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氢”风劲吹,绿能领航

在张家港的街头,你可能会遇到这种特别的公交车:它们不“喝”油,只加“氢”。进站10分钟,就“能量满满”重新出发。这背后是江苏氢能产业的“硬实力”:去年全省氢能产业链开票销售额就已高达340亿元,稳居全国第二。截至目前,江苏氢能产业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3.38万件,位居全国第一。

应用场景“百花齐放”,氢能融入日常生活

在张家港的街头,70多辆氢能公交车每日穿梭不息,已成为这座城市流动的绿色风景。它们安静、清洁地行驶在各条线路上,背后离不开一套日趋完善的氢能供应体系。

位于经开区内的港城加氢站,正是这条“氢链”上的重要一环——公交车在这里快速加注燃料,仅需10分钟便可续航400公里,同样受益的还有往来于张家港与常熟之间的燃料电池物流车、大巴车等商用车辆。“10分钟左右氢就加满了,能跑400公里,跑起来噪声相当小,也没有油烟味。”张家港6路氢能公交司机陈师傅说。

江苏:“氢”风劲吹,绿能领航

张家港的氢能卡车及加氢站 图片来源/张家港发布

与加氢站一墙之隔的江苏国富氢能技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是构建本地氢能生态的关键力量。在公司的测试场上,一套庞大的圆柱形电解槽正在运行:电流通入水溶液,将其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开启氢能的“制造之旅”。公司副总经理王朝介绍,这样的设备每小时可产氢1000标准立方米,而制氢只是起点——国富氢能已实现了从制备、液化、储运到终端应用的全链条覆盖,推动氢能在交通、工业、建筑与电力等多元场景中落地生根。

目前,张家港已累计投运氢能车辆225辆,涵盖公交、物流车、重卡等多种类型;已建成5座加氢站,日加氢能力达3.2吨,初步形成氢能商业化运营的示范样本。

将视线向北延伸百余公里,常州市武进区的“氢湾”同样涌动着创新热潮。氢致能源(江苏)有限公司成功开发出海水柔性制氢装备,可直接利用海水、盐碱水甚至废水制备氢气,并能灵活适应风光发电的波动性,该技术已达国际领先水平,并已与中海油等央企展开深度合作。

而从公交、共享单车到港口氢能牵引车,从“氢光互补”微电网到分布式能源场景,氢能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融入江苏的日常脉络,悄然改变这片土地的生产与生活面貌。

产业链条 “纵横贯通”,全链布局协同发展

从“制”到“储”,从“输”到“用”,氢能产业链各环节紧密相连。在张家港保税区现代装备制造业石化产业基地,中集圣达因、江苏利柏特等企业协同发力,逐步构建起从原材料、核心装备制造到终端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条。

去年,张家港市成功入选江苏省氢能领域未来产业先行集聚发展试点,目前已集聚近50家涉氢企业,形成显著集群效应——在供氢环节,华昌化工等企业年外供氢气能力最大可达20万吨;储运方面,国富氢能、中集圣达因等技术实力突出;燃料电池领域,则有华昌能源等企业持续拓展创新。

江苏:“氢”风劲吹,绿能领航

国富氢能 图片来源/江苏新闻

常州市武进区同样以“链式”布局推动产业发展。2022年起,以西太湖科技产业园和常州氢湾为依托,武进积极布局氢能全产业链。这里不仅设立了长三角(常州)氢能创新中心,依托院士团队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还建成了国家氢能装备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成功填补国内相关领域空白。此外,国内首个面向工业场景的兆瓦级“电氢热”综合能源系统也在此启动运行。截至目前,武进已汇聚超过50家氢能产业链企业,覆盖从关键技术到应用服务的全生态链路。

除了张家港和武进,江苏其他地区也在氢能产业链上各有建树。南京覆盖了氢能产业链各环节;无锡集聚30余家氢能创新型企业及科研机构;南通创建“氢经济示范城市”,吸引24家企业落户氢能产业园。各地根据自身优势,差异化发展,共同推动江苏氢能产业的整体进步。

产业发展“破局有道”,多方发力共赴未来

尽管江苏氢能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在储运环节,较高的成本制约了氢能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市场端,由于绿氢制备的经济性尚未完全实现,导致市场需求相对不足、用户接受度偏低。此外,相关政策尚需增强连续性与稳定性,标准体系也有待完善,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业发展的信心。与此同时,技术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之间仍存在转化“断档”,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协同机制尚未完全畅通,检测认证能力及标准缺失也制约了创新步伐。

为突破这些困境,江苏省积极行动。政策层面,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厅印发《江苏省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 年)》,提出到2027年,产业规模力争突破1000亿元,建设加氢站100座以上,推广燃料电池汽车超万辆;到2030年,初步形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氢能供给及应用体系,绿氢成为供氢增量主体,氢气成本明显下降。方案还明确了强化创新体系建设、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应用场景、优化发展环境等重点任务。

企业和科研机构也在技术创新上持续发力。通过降低绿氢成本,拓展下游应用场景,促进氢气消纳。例如,推动海上风电耦合海水直接制氢、氢氨醇一体化等项目试点。产学研协同方面,政府加大科技投入,搭建合作平台,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攻关,促进技术交流与转化。同时,加快建设检测认证平台,完善标准体系,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十年磨一剑,氢能产业的发展需要耐心与远见。江苏以十年为周期布局氢能产业链,在技术研发、产业链协同和商业模式创新上持续投入。绿氢价值链、技术链、产业链三位一体发展策略正在江苏落地生根。从海上风电耦合海水制氢到氢氨醇一体化项目,从燃料电池重卡到“换氢瓶”模式,这条绿色链条正在延伸至更远的未来。

文/李诗睿

江苏:“氢”风劲吹,绿能领航

来源:新华日报、中国新闻网、中国江苏网、江苏省人民政府网、江苏新闻、张家港发布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发布者:xhbeijing,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qingtx.cn/archives/13562

(0)
xhbeijing的头像xhbeijing
上一篇 2025年9月1日 10:44
下一篇 2025年9月1日 10:56

相关推荐

  • 北京:41项地方标准发布涉及氢能等多个领域

    在本次发布的41项标准中,《加氢站运营管理规范》围绕加氢站基本要求、制度管理、人员管理、设备管理、氢气品质管理、现场运行管理、风险管理、档案管理与数据记录等八个方面进行规范,明确加氢站投运前须完成安全评价报告、消防审验、防雷检测、特种设备等方面的安全验收,取得相关资质证明后方可运行。标准发布实施后,将助力夯实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助力到2025年氢燃料电池汽车累计推广量突破一万辆,力争建成并投运氢燃料电池汽车加氢站74座的目标实现,服务北京市绿色低碳产业发展。

    前瞻报告 2024年3月29日
    27200
  • 30座加氢站!产值1000亿元!重庆九龙坡发布氢能产业中长期规划

    近日,为促进重庆市九龙坡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九龙坡区人民政府发布《重庆市九龙坡区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3-2035)》(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发展目标:总体分为三个阶段:近期(2023—2027年)完成氢能产业优势培育,中期(2027—2030年)达到氢能产业加速发展,远期(2031—2035年)实现氢能产业规模引领。   《规…

    2023年12月20日
    25300
  • 中金:受益政策利好,氢能重卡有望加速上量

    中金公司研报认为,2024年2月29日,山东省发布通知,自3月1日起,对行驶于山东省高速公路且安装ETC套装设备的氢能车辆暂免收取高速公路通行费,政策试行期2年。减免高速公路通行费若推广至全国,有望降低氢能重卡全生命周期成本TCO,推动氢能重卡上量,加速氢能产业链商业化落地。

    上市企业 2024年3月8日
    30700
  •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总量连上台阶 结构优化升级——新中国成立75周年经济发展成就综述

    2024年,新中国迎来75周年华诞。 风雨兼程,春华秋实。75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从积贫积弱迈向繁荣富强,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 砥砺前行,扬帆奋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统揽全局、把握大势,推动中国经济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经济规模连上台阶 综合国力实现历史性跃升 初秋时节,伶…

    2024年9月9日
    14200
  • 聚焦绿电离网制氢,中国电建、华为、海德氢能这么干

    12月1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落下帷幕,大会通过了最终协议。这项协议将首次推动各国“摆脱”化石燃料,以避免气候变化带来的最严重影响。
    这一协议与COP28举办地所在地——中东——相互映衬。过去,这里曾以丰厚的化石燃料资源发展出富饶的支柱产业;如今,伴随着化石能源向清洁能源迈进的转型浪潮,中东正凭借自然禀赋的先天优势,借力传统能源领域内建立起的完整产业基础,一跃成为新能源发展的高地。

    2023年12月22日
    333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