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企座谈:行业发展需要“制、储、运、加、用”全环节技术升级

在以“氢能机遇赋能地方和企业发展转型”为主题的圆桌讨论环节,山西鹏飞集团至简能源CTO张振宇,中氢新能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朱佳林,国家电投氢动力(北京)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董事、总监刘国柱围绕氢能的企业实践展开讨论。与会嘉宾介绍了各自企业的创新实践案例,同时对于氢能的堵点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期待,也以实践经验贡献了解决之道。

7月5日下午,以“中国经济向新而行”为主题的第五届贝壳财经年会进行到第六场。由山西鹏飞集团承办的“能源变革中的地方‘氢起’之机”主题会议以山西吕梁为案例,探讨地方与企业如何把握“氢”机,打造新质生产力。
在以“氢能机遇赋能地方和企业发展转型”为主题的圆桌讨论环节,山西鹏飞集团至简能源CTO张振宇,中氢新能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朱佳林,国家电投氢动力(北京)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董事、总监刘国柱围绕氢能的企业实践展开讨论。与会嘉宾介绍了各自企业的创新实践案例,同时对于氢能的堵点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期待,也以实践经验贡献了解决之道。
氢企座谈:行业发展需要“制、储、运、加、用”全环节技术升级
“氢能机遇赋能地方和企业发展转型”主题的圆桌现场。
成本问题以及基础设置不足依然是最大堵点
当前我国氢能产业已经取得巨大进步,并且进入商业化应用初期。虽然氢能产业在我国已经具备较强的实力,但是与我国较短时间内实现碳达峰的雄心相比,氢能产业的发展与变革依然有堵点。刘国柱就指出,各地加氢站的基础设施目前不是很完善、运营成本依然很高。
“加氢站的基础设施目前不是很完善,有待各个城市的加氢站建设,还有氢走廊的建设都需要加快。北京我们自己运营的车辆在220辆大巴,300余辆4.5吨的物流车规模。整个北京13座加氢站,一部分在北部,以延庆为主,比较远。另外一部分在大兴、房山,南部。顺义区、朝阳区是没有一座加氢站运营的。”刘国柱表示,单程加氢一次路上就要消耗80到90公里,甚至100公里,加氢的时间成本和费用成本都很大。
刘国柱也举了宁波的例子,宁波100辆氢能轻卡的运营,整个宁波只有一个加氢站,我们只能开往嘉兴、上海跨省市加氢运营,自己寻求突破路径。
刘国柱还指出了另一个堵点问题——运营成本高。他指出,氢车的运营成本是电车的1.5倍到2倍,所以我们希望快速地通过规模降本,技术企业不断地技术迭代,氢燃料电池每千瓦的成本能降低,对我们运营企业来说是很大的利好。
氢企座谈:行业发展需要“制、储、运、加、用”全环节技术升级
国家电投氢动力(北京)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董事、总监刘国柱。
甲醇重整分布式制氢可以保障经济性和安全性
朱佳林认为,氢能车辆如何便宜、便捷、安全地加到氢气,这个是产业发展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他表示,目前,氢能产业从制储输运到下游的使用都需要技术创新,这几个环节不管从成本考虑还是安全考虑,都不是特别能令人满意。比如说,氢能储运主要依靠拖车高压存储的方式,整个运输的效率非常低,能够大规模输氢的管道输氢技术还面临管道材料的氢腐蚀的问题等,储运技术上有非常显著的技术掣肘。在应用端,氢燃料电池包括膜电极、催化剂等成本都非常高,导致氢能汽车成本比其他类型汽车成本高很多,整个环节都是需要技术升级的。
氢企座谈:行业发展需要“制、储、运、加、用”全环节技术升级
中氢新能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朱佳林。
对此,朱佳林认为,作为全世界甲醇产能最大生产国,我们可以以甲醇作为氢气的载体制氢,基于甲醇重整分布式制氢,实现氢气即制即用,不再直接进行氢的储运,这样既解决了氢能原料来源问题,又提高了氢能利用的安全性。
而甲醇制氢主要成本便来自甲醇,当前甲醇很多都是源于煤化工,未来我们希望氢变成绿氢,相应的甲醇来源也应该是源自绿色甲醇。如果绿色甲醇通过氢气和二氧化碳合成生产,随着未来的可再生能源,如风电、光电、水电等电力成本降低,整个合成甲醇的成本就会随之降低。那么传导到制氢用氢等整个产业下游来说,成本也就下降了。
朱佳林表示,基于甲醇2000元/吨左右的成本测算,用甲醇制氢可以实现氢气价格不超过20块钱一公斤,这个价格就很具有优势了。因此,可以通过用甲醇重整分布式制氢方式,真正地实现想加氢就可以便捷、安全、便宜得加到氢,希望甲醇重整分布式制氢模式可以得到大规模推广。
氢能发展需要“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协同联动
张振宇表示,“氢能产业现在看起来很热闹,有很多人关注,但是躬身入局,实际下场后才发现,这个产业是需要从装备制造到储运、运营进行整体联动、协同优化的。我呼吁更多的技术企业进行产品协同打磨,从而使得产业链得到协同提升。”
氢企座谈:行业发展需要“制、储、运、加、用”全环节技术升级
山西鹏飞集团至简能源CTO张振宇。
氢气的制备是产业链的起点。目前,氢气主要通过化石能源重整、工业副产以及电解水等方法制取。未来,随着可再生能源成本的降低和技术的进步,绿色氢能——即通过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取的氢气——将成为主流。
氢气的储存和运输是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氢气由于其轻质和易燃的特性,对储存和运输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高压气态储存、液态储存、固态储存以及有机液体储氢等技术都在不断发展中。与会嘉宾均表示,自身企业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储存和运输方式,同时加强安全管理,确保氢能的稳定供应。
在氢能产业政策支持和生态营造方面,张振宇建议,氢能发展需要政府积极引导,建立明确合理的管理体制机制,及时解决氢能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如氢能汽车的路权问题。同时,还需要逐步建立清晰的标准体系,吸引更多的氢能技术厂商、更多的场景加入。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研究员 陶野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柳宝庆

本文转载自新京报,只做主题效果测试使用,本文观点不代表氢天下立场。

(0)
xhbeijing的头像xhbeijing
上一篇 2024年7月9日 08:32
下一篇 2024年7月9日 10:55

相关推荐

  • 美锦能源董事长姚锦龙:拥抱变化赢得未来 科技创新助力公司向氢能转型

    氢能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在全球能源转型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家拥有40多年历史的能源企业,美锦能源(SZ000723)为何选择将发展氢能作为转型升级的突破口?   在《每日经济新闻》创刊20周年之际,记者专访了美锦能源董事长姚锦龙。在他看来,能源企业转型升级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面对能源行业的深刻变革,我认识到,只有主动拥抱变化,才能…

    2024年12月12日
    12900
  • 未来可期,氢能发展跑出“加速度”

    图为在张家港朝阳综合加能站投入运营的中国石化苏州首座对外商用油氢电综合加能站。该站具备35Mpa加氢能力,日加氢量达500公斤,将有力支撑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应用。 据新华网 “氢能未来可能成为10万亿元的产业。”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日前在2023世界氢能技术大会上说,我国氢能能源技术发展已实现局部突破,呈现阶段性进步特征。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

    2023年5月30日
    19300
  • 氢发动机完胜燃料电池 北京首家氢能产教融合基地成立!

    北京日报客户端 | 实习记者 何蕊 6月20日,北京首家氢能产教融合基地落户大兴区。北京工业大学与大兴区政府合作,携手20余家氢能企业共建氢能产教融合基地,将瞄准氢能前沿技术,促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校地企”联合打造首都氢能产业创新高地。 “污染小、成本低、续航强……氢能燃料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9时,在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展厅内,讲解…

    2023年6月21日
    22500
  • 季一志 :打造完善产业生态布局,助力氢能赛道快速发展

    图为一汽解放有限公司新能源事业部总经理兼客车事业部总经理季一志(左)接受新华网采访   新华网北京5月29日电(张昊哲 龙嘉鑫)2023年5月23日,2023世界氢能技术大会在佛山市南海区樵山文化中心顺利召开,本届大会以“氢能与双碳:从现在到未来”为主题,聚焦能源技术、智慧交通、氢能装备三个方向,致力于打造一个创新技术资源聚集、产业发展引领的良好平台。   …

    2023年5月29日
    21400
  • 德国氢能和燃料电池协会提案:德国的氢气进口战略

    按:这是德国氢能和燃料电池协会给联邦政府国家氢能战略写的氢气进口战略提案。由香橙会研究院驻德国办公室翻译。 从方案看,德国氢气进口的重点是欧盟内部进口,进口形式长期目标是管道输氢,短期也可采取衍生物进口,比如氨。欧盟的战略是把美国和中国当碳中和的竞争对手。 德国氢能与燃料电池协会战略文件 柏林,2023年6月27日 氢气进口的紧迫性 德国希望在 2030 年…

    上市企业 2023年8月3日
    236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