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上中下游重点企业集聚布局,武汉经开区氢能全产业链雏形显现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清杰院士曾公开表示,目前国内氢能产业已呈现出积极发展态势。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随着众多国内氢能企业围绕氢能产业链核心装备持续发力,国产氢能技术和产品快速进步,成本不断下降,武汉市千亿氢能产业集群的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12月14日,长江日报记者从武汉市科学技术局获悉,武汉理工氢电、武汉雄韬氢雄、武汉众宇动力3家氢能企业项目入围2023年度产业基地科技创新专项立项清单。一个月前,2023年度支持氢能产业发展财政资金审核结果公示,16家企业获批氢能奖励,其中武汉经开区氢能企业占据一半。
氢能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已成为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下一个风口。湖北省《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指出,以武汉经开区为核心,打造全国氢能产业示范核心区。
据了解,近年来,武汉经开区前瞻性布局氢能产业,已聚集14家国内外知名氢能企业,涵盖燃料电池、整车制造、检验检测、制氢、加氢站运营、车辆运营等产业链各环节,氢能全产业链雏形显现。
武汉理工大学首席教授、中国燃料电池协会副主任潘牧表示,武汉产学研优势明显,在氢能产业上已形成制-储-运-加-用的氢能上下游全产业链,跃居全国第一梯队。基于武汉的科教优势和制造业基础,武汉在新能源部件、材料、装备等方面尤其具备优势。“随着企业和政府进一步形成合力,武汉氢能产业有望打造成千亿产业集群,跻身全国前三。”
集聚14家氢能重点企业
武汉经开区氢能产业链加速延伸
氢能上中下游重点企业集聚布局,武汉经开区氢能全产业链雏形显现
空气产品武汉公司氢能源和工业气体分装营销管理中心项目效果图。
走进空气产品(武汉)气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空气产品武汉公司”)氢能源和工业气体分装营销管理中心项目现场,一栋栋大楼“拔地而起”。项目负责人介绍,未来这里将建设液氢加氢站及年产高精度气体分装70万瓶的充装系统。
作为全球最大的氢气制造厂商,空气产品公司是首批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气体公司之一,在空分、气化、碳捕集利用与永久封存、氢能及液氢等方面拥有先进的可靠技术。
空气产品公司中国区氢能业务总经理胡华利说,武汉经开区是武汉市发展先进制造业的重地,拥有丰富的氢能示范场景,聚集了氢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
氢能上中下游重点企业集聚布局,武汉经开区氢能全产业链雏形显现
位于武汉经开区的国家电投华中氢能产业基地。
氢能产业链分为上游制取(制备—储运—加注)、中游燃料动力电池系统和下游应用三个关键环节。作为氢能产业中连接上游制、储、运环节与下游应用市场的枢纽,加氢站也是氢能产业链的关键。
在上游制取环节,除了空气产品武汉公司液氢储运和加注项目,知名外企康明斯同向发力,新建研发楼布局氢能源。在康明斯氢动力大楼内,制氢装备、储氢系统、燃料电池发动机等一应俱全,具备从电堆、子系统到发动机的完整研发验证能力。
在中游燃料动力电池环节,东风公司国内首款全功率燃料电池乘用车“东风氢舟”交付广东省佛山市示范运营。
作为能源央企中第一家氢能专业化子公司的国家电投氢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国氢科技),先后在汉成立武汉绿动氢能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建设国家电投华中氢能产业基地和研发中心,实现氢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气体扩散层、膜电极、双极板、电堆等“五大件”国产自主化生产。
武汉绿动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本月底,30套功率120kW的“氢腾”品牌燃料电池将从国家电投华中氢能产业基地下线,组装到东风商用车49吨重卡上,并交付给湖北某物流公司,用作武汉市城市运输车、工程车等。
氢能上中下游重点企业集聚布局,武汉经开区氢能全产业链雏形显现
武汉绿动氢能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线。
在武汉经开区氢能燃料电池产业“成绩单”上,武汉雄韬氢雄自主研发的130kW燃料电池为国内“首台”通过国家强制检验认证的大功率燃料电池发动机;众宇动力取得国内首张船用燃料电池产品型式认可证书;武汉理工氢电开发国内首批膜电极定制设备,建成燃料电池膜电极自动化生产线,跻身全球膜电极供应商前列……
潘牧教授透露,眼下,他所带领的武汉理工氢电研发团队正在开发高功率、低成本的膜电极产品,探索将膜电极和电池技术相结合,做成一体化设计结构,进一步延长电池寿命。“预计明后年会推出市场。”
在下游应用环节,作为武汉氢能整车制造代表企业,武汉开沃汽车有限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纯电动及氢能源的大客车、环卫绿化车、清扫车、渣土车、水泥搅拌车等专用车。其中,由该公司生产的21辆氢燃料公交车是武汉市首批投入运行的氢燃料公交车。
持续探索更多的新应用场景
氢燃料电池汽车加速走向规模化运营
氢能上中下游重点企业集聚布局,武汉经开区氢能全产业链雏形显现
武汉理工氢电研发人员在做膜电极产品测试。
近年来,推动氢能产业发展的政策信号进一步释放。仅过去两个月,长江日报记者梳理发现,上海、天津、重庆、南阳、襄阳等一批城市纷纷出台了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2022年,武汉市政府发布关于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市氢能产业链年营业收入拟达到500亿元,燃料电池汽车推广量达3000辆。
采访中,企业专家代表不谋而合。当下,全国氢能产业正处于起步期,具体的政策落实和行动尤为关键。武汉具备较多发展氢能产业的优势,还需要不断优化相关技术,持续扩展应用场景,推动氢能产业规模化发展。
氢能场景和车辆运营被称作氢能产业链的落脚点。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方向在哪?武汉找到了自己的答案——上下游企业“牵手”,打通产业“内循环”。
氢能上中下游重点企业集聚布局,武汉经开区氢能全产业链雏形显现
“氢腾”品牌氢燃料电池的氢能车辆在汉交付并投入运营,主要核心部件均自主研发。
今年6月,200台搭载国家电投“氢腾”品牌氢燃料电池的氢能车辆正式交付并投入武汉地区运营。这是截至目前我省氢能领域最大规模的集中交付,拉开了氢能零碳交通在武汉规模化应用的序幕。
其背后运营公司正是国家电投在汉牵头组建的专业化氢能车辆运营平台——湖北氢动力。
一年前,由国家电投牵头组建的湖北氢能交通运营平台公司——湖北氢动力落子武汉经开区,购置运营燃料电池车辆,在环卫、渣土倒运、客运通勤、物流等细分应用场景,为客户提供“车辆租赁+场景运营+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科技运营”一体化运营服务。
“降低了在产业化初期氢燃料电池车辆全生命周期使用成本。”湖北氢动力总经理李佳介绍,时下,这批车辆已租赁给顺丰、盒马、美团等企业,在武汉经开区、东西湖区、黄陂区、新洲区从事冷链物流、货运配送等服务。
目前,湖北氢动力公司已实现超过200台氢能车辆的规模化运营,其形成的绿色运力解决方案,正逐步向北京、宁波等全国市场推广应用。“下一步,将推动多品种轻型及中重型商用车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力争2024年实现推广500台氢能车在武汉市的运营。”李佳说。
10分钟“喝饱”氢气,续航500公里。截至目前,武汉经开区已建成3座加氢站,已开通公交示范线路7条,氢能示范应用车辆达到56台。其中,氢能公交车41台,截至2022年底,累计运营里程近400万公里,加氢近30万公斤。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清杰院士曾公开表示,目前国内氢能产业已呈现出积极发展态势。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随着众多国内氢能企业围绕氢能产业链核心装备持续发力,国产氢能技术和产品快速进步,成本不断下降,武汉市千亿氢能产业集群的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长江日报记者王双双 通讯员孙亚云 范潇文)

本文转载自长江日报,只做主题效果测试使用,本文观点不代表氢头条立场。

(0)
xhbeijing的头像xhbeijing
上一篇 2023年12月11日 17:03
下一篇 2023年12月15日 09:07

相关推荐

  • 氢燃料电池车加速“跑”进多场景

    在北京市延庆区,一批绿色涂装的公交车正行驶在街头。作为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遗产”,延庆赛区赛时使用的212辆燃料电池车,赛后被用于区内、与市区连接的公交服务用车。截至2022年10月底,这批氢燃料电池公交车行驶里程累计超过了600万公里。 目前,北京市氢燃料电池汽车已经覆盖了公交、物流、环卫、摆渡等各类车辆。业内人士指出,相关政策的出台,以及技术创…

    2023年1月27日
    25900
  • 氢能相关18项!2024年能源领域拟立项行业标准制定计划发布

    通知中涉及到氢能的有18项,分别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膜电极边框材料测试方法、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固定式发电系统性能测试方法、可逆固体氧化物电池单电池和电池堆性能测试方法、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单电池测试方法、氢储能电站调试规范、氢储能电站启动验收规范、氢储能电站运行维护规范、氢燃料电池移动应急电源发电系统技术规范、新能源制氢一体化控制系统技术导则、氢能行业数据报送接口规范、电化学储能电站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储能电站测量技术监督规程、储能电站绝缘技术监督规程、可再生能源电力制氢工程设计规程、电力制氢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可再生能源电力制氢项目经济评价规范、输氢管道材料氢相容性评价导则、氢气输送管道用钢板。

    2024年7月5日 前瞻报告
    26600
  • 丰田Mirai Sport Concept亮相古德伍德速度节

     氢燃料电池汽车网  日前,我们从丰田汽车toyotagazooracing.com获悉,丰田Mirai Sport Concept将亮相古德伍德速度节,这是开创性的丰田氢燃料电池轿车的运动版概念。此前在日本富士24小时耐力赛上亮相,它具有强大的新前造型,带有深扩散器,亮黑色外观细节,降低悬架和21英寸合金轮毂,配备米其林Pil…

    2023年7月17日
    29600
  • 中能建氢能源刘大为:5年内把氢价降到1/3,中国氢能应保持在第一梯队|对话能源大咖

    我们希望,中国做氢能的人能够将氢能的价格降到更低,通过市场机制而非仅仅依赖政府补贴,实现氢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把氢应用到现实的生产生活中。就算不是与煤制氢相当的价格,也要像风电一样,和国外形成代差。我们期望在未来5到10年内,把氢能的价格从现在的20-30元,5-6元(煤制氢),打到8-10元或者更低,这也要看技术和产业链的整合最后能做到什么程度。

    2024年5月27日
    22700
  • 1000台!吕梁市人民政府发布氢能重卡招标公告

    为贯彻落实《吕梁市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2-2035)》的总体思路,认真落实市委五届七次会议推进20件大事要事的有关要求,吕梁经开区紧紧围绕全市“一体,两翼,三港,四链”发展战略,提前谋划氢能发展产业,积极构建涵盖交通、储能、工业等领域的多元氢能应用生态,规划每年采购氢能重卡1000台,5年内氢燃料电池汽车采购量至少达5000台,到2035年氢燃料电池汽车达到2万台,带动氢能全产业链形成集聚,力争打造全国氢能制造与应用的先行区。

    2024年2月20日
    334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