本;在燃料电池降本+技术进步+氢价下降+政策支持下,预计到2025年中国氢燃料电池产业链市场规模超100亿元,到2030年中国氢燃料电池产业链市场有望增长到千亿元规模,2022到2030年年复合增长率近40%。

宇通客车燃料电池首席工程师张龙海则提到,目前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项目有两大关键任务:其一是因地制宜,实现“推广模式可持续”;其二是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突破,实现“产业链自主可控”。同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项目推广存在买得贵、用氢贵、加氢难等问题,在推广上应采用“宜氢则氢,宜电则电”的策略,探索出可持续推广的应用场景;在建立完整的燃料电池产业链上,关键是要通过技术突破,来占据产业制高点,以量变积累质变,掌握价值链关键环节具有话语权和主动性。

(编辑:董曙光 校对:颜京宁)

本文转载自中国经营报 李哲 北京报道,只做主题效果测试使用,本文观点不代表氢头条立场。

(1)
xhbeijing的头像xhbeijing
上一篇 2023年12月11日 13:16
下一篇 2023年12月11日 13:22

相关推荐

  • 单条600万人!2023中国氢能十大传播事件

    “ 氢能时代:氢能事件,氢能人物!氢燃料电池汽车网&《氢能装备》2023年重点关注。近日,我们梳理出2023年度氢燃料电池汽车网旗下各大传播平台的氢能视频/氢能直播/氢能事件:“2023年度十大超级流量氢能新闻和2023年度十大氢能事件!” 其中,最大流量新闻为“共建我国氢能高速公路行动倡议”,总播放量近6000000人次。

    2023年12月27日 上市企业
    29300
  • 目标成本0.8欧/kg!这家初创公司将在2030年前发掘1000万吨天然氢

    法国初创企业Mantle8完成了340万欧元(350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用于探索最佳天然氢储层,其天然氢开发目标成本为0.8欧/千克。该公司提出,到2030年将寻找到1000万吨天然氢矿藏。该公司将通过探索富铁岩石矿藏区域寻找天然氢。Mantle8表示,其技术“可扩展整个星球的评估和探索”。该公司声称其专有技术具有“世界领先精度”,并拥有“能够评估氢的贮藏…

    2025年2月8日
    13000
  • 估值超35亿,隆基绿能等拟向隆基氢能增资5亿元

    近日,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隆基绿能”)发布关于公司及经营团队向控股子公司增资暨关联交易的公告。 公告指出,隆基绿能拟通过全资子公司西安隆基绿能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隆基投资”)向其控股子公司西安隆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隆基氢能”)增资 46,000 万元,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及经营团队核心管理人员向隆基氢能增资 4,000 万元,…

    2023年4月17日
    31900
  • 股价破发!国鸿氢能3年多亏损12亿元背后:7.3亿元用于股份支付,行业发展仍处于早期阶段

    国鸿氢能表示,公司氢燃料电池系统主要出售给下游运输应用客户和固定式应用客户。运输应用主要包括公交车、物流车及重型卡车等商用车;叉车等工程车;有轨电车及船舶。固定式应用主要包括分布式发电及备用电源。

    2023年12月11日 投融资
    25100
  • 两会好声音 | 张国强代表:加快氢能规模化发展

    河北日报客户端 河北日报讯(记者米彦泽)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人大代表、亿华通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国强建议,强化政策支持,充分发挥氢能清洁低碳的特点,加快氢能规模化发展,推动交通、工业等用能终端和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构建绿色低碳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氢燃料电池汽车是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方向。张国强代表建议,扩大氢燃料电…

    前瞻报告 2023年3月10日
    317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