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产业迎来发展热潮,如何规模化应用仍待解

虽然我国氢能产业发展日益加快,但总体看,我国氢能产业仍处于发展的初期,氢能产业生态仍不够健全,规模化应用和产业化发展还存在瓶颈。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政策的进一步支持、技术的进一步突破,需要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持续投入。

7月5日,以“中国经济向新而行”为主题的第五届贝壳财经年会进行到第六场。此次 “能源变革中的地方‘氢起’之机”主题会议以山西吕梁为案例,探讨地方与企业如何把握“氢”机,打造新质生产力。
来自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和先锋企业的领导、专家和企业家共同探讨氢能产业现状、挑战和未来前景。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原主任、首席科学家徐华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环所副所长、研究员常纪文,山西鹏飞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郑鹏等领导和专家发表了主旨演讲。
虽然我国氢能产业发展日益加快,但总体看,我国氢能产业仍处于发展的初期,氢能产业生态仍不够健全,规模化应用和产业化发展还存在瓶颈。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政策的进一步支持、技术的进一步突破,需要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持续投入。
氢能产业迎来发展热潮,如何规模化应用仍待解
“能源变革中的地方‘氢起’之机”主题会议现场
“双碳”目标下,氢的能源属性地位愈加突出
作为当前技术条件下最为清洁的终极能源,氢能被视为理想的未来能源,对促进国家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实现温室气体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徐华清表示,“气候变化已经是客观的事实,从未来的趋势看,全球变暖带来的极端自然灾害更为严峻。全球成果文件里明确提出以公正、有序、公平的方式在能源系统中转型脱离化石燃料,这为未来全球能源系统的转型指明了方向。”
“双碳”目标提出后,为我们能源转型和能源革命指明了方向,能源绿色低碳化发展成为大势所趋。2020年9月,我国开始在全国多地试点推行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建设工作,以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为切入口推动氢能产业的发展。2022年3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了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战略定位。
工信部有关专家表示,作为全球最大的制氢国,我国氢产能超过4000万吨每年,占全球的1/3左右,氢能产业发展具有良好基础。近年来,我国氢能产业以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为先导,化工冶金等领域替代应用为突破,不断强化氢能利用关键技术攻关,氢能产业链初步形成,商业化应用前景可期。同时,国家也在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中明确了氢的能源属性,解决了困扰业界多年的氢的属性问题。
在国家政策推动下,各地加快推进氢能产业发展。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东为中心的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氢能产业发展先行区,并辐射到周边地区和城市。
氢能产业迎来发展热潮,如何规模化应用仍待解
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原主任、首席科学家徐华清
从灰氢到绿氢,可再生能源制氢将是氢能产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数据显示,我国氢气产业主要来自化石能源制氢及工业制氢,而绿氢生产量占全国氢气生产量的比重不足1%。《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中提出,2025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制氢达到10万吨-20万吨,2030年实现广泛应用,2035年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明显提升。
工信部有关专家表示,“当前碳达峰、碳中和进入实现阶段性目标的关口期,碳中和目标远景下,产业变革和能源转型加快推进,氢能碳减排作用更加突出,氢能需求将加倍释放,为加快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此,应推动清洁低碳氢规模化供给,支持建设一批工业副产氢规模化提纯就近应用示范项目。支持风光大基地,发展风光储氢一体化项目。”
常纪文表示,“技术的发展不是一步到位的,而需要长期积累的过程。当前,在绿氢难以触达一些城市或者地方的情况下,可适当地在技术研发阶段利用灰氢,这有利于氢能技术的创新发展。”
常纪文认为,氢能应用于能源,储能和化工产业,应用于交通、建筑领域有宽广的前途,对于风力、光照资源优势的地方,对于研发地区,对于可接受风力发电或者绿氢甲醇的地方来说,可促进地区能源变革和产业转型升级。未来,绿氢发展空间非常大,绿氢将是继电池汽车产业链之后的又一条产业突破性发展新赛道。
氢能产业迎来发展热潮,如何规模化应用仍待解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环所副所长、研究员常纪文
氢能产业仍面临安全和成本问题,需要全产业链协同联动发展
虽然我国氢能产业发展日益加快,但总体看,我国氢能产业仍处于发展的初期,氢能产业生态仍不够健全,相比其他能源,氢能生产成本仍相对较高,氢能储运环节安全难题仍没有得到彻底缓解,氢能规模化应用和产业化发展还存在较大瓶颈。
从氢能生产和储运成本看,工信部有关专家表示,“当前,氢能经济性距大规模商业化应用还有差距。可再生能源制氢成本约20到40元每千克,是化工能源成倍的2到4倍。储运方面,加氢站车用氢气售价30到80元每千克,与其他燃料相比缺乏竞争力。
在“氢能机遇赋能地方和企业发展转型”主题圆桌讨论环节,中氢新能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朱佳林说,“虽然我们在燃料电池方面做了很多研究和推广,但氢燃料电池企业仍面临着显著的问题,那就是氢源从哪来来,氢能车辆如何便宜、便捷、安全地加入氢气,这个是产业发展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他认为,“目前,氢能产业从制储输运到下游的使用都需要技术创新,氢能储运、氢燃料电池包括膜电极、催化剂等成本都非常高,导致氢能汽车成本比其他类型汽车成本高很多,整个环节都是需要技术升级的。”
山西鹏飞集团至简能源CTO张振宇认为,“氢能发展需要政府积极引导,建立明确合理的管理体制机制,及时解决氢能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如氢能汽车的路权问题。同时,还需要逐步建立清晰的标准体系,吸引更多的氢能技术厂商、更多的场景加入。”
氢能产业迎来发展热潮,如何规模化应用仍待解
“能源变革中的地方‘氢起’之机”主题会议现场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研究员 任大明
编辑 陶野 校对 穆祥桐

本文转载自新京报,只做主题效果测试使用,本文观点不代表氢头条立场。

(0)
xhbeijing的头像xhbeijing
上一篇 2024年7月8日 09:00
下一篇 2024年7月9日 08:32

相关推荐

  • 给制氢产业留一片蓝天

      近日,质子交换膜(PEM)电解水制氢设备生产基地投产,首台本地化产品HyLYZER®-1000上线。该基地是目前国内首批投入使用的吉瓦级PEM电解水制氢装备工厂,这是康明斯恩泽(广东)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明斯恩泽”)建设的项目。随着电解水制氢设备国产化进程提速,绿氢制备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   在能源产业加速变革、新型能源体系加速构建的背景下…

    2023年5月9日
    34700
  • 10只氢能源概念股涨停 机构:板块有望进入投资窗口期

    本报记者 任世碧   6月27日,氢能源板块集体走强,截至收盘,其整体涨3.05%,跑赢上证指数(涨1.23%)。其中,蜀道装备、美联新材、康盛股份、英力特、华光环能、京城股份、华电重工、康普顿、美锦能源、阳煤化工等10只概念股集体涨停。   氢能源板块的走强与近期持续利好有着密切联系。6月25日,据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消息,9.45兆帕全尺寸非金…

    上市企业 2023年6月28日
    24000
  • 港股概念追踪 | 利好频发! 广东大力推进氢能产业发展 关注三条主线(附概念股)

    智通财经APP获悉,5月25日,广东省能源局印发《广东省推进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其中提到,聚焦氢能核心技术研发和先进设备制造,加快培育从氢气制备、储运、燃料电池电堆、关键零部件和动力系统集成的全产业链。多渠道增加氢气供给能力,适度超前建设氢气储运加基础设施,利用低温氢燃料电池产业先发优势,形成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环大湾区核心区车用燃料电池产业集群。广…

    2023年5月29日
    26800
  • 关注丨国家能源局公示:8个绿色氨醇项目入选绿色液体燃料试点

    8月7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公示绿色液体燃料技术攻关和产业化试点项目(第一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共有9个试点项目,其中8个试点项目为绿色甲醇和绿氨方向。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绿色转型,推动绿色液体燃料领域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培育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国家能源局组织了绿色液体燃…

    2025年8月8日 前瞻报告
    3500
  • 加快全球氢标准建设,联合国签署氢能联合声明

    日前,G20第十四届会议在印度果阿举行,在第四次能源转型工作组部长级会议后,部长们联合发布了一份成果文件和主席总结,这被视为11月底联合国COP28气候谈判之前的一个重要契机。作为本次大会的成果之一,《二十国集团氢问题高级别自愿原则》。与此同时,联合国工发组织于8月4日表示,随着工发组织从战略和声明转向实地实施,工发组织和氢能理事会推进密切合作,以帮助在国际…

    创业分享 2023年8月7日
    250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