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来看!《2024氢能产业报告》评出20个氢能产业活力城市

报告从城市氢能产业发展的资源禀赋、政策环境、产业规模、项目投资、基础设施和企业数量等维度出发,通过数据量化分析方式,对京津冀、长三角和大湾区及其他氢能发展领先地区的主要城市进行筛选排名,选出了20个氢能产业发展活力城市:北京、上海、广州、佛山、吕梁、鄂尔多斯、苏州、武汉、天津、张家口、成都、嘉兴、深圳、郑州、银川、宁波、淄博、南京、唐山、青岛。

2023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全球近地表平均温度比工业化前水平高1.45摄氏度,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迫在眉睫。氢能作为当前技术条件下最为清洁的终极能源,对“双碳”目标的实现和温室气体的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回顾过去,审视当下,洞见未来。我国氢能产业发展状况如何?7月5日下午,在第五届贝壳财经年会“能源变革中的地方‘氢起’之机”主题会议上,新京报零碳研究院发布《2024氢能产业报告》(以下简称“报告”),20个氢能产业发展活力城市揭晓。
扫码来看!《2024氢能产业报告》评出20个氢能产业活力城市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研究员白华兵发布《2024氢能产业报告》。
报告揭示发展短板,氢能期待四方面改革创新
报告显示,虽然氢能产业在我国已经具备较强的实力,然而与能源变革与产业升级的发展需求相比,与我国较短时间内实现碳达峰的雄心相比,与各地发展氢能产业的动力与信心相比,还需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改革创新。
首先,升级调整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
2020年9月,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五部门发布《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对燃料电池汽车的购置补贴政策,调整为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支持政策,示范期暂定四年,京津冀、上海、广东、河南城市群和河北城市群已经入围。
然而,我国绿色低碳技术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突飞猛进,市场成长速度远远超过一开始的预期。如果说2020年氢能还在聚焦燃料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的话,那么今天已经呈现出多点开花、全面崛起的发展状态。制氢路径、应用领域、产业体系走出了不一样的模式。业界将当前的氢能产业标记为区别于之前典型示范的2.0版本。
因此,这就需要对已经运行3年多的城市群进行调整或升级。一方面,多地有加入应用示范城市群的意愿,且已经具备与当前的城市群相当的实力;另一方面,有学者建议干脆拆除城市群围栏,推出新的氢能产业奖励、补贴的措施。
其次,推动多路径制氢的绿色化发展。
氢能一直有灰、蓝、绿的颜色划分,“灰氢”是通过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气制取的氢气,制氢过程碳排放量大;“蓝氢”是利用化石燃料制氢,同时通过碳捕捉、利用和碳封存技术,消耗二氧化碳,碳排放强度相对较低;“绿氢”是采用风光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制氢过程完全没有碳排放,但面临消耗电能的问题。
当前,我国制氢确实面临“灰氢”很重,“绿氢”占比不高的问题。中石化《中国氢能产业展望报告》指出,电解水制氢单厂每年生产规模多为千吨到万吨级,与成熟的煤制氢单厂动辄年产量超过14万吨的规模相比,太小了。同时,绿氢生产还受制于气候、工业等外围条件,每年的运行时间不到5000小时,而化石能源制氢装置每年可运行8000小时。
因此,与其把受多方制约且占比较小的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当成唯一的路径,不如认真研究多路径制氢的绿色之路转型,让体量巨大的“灰氢”绿起来。不管是电解水制氢,还是焦炉煤气制氢,抑或其他工业尾气制氢,一个目标不能变,那就是整体的绿色低碳,而不是顾此失彼的低碳。
第三,拓展全社会多领域氢能应用场景。
当前,我国氢能的应用还处于开发的前期,虽然有一些应用出现,但是距离市场化推广还有一定的距离。除了传统的工业领域,氢能因为较高的运营成本,多领域推广应用还面临价格壁垒。只有在交通运输上,靠着能够解决复杂路况重载低碳运输的优势,氢能最先从商用车领域打开了局面。
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氢燃料电池重卡已经拥有数千辆,氢燃料电池也在船运上得到应用。然而,因为氢能的低碳路径尚未完全打通、氢能的成本问题还存在,氢燃料电池还没有办法在更多的行业和领域大范围应用。这需要在降低成本、实现绿色化发展的同时,发现氢能的减碳价值,推动氢能替代进入全国自愿减排碳市场。
最后,建设点线结合的国家氢能走廊。
在氢能产业集群在各地纷纷崛起的背景下,我国氢能产业正呈现多点开花的姿态,具备了穿点成线的条件。
《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指出:在合理布局制氢设施方面,结合资源禀赋特点和产业布局,因地制宜选择制氢技术路线,逐步推动构建清洁化、低碳化、低成本的多元制氢体系。在焦化、氯碱、丙烷脱氢等行业集聚地区,优先利用工业副产氢,鼓励就近消纳,降低工业副产氢供给成本。在风光水电资源丰富地区,开展可再生能源制氢示范,逐步扩大示范规模,探索季节性储能和电网调峰。推进固体氧化物电解池制氢、光解水制氢、海水制氢、核能高温制氢等技术研发。探索在氢能应用规模较大的地区设立制氢基地。
在这样的政策与产业的加持中,如果按照东西、南北的交通通道要求,因地制宜建立300公里辐射圈的氢能产业节点城市,最后形成国家氢能走廊,从而有效带动氢能在全国的精准发力。
扫码来看!《2024氢能产业报告》评出20个氢能产业活力城市
报告发布全国氢能产业地图及20个氢能产业发展活力城市
报告从城市氢能产业发展的资源禀赋、政策环境、产业规模、项目投资、基础设施和企业数量等维度出发,通过数据量化分析方式,对京津冀、长三角和大湾区及其他氢能发展领先地区的主要城市进行筛选排名,选出了20个氢能产业发展活力城市:北京、上海、广州、佛山、吕梁、鄂尔多斯、苏州、武汉、天津、张家口、成都、嘉兴、深圳、郑州、银川、宁波、淄博、南京、唐山、青岛。
扫码来看!《2024氢能产业报告》评出20个氢能产业活力城市
为什么是这20个城市?新京报零碳研究院研究员白华兵现场解释,氢能活力城市的评价指标涵盖城市的资源禀赋、政策环境、氢能产值规模及GDP占比、氢能企业数量等等,按下图所示,根据二级指标数据量化情况打分,加权平均得出一级指标分数,再将一级指标得分平均后乘以10,得出最终城市综合分值。
扫码来看!《2024氢能产业报告》评出20个氢能产业活力城市
报告还推出全国氢能产业地图,详细阐述多维度下的氢能地区分布情况,扫码可看报告全文:
扫码来看!《2024氢能产业报告》评出20个氢能产业活力城市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研究员 陶野 白华兵 任大明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卢茜

本文转载自新京报,只做主题效果测试使用,本文观点不代表氢天下立场。

(0)
xhbeijing的头像xhbeijing
上一篇 2024年7月9日 08:30
下一篇 2024年7月9日 08:54

相关推荐

  • 电动汽车正忙着打价格战,氢能车找到了奇袭突破口

    国家层面对氢能的政策支持,可以说是国内氢能汽车发展的最大助力。2月29日下午,中央政治局新春首场集体学习,就是围绕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展开。前文所述政府工作报告也是首次将氢能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提出其加快发展。

    2024年3月8日
    16900
  • 固碳、储氢: 绿氨行业概览与展望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世纪热潮中,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寻找下一代能源技术,绿氨正在成为近期全球关注的焦点。相较于氢,氨由于其在储存和运输方面的明显优势,正在从最传统的农业化肥领域向能源领域拓展。2022年年初,国家发改委联合其他部委连发两文,提出逐步引导原本高耗能的传统合成氨优化原料结构和生产技术、淘汰落后低效产能,向绿氨发展;以及探索开展可再生能源制氢在合成氨等行…

    2022年12月21日
    43700
  • 多地竞逐氢能赛道

    产业集群涌现,应用领域拓宽 在能源加速变革、“双碳”目标背景下,清洁低碳的氢能发展备受关注。近年来,我国多地积极抢占氢能发展赛道,一批产业集群加速涌现,应用领域不断延展。 专家表示,各地要加强协同发展,集中突破氢能产业技术瓶颈,形成氢能多元应用生态,因地制宜拓展应用场景,推进产业提质升级。 地方规划密集出台 近日,《广东省推进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3…

    创业分享 2023年6月12日
    17100
  • 总投资112亿元 氢能产业项目在赤峰宁城开工

    本网赤峰10月12日电(草原云·正北方网记者 李雪瑶)10月12日,鹏飞氢美宁城县风光制氢醇一体化项目奠基仪式在宁城县汐子工业园区举行,这标志着总投资112亿元的氢能产业项目在宁城县正式落地开工。   鹏飞氢美宁城县风光制氢醇一体化项目建设262.5兆瓦风力发电装置,利用风力发电80%的非上网电力作为电源,通过电解水每年制8000吨绿氢,并配套建设生物质气化…

    投融资 2024年10月14日
    12200
  • 国内首台民用液氢罐车研制成功

    国内首台民用40立方米液氢罐车研制成功,这标志着我国在液氢制取、储运与加注等关键技术装备及安全性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对促进我国民用液氢储运装备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液氢罐车是实现液氢上路运输的关键装备,也是实现氢能大规模应用的关键卡点之一。据悉,该民用液氢罐车由张家港中集圣达因低温装备有限公司设计制造,北京特种工程设计研究院以及西安交通大学共同参与完成。 研…

    创业分享 2024年1月3日
    152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