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是全球性贡献和机遇

“中国新能源产业在开放竞争中练就了真本事,代表的是先进产能,不仅丰富了全球供给,缓解了全球通胀压力,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作出巨大贡献。不论是从比较优势还是全球市场需求角度看,都不存在所谓‘中国产能过剩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中国新能源产业开放竞争和互利共赢的发展逻辑。

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是全球性贡献和机遇

金社平

2023年,中国外贸“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全年合计出口突破万亿元大关,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900万辆,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

今年一季度,中国光伏发电新增并网容量4574万千瓦,其中集中式光伏新增2193万千瓦,分布式光伏新增2381万千瓦。

一张张成绩单,反映了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也折射出惠及世界的澎湃活力。

“中国新能源产业在开放竞争中练就了真本事,代表的是先进产能,不仅丰富了全球供给,缓解了全球通胀压力,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作出巨大贡献。不论是从比较优势还是全球市场需求角度看,都不存在所谓‘中国产能过剩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中国新能源产业开放竞争和互利共赢的发展逻辑。

以世界眼光、时代眼光、历史眼光看,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是中国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道路的生动缩影。放眼未来,中国新能源产业将在开放合作中实现新的更大发展,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

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靠的是新发展理念的科学指引。

新时代以来,在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导下,中国制造业企业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幅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努力促进高素质劳动者和企业家,智能化、数字化赋能的劳动资料和更广范围的劳动对象的优化组合,从而不断提高产业综合实力和企业竞争力。

中国新能源产业的竞争优势,源于“十年磨一剑”的矢志创新。

10多年前,全球绿色产业还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发达国家在技术储备、产业积累等方面占据优势。中国坚持市场主导、鼓励充分竞争,引导企业加速创新,推动技术快速迭代。

48小时、锁单突破6000台,上汽集团5月14日发布新款新能源车型——智己LS6,数字底盘、智慧四轮转向系统、超远距高精度激光雷达……新车型的诸多首创“黑科技”,是上汽集团十年如一日创新投入的结果。

早在2014年,上汽集团就开始智己汽车原点架构的前期预研,软件系统从1.0时代到3.0时代,智能驾驶从可用到好用,电池突破1000公里超长续航……正是靠着矢志创新、聚沙成塔,点点突破汇聚成中国整车优势。

西安隆基绿能电池工厂,智能搬运机器人往来穿梭,机械臂精准高效作业……在这里,平均0.8秒就有一片太阳能电池下线。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要素的新质生产力,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法宝。近5年,隆基绿能研发投入已达180亿元,研发人员超过4000名。

中国新能源产业快速崛起,是世界产能版图中不折不扣的先进代表。

中国新能源产业的竞争优势,源于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上海提供芯片、软件,江苏常州提供动力电池,浙江宁波提供车身一体化压铸机……在长三角地区,一家新能源汽车整车厂,可在4小时车程内配齐所有零部件。

中国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已形成200多个成熟的产业集群,制造业规模连续14年居世界首位……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制造,再到销售和售后服务,中国新能源产业的成本和效率在每一个环节实现优势集成。

“在中国,一批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新兴产业快速崛起。”日本《每日新闻》如是报道。

“近年来,中国新兴产业之所以在国际市场取得竞争优势,是中国企业积极创新研发、控制生产成本的结果。”泰国开泰银行高级副总裁蔡伟才直言。

中国新能源产业的竞争优势,源于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充分开放。

中国发展新能源产业,不是关起门来搞建设,而是打开门谋发展。越来越多全球企业主动拥抱中国新能源产业,分享发展机遇。

4月,梅赛德斯—奔驰宣布其上海研发中心再升级,进一步提速在华智能化创新;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宣布,投资25亿欧元拓展位于合肥的生产及创新中心;宝马沈阳生产基地自2010年以来累计投资近1000亿元。

从有序调整新能源汽车外商准入负面清单到全面取消汽车领域外资政策限制,从引进更多新能源产业外资项目到鼓励国产新能源品牌加强全球合作,中国致力于通过高效的市场机制和良性的产业竞争生态,为中国乃至全球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注入活力。

一句话,中国新能源产业在国际市场取得的竞争优势,完全靠的是“真诚+实干”:真诚地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真诚地深化改革开放,真诚地促进合作共赢;实实在在地抓技术创新,实实在在地抓产品优化,实实在在地抓产业升级。

(二)

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为的是惠及全球的大国责任。

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贡献者。中国新能源产业促进了全球技术进步,提升了资源分配效率,创造了未来经济新增量,有力推动了世界经济增长,积极效应有目共睹。

中国新能源产业的贡献,体现在为世界构建了绿色低碳转型共赢新模式。

在南非,德阿风电项目并网发电,缓解当地电力供应短缺局面;在肯尼亚,加里萨光伏电站投入运营,数万户家庭远离“电荒”……中国有序推进新能源国际合作,着力构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共赢新模式,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成效显著。

目前,中国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绿色能源项目合作。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报告显示,过去10年间,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分别累计下降超过了60%和80%,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归功于中国创新、中国制造、中国工程。

中国新能源产业的贡献,体现在增加优质供给让全球消费者受益。

凭借持续的技术创新、完善的产供链体系和充分的市场竞争,走向世界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通过具有高质量、高效能、高性价比的产品,满足更多消费者需求。今年1—4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42.1万辆,同比增长20.8%。

“以前,新西兰居民不熟悉中国品牌,我们在卖车时需要做很多背景介绍铺垫,现在,越来越多新西兰居民会因中国电动汽车慕名而来。”新西兰Rotorua MG门店负责人理查德·范德恩格尔的话,生动反映出当地消费者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认识的变化。

“更多中国电动汽车品牌进入英国,不仅降低了电动汽车价格,还鼓励了行业创新,让消费者和汽车行业都受益。”英国汽车制造商和贸易商协会首席执行官迈克·霍斯评价说。

比亚迪ATTO3车型被英国新闻公司评选为英国2023年度最佳电动汽车,吉利几何E车型深受卢旺达消费者喜爱,长城哈弗H6新能源车型荣获巴西年度最佳动力奖项……西班牙媒体报道说,中国新能源汽车质量上乘,几乎一半的西班牙人会考虑购买中国汽车作为他们的下一辆汽车。

中国新能源产业的贡献,体现在为世界经济增长带来新动力。

赞比亚光伏电站、泰国水面漂浮光伏电站、乌兹别克斯坦1吉瓦光伏项目首期400兆瓦等项目纷纷实现并网发电……中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下开展新能源产业合作,长期扎根、深度融入、积极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与合作国家深入互动,通过技术转让和项目本地化普及技术进步,助力合作方培育经济新动能。

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5.1亿千瓦,中国贡献超过一半;中国出口的风电、光伏产品2022年为相关国家和地区减排二氧化碳约5.73亿吨,加上中国国内的减排量约22.6亿吨,合计约占全球同期可再生能源折算碳减排量的41%。中国新能源产业的不断发展,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提供有力支撑,给世界带来经济新增量。

(三)

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行的是开放合作的光明大道。

当今世界,人类命运与共,各国不是乘坐在190多条小船上,而是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无论是经济学理论还是人类贸易实践,都在反复告诉我们一个事实:自由开放的国际贸易和投资能够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只有通过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提高全球生产率,才能继续把新能源产业的蛋糕越做越大,实现各国共同发展。

把新能源产业的蛋糕越做越大,中国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在海拔高达5193米的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的高原山地上,中核萨迦30万千瓦风光储一体化项目按下“快进键”;全球首制江海直达纯电动力集装箱船“中远海运绿水01”完成首航;广汽埃安智能生态工厂入选“全球灯塔网络”,成为全球仅此一座的新能源汽车“灯塔工厂”……从南到北,从沿海到内陆,新能源产业成为中国塑造发展新动能的关键领域。

目前,全球一半以上的绿色低碳技术尚未成熟,庞大的低碳发展需求与低成本绿色技术供给严重不足的矛盾突出。中国新能源技术不断升级、要素禀赋结构深刻改变、数字化与绿色化转型结合,并通过大规模应用显著降低了新能源产品成本,为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探索了新路径。

把新能源产业的蛋糕越做越大,中国将始终坚持开放合作,推动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瑞典斯德哥尔摩,弗里哈姆嫩港口。这里坐落着蔚来汽车在瑞典的第六座换电站,一个连接斯德哥尔摩、哥德堡、马尔默三大城市的充电网络已经形成;今年1月,比亚迪乌兹别克斯坦工厂正式投产……中国汽车在与世界的深度互动中更好地发展自己,也带动全球相关产业发展。

与此同时,中国积极发展互惠贸易,不仅出口新能源产品,还大量进口保时捷、宝马等新能源整车,以及高端电动汽车的灯具、刹车系统、轮胎、减震器等零部件。此外,中国新能源产品出口主体包括大量外资企业。去年,特斯拉一家企业就占了中国新能源电动车出口份额的28.6%。正如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所言:“只有加强合作,才能共同发展。在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进程中,电动汽车等新能源领域蕴藏着海量市场需求,这将是各国发展的共同机遇。”

经历新冠疫情等重大事件,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面对生态环境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各国之间存在产业竞争和贸易摩擦不可避免,但诉诸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炮制出所谓的中国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论”,为保护主义提供借口,限制中国新能源产品出口,只会造成世界新能源产业发展延缓、新能源技术进步步伐放缓和全球绿色低碳转型进程迟滞。

一个竞争有序、效率更高、容量更大、创新迭出、高度联通的全球市场,将为各国提供不断扩大的增量空间,让所有国家都能从中受益。

“心合意同,谋无不成。”全球新能源产业方兴未艾,孕育着大海般广阔的市场空间。中国将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实现自身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坚定不移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和国际合作,为各国共同发展创造更多机遇,为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和改善全人类福祉作出更大贡献。

(转自《人民日报》)

本文转载自人民日报,只做主题效果测试使用,本文观点不代表氢天下立场。

(0)
xhbeijing的头像xhbeijing
上一篇 2024年6月11日 09:34
下一篇 2024年6月11日

相关推荐

  • 羚牛氢能完成5000万元Pre-A轮融资,南湖氢能产业基金领投

    1月18日消息,羚牛新能源科技(上海 )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羚牛氢能”)完成5000万元人民币Pre-A轮融资,由南湖氢能产业基金领投。本轮融资将用于支持项目运营。 羚牛氢能成立于2021年,是一家新兴的氢能物流科技企业,通过聚合国内的氢能产业链资源,推广应用氢燃料电池汽车。2021年10月,羚牛氢能获得天使轮融资,由水木易德下属氢能产业基金水木氢源领投。 …

    2023年1月22日
    21000
  • 氢能每日报,纵览氢能天下事【2024年1月3日】

    阿布扎比国家能源公司TAQA向摩洛哥6GW绿氢项目投资1000亿(摩洛哥)迪拉姆,约合100亿美元。该项目位于达赫拉-乌德·埃达哈卜地区,这个地区在地理上位于西撒哈拉,被联合国视为非自治领土。1979年当地代表宣布对摩洛哥国王效忠,这里成为了摩洛哥的十二个行政区之一。

    上市企业 2024年1月4日
    15600
  • 氢能全产业链初步打通,京津冀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营超千辆

    近年来如火如荼的氢能产业,现状如何?未来趋势又在哪里?近日,首届北京氢能产业大会暨京津冀氢能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举行。各方嘉宾云集,围绕京津冀三地氢能产业协同发展和氢能产业制、储、输、用全产业链展开探讨和交流,共同探索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专业人士表示,我国氢能产业全产业链已初步打通,仍需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燃料电池汽车作为氢能产业发展的重要方…

    2023年4月4日
    17400
  • 氢能进入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鼓励类项目!

    7月14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3 年本,征求意见稿)》。现行是2019年版本,经过数年产业更新和变化,氢能已经全产业链进入产业结构指导目录。 文件明确,鼓励类目录聚焦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关键领域,重点鼓励市场机制难以有效发挥、需要政府发挥引导作用、对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的事项。对鼓励类投资项目,按照国家有关投资管理规定进行审…

    2023年7月18日
    18500
  • 大涨 12%!亿华通成为首个氢能港股通标的

    2 月 6 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布关于深港通下的港股通标的证券名单调整的公告。 公告指出,因亿华通(02402)在香港市场价格稳定期结束且相应 A 股上市满 10 个交易日,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深港通业务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港股通标的证券名单发生调整并自 2023 年 02 月 06 日起生效,相关调整信息如下: 代码 简称 调整方向 02402 亿华通 …

    2023年2月7日
    303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