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九龙坡:拟对180kW以上大功率氢燃料电池给予不超过1元/W补贴

为了加快推进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助力成渝氢走廊、西部陆海新通道氢走廊、长江经济带氢走廊建设,2025年1月,重庆市九龙坡经信委在其官网发布了《重庆市九龙坡区支持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及推广应用的政策措施(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并公开征求意见。值得关注的是,《意见稿》明确提出对180kW以上的燃料电池产品进行1元/W的补贴,单车补贴数量不超过300台,政策指向性明确。此外,政策有效期也很短,仅到2025年8月31日,明显属于过渡政策。

图片

根据《意见稿》,九龙区将在补贴资金、制氢管理、产业链协同等多个方面加大推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支持力度,其中重点内容包括:

  • 氢燃料电池重大科技突破的研发类项目,最高按照研发项目实际投入30%的比例给予产业化补助,单个项目最高不超过2000万元,单个企业年度补助不超过1亿元。
  • 对额定功率在180kW以上的大功率氢燃料电池给予推广补助,补贴标准最高不超过1元/W单次补贴数量不超过300台
  • 鼓励车企与燃料电池企业组建联合体,并参考示范城市群政策对联合体牵头企业研发制造和推广应用给予一定奖励
  • 探索水风光等可再生能源耦合制氢项目可不进化工园区。
  • 加大氢燃料电池汽车购置贷款投放。

《意见稿》有两个很有意思的点,呈现了明确的指向性。一是明确指向大功率。对高于180kW的大功率燃料电池进行1W/元的方式进行补贴,将国补最高功率110kW标准提高至最低功率180kW,单次不超过300台,政策指向性非常明确,有望推动九龙区180Kw以上大功率燃料电池汽车的应用;对燃料电池每kW补贴达到1000元,也极大地降低了燃料电池系统的采购成本。二是鼓励车企下场。让车企与燃料电池汽车企业组成联合体,并对牵头企业补贴,大概率是鼓励车企加大投入。此前北京等地有过类似的政策。
以下为政策原文。

图片

本文转载自氢云链,只做主题效果测试使用,本文观点不代表氢天下立场。

(0)
xhbeijing的头像xhbeijing
上一篇 2025年2月11日 14:24
下一篇 2025年2月13日 08:57

相关推荐

  • (通告)临沂钢投新能源有限公司氢能产业基地空压制氮站设备采购

    (通告)临沂钢投新能源有限公司氢能产业基地空压制氮站设备采购及安装项目竞争性磋商公告(招标编号:DYCG-QNJD-2023009)项目所在地区:山东省,临沂市一、招标条件本临沂钢投新能源有限公司氢能产业基地空压制氮站设备采购及安装项目已由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机关批准,项目资金来源为其他资金/,招标人为临沂钢投新能源有限公司。本项目已具备招标条件,现招标方式…

    投融资 2023年3月27日
    27200
  • 扫码来看!《2024氢能产业报告》评出20个氢能产业活力城市

    报告从城市氢能产业发展的资源禀赋、政策环境、产业规模、项目投资、基础设施和企业数量等维度出发,通过数据量化分析方式,对京津冀、长三角和大湾区及其他氢能发展领先地区的主要城市进行筛选排名,选出了20个氢能产业发展活力城市:北京、上海、广州、佛山、吕梁、鄂尔多斯、苏州、武汉、天津、张家口、成都、嘉兴、深圳、郑州、银川、宁波、淄博、南京、唐山、青岛。

    2024年7月9日 前瞻报告
    17000
  • 宝马集团将于2028年推出量产氢燃料电池车

    (慕尼黑/北京)9月5日,宝马集团宣布将于2028年推出首款面向市场的量产氢燃料电池车(FCEV)。在“技术开放”的长期策略指导下,宝马将凭借自身在氢燃料电池驱动技术领域的积累、体系化的研发与生产能力,在高档乘用车细分市场,率先为全球用户提供面向未来的全新零排放汽车产品。 “宝马是全球第一家推出首款量产燃料电池车的高端汽车制造商,这将代表着汽车产业的一个重要…

    2024年9月6日
    9700
  • 特嗨氢能检测正式对外开放,检测能力覆盖产业链上下游

    自2020年“双碳”目标提出以来,氢能作为未来能源体系变革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产业规模正不断扩大。根据中国氢能联盟的预计,2020年至2025年,中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1万亿元,2026年至2035年产值达到5万亿元,预计到2050年氢能将占能源份额10%。 不过,万亿产业风口背后,还面临着建设成本高、储氢难度大、检测标准缺失等问题,影响着氢能产业的进步。1…

    2022年12月31日
    18500
  • 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徐锭明:投身能源百年大变局,促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我们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动经济与能源的绿色化、数字化变革。因此,实现“双碳”目标,不是国际社会对我们的要求,而是我们必须选择的道路。要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需要深入推进清洁能源转型,支持后疫情时代的能源低碳转型,实现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目标。

    2024年1月16日
    183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