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企为啥青睐赴港上市?

当前,我国氢能正处于规模化导入期,氢能生产成本较高、市场需求不足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短缺等问题仍待解。受访人士认为,盈利压力下,氢能企业度过当下艰难的起步阶段并非易事,仍旧需要持续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提高设备效率、努力降低成本。与此同时,政府相关部门也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和市场培育力度。

“双碳”背景下,氢能产业迎来发展浪潮,企业进军氢能市场的步伐明显加快,项目布局持续火热。不过,虽然产业热度持续高涨,但氢能企业的IPO之路却不太“顺风”。近期上交所披露,因捷氢科技及其保荐人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第六十三条的相关规定,终止捷氢科技发行上市审核。事实上,近年来已有包括捷氢科技、治臻股份在内的多家氢能公司接连终止A股IPO计划,而重塑能源、国富氢能则在今年陆续选择“弃A赴港”。有业内人士表示,当前盈利难仍是摆在国内氢能企业上市面前的一大挑战,如今在A股IPO政策收紧、未盈利企业上市门槛提升的背景下,港股上市已然成为氢能企业的另一现实选择。

A股IPO遇阻
上汽集团公告称,基于目前市场环境等因素考虑,为统筹安排捷氢科技资本运作规划,经与相关各方充分沟通及审慎论证后,公司决定终止捷氢科技分拆至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并撤回相关上市申请文件。据了解,作为上汽集团旗下子公司,捷氢科技主要从事燃料电池电堆、系统及核心零部件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及工程技术服务。2022年6月28日,捷氢科技的上市申请材料获上交所科创板受理,同年7月23日进入已问询状态。如今在经历了近两年的等待后,捷氢科技还是以撤回发行上市申请结束了此轮冲刺A股之旅。

终止A股IPO的氢能企业并非捷氢科技一家。早在2021年3月,重塑能源便向科创板递交招股书,原计划在科创板IPO,然而不久后便主动撤回了上市申请。此外,国富氢能和治臻股份也在2022年先后终止科创板IPO。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背景下,港股市场已成为众多氢能产业企业寄予厚望的上市融资地。在科创板折戟后,重塑能源、国富氢能分别于今年2月29日、3月20日向港交所提交IPO申请。

氢能企业赴港上市相对容易,因为港股市场对未盈利企业的接纳度更高,从而提供了一个更为宽松的资本市场环境,使其能够在尚未实现盈利的阶段就吸引资金和投资者关注。”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孙传旺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清晖智库创始人、经济学家宋清辉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相对于A股,港股具有更灵活的上市制度,能接纳不同类型的企业,同时,更加国际化和市场化,能够为企业提供丰富的融资机会和全球投资者的关注。未来随着港股市场的持续回暖和上市制度的不断优化,预计将有更多氢能企业选择在港上市

上市门槛抬高
受访人士指出,氢能企业频频折戟A股IPO,与未盈利企业上市门槛提升有关。随着监管层反复强调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IPO审核收紧已成行业共识。3月15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首席风险官、发行监管司司长严伯进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对于上市门槛会有更加严格的要求。其中包括从严监管未盈利企业上市。严伯进还表示:“从实践看,科技企业发展可能会有一个未盈利阶段,这并不一定意味着这些企业持续经营能力差。一些优质的科技企业可以通过上市更好更快成长,但绝不能是那些拼凑技术的‘伪科技’企业。”

有观点指出,该变化对在递表阶段未盈利的企业提出了要求。截至目前,氢能上市企业普遍未能实现盈利。例如,财务数据显示,国富氢能2019年至2023年已连续五年亏损,其中2023年实现收入5.22亿元,年内亏损0.75亿元。

据了解,氢能企业盈利难,与氢能产业整体处于商业化早期阶段、技术发展不充分等因素有关。此外,氢能综合成本高企、市场接受度有限等问题也是目前氢能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从内部因素来看,部分氢能关键技术尚不成熟,氢能产业链的部分关键零部件仍依赖进口;从外部因素来看,绿氢生产仍需要较高的初始设备投资和能源成本,同时,氢的储运和应用也涉及到安全性和经济性问题。以上挑战加剧了氢能的商业推广难度。”孙传旺分析称。

“在氢能企业研发成本高、市场规模小以及技术产品迭代速度快大背景下,很多企业难以满足IPO对持续经营能力的要求。并且在当前目前氢能企业普遍亏损的背景下,氢能企业IPO申请即使获得交易所受理,也必然会遭到交易所严格的审核。”宋清辉指出。

前景向好
当前,我国氢能正处于规模化导入期,氢能生产成本较高、市场需求不足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短缺等问题仍待解。受访人士认为,盈利压力下,氢能企业度过当下艰难的起步阶段并非易事,仍旧需要持续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提高设备效率、努力降低成本。与此同时,政府相关部门也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和市场培育力度。孙传旺建议,氢能企业需积极开展研发创新,提高氢能生产、储存和运输效率,发挥在核心技术攻关上的引领作用。另外,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寻找更合适的战略投资者。明确目标市场和客户群体,针对交通运输、储能等特定应用场景,探索与汽车、电力等下游企业的合作,开发定制解决方案。

不过整体来看,尽管目前氢能企业面临亏损境地,但业内普遍对产业前景持乐观态度。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氢能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氢能发展的政策措施。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这是氢能产业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业内普遍认为,这对产业发展而言无疑是一针强心剂。

“总体来看,作为未来能源变革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当前我国氢能产业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与此同时,氢能产业也是我国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宋清辉认为,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当前我国氢能产业已经取得长足进步,产业链亦趋于完整,预计2026年左右能够迎来规模化发展的拐点。

 

本文转载自中国能源报 姚美娇,只做主题效果测试使用,本文观点不代表氢天下立场。

(0)
xhbeijing的头像xhbeijing
上一篇 2024年5月28日
下一篇 2024年5月28日

相关推荐

  • 将投放3000辆氢能汽车,新建5座加氢站!打造国家级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集群 武汉氢能科技产业园启动建设

    湖北日报讯(记者谢慧敏、通讯员高玲玲)8月16日,武汉氢能科技产业园在武汉经开区军山新城启动建设,产业园规划同步发布,打造国家级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集群基地,计划到2030年,总体投资规模达100亿元,引进30家氢能企业,推动3家氢能企业上市,新建5座加氢站,投放3000辆氢能示范运营车辆,实现营收总额500亿元。 氢能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

    2024年8月19日 投融资
    13000
  •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2024年绿氢项目有望迎开工潮 带动制氢设备需求增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12月26日在新能源科学论坛2023上表示:“随着风电光伏装机大幅增加,2023年上网波谷电价降低到0.15元/KWh,使电解水制备绿氢的成本接近煤制氢成本,比预期提前5年进入经济性成本空间。”业内人士表示,今年以来,绿氢应用限制陆续开放,2024年绿氢项目有望迎开工潮,带动制氢设备需求增长。上市公司抢抓市场机遇,纷纷展开业务布局。 (中证报)

    上市企业 2023年12月27日
    18300
  • 【研氢】氢燃气轮机技术前沿及趋势分析

    随着以风光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源荷两侧不确定性显著增强,这将导致电力系统日内、月内、季度内灵活性调峰需求不断攀升。目前,燃气轮机、煤电机组和抽水蓄能电站构成了全球大部分国家的主要调节电源。同时,随着发电行业碳减排的不断推进,以可再生氢及其衍生物作为零碳燃料替代传统化石燃料逐步成为行业深度脱碳的有效途径。在此背景下,氢燃气轮机的发展愈发受到关注。相比于…

    2024年9月3日
    19300
  • 风氢扬成为濮阳“链主企业”

    2 月 20 日,风氢扬科技董事长刘军瑞,携 PGO 氢能产业研究院、老杨会客厅、杭叉、中船动力、盘毂动力、华润电力、等产业生态圈单位,前往濮阳考察交流。考察团一行受到濮阳市、濮阳县主要领导及各局委领导热情接待,并围绕濮阳氢能产业发展及规划等进行了座谈交流。 风氢扬科技落地濮阳短短数月,缘何被当地政府领导视为 ” 链主企业 “? 濮阳…

    2023年2月22日
    34900
  • 羚牛氢能完成5000万元Pre-A轮融资,南湖氢能产业基金领投

    1月18日消息,羚牛新能源科技(上海 )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羚牛氢能”)完成5000万元人民币Pre-A轮融资,由南湖氢能产业基金领投。本轮融资将用于支持项目运营。 羚牛氢能成立于2021年,是一家新兴的氢能物流科技企业,通过聚合国内的氢能产业链资源,推广应用氢燃料电池汽车。2021年10月,羚牛氢能获得天使轮融资,由水木易德下属氢能产业基金水木氢源领投。 …

    2023年1月22日
    229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